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此子生中国”:朝鲜文人许筠研究(域外汉籍研究丛书·第三辑)
1人今日阅读
许筠(1569—1618),字端甫,号蛟山、惺所、白月居士等,是朝鲜宣祖(1568—1608在位)、光海君(1609—1622在位)二朝著名文人学者,著述颇丰。许筠他虽是一个朝鲜人,但他热衷收集中国的典籍,专注编撰中国的诗文集,积极与明朝各阶层的人交往;他努力涉入中国文坛,又努力向中国介绍传播朝鲜的书画作品、文学创作,他是中朝文化、文学交流史上不容忽略的一位重要人物。许筠研究是一个热门话题,无论是韩国还是中国,研究者甚众,相关论文、专著也可谓汗牛充栋,要在此基础上发人所未发颇为困难。本书在完成《许筠行实系年》的基础上,从生平、思想、与明人的交流、诗歌理论、文学创作、典籍编撰等六个方面对许筠进行研究。在此過程中,尤其注意運用新材料及他人未關注的材料,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来使用常见的材料,在研究的过程中,不做孤立的研究或论断,既关注纵向的历史脉络,有关注横向的四面辐射。本书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杜诗与朝鲜时代汉文学--域外汉籍研究丛书第四辑
杜诗在东亚汉文化圈的中日韩三国被确立为文学典范,其刊印、翻译、注解、编选、阐释、评论等构成了系统严整的“杜诗学”;对杜甫的研究评价、对杜诗的阅读、阐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就朝鲜汉文学而言,这一杜诗阅读网络中留下的文字达二百多万字,其中评述文字一百多万字,次杜、集杜、拟杜等作品有七八十万字。面对如此多的文献资料,本书的方法是先进行全面考察,再选择网络上的一个个结点具体分析探讨;对这些结点的选择,有的是因为它们至关重要、影响深远,有的是因为它们个性鲜明、独立特行;而对具体结点的研究,又是为了更好地反观网络全貌,并提供方法的借鉴。
欲望的浮世绘:金瓶梅人物写真
推荐值 77.3%
《金瓶梅》琐碎纷乱的情感漩涡里的那些各色市井男女,织成了一张复杂紧张的网,经本书隽美而劲快的文风的吹拂,当时社会的物态人情,一一跃然纸上。本书以女性的细腻感受,写得处处体贴圆转,而又能泼辣活泼,写得有情趣,有意味。迥异于一般的学术论著。
《聊斋志异》二十讲
从2014年开始我开了一门课叫“《聊斋志异》选讲”,最初的想法体现在“选讲”二字上,从书中选择一些故事,品评作品的情节设计、人物塑造,领略古典文词的优美。但这太简单了,简单得对不起作者对不起《《聊斋志异》二十讲》,通过不断调整、修改自己的讲稿,我的思路才逐渐清晰起来,最终按照一个个的主题将相关篇章放在一起对比阅读,细致分析。随着课程的成熟,2017年初这门课改名为“品读聊斋”,由深圳大学拍摄成MOOC,成为更多人可以在网上收看学习的课程。从“选”到“品”的改变,是我讲课方式的变化,更是我这三四年间心境的变迁。人到中年,生活中多的是变化与无常,人生没有太多选择,再多艰难都需直接面对,想要平和从容一些,只有尽可能地抽离现场隔着距离去坐观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