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越踪集(蠹鱼文丛)
1人今日阅读
徐雁著的这本《越踪集》是“蠹鱼文丛”系列丛书其中一本。本书以“行记”“纪行”为主题的文章有26篇。本书得以入选浙江古籍出版社的“蠹鱼文丛”。本书为读书爱好者提供了专业指导,分享了读书的快乐。本书包含了“秀州书香纪行”、“戊子冬日杭州归去来记”等内容。
分校阅读
本书借鉴欧美名校“校园阅读推广”理念,从“读物增益才华(学识)”的通识(博雅)教育角度,具体叙述如何通过“校园同读一本书(一类书,如名著、美文、游记、传记、日记等)”,以及“好书校园漂流”、“邂逅读书会”等校园读书活动,提升各年级段学生对于名著、经典、佳作、好书和美文的阅读情意,以及文体读书法的具体建议。
中国读书大辞典
暂无简介
中国旧书业百年
《中国旧书业百年》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探讨近现代中国古旧书业发展历史和经营业态的原创型学术专著。雕版印刷技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做出的一项无与伦比的贡献。由雕版技术印装而成的木版书,具有知识可读性、艺术鉴赏性和文物收藏性俱佳的工艺特点,历来是我国古旧书业的宝贵经营资源,其中的珍善之本至今仍然是海内外拍卖场上的热门拍品。《中国旧书业百年》分为九个单元。著作者以中国古旧书业史为背景,依次叙述了百余年来燕京旧书业和江南旧书业的风貌,掠影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杭州、上海等历史文化名城的旧书业风情和旧书市场,披露了近现代以来因内忧外患所造成的七大"书厄",回顾了叶景葵、郑振铎、阿英等有识之士在社会动荡岁月,保护和抢救中华典籍文献的义事壮举,反思了"公私合营"对我国古旧书业经营传统的影响,最后冷静剖析了在"救救旧书业"的众多呼声之后,实际掩盖着的当代古旧书行业的症结,探讨了挽救、保护和复兴中国旧书业的可能之策。
开卷书坊(第2辑):旧书陈香
暂无简介
全民阅读推广手册
《全民閱讀推廣手冊》,本书内容包括第一篇中外阅读理论、第二篇阅读推广组织、第三篇阅读媒体介绍、第四篇阅读推广方案策划、第五篇书目指南、第六篇国内阅读推广活动、第七篇国外阅读推广活动等。
秋禾行旅记
《秋禾行旅记》内容简介:徐霞客的伟大,在于他对自然天地的好奇心,在于他毕生游历不畏艰难的科学探险精神。他不惧豺狼虎豹,不怕蛇虫百脚,甘冒生命危险,用自己的脚和手完成了举世无双的考察记,至今还是地质学专业极有价值的参考书。
书前书后:来新夏书话续编
暂无简介
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暂无简介
藏书与读书
藏书与读书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永恒命题。本书立足于中国图书文化史的学术背景,探讨了我国图书馆古籍典藏保护、明清私家藏书楼规制和藏书资源利用等问题,评介了《书林清话》、《藏书纪事诗》、《文献家通考》等名著要籍,叙述了克乃文、王重民、刘国钧、李小缘等图书馆学家和前辈学人的事迹,并对中日典籍交流史的有关主题有所涉及。适合于海内外书业人员、媒体工作者、读书爱好者和图书收藏者,以及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工作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学府有关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参考之需。 目录 中国图书馆的古籍典藏保护 清代藏书家的仪型——天一阁 古色陈香的南京图书馆古籍部 叶昌炽的《藏书纪事诗》 叶德辉图书史著作三种 郑伟章的《文献家通考》和《书林丛考》 姚伯岳的《版本学》和《黄丕烈评传》 孟昭晋的《书评概论》和《书目与书评》 从《中国历史文献学》到《中国阅读文化史论》 书钱婉约、宋炎辑译《日本学人中国访书记》后 克乃文在华首开图书馆学课程百年纪念 王重民创办北京大学图书馆学门的业绩 刘国钧在金陵大学期间的图书馆学建树 李小缘“爱馆如家,惜书如命”的专业主义精神 “书城风弦自有声”的沈津 由《学林漫笔》忆潘树广 读邃谷老人随笔说来新夏 嗣响“浙东学派”的傅璇琮 主要论著目录
书房文影
一个书名就是书林中的一道风景,它们形象鲜亮,意境生动,而许多个书名组合到一起,更是百态千仪,错落有致,让人深感人间书林的华茂和芳壮。 作者书房里的那些曾经秘而不宣的藏本,于大庭广众之中可能闪烁其辞的批评印象,乃至于结撰本书的隐秘动机和原始旨趣,可能一不小心就被这些书名儿全给拽出来!本书以“怀旧书房”、“艺文印象”和“访书屐痕”来辑来编排文章,前两加自然主要是以作者的读、所话、所评之书
文史中国:中国图书文化简史
