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中国现代文坛著名作家,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 1925年出版的《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其后,相继创作有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1932年) 、《桥》(1926-1937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1947年)(后两部都未完成)以及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若干,且后三者皆有极高的造诣。 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将六朝文、唐诗、宋词以及现代派等观念熔于一炉,并加以实践,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
竹林的故事
1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0.5%
《竹林的故事》是废名第一阶段的代表作,这一时期,废名的小说整体上远离现实和社会问题,几乎难以在其中找到作家对于现实人生的哀愁或抗议。《竹林的故事》为废名的短篇小说集,包括《窗》《讲究的信封》《柚子》《少年阮仁的失踪》《病人》《浣衣母》《半年》《我的邻居》《初恋》《阿妹》《火神庙的和尚》《鹧鸪》《竹林的故事》《河上柳》《去乡》。废名的作品常与其禅学思想相关,不同时期的废名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也是因其禅学思想转变的影响。
桥(上)
1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4%
废名先生写这部小说是在十四年十一月,他说,《桥》教会了他作文,懂得道理。原书将桥分为了上下两篇,上篇十八章,下篇25章,至今已出版过多次,有许多改动。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将六朝文、唐诗、宋词以及现代派等观念熔于一炉,文辞简约,情景幽深,平淡朴讷,却又有生辣奇僻之美。废名的禅学思想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桥》是他第一阶段的代表作,这一时期,废名的小说整体上远离现实和社会问题,几乎难以在其中找到作家对于现实人生的哀愁或抗议。
少时读书:废名讲中国诗文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3%
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废名追记自己小时阅读中国古书的心路历程。《少时读书》收录的都是废名先生关于如何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文章、诗词、经卷的随笔。分为三个部分:“中国文章”:阅读《论语》《水浒》等中国名著经典的感受以及少时读书的经验之谈;“灼灼其华”:关于《诗经》的讲稿以及杜甫诗歌的研究心得;“格义致知”:传达佛经中多个基本概念,比如“理智”“阿赖耶识”的见解。
京派文学代表作家作品合集:废名经典文藏(全集)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6%
本套书包括《竹林的故事》;《杜甫论》;《桥(上下)》;《阿赖耶识论》;《莫须有先生传》;《古代的人民文艺:诗经讲稿》;《新诗讲义》;《美学讲义(上下)》、《杜甫的诗》;《鲁迅研究上中下》;《谈“阿Q正传”》;《跟青年谈鲁迅》;《新民歌讲稿》;《枣》;《桃园》和《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上中下)》共16册。《竹林的故事》是废名第一阶段的代表作,这一时期,废名的小说整体上远离现实和社会问题,几乎难以在其中找到作家对于现实人生的哀愁或抗议。《竹林的故事》为废名的短篇小说集,包括《窗》《讲究的信封》《柚子》《少年阮仁的失踪》《病人》《浣衣母》《半年》《我的邻居》《初恋》《阿妹》《火神庙的和尚》《鹧鸪》《竹林的故事》《河上柳》《去乡》。废名的作品常与其禅学思想相关,不同时期的废名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也是因其禅学思想转变的影响。《杜甫论》是研究杜甫的为人,包括诗人一生的生活和思想。诗人杜甫是中国的极为伟大的人物,主要的原因是他接近人民,他的生活,表现在诗里的他的思想感情,都是与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的。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在当时那样用功,作为千古后的读者,我们完全可以感到他的一枝惊人的笔,读了他的诗真喜悦,而且能够推知他是怎样下功夫的。