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兵
张一兵 本名张异宾。男,1956年生于南京,祖籍山东茌平。1981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导师。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代表性论著有:《遭遇阿甘本——赤裸生命的例外悬临》、《技术义肢与数字延异——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的构境论解读》、《发现索恩-雷特尔——先天观念综合发生的隐秘社会历史机制》、《无调式的辩证想象——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回到福柯——暴力性构序与生命治安的话语构境》、《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卷)、《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反鲍德里亚——一个后现代学术神话的祛序》、《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文本的深度耕犁》(至三卷)、《问题式、症候阅读和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等。
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修订本)
2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3%
《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影像》(修订本)从哲学文本学的视角出发,系统解读法国精神分析学与思想大师拉康哲学思想。作者张一兵以拉康著名的《文选》(Écrits)中最重要的文本为基本解读对象,深入解析了拉康哲学复杂的学术背景,并以他独有的颠覆式的历时性关联,分别说明了拉康与超现实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和语言学结构主义等学术思潮之间潜在的承袭关系,尤其是他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深刻背叛与激情高扬。在张一兵笔下,拉康哲学中的伪个人主体理论被曝光于西方现代思想史广阔的逻辑平台上:在镜像映射中,人类个人自我的本质不过是小他者影像构成的想象性操作而已;在象征性逻辑中,传统哲学的主体被指证为大写他者的无意识自居,个人主体因而沦为一具腹内空空的语言稻草人;所以,个人存在之真永远都只能是一种现实中的不可能性。
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第四版)
1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1%
本书在国内第一次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第2版(MEGA2),首次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历史语境出发,力求真实地呈现出马克思哲学话语深层转换的动态历史原相。 作者的学术创新在于,运用全新的解读方法确认了青年马克思的人本学社会现象学,以及建立在扬弃古典经济学社会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视域,特别是首次指认出马克思在最后的经济学探索中所创立的历史现象学批判话语。由此,本书冲破了苏东学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在理解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重重理论迷障。
辩证思维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6%
本套丛书紧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执政治国实践,科学归纳和深度解读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等一系列思维方法论的具体阐述和创新表达,考察其在我党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实践价值。丛书注重强调政治性、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广泛吸收借鉴该研究领域国内最新成果和观点,体现一定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实践特征。
走进马克思
7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修订版,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针对所谓“两个马克思”的争论,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围绕“实践”“历史”“社会”这三个主要概念,深刻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重点分析和评介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学”等思潮以及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
照亮世界的马克思:张一兵与齐泽克、哈维、奈格里等学者的对话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6.6%
马克思思想过时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忽然发现,原来如今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都曾论述过,替换掉一些具体词汇,他的论断依然有效。马克思思想仍然是解读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好武器。 尽管《资本论》是在19世纪的工业环境中完成的,但是马克思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当今依然有效。不同的地方在于,今天的经济和社会形式已经有了异常复杂的内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找到剩余价值、剥削、异化等理论的新内涵,以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思想,并用来指引我们前行的道路。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5辑)