《中国图书文化简史》一书为“文史中国”丛书之一种,是专为青少年读者精心编写的通俗文化读物。《文史中国:中国图书文化简史》通过生动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全面展示了中国图书以及图书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及其对中国文化的重大影响。
沧桑书城
暂无简介
苍茫书城
《苍茫书城》分三辑:书城内外篇、书与人杂志、书刊源流记。篇什不多,但篇篇含金。这不是一个闲看书的人,而是有一种研究的脾气,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梦想,总想从紊乱和浑茫的书海中打理出一条条清晰的航道。事实上他做得不错,不管追踪“耕读传家”,还是实话王重民业绩,一点没有马虎,也不是浮光掠影,更不见沾沾自喜。这样的读书人不多,好研究,想弄清来龙去脉。他们的工作,虽离创造远些,但是对芜杂的文化之清理,功莫大焉。若只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这书读着读着就等于玩物,会成为无聊无用的趣味。
雁斋书灯录
雁斋书灯录,ISBN:9787561318553,作者:徐雁著
故纸犹香
凡是看过根据沈从文先生小说《春桃》改编的同名电影的人,目光一定都会被那个沿途叫喊着“烂字纸换洋取灯儿”的青年女子的背影吸引过,因为她搁下背着的大纸篓以后,后背心衣服上便赫然露出“敬惜字纸”四个字儿。 这捡烂字纸换取灯儿的职业,大概在中国历史上是很有一些年头。 据作家在小说中的描写,春桃到了北平以后,不愿总在总布胡同做侍候洋人的差使,便自个儿找了这个以捡拾废纸为生的事儿来做。三年下来,在北京各处的胡同里寻寻觅觅,也颇做出了些门道来。除了废纸换灯的小买卖,她还不时在“捡来和换来的字纸里”,“抽出些许比较能卖钱的东西,如画片或某将军、某总长写的对联、信札之类”,把这些东西剔出来转卖给晓市的旧货老板转手,甚或直销到北京饭店那几个收古物的铺子里,多赚取一些零用钱。 据说有一次她就捡出了一张康有为的字,一下子卖得了八毛钱。后来居然还得过一点更发财的东西,她在一批由故宫扔出来的废旧纸张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包当年高丽王上给明代皇帝的奏章,还有两张钤有大宋“端明殿御宝”大印的宋纸呢,那可是好几百块钱的身价哪! 在中国,“敬惜字纸”的观念起源甚早,恐怕要同蔡伦造纸的年代一样古老呢。不过这一观念的产生和流行,在说明了中国文化的结构性残缺——在历史社会里,具有断文识字的先民犹如凤毛鳞角。普遍缺乏通过字纸来传承文化、记录知识和表达思想的能力的人,要真正认识字纸的时空价值是困难的,因此“敬惜字纸”只能成为一种思想上的倡导,进而者则趋于观念上的迷信,而难以化为普遍行动上的真正自觉。 要知道,“敬惜字纸”观念的长期存在,在整体上看,并非中国传统文化之福呵。 余生也晚,不及见先辈仪型;爬梳文献,有志寻昔贤心路。年来鉴于华夏书海前潮后浪,追新逐异,恐有既忘来路、渐迷前途之虞,于是珍惜风晨雨夕,成此《故纸犹香》一编,略分为“读旧书的心得”、“访书的小风景”和“高高的故纸堆”三辑,以示中国书卷文化不仅渊源有自,而且源远流长也。 旧年岁尾,承京中先辈陶铠先生盛邀,于新年起在《中国图书评论》杂志开设“雁斋书事随笔”专栏,掇拾书林故纸,表彰先辈言行,与本集旨意大差也不差,故将先成诸稿一并阑入——“文章毕竟是自家的好”。 可当今日春分,这一摞子清样即将付梓的时候,检视一周却不禁哑然自笑。“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黄遵宪《杂感》),在下虽自诩故纸情钟,键盘指勤,实亦卑之无甚发明,更不必说字里行间有什么高明的见识了,因而同道诸君或亦视之为书海一朵泡沫可也。不过从实自招,敬惜字纸之意,倒也是情透了纸背的。拙著之可读,或者不过在此四字耳。 “敬惜字纸”,呵呵。
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
《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以人文学科的中外经典阅读的人文性探索为宗旨,以古今阅读学为学术语境,关注并探讨人文阅读、经典阅读、时新阅读等理论与实践中遭遇的现实问题,在“大阅读”与“深阅读”、深思考,“阅读疗法”与“文学疗愈”,以及“服务型馆员与学习型馆员”、“学习型图书馆与研究型图书馆”等若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见解和富有启发性的观点。
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书香在线:数字阅读导航