杜甫的价值和杜诗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从古及今,可以说是得到普遍的承认的,杜甫继承而且发挥了我国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废名的禅学思想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桃园》也是他第一阶段的代表作,这一时期,废名的小说整体上远离现实和社会问题,几乎难以在其中找到作家对于现实人生的哀愁或抗议。到《桃园》的时候,废名写得很熟了,精心构建了一个“桃源世界”,但其实这个世界却蕴含着生活的大悲苦,颇为晦涩,是一本表面充满美与爱,实际上在讲善与恶、理想与现实激烈对抗之后的悲剧性结局,是一本让人能体会到痛苦的书,书中象征与隐喻随处可见,在废名的著作中很少见。
阿赖耶识论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57.9%
《阿赖耶识论》共10章,于1942年冬至1945年秋作于黄梅,脱稿则在三十四年秋。本书是一本宗教哲学论著。阿赖耶在梵文中的原意为:藏,能藏、集藏,阿赖耶识即是指能够集藏分段生死等有漏无漏法种的第八识如来藏。作者在本书里说“我选择阿赖耶识做题目,却是从我的友军儒家挑拨起来的。我欢喜赞叹于大乘佛教成立阿赖耶识的教义,觉得印度圣贤求真理的习惯与欧西学人一般是向外物出发,中国儒家则是向内,前者的方法是论理,后者的方法等于“诗言志”。究其极儒佛应是一致,所谓殊途而同归,欧西哲学无论唯心与唯物却始终是门外汉未能见真。”
桃园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0%
废名的禅学思想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桃园》也是他第一阶段的代表作,这一时期,废名的小说整体上远离现实和社会问题,几乎难以在其中找到作家对于现实人生的哀愁或抗议。到《桃园》的时候,废名写得很熟了,精心构建了一个“桃源世界”,但其实这个世界却蕴含着生活的大悲苦,颇为晦涩,是一本表面充满美与爱,实际上在讲善与恶、理想与现实激烈对抗之后的悲剧性结局,是一本让人能体会到痛苦的书,书中象征与隐喻随处可见,在废名的著作中很少见。
桥(下)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5.9%
废名先生写这部小说是在十四年十一月,他说,《桥》教会了他作文,懂得道理。原书将桥分为了上下两篇,上篇十八章,下篇25章,至今已出版过多次,有许多改动。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将六朝文、唐诗、宋词以及现代派等观念熔于一炉,文辞简约,情景幽深,平淡朴讷,却又有生辣奇僻之美。废名的禅学思想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桥》是他第一阶段的代表作,这一时期,废名的小说整体上远离现实和社会问题,几乎难以在其中找到作家对于现实人生的哀愁或抗议。
竹林的故事
1人今日阅读
本书编选废名代表作品《竹林的故事》《桃园》《菱荡》等代表作,这一时期的小说以乡土回忆与写实为题材的,外来文学影响与本土地域色彩相结合,恰如以简朴的翠竹制作成一支牧笛,这些小说写乡村生活,风格冲淡,写景精细,富有诗的意境,以凝炼而韵味无穷的笔致,勾勒出宗法制农村中一派充满诗情画意、青春气息的田园牧歌图画,以及在此图画下所蕴藏的生活的悲苦。小说隐逸了情感倾向,突出的是静寂的诗的意境,而构成这静寂意境“境眼”的便是作品中所表废名的语言,简洁而空灵表达的对于自然、人生的直觉与顿悟。
杜甫论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4.0%
《杜甫论》是研究杜甫的为人,包括诗人一生的生活和思想。诗人杜甫是中国的极为伟大的人物,主要的原因是他接近人民,他的生活,表现在诗里的他的思想感情,都是与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的。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在当时那样用功,作为千古后的读者,我们完全可以感到他的一枝惊人的笔,读了他的诗真喜悦,而且能够推知他是怎样下功夫的。杜甫的价值和杜诗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从古及今,可以说是得到普遍的承认的,杜甫继承而且发挥了我国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
莫须有先生传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48.0%
30年代初,废名每年都卜居西山,从事写作,其中就完成了这部以1927年的经历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起初连载于《骆驼草》杂志,1932年12月由上海开明书店以单行本出版。《莫须有先生传》是废名的代表作,许多人也很难读懂本书,但实际上,不是书难懂,而是废名先生倾注于书中的平和雅致的心境,许多人是没有的。而作者在序里说:“然则难懂正是牠的一个妙处,读者细心玩索之可乎?玩索而一旦有所得,人生在世必定很有意思。“相信读者若细细品味,一定能品出其中滋味。
