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
蓬莱阁典藏书系(全32册)
4人今日阅读
《蓬莱阁典藏书系(全32册)》内容涵括文学、艺术学、史学、哲学和国学研究,且大都对这些文学的发展有筚路蓝缕之功。作者皆为学界、民间耳熟能详的“大师级”人物,例如: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胡适、鲁迅、王国维、闻一多、傅斯年……并请当今多位权威专家为之导读,梳理学术脉络,剔抉要义精粹。不仅使读者准确理解每部书的学术背景、撰述主旨,更能切实领会“大师们”圆融通博且富于个性特征的治学门径与学术风范。
大同书
1人今日阅读
《大同书》是中国近代思想家康有为的名著。在书中康有为提倡“破九界”的人道主义原则,批判现实世界;设计“升平世”的范式,规划社会改造方案;进而展望“大同”境界,设计理想社会。汤志钧先生的《导读》,分析了康氏大同思想从孕育、发展到定型的历程,梳理了《大同书》从初创、增改到成书出版的经过。
广艺舟双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康有为讲新学伪经
本书是晚清维新领袖康有为的重要作品,极具历史意义,梁启超赞叹这是当时思想界之一大飓风,虽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石破天惊的论断不仅否定了“清学正统派”汉学的立足点,而且打开了人们重新认识、估价一切传统典籍的闸门。从而冲击了正统派学术文化,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解放思想之功不言而喻。《康有为讲新学伪经》重新梳理和遴选《新学伪经考》中的思想脉络,兼顾其儒学价值和思辨思维,由此作为考订康有为治学理念的重要借鉴。
上清帝七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孔子改制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我史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牲、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等,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光绪朝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书法家。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图强,与梁启超等人一起创办《万国公报》,建立强学会,发行《强学报》,为变法制造舆论。1898年与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其后,他思想日趋保守,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反对共和,后半生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述近千万言。
希腊游记(节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请废八股折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大同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康有为讲欧洲游历心得
本书为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康有为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时所写,百日维新后,康南海开始了“流离异域一十六年,三周大地、遍游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路,一生不入官,好游成癖”的考察生活,“其考察着重于各国政治风俗,及其历史变迁得失、其次则文物古迹”。尤其在意大利和法国的游历感触顿多,回国后写成《意大利游记》和《法兰‘西游记’》,即为本书收录的主要籍章。这些游记文字涉及了很多方面的观感记录,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具有极高的价值。
走向世界丛书(续编 套装共55册)