自2014年起,李克强总理每年都把“倡导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2016年12月,《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这说明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适时地将倍受人们关注的阅读话题,分解成为家庭阅读指南、校园阅读推广、数字阅读优化、全民阅读导论四个版块,以“书香”为名,依次是《书香传家:家庭阅读指南》《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书香在线:数字阅读优化》《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对包括深圳读书月在内的有影响的阅读活动与阅读现象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阐发、分析。 其中,《书香在线:数字阅读导航》主要围绕数字阅读与数字资源开展,揭示各种数字阅读资源,帮助阅读者享受数字阅读的便利,让读者在认识和了解各类数字资源的同时,更好地进行知识发散,学习更多的关联知识,能够根据书中所提供的各类资源解决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培养良好的数字阅读素养与数字阅读技能,将“互联网+阅读”这一思想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来,力图打造成一本兼具理论与实用为一体的数字阅读范本
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
自2014年起,李克强总理每年都把“倡导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2016年12月,《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这说明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适时地将倍受人们关注的阅读话题,分解成为家庭阅读指南、校园阅读推广、数字阅读优化、全民阅读导论四个版块,以“书香”为名,依次是《书香传家:家庭阅读指南》《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书香在线:数字阅读优化》《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对包括深圳读书月在内的有影响的阅读活动与阅读现象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阐发、分析。 其中,《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解读了全民阅读在我国校园的实践经验、理论成果、典型案例,探讨了我国校园阅读推广的人文理念以及校园阅读推广的进展。
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
自2014年起,李克强总理每年都把“倡导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2016年12月,《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这说明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适时地将倍受人们关注的阅读话题,分解成为家庭阅读指南、校园阅读推广、数字阅读优化、全民阅读导论四个版块,以“书香”为名,依次是《书香传家:家庭阅读指南》《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书香在线:数字阅读优化》《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对包括深圳读书月在内的有影响的阅读活动与阅读现象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阐发、分析。 其中,《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以怎样理解“全民阅读”,如何具体构建“书香社会”为叙述重点,综述了海内外鼓励读书、推广阅读的重要方略和具体案例,是一部贯彻着全民阅读推广人文理念的指导读物。
转益集
“开卷书坊”文丛是以传播书香文韵为宗旨的“书文化随笔丛书”,丛书作者中既有知名度较高的学者、作家,更有中青年实力派的作家或学术界、出版界、读书界的名人。本书是“开卷书坊”第八辑之一,书名出典于杜甫“转学多师是汝师”的传世名句。本书作者挖掘记忆深处的深刻往事一一写作成文,内容涉及其曾登门拜访过的萧乾、程千帆、来新夏、马嘶、陈梦熊、陈伯良、徐重庆、朱天俊、钱文辉等当代文坛、学界的知名人士的成长轨迹、学术心路和书房生活,作者关注人物细节,尤其是他们的著述轶事和评介。文风朴实流畅,知识可读性较强。
