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可
张大可,1940年生,重庆长寿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曾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甘肃省中青年历史学会会长,现任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
这个三国史很上头
29人今日阅读
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有多么屡战屡败?曹操的“代汉”之路为何要由自己的儿子完成?诸葛亮北伐之路上最大的对手竟不是司马懿,孙策竟是被自己“丑死”的……三国故事家喻户晓,历久不衰;三国人物金戈铁马,气吞河山。时势造英雄,“人谋”定三分。本书以人物为主线,继承了纪传体的精神,精选五十个三国英雄的故事,剖析历史表象之下的人情、人性,阅读他们的得意与失意,体会他们的处世之道与时代抉择。读史,亦是读人。
张大可讲《史记》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3%
《史记》在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精品中,是一部人人必读的根柢书,它有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具有无与伦比的凝聚作用。本书作者堪称国内《史记》研究领域的权威,内容选取《史记》中的一些精彩段落,用大众的语言加以解释评析,文字浅显易懂,语言风格活泼,是一本适合大众读者阅读的历史入门书。
三国十二帝
三国时期,群雄纷争,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因此,也出现了十二帝,但这些皇帝结局都不同,曹操、刘备、孙权堪称帝中佼佼者,但也有刘禅等一类的无能之辈,本书详细地描写了这些皇帝的在位状态及其最终的结局,这在写三国史的书稿中,并不多见。对人们了解三国的历史有参考作用。并且该书也不是讲说三国演进的过程,而是三国鼎立是如何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形成,是一部金戈铁马、精彩纷呈的历史活剧。曹操、刘备、孙权三位创业之主,以及三方的谋臣武将,各个超群绝伦,他们在暴风骤雨版的激烈斗争中展示人生抱负,不失时机地建功立名,创造了一个时代。曹操、刘备、孙权都有实现统一天下之志,当又全都是失败的英雄,三分成就了司马氏。
张良萧何韩信评传
本书全面记述了张良、萧何、韩信的一生事迹、后世影响,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张良善谋、萧何后勤、韩信攻取,正是有这三杰的辅助,刘邦才得以坐天下,张良祖、父两代相韩五代国君,历经了韩国又侯到王的转变,史称“五世相韩”。然而张良在国破家亡之后,从一个贵族瞬间跌入了底层,这就是他念念不忘为韩国报仇的原因。因此在椎击秦始皇失败后,成为逃亡者,匿于下邳。萧何与刘邦是同乡,出身与农村的富裕农家,因此得以识文断字,曾任沛县的主吏掾,萧何为人宽厚,办事能干,所以史称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其在秦朝为官的经历,为他创立汉朝,建设制度,无为休息成为汉家第1丞相打下基础。他利用自己的声望与职位,掩护了刘邦及一批地方豪杰之士,在沛县聚集起一支反秦力量。这支力量的核心人物是刘邦,策谋人物就是萧何。韩信故里在淮阴城郊。韩信家贫,父母早逝。在其母去世。既无葬具,又无葬地。然而韩信到荒郊找到一块高敞宽平之地埋葬了母亲。韩信说“这个地方能置万家为母亲守墓”。言下之意,自信能封万户侯。在当时韩信四处游荡,经常饿肚子的情况下,他的这句话成为私人的笑料。韩信后来果然封了万户侯,这话又成了韩信励志的美谈。三种不同的性格,造就了性格各异的三位人杰。也就是他们个人的修养,他们中有些能善始善终,而韩信立下盖世大功而不得善终。而项羽,在的良将后又失良将,为此注定要灭亡本书立足史料,力求以通俗易懂的来展现各位英雄悲壮的一生。本书全面记述了袁崇焕的一生事迹、诗文著述、后世影响,以及宝贵的精神遗产。重点是写袁崇焕登上历史舞台的后十年,在辽东抵御着八旗铁蹄,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成为明王朝大厦的救火者。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在主昏政暗、大厦将倾的局面之下,袁崇焕明知艰险,而敢于任事、不避不畏,终惨遭冤杀的历史悲剧。本书立足史料,力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展现英雄悲壮的一生。
楚汉春秋
暂无简介
史记通解(套装全9册)
《史记通解(套装全9册)》共九册,约计450万字。通解行文采用精善读本金陵书局张文虎校本为底本,与中华书局点校本对照,并做全新的技术处理。增加了结构段的划分,在译文中括注段意,推出新意。 全书体例包括序论、五体说明、题解、简注、语译、集评等六项内容。(1)“序论”,宏观评述司马迁其人其书,对《史记》全书结构、书法和史事内容简要说明,引领全书。(2)“五体说明”,对《史记》五体特点以及篇目系统做简明概说,写在每体篇目之前。(3)“题解”,将解题与提要结合起来,点示义理,包括四项基本内容:一释篇题;二介绍传主;三揭示篇旨;四作者意向。(4)“简注”,以简洁明快的白话疏通原文语意为旨归。(5)语译,用口语对译,为初学者提供便利,也是普及的最基本形式。(6)集评,汇集古今研究成果于一编,给读者提供资料线索。