鲁迅研究(三)
1人今日阅读
这一部《鲁迅研究》,是从根据《新民主主义论》的精神来研究鲁迅的愿望出发的。作者说:我们是通过对鲁迅作品作具体的分析然后得出我们的结论,因为伟大的思想家与伟大的革命家的鲁迅毕竟是伟大的文学家,我们必须掌握他的作品。我们不敢说我们的意见是正确的,把它发表出来便好得到指正。书中包括《鲁迅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鲁迅是最早对写普通话最有贡献的人》《鲁迅期待炬火和自己不以导师自居》《鲁迅的政治路线和文艺实践》等内容。
新诗讲义
《新诗讲义》为废名抗战前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所开“现代文艺”课的讲稿,有油印本,题为“新诗讲义”,后由黄雨提供所藏付印,易题“谈新诗”。包括对《尝试集》《扬鞭集》,以及冰心、郭沫若、沈尹默等人的现代新诗的赏析等。要讲现代文艺,就应该先从新诗讲起,首先就是光荣的《尝试集》。即是说从新文艺创作本身上考察,不是注重新文学运动怎么起来的。废名的诗具有散文化倾向,往往是兴笔所致,挥洒自如,行乎当行,止乎当止。同时,废名的作品又与其禅学思想相关,不同时期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也是因其禅学思想转变的影响。
新民歌讲稿
《新民歌讲稿》是废名对“新民歌”的解读和理解,是建国后废名诗评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本讲稿延续了废名诗评的一贯风格——古今纵论且重视情感,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非常具有个性,也对当时的创造思维和创作方法给予了反思。在本讲稿中,废名乐于将古典诗歌与新民歌进行比照,从而通过互相阐释来解释和评述新民歌,其中提的最多的古典诗歌中的诗人包括陶渊明、谢灵运、李商隐、王维、杜甫等,也从侧面表明废名对田园诗和晚唐诗非常熟悉和热爱。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上)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是废名的最后一部小说,有“返璞归真”的特点,在“莫须有先生动手著论”这一章里,废名谈到了写《阿赖耶识论》的目的,也是对《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创作目的的注解:“……莫须有先生乃真像一个宗教徒祈祷,希望他的著作顺利成功,那时自己便算是一个孝子了,对于佛教,也便是对于真理,尽了应尽的义务了。”莫须有先生的思想,也是“一言以尽之”的道理:心如一棵树,果便是树上结出来的道理,道理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了。
鲁迅研究(二)
这一部《鲁迅研究》,是从根据《新民主主义论》的精神来研究鲁迅的愿望出发的。作者说:我们是通过对鲁迅作品作具体的分析然后得出我们的结论,因为伟大的思想家与伟大的革命家的鲁迅毕竟是伟大的文学家,我们必须掌握他的作品。我们不敢说我们的意见是正确的,把它发表出来便好得到指正。书中包括《鲁迅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鲁迅是最早对写普通话最有贡献的人》《鲁迅期待炬火和自己不以导师自居》《鲁迅的政治路线和文艺实践》等内容。
美学讲义(下)
《美学讲义》是废名自编的教材,在前言里,废名说:今年暑假前,系里交给我一个任务,准备明年春季五年级开“美学”课,没有“部颁”的教材,也没有教学大纲,教材自编。我接受了这个任务。本书一共有8章,包括美食客观存在、美学、群众和美、民族形式和美、生活和美、作品的思想性和作品的美、内容和形式、美的创造和美感。希望作者通过每章的学习,能了解什么是美,并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因为美和生活是分不开的,离开生活就无所谓美,只能是形式主义的东西。
谈“阿Q正传”
《谈“阿Q正传”》是作者废名对鲁迅著作《阿Q正传》的分析和研究,从鲁迅的思想开始,到阿Q这个社会人、这个典型小说,一一进行分析,恩格斯说:“现实主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正确地表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阿Q的性格是典型的,其所以然就因为阿Q是处在一个典型的环境之中。作者从中抽丝剥茧《阿Q正传》所反映的时代特性,以及鲁迅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并且重要的问题在于典型环境。典型环境的选择取决于作家的世界观,从而从中得出鲁迅的世界观和创作技巧。
鲁迅研究(一)
