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申白
廖申白,男,1950年生于上海,汉族,江西高安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图书馆学函授专修科,同年毕业于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英语基础专科。1987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学位。1987至200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先后聘为实习研究员(1987-88)、助理研究员(1988-93)、副研究员(1993-99)、研究员(1999-),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1990-1991)、伦理学研究室副主任(1992-1998)、主任(1998-2001),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副主任(1994-2001)、博士生导师(1999-2001)、英国牛津大学高访学者(2000)。2001年至今服务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价值理论研究室研究员、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 。
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第3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论不仅是亚氏伦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体系其他部分的问题,如善、德性、幸福、快乐等,密切相关。本书重点在于友爱论的评述,但所涉及的却几乎是整个亚氏伦理学体系。谈到友爱论的广度和深度,亚氏借这个伦理角度所揭示的几乎是古希腊城邦从家庭到社会的全部人际关系。亚氏重点探讨的是城邦社会人际关系的友爱性质、可能性及其限度。本书还追溯了亚氏友爱论在理论上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渊源。本书2002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伦理学概论
伦理学通过运用一些综合性的概念思考人的生活和人的世界,使我们达到或接近对于它们的有系统性的理解与把握。所以,一个人常常在人生的一定时期,当他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看到人的生活和人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并试图去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这种复杂性时,会对伦理学产生某种兴趣。
伦理新视点
暂无简介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理学名着27种
暂无简介
交往生活的公共性转变
交往生活的公共性转变,ISBN:9787303088270,作者:廖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