2人今日阅读
【内容简介】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5辑以齐泽克哲学思想为主题,包括齐泽克重要著作选译、国内学者研究性论文两部分,主要分为以下方面:齐泽克与马克思、齐泽克与德国古典哲学、齐泽克与拉康、齐泽克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齐泽克与左翼社会主义思想运动、齐泽克与文化批判。其次是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办的“马克思论坛”选编。最后是青年学者论坛,由国内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中国化研究等内容组成。
文本的深度耕犁(第二卷):后马克思思潮哲学文本解读
2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作者关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及后马克思思潮哲学文本研究的多卷本论著《文本的深度耕犁》的第二卷,其内容主要是对西方后马克思哲学思潮中经典文献的文本学研究。在本卷中,作者以文本学的深度解读模式分别批判性地解读了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德波的《景观社会》、鲍德里亚的《生产之镜》、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和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等重要论著。
文本的深度耕犁(第三卷):当代西方激进哲学的文本解读
1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作者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学研究系列《文本的深度耕犁》的第三卷。本书的研究内容是当代西方激进哲学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思想,如朗西埃和阿甘本的生命政治批判理论、斯洛特戴克的全球化批判理论、维利里奥的速度政治理论和斯蒂格勒的技术批判理论。本书的附录则是对晚期马克思主义者奈格里、哈特的《帝国》和维尔诺的《诸众的语法》的文本学解读。本书资料翔实、观点新锐而深刻,是了解当代西方左翼哲学思潮最前沿的重要研究成果。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0辑)
1人今日阅读
【内容简介】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0辑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莫里斯?布朗肖思想专辑、各国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新版《德意志意识形态》卷的研究文章和三篇讨论黑格尔与现代性问题的专文。除了选译布朗肖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哲学作品外,还收入了拉波特、列维纳斯、德里达等人与布朗肖相关的评论,以及编译者蔚光吉专门撰写的评介文章,并分别从哈贝马斯提出的现代性危机问题、黑格尔思辨理性中对现代性、辩证法与资产阶级国家形式等角度展开了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讨论。
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
1人今日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依据其独创的思想构境理论这样一种新的文本解读方式,打破了以往那种用传统哲学解释框架反注列宁思想的研究方法,真正诚实地从列宁当时所处的政治与学术争论语境出发,拟现了列宁的读书思路,探讨了列宁理解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思想进程中的重要逻辑转变和飞跃性认识的深层意义,揭示出列宁的“哲学笔记”其实是一部经过编辑加工的学术“混成品”,并对其中各个部分尤其是对列宁在一战爆发之际关于黑格尔的哲学笔记进行了卓越的解读。
科学人本主义:马斯洛存在心理学的哲学研究(修订版)
1人今日阅读
马斯洛(1908-1970),美国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 、美国心理学会 ,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尝试将人本主义与科学重新整合起来。马斯洛的心理学研究从一开始就在自觉地建构一种新的人学逻辑框架,即将当代人类总体思想中的科学与价值、理性与非理性、理想与现实在人本主义基础上重新缝合起的现实的、总体的科学人本主义。本书试图透过马斯洛的理论努力,探寻科学理性如何与人的社会历史生活真正整合起来的可能性。
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第一卷)
1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作者关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及后马克思思潮哲学文本研究的多卷本论著《文本的深度耕犁》之第一卷,其内容主要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经典文献的文本学研究。在书中,作者第一次以文本学的深度解读模式批判性地面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本卷分别解读了青年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施米特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弗罗姆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科西克的《具体的辩证法》、萨特的《辩证理性批判》、阿尔都塞的《保卫马克思》和戈德曼的《隐蔽的上帝》等重要论著。
