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维尔切克
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1951年5月15日-),出生在纽约的皇后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8年,在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担任教授。200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21年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发布2021年院士名单,弗兰克·维尔切克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万物原理
8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2%
世界有什么?世界是如何变成这样的?围绕这两个问题,诺奖得主维尔切克为我们揭示了十项深刻的洞见,阐明了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物理世界。维尔切克教授用他优美而通俗的文笔,先从八个方面介绍了人类已经取得的科学成就:空间、间、物质的构成、万物运动的规律、材料和能源、宇宙的演化、复杂性的出现、感知能力的扩展,然后描述了人类当前面临的科学难题,比如暗物质和暗能量。在这些介绍之前,维尔切克教授向读者发出了预警:科学揭示,“宇宙是一个奇怪的地方”,或者科学诞生之前的人类建立的关于世界的经验模型全然不同。为了理解和发现自然的奥秘,我们必须学新弃旧,在思维模式上“重生”。精彩、清晰、平易近人,这是一场凝聚人类智慧和想象力的盛宴,将扩展你的世界和思维。
第一推动丛书·物理系列(套装共9册)
2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9%
本书集结了《第一推动·物理系列》中的9本重要著作——《宇宙的琴弦》《宇宙的结构》《上帝与新物理学》《时间之箭》《物理学的困惑》《终极理论之梦》《量子之谜》《存在之轻》《不同的宇宙》
第一推动丛书·诺贝尔奖得主作品(新版套装共8册:《黑洞与时间弯曲》《终极理论之梦》《存在之轻》《不同的宇宙》《惊人的假说》《第二自然》《比天空更宽广》《真理与美》)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6%
本套装集结了《第一推动丛书·25周年纪念版》中8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经典作品——《黑洞与时间弯曲》《终极理论之梦》《存在之轻》《不同的宇宙》《惊人的假说》《第二自然》《比天空更宽广》《真理与美》。
美丽之问:宇宙万物的大设计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7%
我们的宇宙是一件天工神作的艺术品吗?为了探究这一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维尔切克带领读者踏上了人类2500年探索美的征途,沿途让我们领略了物理、艺术和哲学的锦绣风光。作者从毕达哥拉斯的万物皆数开始,历数人类在认识自然过程中所产生的美丽思考:从开普勒的行星模型,到牛顿的力学,再到麦克斯韦的电磁方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原子运动的量子美。他指出,有些思考即使是错的,但其中蕴含的美仍然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比如,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的观点从现代科学角度看显然不正确,但将整数和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这个想法却生存下来,在现代量子力学中得到了完美体现。本书通过量子论和标准模型具体呈现了科学之美,建立在对称性上的标准模型昭示着基础物理已经非常接近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圣殿:物理现实和数学理想之间的完美对应。作者也指出了它的缺陷,从而将读者引向更激动人心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存在之轻(第一推动丛书·物理系列)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5%
几乎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对自然界最深层次实在的理解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已经有了重大改变、现在我们己非常接近于长期寻求的突破:自然界基本力的大统一。作为一位深受欢迎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弗兰克·维尔切克一直在这片新天地的舞台上扮演主角。通过超越旧的物质和空间观念,他诠释了一个全新的发现:物质是由几乎无重量的单元构造的。纯能量是质量的最终之源,维尔切克把这个发现称为“存在之轻”但他向我们展示的远不止这些、空间绝不是单纯的容器,不是空无一物和被动的它是一种动态的网格——一种现代意义上的以太,网格要比任何“基本”粒子更基本;其自发活动产生并消灭着粒子这种对物质和“虚空”的新认识解释了引力为什么那么微弱,并使自然界所有力的大统一图像变得格外清晰。 本书是探索这些革命性概念的意义的第一本著作,维尔切克向我们展示了迷人宇宙的全新图像,并憧憬了基础物理学新的黃金时代。
第一推动丛书·量子探秘系列(新版套装共5册:《量子之谜》《宇宙的琴弦》《不同的宇宙》《时间之箭》《存在之轻》)
本套装集结了《第一推动丛书·25周年纪念版》中关于量子物理最经典的五本著作——《量子之谜》《宇宙的琴弦》《不同的宇宙》《时间之箭》《存在之轻》。
奇妙的现实:真实、奇妙的物理世界/诺贝尔奖大师科普经典
《奇妙的现实:真实、奇妙的物理世界/诺贝尔奖大师科普经典》是国际著名理论物理学家、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弗兰克·维尔切克的一部介绍现代物理学知识的高级科普著作。他用通俗的语言向不具备高深数学基础知识的读者介绍了物理学从基础到**成就的几乎所有重要方面,充分体现了作者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见解和睿智幽默的风格。同时,《奇妙的现实:真实、奇妙的物理世界/诺贝尔奖大师科普经典》最后还收入了维尔切克夫人贝特希在他获得诺贝尔奖前后所写的博文,带领读者一同体验“诺贝尔奖奇遇”。借此,读者可以对这位杰出物理学家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