安·兰德
艾茵·兰德(Ayn Rand ),1905年2月2日-1982年3月6日,原名“艾丽丝·日诺维耶夫娜·罗森包姆”(俄语: Алиса Зиновьевна Розенбаум),俄裔美国哲学家、小说家。
源泉
19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5%
美国精神的奠基人安·兰德经典之作,一部青年志气与个人精神的“圣经”,影响了无数世界著名人物的“世纪之书”。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等人推崇备至。《源泉》之所以具有如此恒久的魅力,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对青年志气的认可,同时它歌颂了人类的光荣,显示了人类的可能性有多大。每一代人中,只有少数人能完全理解和完全实现人类的才能,而其余的人都背叛了它。不过这并不重要。正是这极少数人将人类推向前进,而且使生命具有了意义。我所一贯追求的,正是向这些为数不多的人致意。其余的人与我无关;他们要背叛的不是我,也不是《源泉》。他们要背叛的是自己的灵魂。
阿特拉斯耸耸肩(套装共2册)
8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5%
《阿特拉斯耸耸肩》一书是客观主义哲学之母安·兰德的代表作。它是一本小说,但同时也渗透着安·兰德的哲学思想,篇幅巨大,背景恢弘,气势磅礴。书中展示了如果人类的思想开始罢工——如果每一行业具有创造能力的人都停止工作,消失不见——世界将会怎样的图景。通过描写经济危机背景下几位商界大亨的不同应对方式,传达了作者的个人主义思想。
源泉(珍藏版)
4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0%
《源泉》是安·兰德颇负盛名的长篇小说之一,通过对天才建筑师洛克在学校、公司及社会中曲折经历的描述,创造了坚持理想、勇于创造的青年形象。 洛克因思想独特在大学毕业前夕被学校开除,他的设计风格不被理解,一度沦落到去采石厂当小工。他深爱的女人也与他的宿敌结了婚。最后,他在种种遭遇下在法庭上孤军奋战,为自己作为天才的创造行为辩护。在面对校长、同行、客户和评论家的干扰时,洛克永远有坚持自我的勇气,不依赖别人的意见而活,一直做自己想做的事,正如他在最后替自己辩护的演讲中所说:除了独立之外,不存在衡量个人尊严的其他标准。 《源泉》是对青年志气的认可,同时它歌颂了人类的荣光,显示了人类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此书首版于1943年,自出版后一直畅销不衰,成为影响几代青年的心灵之书。
阿特拉斯耸耸肩(珍藏版)
4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4%
铁路企业总裁达格妮为了自己的企业费尽心力,她的兄弟却时刻要拉她下马,为了拯救濒危的公司,她和发明家里尔登联手,试图维护正常的商业运转,但社会资源的日益短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不断失踪,让他们处处受制。她与平庸的大众、总想依靠别人的懒人、处心积虑要阻挠他们的敌人正面交锋……眼睁睁看着梦想化为不可能,她说不清为什么孤独,唯一能够表达出来的是:这不是我所期望的世界。一次偶然的飞机事故,她闯入了另一个亚特兰蒂斯,看到了那些本以为已经消失的各行各业的创造者,还有一切危机的策划者——约翰·高尔特,但他们声称:绝不回到现实的世界! 当思想者开始罢工,世界最终将走向何方? 《阿特拉斯耸耸肩》是安·兰德颇负盛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全面展现了她的客观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它以虚构的美国社会为背景,展现了如果每一行业具有创造力的人都停止工作、消失不见,世界将呈现怎样的图景,塑造了意志坚定、为理想而战的社会精英形象。本书首版于1957年,自出版后一直畅销不衰。
安·兰德的小说写作课
2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8%
作为一个崇尚理性的作家,安·兰德在本书中做出的首要贡献在于,她将写作彻底去神秘化。她坚信,写作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用理性的原则进行引导,任何人都可以学会。 本书由安·兰德为朋友们开设的10堂“小说写作课”讲义汇编而成。首先,安·兰德探讨了小说写作中潜意识与灵感关系,她指出,灵感并非刻意寻求而得,而是在潜意识中不断积累素材与打磨的自然结果。之后,安·兰德以清晰的脉络逐步深入分析了小说写作的四大关键要素:主题、情节、人物塑造与风格,她从自身创作经验出发,同时也细致入微地对比分析了多位创作者的作品段落,给读者提出了独到、实用的写作建议。
安·兰德的非虚构写作课
5人今日阅读
