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逸
乾隆帝及其时代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2%
本书立足于世界史的视野,以乾隆帝八十多年的生命之旅为切入点,广泛搜罗中外各种文献与档案,向人们展示了古代中国鼎盛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外交诸层面的生动历史场景。严密的考据与优美的叙事相结合,并且引入世界历史的变幻节奏,在中外互动中给人以历史感悟,让读者认识到乾隆帝当时的天朝心态及盛世下的忧患,进而在反思中华帝国晚期封闭格局的同时,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
清代中国与世界
1人今日阅读
本书收入《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导言卷》《北洋海军》。《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写作于20世纪70年代,对中俄(中苏)边疆争议问题、谈判情况、条约文本等展开细致研究,为当时的中苏边界谈判提供了大量有力证据。《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共分9卷,本书总领全局,高屋建瓴,对18世纪的中国历史展开全景式的论述,并开创性地“把中国史放在世界发展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比较,改变中国史与世界史分隔和孤立研究的习惯”,具有世界性的学术影响力。《北洋海军》初版于1963年,为吴晗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之一种,以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了北洋海军的历史,此次再版,戴逸先生进行了修订。
简明清史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8%
本书分为两册,编写工作历时七年,分别初版于1980年和1984年,是我国较早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南,全面、系统阐释鸦片战争以前清代历史的专著。本书资料翔实、观点明确、叙事清晰、语言质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文科清史教材和清史学习入门书中的权威之作,影响深远。
书评书序
戴逸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学界泰斗,他为一些学术著作撰写的序言中,既有对相关著作的评价、推介,也有自身多年史学研究的史识、史论,本书正是从戴逸先生多篇序言中挑选出来的精华结集,特别如《<清代人物传稿>序》《<李鸿章全集>序》“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档案丛刊”总序等重要学术著作的序言,还同时体现了著作的编写历程。
史论纵横
本书是戴逸先生的史论文章结集,收录了《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清史稿的纂修及其缺陷》《治史四要素》等六十余篇文章,都是戴逸先生多年史学研究中所做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评论,内容涉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史书的编纂、治学方法、对一些档案资料的运用等等。
学界记往
本书收录了戴逸先生回忆师友、治学经历以及师友函札等内容。其中,既有对郑天挺、胡华、尚钺、黎澍、吴晗、郭影秋等老一辈史学家的怀念,也有对早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学习经历的回忆。另外,戴逸先生曾任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会长、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他在相关会议上的致辞或讲话,也不啻是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研究发展历程的见证。书中的师友函札则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戴逸先生主持清史纂修工程的心路历程。
经史札记(中华史学丛书)
此书为我国当今著名史学家戴逸先生早年的读书札记。“文革”岁月,在挨批斗、作检讨、罚劳动及囚禁牛棚之余,戴逸先生潜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继而延读诸子、《资治通鉴》、《史记》等书,摘录菁华,批注心得。今日整理付梓,可一窥老一辈史学家治史之不易与方法,以启后学。
清后期史
本书是戴逸先生多年来研究近代史的精华文章结集,收录了《论天朝田亩制度》《戊戌维新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潮》《辛亥革命的教训和社会主义的选择》等五十篇文章,内容涉及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戊戌维新等重要历史事件,涵盖了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
