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高
佛教学者。到中国传播说一切有部阿毗昙学说和禅法的第一位外籍僧人。本名清,原为安息国太子。自幼信奉佛教,当其将即位时,出家修道,而让位于其叔。他精研阿毗昙,修习禅定。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到达洛阳。不久即通晓汉语,翻译经典。据晋代道安编纂的《众经目录》记载,安世高所译经典共35种,41卷。此外,《历代三宝记》和《开元释教录》所载安世高译经数量,都比《众经目录》为多。有关修持的5种中,《大安般守意经》详细地介绍了数、随、止、观、还、净六种法门,为后来天台宗教授的止观所有;《五十校计经》提到十方佛现在说法,又说诸菩萨度人欲使人悉得佛道,则属于大乘的经典,可据以想见印度当时佛教弘传的情况。他译文条理清楚,措辞恰当,但偏于直译。由于当时译经尚属创举,没有其他译作可资观摩取法,所以有些译文意义尚欠明白。 安世高译经工作约止于东汉建宁(168~171)中。随后,游历了江西、浙江等地。有不少关于他的神奇故事,流传民间。晚年踪迹不详。在中国活动约30年。
佛说八大人觉经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5.9%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4%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
1人今日阅读
本经记述佛在越只国时说"数息"观。 经名中的"安般",为"安那般那"的略称,指人息和出息,即通常说的呼吸;"守意",指守护意念。 意思是通过默数出入息,摄心息念。
八大人觉经
1人今日阅读
《八大人觉经》全称《佛说八大人觉经》,后汉安世高译。本经以说明诸佛菩萨等大人应觉知思念之八种法。佛弟子须观察体会八大人觉,以作自觉、觉他之修行。本经之八大人觉系指觉世间无常、觉多欲、觉心不足、觉懈怠、觉愚痴、觉贫怨、觉欲过患、觉生死。八大人觉在阿含经典、佛遗教经、成实论中均广有论说,其顺序、名称虽异,然旨趣则同。
佛说佛印三昧经
1人今日阅读
《佛说佛印三昧经》由后汉安世高翻译。此经讲述佛在耆阇崛山入三昧,光照十方,弥勒、舍利弗问文殊佛身所在,文殊让众人入三昧观却不得见,后佛现身解释因住于深般若佛印三昧。经中强调三昧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重要性,指出菩萨求道成佛需得此经。阅读此经,能助修行者体悟三昧境界,重视般若智慧,推动自身修行进程。
八大人觉经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9%
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以说明诸佛菩萨等大人应觉知思念之八种法。
禅行法想经
1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3.2%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佛说骂意经
1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转法轮经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8%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佛说人本欲生经
1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人本欲生经
1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长阿含十报法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长阿含中之十上经同本异译。十种法说于增一。
阴持入经
本经旨在阐明五阴(色、受、想、行、识)及十二入(眼、耳、鼻、舌、身、心,及色、声、香、味、更、法等,内外各六)之法相,并细说三十七品经法(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贤者八种道行)。更进而阐论由道谛通达解脱之方法。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
又称观佛三昧经、观佛经。此经系佛于迦毗罗城尼拘楼陀林中,为父王阅头檀、姨母憍昙弥等所说,教以住观佛三昧,并谓此三昧功德深广,能得解脱。