这一部《鲁迅研究》,是从根据《新民主主义论》的精神来研究鲁迅的愿望出发的。作者说:我们是通过对鲁迅作品作具体的分析然后得出我们的结论,因为伟大的思想家与伟大的革命家的鲁迅毕竟是伟大的文学家,我们必须掌握他的作品。我们不敢说我们的意见是正确的,把它发表出来便好得到指正。书中包括《鲁迅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鲁迅是最早对写普通话最有贡献的人》《鲁迅期待炬火和自己不以导师自居》《鲁迅的政治路线和文艺实践》等内容。
跟青年谈鲁迅
《跟青年谈鲁迅》是作者跟青年谈论鲁迅的文章,从鲁迅的少年时代、鲁迅在日本、辛亥革命与鲁迅、鲁迅的第一篇小说、分析“阿Q正传”、鲁迅怎样写杂感、鲁迅的杂文、鲁迅与现实主义传统、鲁迅对文学形式和文学语言的贡献、鲁迅的艺术特点、鲁迅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和民族心态进行讲解。鲁迅在他的青年时代,受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的影响非常大,他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文章,对于当时一切进步的知识分子,影响非常之大,让大家真真感到中国给封建统治太久了,封建道德是吃人的东西,非推翻它不可。作者简介: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师从周作人,曾为语丝社成员,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将六朝文、唐诗、宋词以及现代派等观念熔于一炉,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长篇小说有《莫须有先生传》《桥》《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桥》与《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皆未完成),以及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若干。
美学讲义(上)
《美学讲义》是废名自编的教材,在前言里,废名说:今年暑假前,系里交给我一个任务,准备明年春季五年级开“美学”课,没有“部颁”的教材,也没有教学大纲,教材自编。我接受了这个任务。本书一共有8章,包括美食客观存在、美学、群众和美、民族形式和美、生活和美、作品的思想性和作品的美、内容和形式、美的创造和美感。希望作者通过每章的学习,能了解什么是美,并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因为美和生活是分不开的,离开生活就无所谓美,只能是形式主义的东西。
杜甫的诗
书中内容原刊于1956年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共三篇。废名将其拆下,重新排序装订,并将名字改为了《杜甫的诗》,且序号从“二”至“八”,没有“一”,其间文字有少许更动。通过《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前出塞”、“后出塞”三“吏”、三“别”,杜甫的律诗和他的抒情诗,在秦州时写的诗,以及入蜀和在夔州写的诗的变化,分析了杜甫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杜甫说他作诗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语不惊人死不休”,不光是“语”的问题,同时包含了“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的问题,而首先是要思想感情饱满。作者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人,就要有一支熟练的笔,否则就不能更好地表达出来。古今中外所有的杰作都是如此。杜甫是属于那些最用功的人中的一个,因此他的成绩显著。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下)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是废名的最后一部小说,有“返璞归真”的特点,在“莫须有先生动手著论”这一章里,废名谈到了写《阿赖耶识论》的目的,也是对《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创作目的的注解:“……莫须有先生乃真像一个宗教徒祈祷,希望他的著作顺利成功,那时自己便算是一个孝子了,对于佛教,也便是对于真理,尽了应尽的义务了。”莫须有先生的思想,也是“一言以尽之”的道理:心如一棵树,果便是树上结出来的道理,道理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了。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中)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是废名的最后一部小说,有“返璞归真”的特点,在“莫须有先生动手著论”这一章里,废名谈到了写《阿赖耶识论》的目的,也是对《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创作目的的注解:“……莫须有先生乃真像一个宗教徒祈祷,希望他的著作顺利成功,那时自己便算是一个孝子了,对于佛教,也便是对于真理,尽了应尽的义务了。”莫须有先生的思想,也是“一言以尽之”的道理:心如一棵树,果便是树上结出来的道理,道理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了。
