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近代日本的中国留日学生政策史
近代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多、规模大、影响深远,与中日关系极为密切。近代日本对中国留日学生的政策,从明治末期的初步形成,到大正时期的调整与改善,再到昭和初期中日围绕留日学生政策的交涉,特别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强化留日学生调查与监控,赤裸裸地对伪政权留日学生进行洗脑教育,无不体现其侵华扩张政策的策略与目的。原本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为主旨的留学教育,掺杂了太多的政治阴谋和侵略野心,结果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战后在华日本侨俘遣返研究
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遣返滞留中国的约370万名日本侨俘,即使在解放战争期间遣返工作也未停止。新中国成立后又“送还”剩余的4万名日本侨民,体现了中国人民不计前嫌、宽宏大量、与人为善的民族品格。编纂战后中国的日本侨俘遣返史,记录近代东亚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移动事件,介绍中国各地遣返日本侨俘的内容和特点,不仅有助于人们牢记战争灾难、汲取历史教训,而且有助于理解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演变和当代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
本书内容包括: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论,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流水施工组织原理,网络计划技术,公路工程定额,公路工程概、预算文件编制与工程量计算,概、预算费用计算方法与示例,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招标投标、概预算审查与工程结(决)算、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编制公路工程概、预算等。本书立足高职高专教育,内容新颖,概念清楚,突出技能培养训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欧美语义学导论
暂无简介
留学、战争与善后: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
近代中日关系史是中日关系史上最不正常的一段,也是中日学界分歧较多、争议较大、关注度较高的一段。中日学界往往因知识结构、史料选取、研究方法等不同,导致学术对话犹如两条平行线,难以靠近。为破此局,本书努力尝试以下三点。一是突出中日“互视”,尽量避免单一研究视角的局限。二是突出学术史的回顾与研究,总结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经验与特点,分析其规律与趋势,努力探寻未来的研究方向与思路。三是突出东亚历史认识“共有”的现实关怀。历史认识问题仍影响着今天的东亚国际关系。如何实现东亚各国的历史“和解”,形成各国民众同悲伤、共欢乐、齐发展的共同体意识,夯实东亚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值得深思。
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研究
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纷繁复杂,且动态多变。即使战后日本某一社会阶层,或同一阶层不同社会集团的战争责任认识,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和变化。甚至同一个日本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其战争责任认识也不尽相同。为总体把握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的概貌和特征,本书以战后日本天皇、政府、保守派、进步派、普通民众的战争责任认识的连续性为“经”,以其因应国内外时局的阶段性为“纬”,重点阐述他们从战后至今的战争责任认识变迁史,探寻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与中日历史认识问题的症结关系,从而增进彼此了解,加强中日互信,消除影响东亚和平、稳定与繁荣的思想障碍和历史因素。
日本社会与侵华战争
暂无简介
语言理论探微
本文集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评述洪堡特、索绪尔、叶尔姆斯列夫、马丁内、巴赫金、拉法格等著名学者的语言理论,约占全部篇幅三分之二;第二部分,是关于汉语语义(主要是词义)的分析与教学;第三部分,介绍视觉语言学(含与视觉语言学相关的译文一篇),揭示语言研究的一个新角度、新领域。所有论文侧重于语言学理论和语言学史的探讨。
欧美语言学简史(修订本)
《欧美语言学简史(修订本)》梳理欧美历代语言思想的源流,重点对现代欧美语言学发展中有重大影响的洪堡特、索绪尔、特鲁别茨科伊、叶尔姆斯列夫、萨丕尔、布龙菲尔德、乔姆斯基等语言学家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述评。力求依据丰富而翔实的材料,以论题为线索,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为从事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的人在语言学科的理论和背景知识方面提供必要的准备。
团体与日常
近代中国留日学生的生活史,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留日学生个人的日常生活,二是他们的团体活动。留日学生个人的日常生活,包括学习生活、经费问题、人际交往、翻译编辑、文学创作、社会活动等生活百态和人间诸相。留日学生的团体活动,既有清末留日学生的重要组织励志会、译书汇编社、清国留学生会馆、军国民教育会,也有抗战前后中共东京支部、中华学艺社、中国留日同学总会等开展的主要活动。围绕留学生与救国的主题,近代中国留日学生的个人生活与团体活动相互交织,展现了从清末至新中国成立期间半个多世纪的留日生活谱系与中日关系变化。
中国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研究
近代中国学术引入西方分科体制以来,中国历史学的学科建设、学术研究、话语表达等持续受到关注。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逐步探索中国历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取得极大建设成就,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历史观。 本书重点选取新时代中国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果,分为历史理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国边疆学、世界史这六编,既回顾中国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历程和成就,也总结其经验和方法,更思考其前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