岳麓书社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是我国图书出版业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丰碑之一。《走向世界丛书》记录了十九世纪中国人开始走向世界的早期的脚印,兼具文史趣味和学术价值,选题独特、视角新颖,一经推出,便赢得了当时包括钱钟书、李一氓等专家学者在内的学术界、思想界和文化界人士的高度赞誉,也给了当时刚刚打开国门、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一个崭新的视角和历史的借鉴,可谓开辟了出版新气象,至今在出版界仍有重大影响。 《走向世界丛书》原计划出100种,后由于种种原因只出版了35种,尚有65种900余万字未出版。为完成出版使命,经过长期的筹备和酝酿,岳麓书社推出了《走向世界丛书》(续编),并成功地纳入了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获得过出版基金项目资助。《走向世界丛书》(续编)抢救性地挖掘和整理了第一辑遗留下的未及付梓的宝贵书稿,并延续了第一辑的整理模式,广搜清末以来前人的出国记述,包括游记、日记、考察报告等等,通过游历之人的独特视角,把我们民族从封闭社会走向现代世界的历史,作了一番纵横观察,对研究“西学东渐”,研究中国怎样从封闭走向世界是十分有益的。《走向世界丛书》(续编)继承和发扬了第一辑的个性和特色,与第一辑形成合璧之作。 《走向世界丛书》这100种精心编辑整理的作品,既是百多年前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碰撞而生的历史火花,还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这些作品中对当时世界的描述和评价,对中外文化的比较和批判,无论是从学术、思想、文化等方面来看,还是从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来看,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
新学伪经考
《新学伪经考》是奠定康有为变法理论体系的一部主要著作。该书初刻于1891年秋七月,1894年遭清政府禁毁,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中再刻并进呈光绪皇帝,不久再度遭禁毁。梁启超赞叹此书是当时“思想界之一大飓风”。其石破天惊的论断不仅否定了“清学正统派”汉学的立足点,而且打开了人们重新认识、估价一切传统典籍的闸门,从而冲击了正统派学术文化,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解放思想之功不言而喻。
日本变政考(外2种)
《日本变政考》记日本明治元年(1868)至明治二十三年(1890)间维新改革过程,于日本议会、宪法、官制、选举等叙述尤详。康氏认为明治维新条理虽多,其要点在于“誓群臣以定国是”、“立制度局以议宪法”、“纡尊降贵以通下情”、“多派游学以通新学”,从而提出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方案。书中对日本新政逐一加按语以作阐发,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所发有关上谕,多有采自书中按语者。《俄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同为康氏取鉴外国史事以宣扬变法主张者,今附录于此,以便读者参考。
欧洲十一国游记/名家游记汇
《名家游记汇丛书》主要收集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人在游历期间所写下的日记、笔记、回忆等。书中记录的,不论是文化、制度,还是山水风光,乃至游历心态,都体现着作者对近代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丛书所选书目,从时间跨度上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作者皆为中国近代史(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展现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分子的足迹与思考。 若我之游踪者,殆未有焉。而独生康有为于不先不后之时,不贵不贱之地,巧纵其足迹、目力、心思,使遍大地,岂有所私而得天幸哉?天其或哀中国之病,而思有以药而寿之耶?其将令其揽万国之华实,考其性质色味,别其良桔,察其宜否,制以为方,采以为药,使中国服食之而不误于医耶?
康有为全集
本全集以时间为序,共分十二集。汇辑了康有为已刊和未刊作品近千万字,包括书信、奏折、专著、游记、诗作等不同类型的作品,其中有《新学伪经考》、《大同书》、《孔子改制考》等经典著作。这是世界范围内对康有为著作的一次全面整理。对于研究康有为本人以及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学术发展演变的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以往的整理工作相比,《康有为全集》除了收录完备以外,还首次刊布了一批从未整理出版的珍贵康氏手稿。
英国游记(走向世界丛书)