我认得人类的寂寞:废名诗集
《我认得人类的寂寞:废名诗集》由著名学者陈建军先生编订,以废名生前自编的诗集《镜》稿为主体,“集外”收入散轶诗作凡66首、译诗1首,附录收入作者谈自己的新诗创作文章10篇。版本权wei,注释详尽,展现了废名诗歌的原貌,是读者了解废名诗学观的佳作。
杀像之意:废名的诗
《杀像之意:废名的诗》为“星空诗丛”之一种,由诗歌研究学者胡少卿教授编选。本书以时间为序,收集了包括《镜》《灯》《空华》等在内的几乎废名所有的诗歌作品,展现了废名诗歌的原貌,是读者了解废名作品及诗学观的佳作。
废名选集
《废名选集》编选了作者在小说、诗歌、散文和论文方面的代表作,力求比较真实而全面、精当地体现出作者的创作全貌。作者自认笔下的小说犹类“唐人绝句”,简约凝炼而重意境之美。这里选取的小说既有其《竹林的故事》《桃园》等短篇佳作,也有从其长篇小说《桥》中择出、独立成篇的《万寿宫》等。
纺纸记
废名作品目录冯文炳:《竹林的故事》,北京北新书局1925年版废名:《桃园》,上海开明书店1928年版废名:《枣》,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版废名:《桥》,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废名:《莫须有先生传》,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废名:《谈新诗》,北京新民印书馆1944年版废名、开元:《水边》,北京新民印书馆1944年版废名著、开元编:《招隐集》,汉口大楚报社1945年版《跟青年谈鲁迅》,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废名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冯文炳:《谈新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冯文炳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废名选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废名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冯思纯编《废名短篇小说集》,湖南文艺出版社199...(展开全部)
谈新诗/语文教师小丛书
《谈新诗》收录了现代著名作家废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北京大学任教时写的讲义十二章,以及抗战前后创作的与新诗有关的五篇文章。该书是中国现代作家专门探讨新诗的唯*论著。作者从内容到形式,将新诗与旧体诗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比较,分析了从“五四”时期到三十年代的代表性新诗人胡适、沈尹默、刘半农、鲁迅、周作人、康白情、“湖畔”四诗人、冰心、郭沫若、卞之琳、林庚、冯至、林庚、朱英诞,以及自己的创作,见解独到,语言冲淡,韵味悠远。本书在新诗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了解新诗创作和文学价值的重要著作。
论新诗及其他
《谈新诗》是废名三十年代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开设现代文艺课时的讲义,共十二章。四十年代由黄雨编定,并由周作人作序,于1944年11月列为"艺文社艺文丛书"之五,由北平新民印书馆出版。1946年返回北大之后,作者又续写四章,但生前未公开发表。1984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前后两部分合并,删去初版本的序跋和附录,增加作者1934年写的《新诗问答》一文,出版了《谈新诗》增删本。 作为现代作家讨论新诗的唯一的专著,《谈新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废名在书中纵论古今,将新诗从内容到形式与旧体诗进行比较,并结合自己的写诗体会,对"五四"至三十年代代表性新诗人胡适、沈尹默、刘半农、鲁迅、周作人、康白情、"湖畔"四诗人、冰心、郭沫若、卞之琳、林庚、冯至等创作的成败得失作了细致的剖析,还发掘了鲜为人知的诗人朱英诞,进而对新诗的发展前景提出己见。全书解读独具只眼,行文冲淡悠远,发人所未言。
废名卷