西点军校写给中国青少年的16堂情商课
1人今日阅读
情商是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和人生的关键因素,它是人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之一。美国西点军校全称“美国陆军军官学校”,是美国军队培养陆军初级军官的学校,在其200年的历程中,培养了众多军事人才——包括3700多位将军、两届美国总统、四位五星上将,数以千计的世界500强董事长。多年来,西点的荣光照耀着哈德逊河岸,也照亮了无数年轻人的心。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4辑)
【内容简介】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4辑以阿格妮丝·赫勒研究为主要专题,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布达佩斯学派代表人物阿格妮丝·赫勒关于生命政治哲学论述的选译,以及我国学者对其思想的研究型论文。第二是我中心马克思论坛专栏,本期包括成伯清教授《新启蒙运动——当代社会理论的重新定位》与刘放桐教授《关于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的问题》两篇文章。。第三是本刊投稿,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究、欧洲左翼思想研究、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内容。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1辑)
【内容简介】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1辑包括索恩-雷特尔研究、“价值形式”与辩证法、《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档案三个专题。第一个专题编选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一书中文译本中未能收入的1972年修订版序言、导言,索恩-雷特尔与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通信等原始文献,以及近年来西方学界研究讨论索恩-雷特尔现实抽象概念的两篇高水平论文。第二个专题编选了巴克豪斯等学者的经典文献在内的一组文章。第三个专题围绕《德意志意识形态》选译了两篇补遗性的文献。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2辑)
【内容简介】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2辑包括了以下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西奥多·W.阿多诺文集《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一书中的部分文章选译:《文化批判与社会》、阿多诺为纪念本雅明逝世十周年所作的《瓦尔特·本雅明概要》和研究卡夫卡的《卡夫卡札记》,还收录了译者对这本书的总体内容介绍与说明。第二个部分是有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的历史文献档案,第三个部分是伊里因科夫的《观念东西的辩证法》一文的译文。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3辑)
【内容简介】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主要刊发与国内外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发展、研究现状与未来走向等有关的论文及译文,均为处在学术前沿的理论文章。
南溟海运耸危楼:大鹏所城
《南溟海运耸危楼:大鹏所城》系“深圳地标”丛书之一种。本书从大鹏所城之创建写起,笔墨详略有致,备述建城之艰辛,又谈及文治武功,如出了赖恩爵、刘起龙等标榜史册的人物,其功德、事迹、人品为后人所传诵。更不惜笔墨于大鹏所城之于沿海防御的重要性。从元明清之打击海盗,到近代之抵御外敌,大鹏所城发挥了保家卫国的重要作用,其间的英雄事迹、爱国豪情更成为所城的文化基因,激励与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笔墨之余,作者还娓娓谈起大鹏所城的风土人情,令人向往不已。
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以文本学的解读方式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著名哲学家阿尔都塞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阿尔都塞的三个经典文本:《保卫马克思》、《读(资本论)》和《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作者着力揭示了阿尔都塞研究中长期被遮蔽的隐性方法论构架,这主要是作为认识论史研究语境中深层理论构架的问题式与症侯阅读法。在此,作者首次采用了理论“反打”的写作法,以附录的形式穿插了对阿尔都塞逻辑核心的解构与后现代消解。长期被蔽的阿尔都塞认识论研究以及在当代西方文化批判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意识形态理论,特别是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的观念在书中得以完整呈现。同时,本书还重新透析了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历史性解读,对马克思哲学进程中的“断裂”、“理论上拒绝人本主义”和“历史是一个无主体过程”等重要理念均有深入的解析。
烈火吞噬的革命情境建构——情境主义国际思潮的构境论映像
本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先锋艺术实践运动——情境主义国际思潮的研究论著。作者将情境主义置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构式之中,在占有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情境主义国际思潮的历史形成,特别是影响其生成的重要先锋实践进行了批判性的探究,并对情境主义国际理论构序和实践塑形中最重要的核心范式——景观、情境建构、整体都市主义、漂移和异轨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本书语言生动、图文并茂,问题线索清晰,是了解情境主义国际思潮的入门读物。