中国近代史稿
本书分为两册,是在戴逸先生1954年开始讲授的中国近代史课程讲义基础上修改扩充而成的。第一册主要叙述两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的史事,初版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的全面系统而简明的高校近代史教材;第二册主要包括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内容,写成后由于种种原因,从未公开发行,直至2008年才与第一册一起出版。本书叙述详尽、视野贯通、思维缜密、见解精微,书中构建的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至今仍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清前期史
本书是戴逸先生多年来清前期史学研究文章的结集,包括了《满族命名三百六十年》《吴、皖、扬、浙——清代考据学的四大学派》等近四十篇文章,内容涉及清代前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是戴逸先生毕生研究清史的代表性文章。
清史编务
本书是戴逸先生作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主持新修《清史》编纂的编年体工作实录,忠实地记录了清史纂修工程自倡议设计、启动立项、初稿撰写、审改修改直至整合定稿的过程。其中,除少量内容曾以不同形式公开发表之外,大多数内容为首次公开披露。
经史札记(外一种)
本书收入戴逸先生的《经史札记》和《清史》。《经史札记》系戴逸先生早年读书笔记,“文革”岁月中,在挨批斗、作检讨、从事劳动及蹲牛棚之余,戴逸先生潜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继而研读诸子、《资治通鉴》、《史记》等书,摘录菁华,批注心得,后学可借此一窥老一辈史学家治史之不易与方法。《清史》则以简洁、通俗的文字,短小的篇幅,高屋建瓴,系统介绍了清代从满洲兴起到最终灭亡的近300年历史,反映了戴逸先生对清代历史贯通而又精微的深厚学识。
文史随感
本书是戴逸先生在史学研究之余创作的文史随感结集,书中鉴古思今,内容涉及作者对中国历史和文学、中西文化交流等的思考以及作者本人的见闻等等,文笔流畅,娓娓道来,有与读者对话的亲切之感。
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暂无简介
清通鉴(共20册)
《清通鉴(共20册)》主要内容包括:《清通鉴(1) 明万历十一年起 太宗天聪四年止》、《清通鉴(2) 太宗天聪五年起 世祖顺治五年止》、《清通鉴(3) 世祖顺治六年起 世祖顺治十八年止》、《清通鉴(4) 圣祖康熙元年起 圣祖康熙二十二年止》、《清通鉴(12) 仁宗嘉庆九年起 宣宗道光元年止》、《清通鉴(10) 高宗乾隆三十四年起 高宗乾隆五十二年止》、《清通鉴(9) 高宗乾隆十六年起 高宗乾隆三十三年止》、《清通鉴(8) 世宗雍正十三年起 高宗乾隆十五年止 》、《清通鉴(7) 世宗雍正二年起 世宗雍正十二年止》、《清通鉴(11) 高宗乾隆五十三年起 仁宗嘉庆八年止》、《清通鉴(13) 宣宗道光二年起 宣宗道光二十一年止》、《清通鉴(14) 宣宗道光二十二年起 文宗咸丰四年止》、《清通鉴(15) 文宗咸丰五年起 穆宗同治二年止》、《清通鉴(18) 德宗光绪十一年起 德宗光绪二十年止》、《清通鉴(20) 德宗光绪二十八年起 宣统三年止》、《清通鉴(11) 高宗乾隆五十三年起 仁宗嘉庆八年止》、《清通鉴(16) 穆宗同治三年起 穆宗同治十二年止》、《清通鉴(17) 穆宗同治十三年起 德宗光绪十年止》、《清通鉴(6) 圣祖康熙四十六年起 世宗雍正元年止》、《清通鉴(19) 德宗光绪二十一年起 德宗光绪二十七年止》是按照《资治通鉴》的体例写作的第一部编年体清史,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清史,使我国古代的“通鉴体”编年史终成完璧。按照我国的史学传统,往往是后继的政权为前朝修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民国政府在短暂的38年间,没有也不可能完成清史的编纂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提出了新中国要完成“隔代修史”的任务。 《清通鉴》用浅易文言书写,文风力求简明扼要。所谓简明,即文字简练,干净,不艰涩,不枝蔓,眉目清楚,尽可能生动;所谓扼要,即分清主次,抓住要害,不东拉西扯,让人读后不知所云。全书文字风格虽大体定位在“浅易文言”,由于时代不同、史料不同以及作者主观条件不同,可能会有,也允许存在文风上稍许差异,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各朝。 《清通鉴》的出版,将对完成“隔代修史”的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清通鉴(共20册)》与《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明通鉴》等编年史一脉相承,是广大读者了解清代300年历史的最佳读物,是各地图书馆、资料室和文史爱好者的必备图书。
大家文丛:清史三百年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5%