二十世纪初,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的康有为多次来往于欧美之间,既寻求维新失败的原因,也在继续寻找新的救国之道。他关注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希望找到一个可以让他反败为胜的途径。他在欧洲十多个国家中游历参观,寻寻觅觅,然而,他终究未能找到新的出路,他的眼光始终没有离开君主立宪制。本书所收的就是他在1904年游历英国及1909年再游英国所写的游记,是我们了解当年逃亡国外的康有为心路历程的第一首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论语注
暂无简介
西樵历史文化文献丛书 不忍杂志汇编(全三册)
《不忍杂志汇编》是《不忍》 杂志十册的合辑。《不忍》杂志是康有为在辛亥革命后于民国二年(1913年)2月创办,自任主编,专登康氏一人著述的杂志月刊,由广智书局发行。该刊设政论、教说、艺林等栏目。所刊文章,除国闻、附录外,均系康有为个人撰述。
西樵历史文化文献丛书 春秋董氏学
《春秋董氏学》是康有为学术著作之一,《春秋董氏学》除“自序”外, 正文共8 卷, 分别为:《春秋旨第yi》, 《春秋例第二》, 《春秋礼第三》,《春秋口说第四》, 《春秋改制第五》, 《春秋微言大义第六》(上、下), 《传经表第七》, 《董子经说第八》。这8 卷中, 第1 — 6 卷是康有为摘编董仲舒《春秋繁露》的内容, 按照每卷的主题, 加上小标题, 适当加注按语, 阐发他所认为的《春秋》大义;卷7 是康有为弟子王觉任根据康有为《公羊》学术观和传承观编制的“传经表” ;卷8 是康有为对董仲舒《春秋繁露》若干内容与《六经》和《论语》等经典关系的点拨(指明出处), 以及“训诂附” 。书稿中康氏推崇董仲舒,将《春秋繁露》中的主要内容按题摘录汇编,并附以自己的按语,借此阐发“春秋公羊学”微言大义,作为他论证孔子改制思想的重要依据。
蓬莱阁典藏系列
中国传统学术发展到晚清民国,进入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旧传统与新思想无时不在激荡中融汇,学术也因而别开生面。士人的眼界既开,学殖又厚,遂有一批大师级学者与经典性著作涌现。这批大师级学者在大变局中深刻反思,跳出旧传统的窠臼,拥抱新思想的精粹,故其成就者大。本社以此时期的大师级学者经典性著作具有开创性,遂延请当今著名专家为之撰写导读,希冀借助今之专家,诠释昔之大师,以引导读者理解其学术源流、文化背景等。是以本社编有"蓬莱阁丛书",其意以为汉人将庋藏要籍的馆阁比作道家蓬莱山,后世遂称藏书阁为"蓬莱阁",因借取而为丛书名。"蓬莱阁丛书"推出后风行海内,为无数学子涉猎学术提供了阶梯。今推出"蓬莱阁典藏系列"丛书,萃取"蓬莱阁丛书"之精华,希望大师的经典之作与专家的精赅之论珠联璧合,继续帮助读者理解中国传统学术的发展与大师的治学风范。
西樵历史文化文献丛书 新学伪经考(全二册)
《新学伪经考》是奠定康有为变法理论体系的一部主要著作。该书初刻于1891年秋七月,1894年遭清政府禁毁,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中再刻并进呈光绪皇帝,不久再度遭禁毁。梁启超赞叹此书是当时“思想界之一大飓风”。其石破天惊的论断不仅否定了“清学正统派”汉学的立足点,而且打开了人们重新认识、估价一切传统典籍的闸门,从而冲击了正统派学术文化,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解放思想之功不言而喻。康有为继承和发展了今文经学家刘逢禄、龚自珍、魏源、邵懿辰、廖平“古文经如《周礼》、《逸礼》、《古文尚书》、《左传》、《毛诗》等都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观点,进而论述刘歆制造伪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王莽篡夺西汉的政权、建立国号为“新”的朝代,所以古文经学是新莽一朝之学,只能称之“新学”。《新学伪经考》对所有古文经进行彻底的否定和批判,在学术上,攻破了古文经学“述而不作”的旧说,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打击了“恪守祖训”,不愿变法的封建顽固派,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作了舆论准备。
公车上书记 戊戌奏稿
暂无简介
康有为牛津剑桥大学游记手稿
《康有为牛津剑桥大学游记手稿》影印游记是康有为的手书真迹,并附有北大程道德教授所作释文。全稿分为两卷,不仅详尽描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牛津、剑桥两名校的全貌,包括学校外景、藏书楼、博物馆等设置,还对中外教育制度进行了对比、评述。
书镜(英汉)
康有为先生的《广艺舟双楫(六朝书道论)》是我国书法史上一本系统全面的书法理论书籍,总结了清代后期的碑学理论与实践,同时严密品评了历朝书法变迁与各代名迹,对初学者和专家都提供了全面的指导与思考。是晚清重要的书法专著,曾影响了整整一代书风。从问世的那一年起,它就受到了各方面人士的注意。从思想性上说,《广艺舟双楫》表现了康有为抛弃陈习、另辟蹊径的进取精神。《书镜(英汉)》至今未有英译本,该译本对研究和了解康有为及中国近代书法理论的海外读者填补了空白。