遭遇阿甘本:赤裸生命的例外悬临
本书是关于当代意大利后马克思思潮中的代表人物阿甘本激进哲学思想构境的一种入门级概述。研究集中讨论了阿甘本的哲学前提和方法论以及他在批判当代资本主义政治文化上的诸多重要论见:以不做之潜能为核心构境点的看见不在场之物的在场性,哲学考古学、谱系学、范式和装置等方法论构件,由此透视出的无中介的语言、内在的经验与姿态在当今占有性社会存在中的颠倒和异化,特别是他对当代景观社会和奥斯威辛现象的深刻哲学剖析,以及他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生命政治部署和安济下,悬法例外常态化中“赤裸生命”和“当代神圣人”的悲惨境遇的深入论述。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9%
本卷分别评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卢卡奇、布洛赫、葛兰西等人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阐发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与不足,并就其对经典文本的阐释与误读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对于把握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脉络,反观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就与缺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由此,本选题不仅揭示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反思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而且透视了经典的资本主义、组织化的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这不仅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而且对我国当前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启示。
无调式的辩证想象: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解读(第二版)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以文本诠释学的方式解读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的学术专著。作者在占有大量研究性背景文献的基础上,第一次对《否定的辩证法》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文本分析与理论解码,从而使阿多诺哲学的深层语境和批判话语在音乐诗学的文本段句中呈现出来,特别是他对海德格尔哲学犀利批判的思想释义,首次开启了被称为“不可移译不可解读”的阿多诺哲学的神秘视域之门。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第三版)
暂无简介
反鲍德里亚
《反鲍德里亚》是国内第一部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直接正面回应早期鲍德里亚反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解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论战性著作。作者以新的“构境论”方法,批判性地精读了青年鲍德里亚重要的三部学术著作:《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生产之镜》和《象征交换与死亡》。全书深入剖析了青年鲍德里亚学术思想的基根,即基于莫斯一巴塔耶草根浪漫主义之上的象征交换逻辑;厘清了鲍德里亚思想发展中隐秘的批判逻辑转换过程:从物的表意性消解到编码结构的符号价值,再到没有模本的拟真存在,最终,死亡性的象征乱码成为鲍德里亚试图拯救世界的无望期待。这也是鲍德里亚深刻学术图景中呈现的真实存在被谋杀的死亡三部曲。后期鲍德里亚的思想是病毒性和妄想狂式的话语,这种理论恐怖主义的逻辑暴力在过度的理性诠释中成为一幅荒诞的现代学术漫画。
回到福柯:暴力性构序与生命治安的话语构境
作为法国当代蕞富争议的思想家,福柯不断游弋在心理学、精神病学、医学、历史学、美术学、社会学、政治学和伦理学之间,持续发现了隐藏在诸多割裂学科背后的真相。正是福柯思想的多种面向,致使人们难以理解福柯。本书以福柯访谈及其自我学术回顾所提供的运思理路为线索,细密解读了福柯蕞重要的著作,以及“法兰西学院演讲”等重要文本。通过让福柯自己讲述自己,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不打引号的”马克思思想引述者福柯、不断变化断裂的福柯、一直被误解的福柯。
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构境论解读
本书是关于斯蒂格勒的《技术与时间》三卷本的构境论解读。依从斯蒂格勒的理论构境支援背景,作者对碎片化散落在三卷文本中的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胡塞尔、德里达和西蒙栋的思想进行了重构和逻辑增补,并进而对斯蒂格勒原创性的技术义肢性存在和增补历史观进行了初步的思想拼接和完形构境,特别突出显示了斯蒂格勒对当代资本主义数字化生存的批判性思考之境。这是一本进入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构序和社会批判理论构式之殿堂的入门级读物。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原像
