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信刚
1962年获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1964年获美国史丹福大学结构工程学硕十学位。1969年获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学位后,任美国纽约州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助教、副教授。1976年后任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副教授、教授。1984年任美国南加州大学系主任、教授。
大中东行纪:世界并非静悄悄(修订版)
1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5%
葛兆光、张维迎、荣新江、杜维明、杨澜、鲁豫、梁文道等人力荐。一部极精要的大中东文明史,一次极生动的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巡礼。大中东不是一片沙子的世界! 华人精英杜维明、梁文道等联袂推荐!本书由作者逐一游历大中东各国的经历,追述大中东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并以人类历史的纵深和国际政治的视野,探究中东、北非、高加索等地区硝烟不息的历史缘由和现实原因,汇聚作者对人类不同文明之间横向交流与纵向演变的观察和体会。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之间的碰撞与消长,罗马、波斯、拜占庭、阿拉伯、蒙古、奥斯曼等帝国的冲突与兴替,英、法、意、俄(苏)、美等强国百余年来在大中东的掠夺和影响,以及大中东各国谋求独立、发展的抗争与曲折——作者将在大中东31国的经历、见闻和思索,连缀起来,拼接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中东文明图景。
文明的地图
1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7%
张信刚教授对“一带一路”各区域的历史、政治、文化有多年深入研究,并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寻访。他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地缘政治、文化脉络等角度展开,从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两种角度深入剖析“一带一路”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在他看来,“一带一路”的提出不仅是中国应对全球形势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也是对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传承。同时,他将其个人行走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体验融入书中,并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一带一路这一话题描述得生动且充满趣味,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感知丝绸之路沿线的人口迁移、文化交融、地缘政治风云、各国历史渊源,以及当今国际形势,更容易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的文化意义、历史传承和国际影响。无论是对丝绸之路、文明变迁的宏观描述,还是对大中亚、印度、伊朗、高加索、土耳其等地的单独透视,这本书都堪称历史、文化的盛宴。
大丝路行纪:漫游草原丝绸之路
2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张信刚“大丝路行纪”系列的第一册,着眼于草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悠久的文明通道。 草原丝路由贯穿欧亚大陆北部的大草原连接而成,东起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西端则是注入黑海的第聂伯河下游地区。这片广阔的大草原,孕育了欧亚大陆历史上独特的文明风景。 本书主要依托于作者四十多年的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之成果,行程上万公里,涉及草原丝路上各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掌故。从内蒙古到宁夏,从贝加尔湖到阿尔泰山,从哈萨克草原到黑海-里海草原……作者有感于草原丝路上多样的风土人情与地理风貌,用镜头记录下数十年间的时代变迁,以深厚的笔力观照古今,爬梳不同文明间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串联起一张广阔浩瀚、流动不居的草原文明地图。
大学之修养:张信刚人文通识三十六讲(第二版)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2.4%
跨文化的考察,跨学科的思考,一部轻松有趣的人文通识读本,一本纵横开阖的文化概览。梁文道、杜维明、张维迎、荣新江、杨澜等共同推重的“博雅通识”之人!或是一个人的“随想曲”,或是邀请李欧梵、郑培凯、杨世彭、李名强、王士元、金圣华、何弢、叶咏诗等相应领域的一时之选担任嘉宾,上演“二重奏”,张信刚教授在本书中,广涉音乐、历史、科技、文学、建筑、人生、寰宇、翻译、九八、戏曲、环保、博物馆、北京、纽约、美国、法国、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教育、科举、人才、自由、印刷等诸多话题,为我们奉献出一部趣味盎然的人文通识读本、一本纵横开阖的文化概览。张信刚教授出入中西文史,纵横政经社科,堪称博雅通识的最好示范。36次随想与对谈,即是36次生动、有趣的人文通识讲座。广博的知识和颇具启发性的识见自不待言,作者自身谦逊、风趣、儒雅之风和深切的关怀亦跃然于纸上。
丝路文明十五讲
本书以作者在上海交通大学讲授的通识课程为基础,以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为主线,全面梳理了自史前至1500年间欧亚大陆上人类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作者首先总述了文明的起源和特质,其后则以亚历山大东征与张骞凿空、鸠摩罗什译经与法显求法、中西交往中的粟特人、纸张西传与字母东来、伊斯兰教的创立与传播、突厥西迁与蒙古征服对欧亚文明的影响等为论题,对丝路文明的历史做出了生动活泼、具体而微的介绍,尤其强调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全书提纲挈领,以丝绸之路总摄欧亚大陆文明的历史,使纷繁复杂、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变得明晰而浅近。
茶与咖啡:张信刚文化与经济讲座
本书根据张信刚教授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文化与经济讲座”的内容整理而成。全书包括“茶与咖啡”、“丝绸与皮革”、“纸与硅片”、“亚欧大陆上的文明发展与文化交流”、“从万户飞天到嫦娥奔月--谈培养创新人才与建设创新文化”、“创造、传统与革新--我看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六篇讲座的文字稿和图片以及精彩问答部分。
尼罗河畔随想
心怀今古:古人所谓的“寂我凝虑,思接千载”,在作者的文章里其实有最好的体现,这一部分所收的文史散文,往往立足于一个大历史的维度,将横跨古今、中西乃至文理的事物荟萃一炉,熔冶出一番令人动容的幽怀。 目及八荒:古人又谓“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但这其实往往是种“秀才不出门”的观望,所以并不能涵盖作者遍行寰宇的匆匆步履,但这一部分的旅行随笔也并非只是舟车叙往的行云流水,而是厚存了检讨文明得失的深意。 长铗有识:“长铗归来兮”的佳话千古以继,感人肺腑。海外求学执教,数十载以归,作者可谓身携长铗,至于投身故国,献力文化教育,则绵绵有大识见,而挥毫作论,点评文化时事,发所卓见,固小端矣。 短笛无腔:“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讲坛上的作者便常常以此自诩,兴之所至,可谓随心所欲,然而却并非没有大“矩”存焉,纵使“短笛无腔”,但那殷殷厚望,又何尝不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呢?