春秋董氏学
康有为推崇董仲舒,将《春秋繁露》中的主要内容,按题摘录汇编,并附以自己的按语,借此阐发《春秋》公羊学微言大义,作为他论证孔子改制思想的重要依据。此书于1896年由其弟子助编而成,这次整理即据此初刊本。
康有为经典文存
以发动戊戌变动闻名于世的康有为,不仅是一位清末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杰出领袖和保皇派首领,还是一位卓越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开一代文风的文学家,以及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毕生都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奔走,积极传播西文先进的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改革政治,变法图强。同时,他又从对功利主义、自然人性论和天赋人权的承认和肯定,进而大力提倡人的解放。他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命运和文化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那融会中西的开放视野,敢于疑古的研究思想,以及“以经义述政见”的逻辑思维,都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从晚清到民国,自国内至海外,康有为始终笔耕不辍,“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终其一生,留下了千余万字的著述,显示出贯通古今、衣裳披万世的博大抱负。此外,在文学上,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且文风汪洋恣肆、骈散不拘,开晚清“文界革命”之先河。我们编选的这本《康有为经典文存》,是从康有为的全部著述中精选出来的,偏重于经学和政论两方面,它可以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一面人生思考的镜子。
康子内外篇
暂无简介
康南海自编年谱
《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康南海自编年谱(外2种)(繁体竖排)》收有《康有为自编年谱》和康有为之女康同璧的《康有为年谱续编》,并附录了梁启超著的《康有为传》。《自编年谱》记事止于1898年戊戌变法这一年,《年谱续编》则自1899年起,记至1927年康有为逝世止。它们是了解康氏生平的重要资料。
世纪档案
中国-近代-档案资料
康南海书牍(中庸注)
《康南海书牍》分上、下两卷,上卷包括十八篇涉及不同主题的书札、奏折、祭文,并附有四篇相应的回信,写作时间大概为1888年至1914年,包括与袁世凯交流的四封信札以及致曲阜孔教会书、致龙都李省长书、致徐国务卿书、覆山东孔道会书、覆教育部书、请剪发易服折、请广开学校以养人才折、请广译日《康南海书牍(中庸注)》大派游学折、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祭朱鼎甫侍御文、辛亥腊游箱根与梁任甫书及清光绪年间的两份奏折;下卷则仅载呈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三份,分别是《上清帝第四书》《上清帝第五书》《代海外五洲中华宪政会侨民公上请愿书》。内容上除极少篇幅提及个人事务外,绝大多数体现的是康有为在国家变法立宪、教育改革及尊孔保教等时政方面的主张。 《中庸注》乃康有为为《中庸》所作的注解。注解时他灵活地引用《易经》《春秋》等儒家经典的内容以及郑玄、朱熹等人的言论,清晰地表述了自己对天命、人道、鬼神等问题的理解,同时也提出“三世三统之变”等新见解。《中庸注》大的特点是将经学与政治结合在一起,延续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的理论体系。
万木草堂口说(外3种)
《万木草堂口说(外3种)》虽不是康有为亲笔所著,却是研究康氏思想极重要的文献。康氏维新变法理论的几部重要著作正是酝酿、完成于讲学期间,而《万木草堂口说(外3种)》所述在康氏以后的《札运注》、《论语注》、《孟子微》。《中庸注》中都有进一步的发挥。可以说,《万木草堂口说》试图用当时的新观点来分析、评价中国古代学术流派的形成、演变及其异同、特质,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议论,透露出康氏基本思想的发展脉络和演变历程。另外收入《长兴学记》、《桂学答问》、《南海师承记》,以便读者参考。
诸天讲
《康有为学术著作选:诸天讲》是康有为年轻时所著谈天文的书,他大量摘引历代正史《天文志》及当时所译西方的天文学著作,并引及佛典,但是因为“谈天无尽,故久而未布”。而他的学生任庄却认为康氏讲诸天,“为除人间患苦,发周子务大之义,大其心,其乐也。不能执科学议之”。