全民阅读书香丛书:书来话多
《全民阅读书香丛书:书来话多》系作者藉其雁斋所收藏的作家、学者签名本,对孙犁、姜德明、涂宗涛、朱永新、张建智、吴定安、范风书等人的旧书新著加以多元化的品评,共分“人文的底蕴”“书香的魅力”“渐行渐远的故事”“读读孙犁,看看姜德明书话”“前言与后语”五辑,向读者彰显了淡泊明志、知书识礼的乐趣。
书来话长
“花香何如书香远,美味怎及诗味长?”是南京大学教授兼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徐雁(笔名“秋禾”)在其阅读推广讲座中喜引用的名句之一。为养育“读书种子”,他在《书来话长》中品荐自传、回忆录等好书佳作之外,还刊发了一组回溯自己开卷读书和走读华夏的随笔文章,推广阅读,倡导书香,情深意长。
红色起点:广州起义全记录
在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上一次公开打出“红军”和“苏维埃”的旗帜,中国革命史册上许多璀璨的明星——张太雷、恽代英、叶挺、聂荣臻等都在这里闪耀出耀眼光芒,还有那著名的“刑场上的婚礼”的主角——周文雍和陈铁军二烈士,更是以革命浪漫主义的情调写下了悲壮动人的篇章。
民事程序与裁判理论研究丛书·知识产权三合一诉讼制度研究:以平行程序和技术问题为切入点
法学研究可能因研究主题、目的、素材的不同,需灵活运用多种研究方式,如质化的文献内容分析法,或量化的统计数据研究法,无论采用何种研究方式,全文布局均应体现“知根据”、“辨异同”、“评得失”、“成体系”、“求应用”的逻辑演进过程。《民事程序与裁判理论研究丛书·知识产权三合一诉讼制度研究:以平行程序和技术问题为切入点》亦以此为研究进路,采用比较研究方法,辨析世界上主要国家及地区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组织架构的特点;彰显法学批判精神,探讨美、日、德等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在知识产权平行程序和技术问题上的得失;依循体系研秃方法,以平行程序和技术问题为切入点,建构我国知识产权“三合一”诉讼制度的大体框架。
全民阅读知识导航
《全民阅读知识导航》旨在为全民阅读活动提供一份知识指南。全书按“亲子阅读与儿童导读”“校园阅读指导和推广”“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阅读推广的文化创意与活动创新”等主题整合素材,内容涉及全民阅读人文理念的由来及其发展、家庭与校园阅读推广的成功案例,以及我国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转型和升级等。 《全民阅读知识导航》主题鲜明清晰,内容简明扼要,与《中国阅读大辞典》、《全民阅读推广手册》(徐雁主编)、《全民阅读参考读本》(徐雁、陈亮主编)共同组合成“全民阅读四书”,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升全民阅读工作者和阅读推广人群体知识力、学习力和文化创意力的重要参考读物。
江淮雁斋读书志
本书集分为“文献史读解”、“古欢与陈香”和“旧书文化随扎”三辑。收录有正月里来旧书香(1840-1948年);从“来薰阁”到“通学斋”;不可重做的一份中日汉籍交流史作业;悲情方志半世纪(1911-1956年);“九流四部闲征遍,消受春灯一穗红”;“百家珍藏成渊海”等文章。特点突出,十分鲜明。
全民阅读参考读本
《全民阅读参考读本》推荐古今阅读理论的精华和中外阅读实践的经验,既有绘画和人生的阅读智慧,又有给养心灵的“阅读癖法”;既有积淀丰厚的藏书文化,又有精彩纷呈的都市阅读,还涉及到阅读机构、导读书目、读书媒体,及方兴未艾的“数字化阅读”等方面。《全民阅读参考读本》是一部开卷释疑,读之益智的重要工具书。
中国阅读大辞典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我国历代古训说道的都是人生唯有读书好,是书香能致远的道理。王余光、徐雁主编的《中国阅读大辞典(精)》旨在回答为何读、读什么、怎样读、啥时读、在哪里读等一系列在学习求知过程中具有现实挑战性的问题。编写者围绕“勤读、好学、明理、求知、悟道”及“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等阅读文化学理念,把主体内容分为七篇,依次是:《儿童阅读与书香家庭》、《藏书名家与书人事迹》、《读书方法与阅读理论》、《文献知识与读书珍闻》、《读书门径与读物推广资源》、《社会组织与阅读推广案例》、《数字化读物与新媒体阅读》。 