作为一个崇尚理性的作家,安•兰德在本书中做出的贡献在于,她将写作彻底地去神秘化。她坚信,非虚构写作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用理性的原则进行引导,任何人都可以学会。 本书由安•兰德为朋友们开设的16堂“非虚构写作课”讲义汇编而成。首先,安•兰德探讨了写作的心理要素、意识和潜意识所扮演的角色,从而指出我们应该怎样客观地抓住问题的本质,而非主观地自我怀疑、停步不前。之后,安•兰德以清晰的脉络深入分析了非虚构写作的流程和方法,从选择题材到创作大纲,从观点论述到文字风格,无论你准备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工作文书、新闻报道还是评论、自述,这本书都能给你带来有效的指导和绝妙的启发。
一月十六日夜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9%
《一月十六日夜》是一出律政大戏,讲述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白手起家的非法集资犯于一月十六日夜坠亡,法院公审嫌犯即其情妇,而其妻子出庭作证欲找出真凶。当日之美国,与今日中国现状惊人类似,庭审过程亦如吴英案、曾成杰案一般精彩。不同的是,该剧的陪审员在现场观众中选出,有罪或无罪,均由观众决定。八十年来,一半的观众判她有罪(弱势群体居多,如给盲人演出时,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为当场的陪审团主席,判定其有罪),而另一半则认为其无罪(企业家、白领居多)。罪案、律政、司法、道德之辩精彩纷呈,不得不说,兰德除了是思想家之外,还是一流的好莱坞编剧。
浪漫主义宣言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4%
当今艺术潮流中早已经没有了浪漫主义的身影。如果未来的某一天又会有浪漫主义兴起的话,那么《浪漫主义宣言》将荣幸地成为一只推手。《浪漫主义宣言》也是阅读艺术、阅读时代大潮流的优秀指导。在《浪漫主义宣言》收录的文章中,受到她讽刺和批评的艺术家大多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小说奖,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但安·兰德依然担心他们所引领的艺术航向。阅读《浪漫主义宣言》不仅仅是阅读安·兰德诸多优秀著作的参考,也是阅读艺术、阅读时代大潮流的优秀指导:安·兰德说她把一生献给“伟大的人类”,也许她的观点备受争议,但是,每个人都永远不要放弃对“伟大”的向往和追求。 【编辑推荐】《浪漫主义宣言》由美国精神的定义者安·兰德编著,重庆出版社出版。作者声称她的时代没有浪漫主义但她作品中的浪漫角色,激活了无数久久沉睡的人性与理想,《浪漫主义宣言》是解读《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精神的入门之作。 【媒体推荐】这本书的阅读具有刺激和高娱乐性的特征,你都不需要赞同兰德的分析和宣言,她的许多见解已经在当代得到明证,它与文化和文明发展的现状有关。 ――《华尔街日报》 【作者简介】作者:(美国)安·兰德(AynRand)译者:郑齐
理想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1%
一九三四年,安·兰德完成了小说《理想》,然而,由于认为故事的主旨更适合用戏剧来表达,于是在将其改编为剧本后,她便将小说原稿束之高阁。八十年来,安·兰德的《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一个人》这寥寥几部小说为她在全世界赢得了数以亿计的读者,她的《理想》《一月十六夜》《三思》这仅有的三部剧作也在百老汇舞台上长盛不衰。然而,粉丝们一直追问的一个问题是,安·兰德真的没有其他文学作品了吗?于是,在八十年后的今天,安·兰德遗产的继承人,终于从安·兰德档案馆尘封的故纸堆中,将《理想》这部安·兰德早期思想的精华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在《理想》中,据信犯下谋杀罪的女影星凯伊·贡达先后投奔六名影迷,他们都曾热情洋溢地致信贡达,宣称她是自己的人生理想。然而,幻想逃离现实的丈夫屈从于妻子,将贡达逐之门外;因贫穷而即将失去房子的农夫为了赏金,将贡达出卖给警察;一朝得志的画家拒绝相信理想真的会走进自己的生活;受到同行排挤的教士为了挽回教众,逼迫贡达去上帝面前忏悔罪行;落魄的富豪贪图美色;只有无路可走的男孩愿意为贡达献出生命……
一个人
在《一个人》这部作品中,作者虚构了一个高度集权的社会,这个社会没有个人,只有集体,人没有自己的名字,只以一个口号加一串数字来加以区别,人甚至不知道“我”这个字眼,但凡要表示“我”的概念,都用复数的“我们”来代替。主人公“平等7-2521”与众不同,虽然自出生起就被灌输集权的思想,人身自由完全被剥夺,也不能如愿以偿地进入研究机构,反而被判定做终身的清道夫,但他依旧凭借直觉与天赋,追求着知识和理性。聪明的主人公在没人察觉的情况下发明了电灯。可是专家学者们“欣赏”了他发明的电灯后,胡乱给他扣上一项罪孽的帽子,想要置他于死地。愤怒无奈的平等7-2521只能落荒而逃,逃入“原始”森林,等待被野兽吞噬的命运。而在这里,他发现了“我”这个词的存在……