本书是一部有关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史的论著,还是2004年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重大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也是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哲学社会理论研究创新基地南京大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项目的重大前期成果。全书共十五章,分为四编,主要介绍了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人学现象学的历史建构及其危机,走向总体性历史科学新视野的哲学思想革命以及新唯物主义哲学在经济学中的演绎与发展。 序 导论 第一编 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青年马克思对社会历史的最初探索:从康德的信徒到青年黑格尔派 第一节 伦理激情的深情呼唤:马克思中学时代的哲学世界观 一、马克思中学时代的思想来源 二、马克思中学时代的哲学世界观的基本面貌 三、正确评价马克思中学时代的哲学世界观 第二节 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与马克思的世界观危机 一、德国浪漫派的哲学之维及其对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影响 二、“理想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文学表达 三、现实的权威与“理想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危机 第三节 青年黑格尔派与青年马克思的自我意识哲学 一、转向黑格尔哲学:缘起与过程 二、《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青年马克思自我意识哲学的摇篮 三、“博士论文”:青年马克思自我意识哲学的哲学史实现 第二章 青年马克思唯心主义哲学的“世界化”尝试及其破产 第一节 《莱茵报》时期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 一、告别鲍威尔:实质与过程 二、马克思的理性主义国家观与精神自由观 三、共产主义问题、物质利益难题与马克思思想的转变 第二节 马克思对历史唯心主义的最初批判 一、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政治批判 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批判方法 三、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最初批判 第三章 探索人类解放的道路与力量:青年马克思思想的新飞跃 第一节 走向法权唯物主义 一、《克罗茨纳赫笔记》中的历史研究与马克思思想的进一步转变 二、市民社会与国家 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理论逻辑的再考察 第二节 走向哲学社会主义 一、青年马克思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二、转向社会主义 三、废除私有制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第二编 人学现象学的历史建构及其危机 第四章 经济学研究与人学现象学的初始逻辑 第一节 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黑格尔法哲学中的经济学内容及对马克思的影响 二、蒲鲁东、赫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三、青年恩格斯的早期经济学哲学批判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第二节 从政治异化到人学现象学的逻辑递升 一、经济学初始批判中的哲学失语 二、人学现象学逻辑的激活 第三节 人学现象学视野中的经济学批判 一、自然唯物主义、社会唯物主义与人本学的唯物主义 二、三种话语与人本学的经济批判 三、异化劳动理论与人学现象学的初始建构 第五章 人学现象学与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确证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理论层面 一、人性论与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主题 二、人性论与唯物主义的结合:空想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分析 三、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思潮的深层逻辑 第二节 赫斯:从英法社会主义到德国哲学社会主义的中介人 一、人学现象学与英法社会主义的话语异域性 二、赫斯的“行动的哲学” 三、赫斯的哲学共产主义 第三节 人学现象学与社会主义的深层逻辑 一、异化劳动理论与共产主义的逻辑确证 二、“人”本学与无产阶级立场的深层异质性 第六章 人学现象学的哲学建构 第一节 费尔巴哈人本学与思辨哲学的颠倒 第二节 从人本学到人学现象学 第三节 人学现象学的逻辑建构 第七章 现实逻辑与人学现象学的危机 第一节 从现实出发的理论逻辑之发生 一、对象化反对异化 二、类与社会 三、双重逻辑的内在矛盾 第二节 《神圣家族》中的客观逻辑思路 一、唯物主义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思潮 二、思辨哲学的认识论批判 三、抽象的人与现实的人 第三节 人学现象学的无意识颠覆 一、历史情境的发现 二、工业与历史情境的具体化 三、人学现象学的危机 第三编 走向总体性历史科学新视野的哲学思想革命 第八章 实践:马克思新唯物主义范式的逻辑起点 第一节 从《未来哲学原理》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第二节 作为新唯物主义逻辑起点的实践的特殊规定性 第三节 新唯物主义的理论特征 一、旧唯物主义局限性的克服和马克思认知构架的质变 二、实践视域中的历史辩证法的主客体向度 第四节 新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与社会 第九章 生产: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构架 第一节 祛除“唯一者”的幽灵,走向现实的人类社会 一、施蒂纳和《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一般理论逻辑 