点校本:佛说八大人觉经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佛遗教三经之一。此经主要讲述八种 “大人觉”,即八种为超凡之人(菩萨)所觉悟的真理。篇幅简短,却蕴含着深邃的佛教智慧。经中首先点明世间无常、多苦,劝诫众生不应贪恋世间的五欲享乐,要知晓生死轮回的痛苦本质。继而阐述了精进修行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通过修持少欲知足、精进修行、多闻智慧、惭愧忏悔等法门,以摆脱烦恼,趋向解脱。还强调了普度众生的慈悲精神,倡导菩萨以大慈大悲之心,帮助一切有情众生脱离苦海,共同证得无上菩提。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被收录于《乾隆版大藏经》,属小乘《阿含经》及重单译经类别,在佛教经典体系里有一定价值。这部经由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翻译,讲述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阿那邠邸长者以千两金为诱,劝导七个原本不信佛法、恶行缠身的儿子皈依三宝并受持五戒的故事。修行者研读此经,能从中领悟家庭教育引导向善的意义,体会皈依佛法、受持戒律以积累功德的重要性 。
佛说转法轮经
《佛说转法轮经》是世尊成道后最早宣说的经典,在佛教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根本地位,被缅甸佛教徒高度尊崇 。此经阐明佛陀通过中道证得四圣谛,讲解八正道如何促成 “烦恼的止息”、四圣谛的了知以及涅槃的体证。修行者研读此经,能深入理解佛教核心教义,掌握修行方法,消除烦恼,实现对四圣谛的领悟,进而体证涅槃,获得解脱 。
长阿含十报法经
《长阿含十报法经》由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翻译,被收录于《大正藏》第一册,与《长阿含》中的《众集经》《增一经》等类似,汇集佛教初期教团传持的法数,是《十上经》系的同本异译。此经讲述从一法增至十法的修行内容,如五法中涵盖断意、增行德等,还有识舍减增等各类法数,阐述修行路径与要点。修行者研读此经,能明晰修行次第,掌握修行方法,提升修行境界 。
佛说阿难同学经
《佛说阿难同学经》被收录于《乾隆版大藏经》,在佛教经典里占据一定地位。这部经讲述了舍卫城比丘掘多,作为阿难少小同学,却不乐修梵行,欲舍戒还俗。世尊为其说法,指出女人的五种秽恶,劝其珍惜人身与修行机会。掘多比丘受教后证得阿罗汉果,最终入般涅槃。修行者研读此经,能受启迪,坚定修行信念,抵御欲望诱惑 。
佛说阿含正行经
《佛说阿含正行经》由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被收录于《大正藏》阿含部,在佛教经典中占据重要地位。此经主要讲述人身中 “五贼” 牵人入恶道、十二因缘导致生死轮回、人心易被五感所欺等内容,劝诫人们端正身心,持五戒修行。修行者研读此经,能明晰善恶因果,领悟生命真谛,以正确的方法修身养性,开启向佛的修行之路。
五阴譬喻经
《五阴譬喻经》是佛教重要经典,由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所译,被收录于《大正藏》“阿含部”。这部经以佛陀在靡胜国的见闻为切入点,通过大沫聚、水泡、日中之炎、芭蕉、幻等自然现象与生活实例,生动阐释色、受、想、行、识这五阴的虚幻不实与无常。研读此经,能助修行者洞悉五阴本质,摆脱对其的执着,体悟佛教的智慧,实现内心的自在解脱。
佛说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
《佛说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在佛教经典中占据独特地位,是探究法身奥义的关键典籍。经文主要呈现文殊师利菩萨与佛陀关于法身、三昧等义理的问答,深度剖析了佛法核心智慧与修行法门。在佛教修行领域,被视为能助修行者开启智慧、明悟法身真义,借由对经文的研习与领悟,实现内心的平静和对佛法的深度洞察,迈向更高的修行境界 。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属大乘经典,由东汉安世高译出,在佛教经典体系意义非凡 。经中,佛应文殊师利菩萨所请,阐述了持戒、修定、生慧的修行要诀,强调以智慧对治烦恼,还涉及诸多菩萨行持与大乘义理。信众虔诚受持,能深入领悟修行精髓,于持戒中规范行为,借修定澄净内心,凭智慧洞察本质,消除业障,开启智慧之门,逐步趋向解脱与觉悟 。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在佛教经典里占据独特地位。此经细致剖析善恶的根源、表现及果报,引导修行者明辨善恶,如善因得善果,恶因招恶果。研读该经,能助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谨言慎行,多行善事,积累善业,实现心灵的净化与生命的升华。
佛说十八泥犁经
《佛说十八泥犁经》详细描述了十八层地狱的种种状况,如地狱的环境、罪人所受的痛苦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现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阅读此经,能让修行者深刻认识到恶业的严重后果,从而心生敬畏,在日常生活中谨言慎行,多行善事,避免堕入恶道。
佛说坚意经