大中东行纪:世界并非静悄悄
推荐值 79.9%
本书由作者逐一游历大中东各国的经历,追述大中东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并以人类历史的纵深和国际政治的视野,探究中东、北非、高加索等地区硝烟不息的历史缘由和现实原因,汇聚作者对人类不同文明之间横向交流与纵向演变的观察和体会。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之间的碰撞与消长,罗马、波斯、拜占庭、阿拉伯、蒙古、奥斯曼等帝国的冲突与兴替,英、法、意、俄(苏)、美等强国百余年来在大中东的掠夺和影响,以及大中东各国谋求独立、发展的抗争与曲折――作者将在大中东31国的经历、见闻和思索,连缀起来,拼接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中东文明图景。
从活字版到万维网
本書匯集了張信剛先生發表的論文、專著、演講、散文、隨筆等80篇。闡述了張信剛先生對文化、教育、科學技術、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諸多學術及社會熱點問題的深邃見解。
天地文库6 张信刚随想曲
作者位知名學者及大學校長,在繁忙行政工作之餘,與香港電臺普通話主持一個《張信剛隨想曲》的節目,本書籍以該節目内容為基礎整理而成。 基本上這是一個文化概覽,他介紹各種不同文化種類的歷史源流、發展脈絡、内涵和表現形式、代表作及代表人物,並疏理不同文化種類之間的相互聯係,對於一般讀者來説,機具啓示性。 作者有豐富的人文科學知識,有多番遊歷文化古國和現代都會,見識廣博,勤於思考,對各類文化藝術有深入認識,又能將其用淺顯的語言文字加以表述,再加上與節目嘉賓之間的互相回應評説,更增加不同角度的關照及多層次的趣味。 任何人都不可能成爲們們皆通的全才,但掌握一些文化基本常識,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有莫大好處 ----摘自封底内容簡介
北大微讲堂:郑和下西洋时期的世界态势
暂无简介
江边卖水:张信刚演讲集(英汉对照)
《江边卖水》选取张信刚教授二十年英文演讲精华25篇,汉译对照结集出版。 这是一部演讲集,它们围绕文化、教育、成长的宏大话题展开,又被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或亲身经历或充满智趣的问题串联点缀——“大熔炉和马赛克”“每个人都是对的!”“印度河谷的人头像:我们是谁?”“牛肉在哪儿”“那两幅壁画又如何?”——使人好奇,发人深思。 这也是一位行者的记录簿。他是丝绸之路上的行者,亦是通识教育的先行者。他如同一位游走于不同文明间的观察者,用他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国际视野讲述对当下人文、科技、社会的真知灼见,对教育、创新和香港未来的无限憧憬。 董建华在序言末尾写道:“信刚教授是谦谦君子,他以他平生首次学术演讲的题目《江边卖水》作为这部演讲集的名称,实是过谦。在我看来,这些演讲有着极其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分量。”
必读名人双语演讲套装(套装共3册)
《在彼处:大使演讲录》: 《在彼处:大使演讲录》收选二十余篇傅莹任澳大利亚和英国大使期间的演讲、在英国主流媒体发表的文章和访谈实录,平实阐释中西方之间的关系; 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为什么中国的制度如此不同?为什么这个国家会有如此强大的生产力?中国怎样融入世界、怎样让世界真正认识中国?——想要更深入地了解现代中国,这部作品是必读之书。 《江边卖水》: 《江边卖水》选取张信刚教授二十年英文演讲精华25篇,汉译对照结集出版,按照“谈文化”“论教育”“话成长”分为三个部分。一篇篇演讲中,作者化身为游走于不同文明间的观察者,讲述对人文和社会的真知灼见,对教育和香港未来的无限憧憬。 《为土地和生命而写作——吉狄马加演讲集》: 《为土地和生命而写作——吉狄马加演讲集》首次精选吉狄马加演讲22篇,译成英文。全书分为两大部分,文学演讲(12篇)收录作者历年来受邀在国内国际学术场合就其为人为文的主要题材,如地域文化差异性,文化多元性,环保,普世意义上的正义,真理,众生平等所做的演讲。第二部分文化演讲(10篇),则收录作者在青海工作期间,策划发起的五大文化运动(创意活动)。附件收录国内外诗人同行,评论家研究吉狄马加的论文(涉六种国际语言,俄语,汉语,英语,西班牙语,法语,波兰语)9篇。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吉狄马加先生在国际国内诗歌界学术界初步形成的文学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