二、施蒂纳的现代哲学史转向意义及其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巨大反促进作用 第二节 从实践到生产的过渡 一、从实践到生产:马克思的理论逻辑转换 二、作为新历史观的理论前提的生产概念与新历史观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第三节 从自然史到人类史 一、人类历史性存在的社会关系发生学说明 二、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层逻辑学说明 第四节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及其两个向度 一、生产起点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定及其特征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向度:广义与狭义 第十章 “历史科学”: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初始表述 第一节 科学语境中的历史和个人 一、历史科学和历史规定 二、现实的个人与历史性生存 第二节 从分工到世界历史: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分工:从哲学话语到经济学话语 二、社会所有制形式的解蔽 三、世界历史的形成 第三节 人与社会的解放: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向度 一、人类进步的两种生存状态:虚幻的共同体与自由人的联合体 二、作为历史性活动的解放和人的自主活动 三、科学视域中的共产主义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真正完成 第一节 一定的具体的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 一、马克思为什么放弃《德意志意识形态》而转向蒲鲁东批判? 二、一定的历史的情境哲学 三、“能有”:一种逻辑与现实的科学联结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的最初接合 一、《贫困的哲学》为什么是一种“哲学的贫困”? 二、“未来的经济学家”对“拙劣的经济学家”的批判 三、历史唯物主义对整个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首次方法论批判 四、哲学历史观与现实经济学研究从分立到缝合 五、马克思哲学的“布鲁塞尔时期”:一个简短结语 第四编 新唯物主义哲学在经济学中的演绎与发展 第十二章 “伦敦笔记”与新唯物主义哲学的潜在发展空问 第一节 货币理论的阶段性突破及其哲学意义 第二节 再生产理论、危机理论的阶段性突破及其哲学意义 第三节 价值理论的部分要素的构建及其哲学意义 第十三章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物质生产概念 第一节 经济学“物质生产”概念的哲学内涵 第二节 “物质生产”概念:一种历史性的解读 第三节 “物质生产”:一个本体论的范畴 第十四章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劳动概念 第一节 马克思陷入了“劳动崇拜”吗? 第二节 “劳动”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主体向度批判 第三节 “劳动”: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超越 第十五章 作为一种真实假象的资本生活过程:新唯物主义在《资本论》中的演绎与发展 第一节 着了魔的颠倒世界:一个必然出现的现象 第二节 历史推动着假象的自我剥离 第三节 自然的生活世界与能动的生活过程:一种对比性的分析 结束语 新唯物主义在“晚年笔记”中的拓展与升华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法权唯物主义与一般唯物主义 附录二 两条逻辑的相互消长还是共同消解? 附录三 实践与物质生产
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第1卷 走向存在之途)
《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第1卷 走向存在之途)》为作者在构境论语境中对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学术重构。其独出机杼之处,在于首次揭示了深埋在海德格尔内心本真居有的质朴性本有之思与作为现实学术治安场中概念化存在论透视之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构境。后者,是海德格尔一生公开努力去做的“克服形而上学”,而前者,则是被他精心隐匿起来的“弃绝存在”。并且,作者也首次区分了海德格尔文本学研究中的表演性文本、表现性文本、现身性文本和秘密文本,从而重构了从青年海德格尔内在初始性本有思想到面向学术大他者的外部学术话语构境,最终通达海德格尔隐匿起来的弃让存有的本有哲学思想之境。同时,作者也特别关注了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关联的可能性空间建构以及本有之思与构境论的思想链接。
神会马克思
本书的主体部分是作者已经引起反响的《回到马克思》一书的精写与重写。秉承着“面向实事本身”的现象学精神,《回到马克思》以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为重要源头,对马克思一生的哲学研究及其变迁进行了抽丝剥茧、不屈不挠的哲学努力,还给了读者一个真实的马克思。同时,本书也概要介绍了作者《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一书和近期关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和最新的成果。本书一改艰涩难懂、非行家无以入门的学术脸孔,以流畅漂亮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引领读人一步步地迈入精彩的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精神世界。“神会马克思”因此得名。
一节课受用一生(套装共10册)
暂无简介
构境论·不以他人的名义言说:张一兵访谈录
暂无简介
大分野之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后现代主义
