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荣
张向荣,文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专栏作者,书评人,新锐文史作家。悠游经史,流连两汉,热爱并致力于非虚构写作。
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
40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0%
中国历史上,西汉与后世定型的“一家一姓”的朝代不一样。它不仅是一个朝代,更是中国儒家文化首次实现立法的新阶段。西汉也是一个迷信天人感应的时代,在不到两百年的历史中,充斥着谶纬之学。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灾异变化、祥瑞谴告就与现实政治运动紧密相连。生于西汉末年的王莽,幼年丧父,并没有得到作为外戚家族成员的优待。他从一介儒生,以其周全的为人处世之道,一跃成为家族寄予厚望的后起之秀。他借助“祥瑞”之说,重返朝堂;又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步步高升,最终合法建立了新朝。本书,从“祥瑞”这个视角切入,剖析王莽的个人、家族和政权相关的人物事件,进而重新审视旋涡中心的王莽,以窥他和时代的真貌。
三国前夜:士大夫政治与东汉皇权的崩解
23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6%
洛阳城北的夏门,四方之通衢,人流如织;因为面对北邙山,亦是人鬼殊途之地。夏门外的门亭,自然是迎来送往,好不热闹。大将军梁冀特意把李固、杜乔的尸体扔在夏门外,好让天下人都能看见,即使贵为三公,和他作对就是这般下场。他还下令,如果有人胆敢悼念哭丧,一律以罪论处。梁太后同意杀死“李杜”,既有维护梁氏家族的私怨,也有对士大夫为维护礼教而迸发出的力量的担忧。“李杜”之死仿佛一曲前奏。二人为了天下的纲纪而被权臣所杀,把汉家天下的和谐表象撕开了一道口子,那个老问题再次被抛出来: 天下到底是汉家之天下,还是天下之天下? 这将成为此后一百年风云变幻的核心,隐藏着汉家是存续还是终结的密码。 《三国前夜》是青年文史作家张向荣的全新历史非虚构力作,接续《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本书主要讲述被新朝洗礼过的“第二汉朝”是什么样子,儒学在培养“哲人王”的道路上失败后怎样延续自己的文化生命。东汉在前期就拥有了较为成熟的政教体系,即“秦制—儒教”政制,这是稳定汉家天下的“底层逻辑”,然而其中的张力最终促成了秦汉帝国的灭亡,数百年的“大一统”由此崩解。 本书重点关注东汉后期桓、灵二帝近五十年的执政生涯,同时全面系统地还原党锢之祸的始末,细致考察党锢中人的心态、目的、行为,解读儒家在其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士大夫政治”如何定型,为什么从辅佐汉朝走向了辅佐三国。 作者尝试以“群像”书写呈现这一时期士大夫、宦官、宗室以及群雄之外普通人的观念乃至时代风貌,辅以图表梳理人物关系,进而追问:东汉的皇权虽然崩解了,但“秦制—儒教”这一结构并未随之覆灭,它又如何寄托在新兴的儒家士大夫身上,得以在后世不断重建?
孙子兵法解读 (国学解读丛书)
暂无简介
《楚辞》解读
书籍,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幼学蒙读,在历经千年之后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其意义便在于此。让我们成为阅读的主人,在快乐中增学问、广见识,这部浸润着中国千年文化道德传统的国学解读丛书将会带给你快乐和力量。
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
本书以教育部公布的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为鉴赏对象,共计115首,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必学古诗词。 本书还原古诗词的情感特征,依其义存其心,知其义不泥古,激活古典智慧,补益现代社会文化和精神元素,对中小学生及诗词爱好者有扩展视野、陶冶情操、韫养审美的作用,既是语文知识的扩展,亦可作为大众读本。
人文学丛书(第3辑)·跨越空间的对话:波伏娃与张爱玲文学的女性意识之比较研究
《人文学丛书(第3辑)·跨越空间的对话:波伏娃与张爱玲文学的女性意识之比较研究》以“人文学”研究为主脉,以当前中国高校的通识教育改革为切入点,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人文通识教育的关键问题,包括人文通识教育的人文学内涵、中西方人文通识教育的历史渊源、外语类大学人文通识教育的实践经验、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人文通识教育的现实意义等方面。本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共十二章。三大板块分别聚焦于人文通识教育的历史演变、人文通识教育的案例分析、人文通识教育的多向突围。其中关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人文学建设的跟踪研究,可谓人文学前沿的实录和通识教育创新的亮点。
楚辞品鉴
《楚辞品鉴(插图本)》以明代夫容馆刊《楚辞章句》为底本,对该书收录的楚辞作品作简明扼要的校勘、注释、分段及全文品鉴,意在为广大楚辞爱好者提供一种版本可靠、文意疏通的楚辞读本。书前有长篇导论,介绍楚辞之价值,楚辞名称的由来,先秦两汉楚辞的特征,楚辞研究的历史,以及楚辞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等,可以引发广大读者阅读的兴趣。《楚辞》作为国学经典,是与《诗经》齐名的集部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梁启超说:“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可见,阅读欣赏《楚辞》是中国人基本的文化修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