颂歌
在这样一个世界,没有个体,只有集体,个体的个性被彻底压抑,那么主人公平等7-2521因为有些自己的想法,被社会归为异类,在他面前一个冒险正在开始,没有终结……书中描写出反乌托邦的后果,虚拟在未来集体主义大胜后的场景。《颂歌》在美国并没有找到出版商愿意出版,因此首次出版是在英国。
自私的德性
有一段时间,许多学界朋友有些怕接我的电话。那时我正对安·兰德着迷,状态有点像搞传销的,逢人必说,喋喋不休。光说不够,还张罗出版。鼓动起三个年轻编辑自发结成小组,各有分工。可惜领导没兴趣,只好散去。其中一员后来翻译了兰德的《致新知识分子》,算是弥补了一点遗憾。我把资料群发给对岸的同行们,希望他们先行一步。最近,对岸一个朋友来了兴致,确定要做。 我曾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的行为、社会秩序与伦理道德等议题有兴趣,当时国内这方面的文献不多,只好独自摸索,这样就与安·兰德偶遇了,布莱克威尔商业伦理百科辞典就收列了她的条目。等到重视了这个人,就会发现其实在很多地方都能发现她的身影,《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韦伯斯特文学词典》等工具书也都有她的条目。 安·兰德的头衔是作家和哲学家,可在文学领域和哲学领域,不太容易“发现”她,在学院派的学脉叙述中,压根儿就没有她的位置,汉语文献更不用说了。北京一位学术名家写了大部头的《美国哲学史》,只能在索引中找到兰德的名字。受我之请,朋友还询问过哈佛的名教授,他对安·兰德的评价就两个字:疯狂。 政治哲学领域对安·兰德稍微重视些,诺尔曼·P.巴利(Norman P.Barry)的《古典自由主义与放任自由主义》给了兰德一个专门的章节,可文中也说,在欧洲,兰德并不为人熟知。我很喜欢巴利的这本书,因为看到这本书的章目,心里有了底:独自摸索的路径,没有太大的偏差,尤其是后来(直到现在)我对休谟的追溯。 走出学院高墙,跨越学科藩篱,就会发现安·兰德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实在令人惊讶。经济生活是美国主要的社会活动方式,安·兰德的影响力主要就在此域。大名鼎鼎的格林斯潘不用说,早在50年前,他就曾致函《纽约时报书评周刊》,表达阅读兰德著作后的感受。40年后,华尔街一位投资大师在其经典的投资理论著作中,坦言他的理论主要受了安·兰德的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启示。类似波普尔之于索罗斯,只是安·兰德的影响力更强烈,更广泛,更加直接。登录网站,打开网页,就会发现已经去世25年的安·兰德依然有那么多的追随者。关于她的研究所、网站、期刊、书籍等资讯实在太多,甚至美国哲学学会东部会区下面还有一个安·兰德协会。这些都是自发的,追随者基本者5是学院外的人,即便有一些高校学者,也比较边缘,副教授居多。去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比较学院化的研究兰德的著作,这或许意味着学院派开始重视兰德了。 兰德的思想使其小说充满张力,张力大到一定程度,必然要突破文学的框架,以小说、剧本作为思想的载体已属多余,论文,访谈、专栏短文和即兴演讲来得直接、痛快。她给媒体写专栏,四处演讲,广播有其声,电视现其影,甚至还跑到西点军校给学员树立“爱国观”,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真有一股兰德旋风。我看过一部关于她的纪录片Ayn Rand:A Sense of Life,的确能感受到这个思想女强人的辐射力。这部片子是兰德思想的一位追随者自费拍的,1998年还获得了奥斯卡纪录片奖的提名。 我喜欢读安·兰德,有一个令人惭愧的原因,兰德的书好懂,没有很多的专业知识障碍,加之简单明了的推理,毫不含糊的结论,特别适合我这样的半瓶醋阅读。如果有些相似的生活体验,读起来还能遐想联翩;顺其理路自行演绎,常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致新知识分子
本书是安兰德对现今盛行的哲学教条以及因之而生的“负罪、痛苦、绝望、厌倦以及无处不在的逃避氛围”的挑战。 作为知识界最具争议的人物,安兰德是一种理性的私利主义伦理学的倡导者,与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的伦理学形成最为尖锐的对抗。这种道德观念的基础――“一种现时生活的哲学”――正由《致新知识分子》以洪亮的嗓音宣布出来……
自私的美德