本书是我国著名清史、近代史专家戴逸先生对清史做的一个梳理,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清代三百年的发展,结构严谨、论证缜密,贴紧时代发展脉络,关注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重大课题,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更加便捷、顺畅、合理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本书观点鲜明、内客充实、史料丰富、文笔生动,思想性与学术性达到完美统一。
二十六史
简体字本二十六史,ISBN:9787206023569,作者:戴逸主编;(汉)司马迁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王和,申坚等标点
李鸿章全集
该全集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李鸿章著作汇编,共39卷、2800余万字,全面收录了包括奏折、附片、咨札、批牍、问答节略、题本、电报、信函、家书、诗文等李氏文献史料,其中近三分之二系首次公开披露。这些史料广泛涉及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对深入研究晚清历史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中国历史(图文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中国历史(图文版)》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中为“中国历史”撰写的条目为文本基础,提取重要内容配以阐释性条目及相关延展内容,同时辅以丰富图片别致编排,《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中国历史(图文版)》全景式地展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风貌。
【善品堂藏书】简体字本二十六史珍藏版中国历史书籍国学经典全套古籍书100册
【善品堂藏书】简体字本二十六史珍藏版中国历史书籍国学经典全套古籍书100册
写给孩子的中国通史
《写给孩子的中国通史》由26位研究中国各断代史的权威专家学者合力撰写,分为先秦史、秦汉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十国史、宋辽金西夏史、元明史、清史七个分册。 整套书全面地记叙了从上古时期到清朝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勾勒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兼具可读性与知识性,是一部属于孩子看的“中国通史”。 书中设有“确有其事”“ 确有其人”“考古现场”等不同板块,配有大量图片,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更符合小读者的阅读习惯。
戴逸看清史:探寻历史走向与细节(二)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落幕前最后的闪光。它给后人留下许多疑团、细节追思探讨。本书为清史研究界泰斗级专家戴逸先生数十年作品的精华汇集。作者徜徉史海,摸索历史轨迹,剖析历史人物,还原历史真相,带领读者从多角度、多层面走近扑朔迷离的清代往事。 本书一方面立足史料,以随想的方式对清代诸多历史问题展开探讨与思索,独具慧眼。另一方面,作者还从自身实践出发,现身说法,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清史研究历程,传授历史研究之道;文虽不长,而大至宏观的方法论,小至细节上如何查阅书籍、检索资料都一一论及。它带给读者知识趣味,告诉读者研究方法,更引导读者深入思考问题。可以说,这是一本历史爱好者、研究者不可或缺的掌上书。
中华文化的历史遗产
本书是史学大家戴逸先生关于中华文化的论述。书中简要概述了中华文化,分析了中华文化的古老渊源和历史发展,以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文化表现为例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探讨了18世纪以来中国开启中外文明对话的历史经验,展现了中华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面向21世纪的中华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强国之梦近代名文导读:近代教育文选
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从此,中国开始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与这一剧烈的社会大变动相伴随,中国教育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从传统教育逐渐向近代教育转变。在新旧教育体制的转化斗争过程中,教育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纷纷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教育主张,从而使中国近代教育界呈现出一派纷繁复杂的局面。不言而喻,如此丰富的教育著述,很难用一选编书予以囊括。因此,由戴逸主编的《近代教育文选》只能主要收录著名教育作品,同时尽量顾及各派教育家的著述。为帮助读者了解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变,有必要首先对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状况作一概述。
