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3.6%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共产党宣言》为精神引领,带领中华儿女沐风栉雨,为人民谋幸福、求解放,越过急流险滩,躲过惊涛骇浪,而今已踏上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追溯《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了解《共产党宣言》在传播过程中对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影响和带给中国革命的意义,在对党史的回眸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在抚今追昔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恰逢其时,十分必要,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本书入选“回望建党百年”国家出版基金专项资助项目、2021年度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2021年度主题出版类资助项目、浙江省“十四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2021年度“浙版传媒好书”、2021年12月中国好书榜单。本书是庆祝建党百年重点选题,国内首部系统全面考证《共产党宣言》的报告文学,是一部厚植于党史的优秀现实题材作品。本书以报告文学手法,从小角度纵深切入,追根溯源,从马克思、恩格斯著述《共产党宣言》,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再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过程,全景式讲述了《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出版的前世今生,并牢牢把握翻译 《共产党宣言》 这条主线,刻画二十世纪初知识分子中的“望道们”,以及在《共产党宣言》传播过程中,对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影响和带给中国革命的意义。
涧溪春晓
1人今日阅读
三涧溪村属于山东章丘管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经脱贫致富,集体经济厚实。然而,到九十年代,该村却陷入混乱,6年换了6任村支书,村集体欠债80万元,成了一个烂摊子。2004年,乡村女教师高淑贞临危受命,15年如一日,强化班子建设,整治村容村貌,敢于担当亮剑,妥善化解矛盾,善做群众工作,吃透“一号文件”,敏锐把握时机,顺势而为发展,终于将三涧溪带成一个先进村。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该村时,给予高度肯定。2019年底,三涧溪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被《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村支书高淑贞被评为“最美奋斗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中,登上“从严治党”彩车。该书紧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成风化人、由乱到治”主题,以高淑贞为主线,通过一个个具体事例,讲述其事发、冲突、解决全过程,试图揭示当代农村的治理进程和发展规律,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范本。
国家记忆:一本《共产党宣言》的中国传奇
本书为报告文学。讲述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版中文版《共产党宣言》,于1920年出版前后的传奇。围绕这本书的源起、出版、翻译、传播、保存和重新面世,都有详细的考证和记述,鲁北农民在《宣言》引导下进行革命的事迹,得到重点控掘。
中国民办教育调查
本书生动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我国民办教育波澜起伏、壮阔坎坷的成长史,书写的正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主题,可以说是一部中国民办教育简史。全书直面中国民办教育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在高歌赞叹著名教育家乐天宇、杨文、丁祖诒、胡大白等优秀民办教育创办者筚路蓝缕的办学功绩的同时,也揭露鞭挞了民办教育中的害群之马和短视小人。全书将风生水起方兴未艾的中国民办教育给予了填补空白的论证解疑,对民办教育的志士们给予了经简而直、传新而奇的礼赞。
大器晚成
本书记叙了作者徐锦庚的老师陈明福执着追求写作事业的故事。他的才学和成就,来源于比别人付出了更多努力,经历了更多苦难。他忍辱负重,挺直胸膛,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的视野里,既有久远的帝王将相、文豪大家,也有身边的黎民百姓、芸芸众生。他的胸怀里,既有国域疆土、民族兴亡,也有愤世嫉俗、怜贫惜弱。从而展现了共和国一代知识分子的可贵品质——自强不息,胸怀天下,勇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