本書的題目也許會引出下面的提問:「你為什麼要用『自私』一詞來表示性格中的善良品質?這個詞彙讓那麼多人反感,他們對該詞彙的理解並不是你想表達的意思。」對那些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作者的回答是:「為了讓你們害怕這個詞彙。」 人們對「自私」一詞的一般理解不僅是錯誤的,而且還代表一種具有毀滅性的知識,與其他任何單一因素相比,這種錯誤理解是造成人類道德發展停滯不前的更重要原因。 在一般的用法中,「自私」一詞是罪惡的同義詞,它喚起的形象是一個殘忍的惡棍踏著成堆的屍體來實現自己的目的,他關心的不是鮮活的生命,僅僅是想滿足一時衝動的、沒頭沒腦的奇想。 然而,詞典對「自私」一詞的定義是:「只關心自己的利益。」這才是「自私」的準確涵義。「自私」的概念並不包含道德評價,它並沒有告訴我們只關心自己的利益是善還是惡,也沒有告訴我們人的現實利益是由什麼構成。 我們一般的社會都強調所謂的利他主義聲稱,為他人的利益而採取任何行動都是善,為自己的利益而採取任何行動都是惡。因此,誰是行動的受益者就成為道德價值的唯一標準──只要受益者是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任何事就都可以接受。 但是安.蘭德正是認為,就是在這樣形形色色的利他主義理論體系之下,駭人聽聞的道德敗壞、長期的不公、怪異的雙重標準以及無法解決的衝突和矛盾,便在整個歷史進程中成為人類關係和人類社會的特徵。
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
作者曾经请格林斯潘大胆地估算,在他看来,在我们的商业世界里,真正的财富创造者——也就是完全自治并具有独立判断能力之人——占多大比例。他思考了片刻,有点伤心地回答:“在华尔街——大约5%;在工业界——大约15%。” 如果人类的最高美德是牺牲所有的欲望,人们不得不问:人类如何生存和获得幸福? 你生存的惟一希望就是通过信奉一种理性的、世俗的、自私的选择来挑战这种哲学。 哲学不是脱离真实世界的象牙塔,而是涉及到真实世界各个方面(从日常的商业交易到最广泛的政治学和经济学问题)的现实必需品。没有正确的哲学作为基础和辩护,商品和理念的自由市场将会消失。 《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的出版是为了颂扬世界各地的那些商人,他们深知自豪地捍卫其职业的道德地位之必要性。
通往明天的唯一道路
安·兰德作品系列。 安·兰德以卓越的才能奠定了她作为作家和哲学家的历史地位。她在思想上对世人的影响正日益彰显。她的作品每年在全世界范围销售三十万册。在她逝世后,她的信件、日记和录音讲话被相继公开,使其过去未发表的一些作品和思想得以面世。在她逝世后的十五年里,安·兰德(和她的客观主义哲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影,文章和哲学讨论中。 本书收集了她1962年中每周一次为《洛杉矶时报》撰写的专栏文章,在这些文章里,她对当时的新闻和文化事件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充分展示了她的才能。
安·兰德作品集(共五册)
暂无简介
Atlas Shrugged
俄裔美国作家安·兰德(Ayn Rand,1905一1982)的科幻小说《地球战栗》(Atlas Shrugged),这部著作中着重于对虚无主义主题的描写。在当代文学中,虚无主义主题在科特·沃尼格特(Ku rt Vonnegut)的书中也可见。罗伯特·斯通(Robert Stone)也是一位经常以虚无主义为主题的美国当代作家。在他的小说“日落之旗”(A Flag for Sunrise)(1981年)中,主角霍利维尔(Holliwell)挣扎着对抗他自己的虚无主义倾向。另一位书写虚无主义的是美国作家恰克·帕拉涅科(Chuck Palahniuk)。如在他1996年的小说“斗阵俱乐部”中,“毁灭计划”的终极目的就是摧毁现代文明以重建人性。然而帕拉涅科声称他并没有故意写虚无主义。 由于这部小说,兰德不再仅仅被称为“最畅销小说家”,而且还被称为“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在其“后记”中,兰德写道:我的哲学,就其精髓而言,是关于英雄般地生活着的人的概念,他以自身感受的幸福作为他人生的唯一道德目标,他以创造性的生产劳动作为他唯一高尚的活动,他以理性作为他唯一接受的绝对准则。 但是“幸福”,作为一种激情,兰德相信,它来自具有客观价值的成就感。这种成就以及达到它们的手段,我们只能凭借理性,从大千世界中去寻找和辨识。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为达到我们命定的目标,我们还需要具备一些美德——独立、诚实、正直、骄傲、一致性与创造性。 安.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从下述“公理”出发,她自己称之为“存在的首要事实”(the primacy of existence),或者,又可称为“形而上学现实主义”——世界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它是现实的,真实的,是存在的首要事实。这意味着事物就是事物本身(物自体)。当然,也就意味着,人只能感知和想象他所处的这一客观的世界。