强国之梦近代名文导读:近代法制文选
历史的发展是渐进的,今天的文明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无数英雄和人民大众奋斗的结果,甚至是几千年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的积累,资产阶级文明没有能够救中国,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及其法制理论与法制建设,对中国的进步发挥了,其法制思想包含着对今天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益的宝藏。
中国通史(彩图版)
《中国通史》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中国历史的新型图书,它上起远古,下至清亡。全书以3000多幅珍贵图片,配以80多万字的叙述,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等领域。
辛亥百年名家经典导读:孙中山文选
孙中山虽然是伟大的历史人物,但他毕竟是“人”,而不是“神”。作为一个活动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不可避免地有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因此,孙中山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这在由戴逸主编的《孙中山文选》所选译的文章中也有所反映。
强国之梦近代名文导读:近代实业文选
《强国之梦近代名文导读:近代实业文选》选收了三十多位辛亥烈士的诗文遗作,这些烈士具有坚定而高昂的革命斗志,并充满着必胜的信念。他们把生命的价值与祖国的富强、同胞的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其诗文有的是临阵发出的誓言,有的是临刑留下的遗篇,真可谓声声血泪,句句铿锵,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一页。
治史入门
本书是戴逸先生关于治史方法和自身学术理路发展的论述。书中从作者的经历和经验出发,介绍了从事历史研究的入门方法以及从事清史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具体方法,系统梳理出了相关研究中常用的重要文献、典籍,并举例说明了其使用方法。本书对初学者来说,是一部十分实用的治史引路书。书中还有戴先生与学界前辈交往的经历及其自身治学经历,生动展现了一位有历史担当和人文情怀的学者形象。
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戴逸卷
《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戴逸卷》以自选集的体例形式推出,所选作品兼具学术性与文学性,收录的是当代著名学者关于国学或传统文化的论文、随笔、专著节选等,此次出版的十种包括田余庆、戴逸、袁行霈、王尧、徐季子、乐黛云、罗宗强、李学勤、傅璇琮、王水照诸位名家的著作。这些享誉海内外的学者呕心沥血的求索,潜心研究的成果,处处展现了当代“大家”的风范,无不是当代学术思想的精华。
强国之梦近代名文导读:近代名人日记选
《强国之梦近代名文导读:近代名人日记选》所选日记的原则是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并重,而在具体到每篇上又各有偏重。对于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我们都力图从所选日记中有所反映。吴大激日记我们选了太平军攻打苏州、常州时的情况记录;赵烈文日记我们选录了湘军攻陷天京前后的情况记载;有关中法战争的史料,则选唐景崧《请缨日记》中的几则,反映的是黑旗军在越南英勇抗法的情况;中日甲午战争时候,我们选录了反映台湾军民反抗割台斗争的日记《台湾八日记》中的一天日记,还选了翁同稣日记中有关清廷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论争的情况记录;对于戊戌变法前后史事,我们选了叶昌炽、皮锡瑞、孙宝瑄三人从不同角度所记的有关日记;关于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情况记录,宋教仁日记中记录颇详,因此也被选入。这些日记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发生在近代史上的著名重大事件。
甲午镜鉴
《甲午镜鉴》是《甲午殇思》的姊妹篇,是30篇“当代史学名家的甲午沉思”,每篇10000字左右。 市场上未见同类书。与同类选题比较,本选题具有高端(作者是历史名家;文章先由中央级大报《参考消息》逐日发布,预热造势)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盛世
暂无简介
琴川集(戴逸自选集)/北京社科名家文库