百多年来,现代性文化的特征表现为高雅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多变的、通常是敌对的关系。尤其是高雅现代主义话语,它总是强调艺术品的自主性,坚持艺术与日常生活文化完全分离,与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保持有计划的距离。当下对大众文化和现代主义这一大分野提出的挑战是以后现代的名义进行的。胡伊森认为,不能把后现代主义看作是与过去的完全断裂,因为它的艺术和政治策略都深深地扎根于现代性文化的另一潮流——早期先锋派。同时,也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现代主义/先锋派不断自我反叛的继续。 安德烈亚斯·胡伊森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德文教授,在此之前则是密尔沃基的威斯康星大学的德文和比较文学教授。他是《新德意志批评》的编辑,也是数部关于浪漫诗学和狂飙戏剧的论著作者。他还与人合编过《技术想象》和《后现代:对文化蛮迁的描沭》。
神会波兰尼
本书是从构境论的视角全面透视波兰尼意会哲学内里要义的文本学研究论著。作者在大量第一手文献的精心解读基础上,第一次剖析了波兰尼区别于概念知识体系的认知存在论构式线索。由辅助觉识作为辅助环的焦点觉识指向,突现出一个只能意会的整体认知场境,这是人的行为场和话语筑模的微观格式塔建构机制。一切人文艺术和科学认知活动,都会是学者个人将自己的激情内居于艺术活动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会过程。这个内居,指的是人将自己的生命存在完全注入到他所学习、体知和享受的事件场境之中。这是走向艺术体验式的一种全新的意会认识论的构境。本书文献详实,观点新颖,思考深入,是进入波兰尼意会哲学的极*读物。
文化研究指南
这部书以其百科全书式的题旨,对这一领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介入,同时也是该领域内一本可靠的指南。你可以放心地将其加入到你‘真正有用’的藏书当中。该指南的每一位作者均为该领域的著名学者,具有专家性。 该指南分为四个部分:学科、地域、问题和文献,除了后部分按大致类别列出该领域重要的文献外,前三个部分由相关论文组成,既独立成篇,又构成同一论域。因此这三个部分中的每一章实际由单篇论文构成,译文亦保持原文的分章安排。 这本书将会在课堂上大受欢迎。托比?米勒在书中作了合理的结构和组织。诸位撰稿者也为此书的内容带来了极大的专家和丰富的经验。
建筑给排水 暖通 空调 燃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建筑给排水暖通空调燃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介绍了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等方面的54项施工安装工艺标准,针对标准介绍了适用范围、施工准备及操作工艺等。
明堂制度研究
明堂制度萌芽于上古社会的晚期,成熟于西周初年,消亡于明代末年,是我国古代社会礼制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本书细致地解析并诠释了名堂制度的基本范畴和主要功能,扼要地勾勒出明堂制度发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脉络,并解释了其制度产生的主要动因,初步解答了诸如明堂的定义及功能、明堂礼的地位、大体上廓清了明堂制度与总体祭祀制度、郊祭制度、宗庙制度等其它礼制的关联,讨论了古代礼制史和礼制建筑史研究中与明堂礼有关的一部分重大问题,还简要探讨并描述了明堂性质的演变过程;指出明堂所表现的意义是君权神授,其本质则是维护人间与神界最为紧密的关系。
资本主义理解史/张一兵主编.第六卷,当代国外
暂无简介
启蒙的自反与幽灵式的在场
这是一部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专题性文选,比较完整地收录了近年来作者在这个领域中陆续发表的一些论文。 今天的西方左派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的运用,早已经不再采取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语境下对抗斯大林主义的那种本真性证伪的思路,不再有人如同卢卡奇、阿尔都塞和施密特那样,认为“本真的马克思主义在我的手中。” 编入本书的,基本上是近年来已经公开发表过的一些论文:第一部分代绪当中,作者选入了一篇能够呈现自己学术思想逻辑发展过程的访谈;上编包括几篇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总体评述和一些相关的涉及当代西方哲学背景研究的论文;中编则是作者这些年来写下的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的文章;下编都是关于后马克思思潮研究的一些新成果;最后,作为代跋的,是刚刚发表的一篇关于构境理论新方法的短文。
资本主义理解史(第4卷):经济哲学视域中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凤凰文库的出版宗旨是:忠实记载当代国内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为推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总结、珍贵的价值理念、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资源。 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人类文化的高端和前沿,放眼世界,具有全球胸怀和国际视野。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不同文化的冲撞与交融,是不同思想的激荡与扬弃,是不同文明的竞争和共存。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看,交融、扬弃、共存是大趋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在坚持自我特质的同时,向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吸取异质文化的养分,从而与时俱进,发展壮大。文库将积极采撷当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