这一“公理”,兰德认为,是一切属于人的知识的出发点。作为对比,我援引金岳霖先生的知识论——首先有“主体-认知关系-客体”这一思想图案,其次有客观的“所与”(the given)以及所与在官觉内的呈现,再次有基于所与呈现的意像与思想。 一方面,由于采取了雅理士多德以来西方传统哲学的“主-客”两分的立场,还由于承认生存于特定时空的个人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兰德相信,主体对客体的认知是以“局部的”,每当我们的思想图像变得足够大从而难以被记忆的时候,我们就创造一个“概念”——通常以“符号”形式——来代表这一思想图像。故而,概念是知识的“单元”。另一方面,或许受到伯格森的影响,兰德相信,当认知主体试图对每一概念里包含着的无数可能的具有某种相似性的事物时,他自身必须具有“同一性”,他自己的人格不应是分裂的,在他的意识里主体是统一的,否则,这概念就是支离破碎的,从而不成为知识的单元。 所以,人能够把无数可能的事物根据它们之间的某种相似性分类为“概念”,首先因为人有理性——在“主体-认知关系-客体”这一思想图案内主体从所与呈现中发现各种关系的能力,其次因为人有尊严——首先是身体的同一性,继而是思想的独立性,再而是生活的完整性。 在西方思想传统里,兰德的上述立场被称为是“客观主义”的,与此相应,兰德的社会理论是个人主义的,是有着至高无上的尊严的主体对客体的认知并由此获得升华的过程。在中国思想传统里,金岳霖先生称他自己的立场“既非主观主义的也非客观主义的”,他努力要做到的,是“事与理并重”的态度,是“既求真实又求通理”的认识论,是“有能有式”的本体论。 兰德的立场与金岳霖先生的立场,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对“真”的尊重——我们对外物的真实感要求这外物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要求它不随我们意志的改变而改变,同时还要求我们关于外物所建立的通理是公的而非私的。金先生说,上述三项条件缺一则“真”取消。缺乏真,我们会感到人生不是圆融的,而是支离的,是疏远的,是荒唐的。 求真实的人生,兰德由此认为,要求每一个人努力成就一些真实的而非虚幻的事情。人的这种要把生命的真实感表达出来的努力,被称为“生产”,也称为“创造”。
到底是什么:给孩子的艺术启蒙大师课(套装共2册)
1. 大师夫妇为爱女创作。平面设计师保罗?兰德和他的建筑师妻子安?兰德为了让爱女凯瑟琳了解声音和颜色的相互作用,创作了这本绘本。保罗?兰德,20世纪美国ZUI有影响的平面设计师之一,杰出的商标设计师、思想家和教育家,被乔布斯誉为“平面设计界的毕加索”。设计的美国广播公司(ABC)、IBM公司、UPS快递、西屋电气(Westinghouse)、耶鲁大学出版社(Yale),以及乔布斯开创的NEXT 电脑公司等机构设计品牌标识,均成为经典。他的妻子师从密斯?凡?德?罗学习建筑学。 2. 独特艺术视角的儿童感觉、视觉、听觉训练。有趣的图文吸引着孩子们去倾听和模仿他们每天听到的各种声音。书中模拟了大自然里自然现象、动植物发出的声音,孩子在屋里和户外玩耍制造出的声音,启发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意可能发出的声响。结合活泼有趣的艺术剪纸,给与人形状和色彩的冲击。 3. 绝版40年,大师经典童书首次引进。保罗?兰德的作品我们并不陌生,近两年引进的《关于设计的思考》《设计的意义:保罗?兰德谈设计、形式与混沌》均为设计界圣经读物。本书则是大师操刀,为妻子写给女儿的文字配图,弥足珍贵。 4. 译文精湛,如诗如歌,适合亲子阅读。本书翻译完美还原原文韵律,尽可能贴近原文的阅读体验。小读者可以大声朗读,本身也是创造声音的一种方式! 听……如果你很安静,就能听见微风吹拂树丛的低语声。静静听,你就能听见雨点蹦跳的吧嗒轻响,小球击中篱笆墙的啪啪声,酥烤黄油吐司的嘎吱脆响。你还能听见可怕的声音——深夜警报器的尖叫声,树叶在狂风暴雨中的哀鸣声。美妙的声音在黎明前出现,这时你能听见周围的世界正在悄悄苏醒。 在沉睡了四十多年之后,这本讲述奇妙的声音和颜色的趣味的童书再次出版面世了! “我能变成什么?”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线和颜色,它们一边提问,一边变成各种造型的东西。一个绿三角想变成一棵圣诞树、一叶帆、一顶帐篷、一只风筝,或者所有这些东西,可以吗? 本书构思奇妙,画面精美,色彩鲜活,契合儿童的欣赏口味,在沉睡了近四十年之后再度面世。
理性的声音