论项羽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的一位悲剧英雄。他是推翻暴秦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建立了盖世奇功。楚汉相争,项羽失败,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项羽是秦汉之际历史大变动中的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之一,他对历史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弘扬项羽的英雄主义精神具有现实意义。2007年至2009年,项羽研究一度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中国史记研究会与安徽和县项羽与乌江文化研究室在2009年举办了全国项羽专题学术研讨会。2011年江苏宿迁市成立了江苏省项羽文化研究会,如今项羽研究成为常态话题,项羽文化研究会创办了项羽文化专刊。本书汇辑在项羽研究讨论中的相关论文,加上《史记疏证》的《项羽本纪疏证》成为一本项羽专题论著,供项羽研究爱好者参考,同时也对即将完成的《史记疏证》工程征询社会意见。
新译资治通鉴(二十七):唐纪十六~二十二
暂无简介
张大可文集(第8卷):三国史研究
《张大可文集(第8卷):三国史研究》是建国以来一本三国史研究个人专集,初版于1988年,收文24篇,受到社会好评,故再次推出,增文两篇,共26篇。每篇一个专题,评人论事,理据充分,新意迭出,处处闪耀作者论史的思想光芒,26篇专论,分为六组,从不同的侧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问题,着重探讨了三国鼎立形成的历史原因,突出魏吴对峙的主线,评述了三国时期主要历史人物的贡献,形成一家之言。《张大可文集(第8卷):三国史研究》还对建国以来学术界研究三国史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如何突破三国史研究的意见。《张大可文集(第8卷):三国史研究》行文流畅,雅俗共赏,不仅可供史学界和广大读者阅读,而且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历史本科教学参考书。
新译资治通鉴(一):周纪一~五、秦纪 一
暂无简介
资治通鉴精选新绎(全四册)
《资治通鉴》是北宋大政治家、大史学家司马光领衔修撰的一部历史名著,记载了战国初年至五代末叶1362年错综复杂的历史,是一部贯通古今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其气势与规模,不仅在古代中国,就是在中世纪的世界史坛上,都堪称无与伦比之作,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以及知古鉴今的借鉴价值,值得所有人阅读。 《资治通鉴精选新绎》把握《资治通鉴》全书脉络,精选秦汉、隋唐两个历史时期,跨周、秦、西汉、隋、唐五个朝代,分为四册。本书对所选史事做简洁明快的今注与今译,附录重大史事人物的评说。本书的新绎体现的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读史方法,可谓“致广大而尽精微”,既让读者了解到历史全貌,又把握了重要历史细节,从而汲取历史智慧,启迪当下。
三分的挽歌
本书以翔实之内容、有力之佐证,通过评说十二帝王之功过,解析三国之成因。本书以独家之见解,评说三国之悲剧。本书以壮阔之气概、斐然之文采,旁征博引,讲述已暗淡的刀光剑影和远去的鼓角铮鸣。 三国,是人才拼争的时代。许多人生哲理,与今天生活所呈现之人生似曾相识;昨天之人生,提供今天以借鉴、以启迪。善读历史,感悟人生,可从三国人物中悟出精彩人生。 本书通过讲述魏蜀吴三国帝王,使人们可以对三国鼎立的形成有一清晰的了解,也使人看到了一部金戈铁马,精彩纷呈的历史活剧。本书重点讲述分析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位创业之主在历史上的贡献以及他们的功过得失,也讲述了三方的谋臣武将,如何个个超群绝伦,他们在暴风骤雨般的激烈斗争中展示人生抱负,不失时机地建功立名,创造了一个时代。曹操、刘备、孙权都有实现一统天下的壮志,但又全都是失败的英雄,三分归一成就了司马氏。话说三国,到了结局不免是一曲挽歌,唤起品味曹操、刘备、孙权三家悲剧的结局,曹、孙、刘三家也是悲剧英雄。
<<资治通鉴>>精言妙语
《〈资治通鉴〉精言妙语》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史记精言妙语评注
在中华五千年悠久文化的长河中,司马迁以为天地立德、为人生立言和为万世太平立功的思想,以他自己的生活经验、理想追求和人格修养,著成千古名著《史记》,吐发出金光闪闪的精言妙语,凝聚了哲人智慧的光芒,给一代又一代人以启迪,激发着后人的奋斗精神。该书旨在开发《史记》中的精言妙语,由史学专家用白话文翻译,并加以史、论结合的评注,供人欣赏,陶冶情操,升华思想。
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
本书介绍了中国历史名人的传略和影响,其中有: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创造中国文字的代表者——仓颉、为家天下奠基的治水英雄——大禹、与天地君亲并位的万世师表——孔丘等。并谈了历史名人的影响。
中华文化与智慧谋略
20世纪初我国思想家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这段话充分肯定了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四部目录经、史、子、集,史籍居第二位,就说明了这一问题。中国古代史学大家,一般都具有恢宏的历史视野,学兼天人,会通古今,并以高度自觉的精神肩负修史使命,视史学有补于人伦道德与政治借鉴,强调以古为镜,经世致用,实录史事,这些都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民族的珍贵遗产。