《佛说坚意经》在佛教经典里,专注于培养修行者坚定的意志。经中可能会讲述在修行过程中,如何克服外界诱惑与内心的动摇,通过特定的修行方法与思维方式,让修行者的意志如同磐石般坚定,不为任何困难所动摇,从而在漫长的修行道路上始终保持前进的动力。
佛说出家缘经
《佛说出家缘经》聚焦于出家的因缘故事。通过讲述诸多修行者出家的缘由、经历,展现佛教对出家这一修行方式的重视与理解。阅读此经,能让修行者了解出家背后的深刻意义,坚定出家修行的决心,同时也为在家信众理解出家生活提供窗口。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为早期佛教经典,在禅修指导方面地位显著。“安般守意”即通过数息等方法,使修行者专注于呼吸,进而达到心息相依、平定心念的目的。常修此经所述方法,能助修行者提升专注力,去除杂念,深入禅定,体悟佛法真谛。
佛说㮈女祇域因缘经
《佛说㮈女祇域因缘经》讲述㮈女祇域的因缘故事,展现因果业报等佛教理念。经中详述祇域因往昔善业或恶业,在现世所感得的果报,以及她如何通过佛法修行转变命运。此经让修行者深信因果,规范自身行为,多行善事,积累善因,改善自身命运。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此经由阿难向佛陀发问起笔,提出为何有人事佛得富贵顺遂,有人却衰耗不顺的疑问。佛陀指出,如能师从明师受戒,精进奉行,虔诚礼拜,可得善神拥护,诸事顺遂,此为真佛弟子;反之,若遇师不善,虽有戒名却违律犯戒,不敬佛经,生病求巫,会致天神远离,恶鬼缠身,不仅现世衰耗,死后还将入地狱受苦。经中还论及杀生、师生关系、学佛与世俗生活等议题。强调教人杀生罪重,弟子不可恶意对师,学佛者在遵循五戒的基础上,可从事世俗事务。全经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阐述,揭示学佛、做人的基本道理,帮助修行者树立正信,明辨善恶因果。
佛说十支居士八城人经
闻如是。一时诸上尊比丘。在波罗梨弗都卢城鸡园中。世尊般涅槃不久。
佛说八正道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弟子。听我说邪道亦说正道。何等为邪道不谛见不谛念不谛语不谛治不谛求不谛行不谛意不谛定。是为道八邪行。
佛说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
闻如是。一时佛至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文殊菩萨往到佛所在门外住。所以者何。佛坐三昧未久。佛觉见文殊。便请入。作礼而住。佛言且坐。文殊问佛。属坐三昧名曰何等。佛言宝积。文殊复问。何故名宝积。
佛说婆罗门子命终爱念不离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有异婆罗门。有一子命终爱念不离。彼命终亦不能食。亦不能饮。亦不着衣亦不涂香。但至冢间而啼泣。彼啼泣忆念在抱上。于是彼婆罗门彷徉而行至世尊所。到已共世尊面相慰劳面相慰劳已。
佛说太子慕魄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 时,佛语诸比丘:“我身宿命为波罗奈国王作太子,名曰慕魄;始生有异,颜貌端正,绝无双比。自识宿命,无数劫事,所更善恶,罪福受报,寿夭好丑;没此生彼,所从来生,皆悉知见。年十三岁,闭口不言。
佛说骂意经
佛说骂意。十方虫蚁。一切皆啖已。十方虫蚁。一切亦啖我。何不知惭。十方虫蚁。一切我为作妇。我亦一切取十方虫蚁作妇。何不能作愧。在生死大久不可数。当种习道。不当习种畜生业。犯淫侄有五罪。一者亡钱财。二者堕惊怖。三者畏县官。四者得怨祸。五者己命尽堕恶地狱中。
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精舍中止。晨朝整服呼语阿难。汝请诸明士除恶众及无着履迹等来。今日当有上问异要。于是阿难受敕。应时遍宣如来教于四辈人。时有除恶无着履迹众。凡五千万人诣如来所。稽首于地毕而避住。复有贤女弃恶众及国中凡女人随诸贤女人。十四万众诣如来所。稽首于地退座而坐。复有明士八十亿万二千人诣如来所。稽首于地俨然恭住。复有文士居家修戒者。四万人相随来至。稽首于地毕各却住。佛以威神感动十方诸佛国。
佛说奈女只域因缘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只国。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天龙八部。大众集会说法。时世人民。施者无量。有一贫人。唯有一烂坏手巾。意欲布施。惧此物恶。犹豫未决。尔时座中有一比丘尼。名曰奈女。即从座起。整服作礼长跪叉手。白佛言。世尊。我自念。先世生波罗奈国。为贫女人。时世有佛。名曰迦叶。
佛说处处经
夫安般者。诸佛之大乘。以济众生之漂流也。其事有六以治六情。情有内外。眼耳鼻舌身心谓之内矣。色声香味细滑邪念谓之外也。经曰诸海十二事。谓内外六情之受邪行。犹海受流。饿夫梦饭盖无满足也。心之溢荡无微不浃。恍惚仿佛出入无间。视之无形听之无声。逆之无前寻之无后。深微细妙形无丝发。梵释仙圣所不能照明默种于此化生乎。彼非凡所睹。谓之阴也。犹以晦曀种夫深芬闿手覆种。孳有万亿。旁人不睹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