第一部分(哲学)包括所有有关客观主义哲学的论述。它包括一篇有关客观主义的概论(第一章),它与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关系(第二章),和几篇重要的有关伦理学的新论述。这主要涉及伦理学中客观主义的必要性(第三章和第四章),心理诊断和道德判断的本质区别(第五章),以及利他主义伦理学的非客观主义本质(第六、七章)。第一部分以一篇对宗教的声讨结束;客观主义认为宗教是对理性的摒弃(第八、九章)。 第二部分(文化)第一篇讨论今天知识分子的破产(第十章),接着论述这种破产的一些征兆:当今的文化真空(第十一章),以及全球的种族运动高涨(第十二章)。接着是具体探讨三个群体的缺陷:自由实用主义者(第十三章),保守主义者(第十四章),和商业人士;兰德女士认为他们不知不觉地成了他们的毁灭者―即大学―的赞助者(第十五章)。分析了两个意味深长的文化现象。一个是悲剧性的:玛丽莲梦露之死(第十六章);还有一个是令人振奋的:阿波罗11号的旅行(第十七章),这篇文章是安兰德的得意之作,描述了她亲眼目睹登月火箭发射的情形。此文描述了这个历史性事件的感觉上的现实,情感震荡,及内在的哲学原因这种报道是只有当一个了不起的思想家和一个文学家合二为一的时候才能成为可能的。阿波罗计划的目的是第十八章的主题。第二部分最后是我的两篇讨论美国教育制度的文章。一篇记录了我们大学里盛行的反美思潮(第十九章);另一篇讨论正在毁灭我们小学校的反概念教学法(第二十章)。 第三部分(政治)是从一个自由资本主义的倡导者的立场考虑一些政治问题。这包括批判配给制(第二十一章),公共电视(第二十二章),反托拉斯法(第二十四章),对外援助(第二十五章),以及社会化医疗(第二十九和第三十章)。这里面还提出了一个有关打破政府在教育领域的垄断的切实可行的建议(第二十三章);一篇有关工业化经济中财富的角色的讨论(第二十七章);一篇分析世界饥饿原因的文章(第二十八章);一篇解释安的一个观点的文章,即一个有理性的女人是不愿意做美国总统的(第二十六章)。第三部分的最后一篇文章是彼得施瓦茨有关自由意志论主义这个政治运动的精辟分析。安兰德是一贯反对自由意志论主义的,认为是跟她的哲学相对立的。施瓦茨的文章解释了为什么。
理想情人节浪漫宣言(‘小黑裙’香水礼品套装)
在《浪漫主义宣言》中,安.兰德声称她的时代没有浪漫主义,但她的作品却弥漫着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安兰德信仰人的理性和意志,认为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活,文学和艺术的意义就是为了支持这种追求,所以她小说中塑造的主人公,一定会激起无数久久沉睡的理想和人性。 《理想》中的女影星凯伊.贡达,正是这种浪漫主义的代表。 她曾是陋巷里衣衫褴褛的女佣,她曾是胸衣店卑躬屈膝的店员,没有人真的知道她的来历,但是如今,这世界每一条街道上的行人都知道她的名字,“她是风里首当其冲的那团火,她代表着脚下每幢楼房、每扇窗、每颗踌躇的心脏共同的恳求和呼唤”。 无数影迷给她写下动人的情书。他们说,我没有生命,只有画,我没有画,只有你。他们说,我愿为你献出我的生命。他们说,我会放弃一切跟你在一起。他们说,你就是我活着的目的,我在你身上找到了自己。 然而,当凯伊.贡达犯下谋杀重罪的谣言传得满城风雨,当警方追捕下的凯伊.贡达来到他们面前,当理想终于面对现实,他们会选择坚持还是背弃?
客观主义认识论导论
如果人类的最高美德是牺牲所有的欲望,人们不得不问:人类如何生存和获得幸福? 你生存的唯一希望就是通过信奉一种理性的、世俗的、自私的选择来挑战这种哲学。 我曾经请格林斯潘大胆地估算,在他看来,在我们的商业世界里,真正的财富创造者——也就是完全自治并具有独立判断能力之人——占多大比例。他思考了片刻,有点伤心地回答:“在华尔街——大约5%;在工业界——大约15%。”
你能听见什么
1. 大师夫妇为爱女创作。平面设计师保罗?兰德和他的建筑师妻子安?兰德为了让爱女凯瑟琳了解声音和颜色的相互作用,创作了这本绘本。保罗?兰德,20世纪美国ZUI有影响的平面设计师之一,杰出的商标设计师、思想家和教育家,被乔布斯誉为“平面设计界的毕加索”。设计的美国广播公司(ABC)、IBM公司、UPS快递、西屋电气(Westinghouse)、耶鲁大学出版社(Yale),以及乔布斯开创的NEXT 电脑公司等机构设计品牌标识,均成为经典。他的妻子师从密斯?凡?德?罗学习建筑学。 2. 独特艺术视角的儿童感觉、视觉、听觉训练。有趣的图文吸引着孩子们去倾听和模仿他们每天听到的各种声音。书中模拟了大自然里自然现象、动植物发出的声音,孩子在屋里和户外玩耍制造出的声音,启发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意可能发出的声响。结合活泼有趣的艺术剪纸,给与人形状和色彩的冲击。 3. 绝版40年,大师经典童书首次引进。保罗?兰德的作品我们并不陌生,近两年引进的《关于设计的思考》《设计的意义:保罗?兰德谈设计、形式与混沌》均为设计界圣经读物。本书则是大师操刀,为妻子写给女儿的文字配图,弥足珍贵。 4. 译文精湛,如诗如歌,适合亲子阅读。本书翻译完美还原原文韵律,尽可能贴近原文的阅读体验。小读者可以大声朗读,本身也是创造声音的一种方式! 听……如果你很安静,就能听见微风吹拂树丛的低语声。静静听,你就能听见雨点蹦跳的吧嗒轻响,小球击中篱笆墙的啪啪声,酥烤黄油吐司的嘎吱脆响。你还能听见可怕的声音——深夜警报器的尖叫声,树叶在狂风暴雨中的哀鸣声。ZUI美妙的声音在黎明前出现,这时你能听见周围的世界正在悄悄苏醒。 在沉睡了四十多年之后,这本讲述奇妙的声音和颜色的趣味的童书再次出版面世了!
