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挺进欧洲的匈奴:从大青山到阿尔卑斯
本书通过讲述匈奴族从出现到消亡的历史大事件,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了曾经跨进欧洲大陆,让西方人闻风丧胆的匈奴帝国。从大青山到阿尔卑斯、从冒顿到阿提拉,匈奴人的出现,是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的第一次深犁。驮着战国、秦汉,蹄踏着新莽、西晋两个政权,狂飙卷起欧洲诸多民族大迁徙的硝烟,一代天骄——匈奴,这个曾经无比鼎盛的王朝如何走完其辉煌的历程,像一颗无比耀眼的巨星,陨落在恒久的历史天空……
明代卫所军户研究
《明代卫所军户研究》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地对明代卫所军户的研究成果。书稿几乎涵盖了明代卫所军户的所有重要问题,包括:卫所军户的来源、卫所军户的组织管理、卫所军士的粮饷、卫所军户的职业选择、卫所军户的后勤保障以及在明代社会变革下的卫所军户的状况,等等。在这些专题研究中,有的是对前人虽有涉及但语焉不详或描述不够准确的问题进一步深入和补正,如深入说明了军户来源的从征、谪发、垛集与抽籍,澄清了明人认为民兵万户府是明代签发民壮起点的误解,对一般认可的明代军户地位低下的说法提出了有力的质疑;有的是对前人没有说清、人言言殊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如明代军饷的组成结构,文章以统计资料为依据,指出民运税粮始终是明代军饷的主体,纠正了长期以来对一些史料的误读;有的则是对于前人研究空白的填补,如卫所军户的司法管理、卫所军户自由时间的获取、卫所军户的自耕农化及不同职业的选择、武举与晚明军民户之间的互动,等等。总之,《明代卫所军户研究》把对明代军户研究向前推进了,使人们得以对明代军户有了大致完整和较为准确的了解。
明代锦衣卫制度研究
《明代锦衣卫制度研究》以锦衣卫为研究对象,对锦衣卫产生的过程、与前代及后来的清朝之相关制度的源流关系、纷繁复杂的职能以及不同职能指向的卫内群体作了具体分析,剖析了众多似是而非的结论,还原了锦衣卫制度的真实面目。
匈奴帝国传奇
公元2004年年末,2500多名匈牙利公民向政府提出申请,要求政府承认他们是“匈奴族”。尽管这一要求后来被匈牙利国会人权、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驳回,但关于匈奴民族是否在欧洲还有后裔存在的话题再一次把人们的视线拉回到1500多年前。 公元460年,最后一位匈奴政权的国王——北京国王沮渠安国在西域称王称霸16年后被西迁的柔然顺手消灭。从此以后,这个曾经叱咤蒙古草原70。多年的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彻底消失了。他们到哪儿去了?真的是完全和汉民族融为一体了吗?还是另外又找到了一块乐土,正在欢乐逍遥呢?
明代山东海防研究
海防史是明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目前配合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的重点研究领域。以往的明代海防研究存在“重南轻北”、“重后轻前”现象。即关注东南沿海海防的成果很多,对明代中后期嘉靖、万历年间海防研究的成果众多,对明初及北部沿海防务的研究明显不足。这本《明代山东海防研究》把研究着眼点放在北方的山东半岛,弥补了这一空白。《明代山东海防研究》内容大体分三大部分,一是对不同时段海防形势的分析;二是对山东海防建设在明代不同历史阶段发展变化状况的具体分析;三是对海防建设与山东半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以及其在清代中前期的变化。
大象学术书坊:宏观中国史(盛世卷)
《大象学术书坊:宏观中国史(盛世卷)》讲述了,在漫长的中国历代王朝兴亡史上,既出现过为数不少的盛世,也出现了为数同样众多的衰世、乱世。历代的兴亡更替,似乎一直在遵行着一个未变的规律:每一个王朝从创立伊始至王朝中期,大多能够出现一个兴盛的局面,此时,王朝政治相对清明,经济兴盛,国富民安,社会稳定繁荣。但是,盛极往往不免猝衰,在辉煌过后紧随着出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千古兴亡过尽,如今再回头审视曾经有过的辉煌与没落时,我们发现如果仅从时间上来划分所谓的盛世、衰世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容易。 《大象学术书坊:宏观中国史(盛世卷)》能做到的只能是粗略地概括出数个盛世中共存的特征作为盛世的标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