本书附录有《读书之乐》、《读书,历久弥新的话题》、《小学生基础阅读、推荐阅读书目》、《“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中的基本阅读、拓展阅读书目》、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南京图书馆“陶风图书奖”、“深圳读书月”年度推出的“十大好书”、《“悦读经典”——南京大学通识教育之中外经典悦读书目》、《“书之书”:中外书籍文化史典藏书目》及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祥芹先生的学术代表作《创建具有民族化、现代化色彩的“汉文阅读学”》等若干重要书香资讯。全书主题鲜明,板块清晰,知识性强,对于“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机关”、“书香社区”和民间读书会(群)组织等具有业务参考性和理念启迪性,是一部“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工具之书。
思政实践课实训指南
《思政实践课实训指南》依托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18个实训项目。每一实训项目都由案例导入、实训目标和意义、实训形式和操作3个板块构成。其中,实践教学内容将按照每一理论课教学目标结合校本特色和地方资源配置编排具体的实践主题、思政论坛、社会调查和校外社会教育实践等内容。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发展动态,将热点问题引入教学,力求实践活动与时代和社会发展同步。实践教学案例将按照原则性、时效性和前沿性的特点选编,力求把*新的理论成果介绍给师生,把理论热点、焦点问题呈现给师生,以促进学生思考,注重解决学生实际需要与实践应用相脱离的问题,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教学目标。在参考阅读中除编排经典案例以外尽量融入新视野下的时代经典。
旧书陈香
《开卷书坊》丛书是一套"书文化随笔丛书"。丛书作者既有一定知名度的老学者,又有中年专栏作家或书界文坛名人。第一辑于2011年推出后,得到了读者和媒体的广泛认可。第二辑计划再推出十册,以现代人文读物爱好者、藏书读书人、素质教育接受者为主体读者群。第二辑仍由著名设计师朱赢椿担任整体设计,开本精巧,别具一格。 本书为知名学者徐雁最新创作的书话作品的结集,作者所作书话文风优雅、叙述见性情与才情,通过今书与古书的阐述,向读者传递了书香,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书中述及书与读书之人,涉及《胡适选专业》、《围城》、《青春之歌》等书及张中行、鲁彦、毕沅和南社诸贤等,一定能给感兴趣的读者以收获和享受。
六朝松艺文笔丛
本书是应神交已久却未曾谋面的南京学者书人徐雁先生之约,好友薛原兄之荐而编成的,集纳了作者近二十年的艺术随笔和书评等文字。 本书也是说书中有艺术的内容,也有非艺术的内容。
纸老书未黄
全书通过“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人物传记阅读法,以及“读有字书,识无字理”的阅读心得,展现了“最是书香能致远,至乐何如读好诗”的境地,给予读者无穷的启迪。这部书作为“全民阅读”的普及读物和馆配图书,既十分必要,也非常适合。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书籍
本书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书籍卷, 讲述的是文字所特有的穿越时代传承、跨越空间传播的记事存史功能, 使人类的生存本领、生活内容和生产方式, 都发生了一系列质的飞跃。而文字一定是附着在特定物质载体之上, 如商周时代的卜辞被刻画在龟甲、兽骨上, 王公贵族的记事纪功铭文被浇制在青铜器皿上, 重要文书被镌刻在青石碑上, 著述篇籍被用墨笔书写在竹简、木牍、缣帛上等等。
雁斋书事录
《雁斋书事录》是徐雁先生的最新力作。本集虽以随笔出之,然亦不乏华章。其中敏于观察,长于思考,解析事理,不乏创见也。记主寓目皆往昔之迹,所思则为当世之题,所论多求是之议。全书共收录随笔20余篇,主要有《合肥淘旧书记》《浙行一周记》《琴岛、海上、湖畔行纪》等。 这是一部用随笔记录下来的行程旅踪。这样的文字里自然没有隐私,只有公谊,于作者而言,主要是存以笔墨以备回顾的;对于读者来说,或有随作者视角思绪以广见闻的作用,或未可知。《雁斋书事录》收录了作者20多篇随笔,主要包括《逝者如斯:壬午年的人生实录》《合肥淘旧书记》《浙行一周记》《琴岛、海上、湖畔行纪》《黔灵七日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