三国志精选新绎(全二册)
《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三国志》共六十五卷,由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撰写,他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生动的三国人物肖像图。 《三国志精选新绎》选取《三国志》中主要人物纪传四十五篇,以人物为中心,按三国鼎立形成的历史演进分为六编,讲述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曹刘孙三家的兴起、魏蜀吴三国名臣武将和一统三国的人物。通过剖析代表性人物的人生经历,展示三国兴衰史以及背后的历史观和历史发展规律,史料丰富,思想性强。同时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三国时期风云人物的智慧谋略,以及历史经验与教训。
史记观止
《史记观止》将《史记》各篇按照内容分为:帝王风范、辅佐功过、英雄气概、卓越举措、角逐经典、私情国故六个主题。每个主题收录收入史记篇目十至二十余篇。每篇由标题、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几个部分组成,篇幅短小、行文流畅、雅俗共赏,便于读者零碎时间鉴赏,使其更加深入人心。本书从帝王开始,直到普通民众,简约、立体掠影上古社会三千年历史各色人等,百态人生,可谓《史记》观止。
新译资治通鉴(二十八):唐纪二十三~二十九
暂无简介
新译资治通鉴(十九):齐纪五~十、梁纪 一~二
暂无简介
新译资治通鉴(二):秦纪二~三、汉纪一~四
暂无简介
新译资治通鉴(三十六):唐纪七十八~八十一、后梁纪 一~三
暂无简介
司马迁生年研究
司马迁生年十年之差,即生于公元前145年与生于公元前135年两说,自王国维1917年开启司马迁行年研究以来,至2015年纪念司马迁延辰2160周年重启论争,历经百年,学术界开展了三次全国范围的学术大讨论:1950年代中、1980年代初、2010年代中,参与研讨的学者前后48人,发表学术论文91篇。本书《司马迁生年研究》八讲,系统梳理了百年论争司马迁生年两说的论点、论据。经过作者总盘点,证实王国维说,“十年之差由数字讹误造成”。王国维的考证“前145年说”,论点坚实、方法正确、逻辑严密,结论成立,而论据粗疏,应予纠正。“前145年说”后继论者,运用文献和史实考证,合于“前145年说”的行年关节点有六大证据,有师事孔安国、董仲舒两大旁证,以及交友六条证据,共十四条证据,足可定案司马迁生于前145年。
中华五千年名人传记丛书
《中华五千年名人传记丛书(套装共12册)》主要内容:“垂名青史,流芳百世”,是人们的理想追求。中国正史就是以人物为中心述史的纪传史,记事起于黄帝,讫于清末,积数有26种,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发展规模体制载述毕于此编。人物传记,生动活泼,形象鲜明,有血有肉,易于普及。形形色色的人物传记,可以说是全方位干预社会生活的纪实文学,它既是历史,也是文学,供人欣赏,启人深思。本从书精选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写成新编传记,普及历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人生借鉴,是很有意义的。定名“中华五千年名人传记丛书”,共十二个分册。断代人物六个分册,以事为中心。贯通人物六个分册,以类为中心。全套丛书评述各色历史人物326人,提供全方位的借鉴。行文流畅,夹叙夹议,全新解读历史人物,重新品味人格魅力。一编在手,贯通中国历史,一定使你受益无穷。
中国历史文选
“中国历史文选”是高等院校历史专业开设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我国古代文献典籍的能力。本书由来自全国四十五所高等院校的“中国历史文选”任课教师群策群力打造的精品教材,共十四个单元,选文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四部典籍,以及民族文献、考古文献等,是一部历史文献总集型选本,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学综合性与百科性的特点。每个单元内容又分为典籍该书、文章选讲、练习文选、通论。
新译资治通鉴(九):汉纪五十~五十七
暂无简介
读出精彩人生
这是一本面向全社会普及文史名著《史记》的通俗读物,故事100篇,分为23个类型,全方位地揭示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各色人物的人生百态。故事短小精粹,寓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际交往、人情世态的知识。古人说:“照照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天下兴亡的道理;用他人做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丢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生拼搏,不能不参照榜样。如果你茶余饭后,翻翻本书,以古代成功人士的各种故事作为借鉴,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和继续前进的征程,一定会获得许多感悟,读出你精彩的人生。