我能变成什么
1.独特艺术视角的儿童感觉、视觉、想象力训练。本书启发孩子如何运用图形和色彩,构造各种形象。先以“能变成什么”这个问题来引导小读者思考各种答案;之后提供了一些有创意的例子,启发小读者从新的角度去思考。 2.绝版40年,大师经典童书首次引进。本书的文字作者师从密斯?凡?德?罗学习建筑学和插图作者着有《建筑模式语言》,两位建筑师用他们精确的空间感,清晰地展现在本书的页面设计和每张插图上。 3.译文精湛,如诗如歌,适合亲子阅读。本书翻译完美还原原文韵律,尽可能贴近原文的阅读体验。小读者可以大声朗读,本身也是创造声音的一种方式! “我能变成什么?”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线和颜色,它们一边提问,一边变成各种造型的东西。一个绿三角想变成一棵圣诞树、一叶帆、一顶帐篷、一只风筝,或者所有这些东西,可以吗? 本书构思奇妙,画面精美,色彩鲜活,契合儿童的欣赏口味,在沉睡了近四十年之后再度面世。
我什么都知道(乔布斯推崇的设计大师 保罗·兰德 给3-6岁孩子的认知启蒙绘本)【浦睿文化出品】
备受乔布斯称赞的设计大师写给孩子的认知启蒙书。保罗•兰德用简单的线条,充满鲜艳色彩的现代画风,透过第一个人的口气,讲述了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期望。 “我知道我朝镜子里看,就会看到我自己。我知道猫咪会喵喵叫,小狗会汪汪叫,它们是在说话。我也知道一匹马儿就能把一辆四轮马车拉走,哪怕车厢满载木头。一只蚂蚁能在背上扛起一件葡萄大的货物。……我什么都知道,不过等我长大了,我会知道更多更多!” 文字简洁、充满诗意和节奏;插图生动可爱,明亮艳丽。
火花与陀螺(乔布斯推崇的设计大师 保罗·兰德 给3-6岁孩子的语言启蒙绘本)【浦睿文化出品】
乔布斯推崇的设计大师写给孩子的语言启蒙书。 保罗•兰德以有趣的文字和富有创造力的图像,教会孩子文字的用处,阅读这本书,孩子可以极大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还能学习说话,感受阅读的乐趣。 “文字是什么?文字是从你心里,跑出来的秘密。文字能帮你记住,就算脑子会忘记。……文字真的很重要,用处其实还有不少。文字教会我们,要互相聊一聊。” 文字简洁、充满诗意和节奏;插图生动可爱,明亮艳丽。
小小的1(乔布斯推崇的设计大师 保罗·兰德 给3-6岁孩子的数字启蒙绘本)【浦睿文化出品】
这本由乔布斯推崇的设计大师写给孩子的数字启蒙绘本。 1961年出版后,五十年来仍然是小孩子的最爱,充满了新鲜的活力。这不只是一个小小的1找朋友的故事,也蕴含了让小孩子学习简单加法的乐趣。 小小的1孤零零,想出去找朋友,他遇到2颗梨,3只毛熊,4只蜜蜂……他们会对小小的1说什么?最后谁跟小小的1成了好朋友呢?