德意志等国游记(走向世界丛书)
二十世纪初,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的康有为多次来往于欧美之间,既寻求维新失败的原因,也在继续寻找新的救国之道。他关注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希望找到一个可以让他反败为胜的途径。他在欧洲十多个国家中游历参观,寻寻觅觅,然而,他终究未能找到新的出路,他的眼光始终没有离开君主立宪制。本书所收的就是他在1904年游历德国、丹墨、挪威、瑞典、比利时、荷兰等国所写的游记以及1907年再游德国、比利时的游记,是我们了解当年逃亡国外的康有为心路历程的第一首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西班牙等国游记(走向世界丛书)
二十世纪初,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的康有为多次来往于欧美之间,既寻求维新失败的原因,也在继续寻找新的救国之道。他关注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希望找到一个可以让他反败为胜的途径。他在欧洲十多个国家中游历参观,寻寻觅觅,然而,他终究未能找到新的出路,他的眼光始终没有离开君主立宪制。本书所收的就是他在1907、1908年游历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匈牙利、希腊、欧东阿连等国所写的游记,是我们了解当年逃亡国外的康有为心路历程的第一首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康有为学术著作选:论语注(繁体竖排)
康有为(1858-1927 ),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廿一年(1895)进士。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儒家学说,并致力于用经学来改造社会,曾担任孔教会会长,故世人又称为「康圣人」。一生著述甚丰。
儒藏
本册书包括《论语全解》、《论语学案》、《论语说义》和《论语注》。 《论语全解》为宋陈祥道解释《论语》之作,与一般解经之书体例多有不同,书中每每夹杂老庄思想,反映了陈遵循其师王安石所倡导的新学学派注释儒家经典之特点。本书采用了四库底本作为校本,校勘记中保存了大量四库馆臣整理此书时的校语,读者可以通过此窥得原书原貌以及古人校勘原则。 《论语说义》为清宋翔凤解释《论语》之作。宋是常州学派的著名学者,其治学通训诂名物,志在西汉家法,微言大义,故其注释论语,并不着眼章句,只择其要者,进行阐释。书中多以《公羊》说《论语》,反映了清代今文学以《公羊》学孔子素王说的微言为宗的基本取向。同时身处古文经盛行的时代,加之其早年被许为朴学其才,《论语说义》虽为其晚年著作,亦能看到古文学的深深影响。
康有为碑学书法要论
《广艺舟双楫》,又名《书镜》,近代书法论著。为康有为所著,是晚清最重要的书法专著,曾影响了整整一代书风。从问世的那一年起,它就受到了国内外各方面人士的注意。从思想性上说,《广艺舟双楫》表现了康有为抛弃陈习、另辟蹊径的进取精神。《广艺舟双楫》全书分六卷,二十七篇,其内容在书学各方面都有独到见解,尤其“尊碑”思想突出。本书以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为主,并有少量康有为的相关画论,配上相关的书法图片,图文并茂,以供读者学习鉴赏之用。
孟子微 中庸注 礼运注
《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孟子微礼运注中庸注》是康有为按主题发挥孟子微言大义的著作,他将《孟子》7篇260章打散重编,分为8卷18篇。为方便读者检索和征引,点校者于文下一一加注了原篇名。《中庸注》《礼运注》篇幅不长,未分卷。这几种书的整理出版,为康有为学术思想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康有为大同论二种
《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主要辑集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文学者的代表性论著,以期展现中国学术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变异过程。遴选的学者和论著,着眼于学说有新意,有己见,在思想的文化的或政治的领域发生过深远的历史影响。 《康有为大同论二种》是康有为早期社会学说的代表作。两书成书虽早,但刊行太晚,故在当时学术界没有反响。然而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不仅超出了他的时代和环境,其乌托邦理论与外来思潮之联系,直至今天还有重要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