本书是北京社科名家文库中的一种,作者戴逸先生。本书由戴逸先生从本人近40年的著述中精选篇目,囊括了他本人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术研究成果,从史学研究、文化研究、清史研究等几个角度,选取了最为精华的篇章。本集中所选的文章既展示了作者宏观的历史学研究视野,又展现了其微观历史探究的研究范式,其中不乏极具洞察力的、生动的历史分析和历史场景描述,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幻。卷首附有一篇学术自述,基本囊括了戴逸先生一生治学的精要,包括治学履历、治学理念以及对于整个历史学科的一些思考和展望。
世界漫画大师
内容介绍:国内首部荟萃世界漫画艺术杰构的资料库和工具书性质的图书。收入美、英、法、德。俄、日本以及中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的53位世界级漫画大师的2000余幅漫画精品。漫画作品风格殊异,创作手法多样,用精当的文字介绍漫画作者生平、成就和艺术特色,并结合部分漫画作品,给出或画龙点睛或指点迷津的点评与赏析。所收漫画均具世界性影响和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集艺术欣赏、娱乐消遣和资料价值于一体。主编戴逸如先生是国内知名的文化学者和漫画作家。图书目录:序言一谈漫书简一、漫画定义二、漫画分类三、漫味四、创作初步世界漫画概况一、欧美近代漫画二、欧美现代漫画三、苏联及东欧的漫画四、漫画之国日本五、墨西哥和阿根廷的漫画六、中国现代漫画彩色漫画选登[西班牙]弗朗西斯科·戈雅[法国]奥诺·杜米埃[德国]威廉·布什[美国]托马斯·纳斯特[苏联]德米特里·斯达希也维赤·摩尔[英国]亨利·梅杰·贝特曼[瑞典]奥斯卡·雅各布生[英国]大卫·罗[美国]伊尔·克里拉·西格[美国]诺尔曼·罗克威尔[苏联]尤里·阿布拉莫维奇·甘夫[中国]丰子恺[美国]奥托·索格罗[苏联]鲍里斯·叶菲莫维奇·叶菲莫夫[中国]张光字[美国]沃特·迪斯尼尤皮·埃沃克斯[美国]契克·扬[美国]阿尔伯特·希斯奇费尔德[德国]埃·奥·卜劳恩[德国]卡尔·施拉德尔[苏联]库克雷尼克赛[法国]阿尔贝·迪布[比利时]埃尔热[中国]叶浅予[法国]让·艾飞尔[中国]张乐平[丹麦]约翰·莫根生西·高·柯尔乃留斯[丹麦]赫洛夫·皮特斯脱鲁普[美国]索尔·斯坦伯格[美国]乔治·贝克[中国]华君武[中国]冰兄[中国]丁聪[波兰]兹比格纽·兰格仑[中国]米谷[中国]方成[美国]汉克·盖却姆[德国]埃里希·施密特[中国]黄永玉[英国]歌德·霍夫农[美国]大卫·勒文[日本]手琢治虫[匈牙利]普斯泰伊·帕尔[波兰]瓦德玛·斯威阿席[美国]查里斯·莫罗埃·舒尔兹[法国]让·雅克·桑贝[阿根廷]圭拉摩·莫迪罗[阿根廷]季诺[美国]罗伯特·格罗斯曼[美国]詹姆斯·格拉苏[法国]让·克罗德·莫尔索瓦斯奈让·姆拉蒂姆巴提斯·里考德[日本]植田正志[中国]蔡志忠
清史(大字版)
《清史(大字版)》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丛书之一。主要对清朝的政治、社会、生活、文化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解析,既重视重要史实的还原与细节的描画,又注意历史叙事的详略把握。 全书呈现出了清代政治历史与社会变化的复杂性,并为人们理解清代提供生动而丰富的史事依据。全书附有大事年表、帝王世系以及历史地图。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彩图版)》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中国历史的新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按历史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直观地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5000多幅珍贵图片,配以100多万字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在新世纪到来的神圣时刻,我们编撰这部旨在普及中国历史知识的《中国通史(彩图版)》,正是希望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地在重读历史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迫与责任,并从中得到信心与力量。
近代报刊文选
《近代报刊文选》选录了近代报刊中的28篇文章。在选编的时候,所选报刊力求是当时的重要报种,能够反映出报业发展各个时期的轮廓。
辛亥百年名家经典导读:辛亥烈士诗文选
《辛亥烈士诗文选》译诗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生动地传达出原作的思想情绪,同时注意保持原作的风格特色,但仍有很多不如人意之处。于全书译诗统一采用了七言句式,只是为了求得全书译诗在形式上的整齐一致。书中有些诗文作品本身很容易理解,但还是出了译文,是为了适应这套丛书的整体要求。
戴逸看清史:破解三百年历史谜团(一)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落幕前最后的闪光。它给后人留下许多疑团、细节追思探讨。清史研究届泰斗戴逸先生立足一手史料,通过对康熙、雍正、光绪、慈禧等历史人物的深刻解剖,对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的多维解读,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的状况;拨开往事面纱,还原史实现场,审视关键结点,由小的切面折射出历史的宏阔面貌深远与内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