安兰德小说经典作品
《源泉》 之所以具有如此恒久的魅力,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对青年志气的认可,同时它歌颂了人类的光荣,显示了人类的可能性有多大。 每一代人中,只有少数人能完全理解和完全实现人类的才能,而其余的人都背叛了它。不过这并不重要。正是这极少数人将人类推向前进,而且使生命具有了意义。 安·兰德所一贯追求的,正是向这些为数不多的人致意。其余的人与我无关;他们要背叛的不是我,也不是《源泉》。他们要背叛的是自己的灵魂。 《阿特拉斯耸耸肩》 1957年,《阿特拉斯耸耸肩》首次由兰登书屋出版。据说,这部小说当时已被12家出版社退稿,出版以后,恶评如潮但畅销无比,对美国大众的影响仅次于《圣经》,作者也因该书几乎激怒了整个成人世界:父亲、母亲、左派知识分子、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他们贬低她:“只有十几岁的青少年醉心于她的学说。”咒骂她:“她患上癌症完全是她在哲学上和精神上犯错的结果。”在政治上,兰德是一个失败者,自由主义者不喜欢她摆出的自我为中心的姿态;保守派不喜欢她的无神论;双方同时都反对她的个人主义。 然而,与青年马克思一样,兰德也是“不怕闪电、不怕霹雳、不怕天空中的惊雷”——或许,安·兰德是美国文学史上具争议的作家之一,她提倡自私的美德,公开为资本家辩护,而且毫不掩饰她对庞大政府的憎恶。《阿特拉斯耸耸肩》在美国的销售已达千万,被称为“自私圣经”——在书中,与《资本论》对资本的批判一样,她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批驳:在20世纪发动机公司,实行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制度,开始人们都欢欣鼓舞,觉得这样就可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结果能干的人工作越来越多,懒惰的人的需求越来越多,工厂很快就倒闭了。看来,在对人性的缺点没有充分的了解时,在财富还没有达到无限充裕的时候,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显然会给社会带来灾难。 在《阿特拉斯耸耸肩》中,兰德试图解决这个矛盾,在她看来,财富是人类思想力的结晶,妨碍竞争、扼杀创意、执意维护既得垄断利益的资本家是可耻的;而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赚取的金钱则值得尊重。 作为一部乌托邦小说,《阿特拉斯耸耸肩》描绘了一个由自私而精明的商人、科学家、艺术家等社会精英组成的世外桃源,有着田园诗般的诗意和现实社会中的欲望的满足。在这里,维系着一切的不是道德而是金钱,金钱被视作为崇拜的偶像,是自由交换和公平正义的象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创造者和思考者。小说结尾,由于强者罢工、抛弃了弱者,世界陷入了无边的黑暗,而乌托邦里则是一片和谐幸福。同时,兰德借书中主人公约翰·高尔特之口来说明了她的客观主义哲学: 财富观——财富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工具,是人类思想力的结晶。当你判断某人德性的时候,请听他对金钱的理解:诅咒金钱的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金钱,尊敬金钱的人则依自己的本事赚取金钱。金钱是社会美德的气压计,远离告诉你钱是万恶之源的人。 历史观——文明就是一个逐步将个人解放出来的过程。人天生便会思考,让那些叫嚣说人的思想自由在创建工业文明后便毫无用处的吃人者从大学的经济系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让他们拿起弓箭,穿起兽皮。每个独裁者都是神秘论者,每个神秘论者都是潜在的独裁者。 道德观——你生命中的道德的目的是去获得幸福,让自己得到快乐便是他的高道德目标。“牺牲”就是为了你并不在乎的东西而放弃你所看重的。人的生命是道德的标准,在生命里,快乐是成功的状态,痛苦则通向死亡。正如你不能对大自然进行伪装一样,你同样也不能对人的品格进行假造。武力与头脑是截然对立的;枪声一响,道德无存。 价值观——人类是真正的英雄:以自己的幸福作为生活的道德准则,以实质性的成就作为高贵的行动,以理性为自己的主宰。人不应该为他人而活,也不应该要求他人为自己而活。思考是人的根本的美德,其它的一切皆因它而生。自豪就是承认你是自己的高价值,这和一个人所有的价值一样,需要去赢得。 哲学观——A就是A,一个东西就是它本身。存在是特性,意识是鉴明。存在是存在着的。每个问题都有两面,一面是正确,一面是错误,夹在对与错中间的则是邪恶。 2006年,好莱坞明星安吉妮亚·朱莉爆出希望出演即将拍摄的影片《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并自称是安·兰德(Ayn Rand,1905-1982)的粉丝,还希望男友布莱恩·匹特出演男主角,顿时吸引了不少眼球,也使得这部在半个世纪前出版的小说又一次回到了公众的视线之中,2007年,这条消息已经得到证实,影片《阿特拉斯耸耸肩》最后确定的男、女主角为布莱恩·匹特、安吉妮亚·朱莉。 对于所有发现了《源泉》,并且就进一步扩展它的思想向我提出许多问题的读者们,我想说,我是在这部小说中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源泉》只是《耸肩的阿特拉斯神》的序曲而已。
我什麼都知道
我知道貓咪喵喵叫,也知道狗狗汪汪叫,就是代表牠們在說話。我也知道馬會拉車,拉載滿木頭的車,還有螞蟻可以搬草莓那麼大的東西去旅行。我知道的事情好多好多,等我長大了,一定會知道更多更多! 透過小孩的口氣敘述,說明自己知道好多好多事情。小小腦袋裡的大大世界,充滿對世界單純的認知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