《废名卷》集选了废名的散文、诗歌及诗论、小说等各类文体,形式虽异,但都具有浓厚的诗意。在现代文坛上,废名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从他的照片到文字,都有令人难忘的气质。废名的创作有一种鲜明的独创性,渗透到语言都是他自己的,“破天荒”的,是一种创格。
废名选集:文学类
《废名选集:文学类》编选了作者在小说、诗歌、散文和论文方面的代表作,力求比较真实而全面、精当地体现出作者的创作全貌。作者自认笔下的小说犹类“唐人绝句”,简约凝炼而重意境之美。这里选取的小说既有其《竹林的故事》《桃园》等短篇佳作,也有从其长篇小说《桥》中择出、独立成篇的《万寿宫》等。此外,《废名选集:文学类》收入作者193l至1948年所写的短诗18首,1927至1964年创作的散文22篇,以及论文5篇,比较清晰、全面地呈现了作者风格独特的文体探索及其“奇文”、“美文”之貌。《废名选集:文学类》版本采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现代作家精选本:桥桃园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的风格,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代表作家。1929年出版的《竹林的故事》是他的一本小说集,属乡土文学。废名的代表作有长篇《桥》及《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后两部更在诗化的追求中透露出对现实荒诞的讽刺。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他将周作人的文艺观念引至小说领域加以实践,融西方现代小说技法和中国古典诗文笔调于一炉,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被誉为“废名风”,对其后的沈从文等京派作家产生了一定影响,甚至在40年代的汪曾祺身上,也可以找到他的影子。 本书只选小说,其实废名的诗歌、散文与小说都是一体。尤其是《桥》,经常被选入各种散文集子。短篇选自各集。北方谚语云,“后后有席”,“好饭不怕晚”,等待不是没有补偿的。相信包含了废名全部已发表稿和未刊稿的全集,一定会提供后人真实了解到一个完整的废名,了解他一生将现代文学“中国化”的持续的、不管不顾的努力。
废名作品精选(全套4本)
凡例 一、本套书所收废名作品,均为其 1949 年以前所作小说和散文。 二、本套书共 4 卷,第 1 卷为《废名短篇小说》,收《竹林的故事》《桃园》《枣》等短篇小说集 3 种和集外短篇小说 5 篇;第 2 卷、第 3 卷为《废名长篇小说》,其中第 2 卷收《桥》 ( 上下卷 ) 和未竟长篇《纺纸记》《芭蕉梦》;第 3 卷收《莫须有先生传》和《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第 4 卷为《废名散文》,收各类散文 111 篇。 三、各卷以成集者为主体,其他散篇列于成集者之后。 四、各卷所收作品大体按出版或发表时间先后排列,未刊稿据写作时间编次。 五、成集者一般以初版为排印底本,如以其他版次为排印依据,则加注说明;已发表且未收集者,以初刊为底本;未刊稿以原稿 ( 复制件 ) 为底本。 六、成集者中,他人所作序跋,一并收录。 七、原竖排改为横排,繁体字改为简体字,异体字改为正体字;通假字、假借字和“的”“地”“底”等部分用字,一仍其旧。明显的讹字、衍字、脱字,参校手稿、初刊等其他版本,酌予订正,并分别用〔〕、〈 〉、( )标示,将所改动者置于其内。 八、标点符号尽量保留原貌;篇名书名,酌加书名号;原文无标点,则按现行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用法重新标点。 九、所有作品均加“题注”,主要著录发表、出版、署名、题名更易、写作时间(除原刊本未署写作时间或与单行本所署写作时间一致者外)、作者附言、原刊编者按语、底本依据等信息。 十、保留作者自注,并在注条末标以“—作者原注”。
宇宙的衣裳(魔法象·图画书王国)
作家废名的诗歌意象丰富、飞扬,不论是描绘自然中的瞬间,撷取生活的片段,还是捕捉内心的刹那感触,都天然童趣。《宇宙的衣裳》遴选废名诗歌24首,诗中有草木田园、日月星辰,也有街市生活、内心关照,切近孩子眼中的世界。诗歌经由新锐画家王笑笑演绎,更添浪漫气息。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废名代表作
《废名·代表作:竹林的故事》主要内容: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奔涌着走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 每一个选家的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见仁见智,可以阐释、讨论、争论,甚至势不两立。其实,或许正因为选家迭出、见解纷纭,才给读者一个判断、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因此我以为,绝不可自诩本丛书如何高超于别人之上。
废名 田园小说
暂无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