史记论丛(第11集)
《史记论丛(第11集)》收录2014年8月即将在云南红河学院举办的“中国西南边疆民族文化与《史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研讨论文80余篇。主要内容为《史记》文本与注释研究、西南边疆民族文化研讨与《史记》学术研究。有三个特点:一是密切追踪《史记》学界热点。二是积极研讨西南边疆民族文化。三是《史记》研究的角度多样,佳作纷呈。
史记研究集成
本套丛书《史记研究集成》共14卷,498万言,系统全面地总结《史记》问世两千多年来“史记学”的发展状况、内容及历程。所谓“史记学”,就是指对司马迁及其《史记》的研究而形成的专门学术体系。由于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最有创造天才的历史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三者集于一身,司马迁创作的《史记》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百科全书”,民族文化的浓缩。因此,自《史记》问世两千多年来,有不可胜计的中外学者阅读和研究它,《史记》早已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记》研究迅猛发展,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课题,总结性的界碑工程提上议事日程。《史记研究集成》工程于是在1994年启动,历经十年完成。编写大纲用两句话概括:“融古今中外成果于一编,聚当今时贤于一堂。”《史记研究集成》之义,乃集研究之大成,融贯古今,突出当代,所选皆精萃。参编作者,大多为当代《史记》研究专家,主创作者十五人,其中十二位教授,三位副教授,有五位博士生导师、五位硕士生导师,阵容整齐,这就保证了这套《史记研究集成》高精尖的质量。高品位、精华录、尖端前沿。《史记研究集成》还做到了工具性、资料性、学术性的统一,具有实用价值与收藏价值。
新译资治通鉴(二十九):唐纪三十~三十五
暂无简介
新译资治通鉴(二十六):唐纪八~十五
暂无简介
新译资治通鉴(三十九):后晋纪三~六、后汉纪 一~二
暂无简介
三国史
历史是引导社会向前发展的一面镜子。学习历史是提高一个人品德修养与聪明才干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一本好的历史书,就是一位指点人生征途的好老师。三国历史,威武雄壮,气象万千,最值得人们去品味,去研究。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荆州之战,以及魏灭蜀之战、晋灭吴之战,都是群英会聚,斗智斗力,精彩纷呈。各色人物演义了一个英雄创世纪的时代。本书十一章,从汉末纷乱到曹刘孙三家的崛起,最后三国归一,将一个伟大的风云时代展现在你的面前。
新译资治通鉴(二十一):梁纪十二~十七
暂无简介
史记论著提要与论文索引
《史记论著提要与论文索引》内容为《史记》研究的论著提要与论文及相关资料索引两个部分组成,共分为六辑。索引所收各种资料、论文、论著的起止时间,从《史记》问世直至2012年底。体例按书名、篇名/著译者/出版单位及期刊/发表时间等四大要项著录。
史记论著集成(套装全20卷)
《史记论著集成(套装全20卷)》约计1200万字。本丛书研究角度广泛,研究内容深入,代表了我国当代学界的《史记》研究水平。丛书内容大体囊括了古今《史记》研究成果方方面面的精华摘要与评析,尤着重对《史记》全书内容与蕴含思想的阐释,一编在手,可略知“史记学”两千多年发展的轨迹,以及研究方法。各卷内容如下: 第一卷:司马迁评传 第二卷:史记题评与咏史记人物诗 第三卷:史记学概要 第四卷:史记论赞与世情研究 第五卷:史记精言妙语 第六卷:史记集评 第七卷:史记人物与事件 第八卷:史记史学研究 第九卷:史记文学研究 第十卷:司马迁思想研究 第十一卷:史记文献与编纂学研究 第十二卷:史记版本及三家注研究 第十三卷:史记研究史及史记研究家 第十四卷:史记疑案研究 第十五卷:历代史记论文粹编 第十六卷: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名栏论文粹编(上) 第十七卷: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名栏论文粹编(下) 第十八卷:从《老子》到《史记》一统思想论稿 第十九卷:史记地名汇释表 第二十卷:史记论著提要与论文索引
史记学概要
本书对司马迁其人和《史记》其书,做了系统的评述,对司马迁思想和《史记》内容做了深入的探讨与评析,对《史记》问世两千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做总结和评价,对《史记》纪传史的特点及架构做了评价。全书具有史记通论的兴致,是一部内容丰富而又深入浅出的学术论著。
新译资治通鉴(十五):晋纪二十九~三十七
暂无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史记(平装)
本书是一部普及型的选编本,以中华书局点校本修订本为底本。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读,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史记》在史学及文学方面的成就、《史记》的撰述宗旨及流传等内容。第二部分从《史记》中精选二十八篇(均为节选),五体皆备,展现《史记》体大思精的内容和结构,并加以注释、点评。
新译资治通鉴(三十五):唐纪七十一~七十七
暂无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