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新诗学案
1人今日阅读
本书针对重要的诗学问题,诸如新诗写作与诗人心性的关系、 新诗自身的表达之难(亦即达难达之情)、 新诗对万物持赞颂态度还是仇恨心理(亦即审美还是审丑)、 新诗的现代性与古典性的关系、 新诗与词语的关系、 新诗在语气上如何被呈现、 新诗如何有效处理现代经验等等。这些新诗研究中过经过脉的大问题, 急需要被厘清, 急需要得到确切、坚定的回答。 这也是本书的重点所在。 通过对当代著名诗人欧阳江河、柏桦、 西渡、 西川、 宋炜、 吉狄马加、 冯晏等人的个案分析, 尤其是甄别有争议的地方,进行深度的剖析和诠释,进而为深入理解和塑造当代诗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敬文东作品系列 絮叨
1人今日阅读
絮叨,是一种支支吾吾,犹疑摇摆,并略带着些憋屈的言说方式。本书通过《絮叨的诞生》《絮叨作为非决断性的媒介》《作为媒介的絮叨和现代主义者》《絮叨要面对的》等篇章清晰地溯源,并将絮叨和神学语言、科学语言及中国古代汉语这三种不同言语方式并置考量,给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絮叨不仅不意味着含混不清,恰恰相反,在虚无主义时代,唯有絮叨最清晰。正如絮叨试图为文学发明再造一种全新的现实,作者也满怀善意地见到了寄托在絮叨中,那种贴肤的、属于语言的羞涩。
多次看见
本书是作家敬文东时隔多年后的第一部作品,囊括了自序、创作谈、写作手记、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诗精选等内容,意图从对话、自述的角度,展示作者的创作思路历程、风格变化及创作思绪。本书内容丰富,结构丰满,从表达对侠客的向往、寄思亲人与朋友,到表达人生感悟,到抒情文学作品,无不向读者展示着作者的内心情感和体悟。丰满的体例和内容,既充分体现了作者作品魅力,也体现了追溯和传承。
诗歌在解构的日子里
《诗歌在解构的日子里》将诗学理论与个案分析相结合,解读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汉语诗歌变迁,分析诗歌与生活、诗歌与灵魂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代汉语诗歌的写作技艺,注重对具体诗人和作品的分析。
失败的偶像
鲁迅的失败和卡夫卡的失败有着某种可比性。如果说卡夫卡终其一生都在向一个更高的法庭投递有关自己无罪的辩护状,鲁迅的一生都在寻找自己可以立足的信仰帐逢;如果说卡夫卡因为胆小和缺乏耐心,最终以自辩失败而结束,鲁迅则是通过对战斗和批判的嗜好,一次次抛弃到手的信仰,以最后两手空空而告终(“一个也不宽恕”除外);如果说失败者卡夫卡最后恐怖到了只有钻进地洞的程度,鲁迅最终则是绝望到了一个也不宽恕地严惩地步。
被委以重任的方言
《被委以重任的方言》由十多篇文章组成,大体限定在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领域内。本书的关键词是方言,但方言的意思不是指一种具体的语言,而是指一切弱小的、弱势的“事物”——比如一个商品社会中的诗歌写作,在儒家文化为支撑的文体(比如诗、文)压制下的小说,在一个大时代底部潜藏的小时代等等。本书认为,所有这些弱势“事物”在大多数情况下,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比强势“事物”更多的安慰,更多的激情,理应给予重视。
牲人盈天下
《牲人盈天下:中国文化的精神分析》从管理学的角度切入中国文化,为其精神本质提交了一份沉痛而决绝的诊断书,一系列洞见打开了一个有关中国文化的新的阐释空间。作者从声音/语调、行为/动作等维度,考察了孔子、老子为代表的灵魂医生,孙子、韩非为代表的精神术士,陶渊明、屈原、司马迁为代表的江湖山林人士,杜甫这个唯一的介于江湖山林与乡野闾巷之间的过渡者的处境与主张,发掘其内在的诗学及政治学含义;并对《水浒传》和《窦娥冤》为代表的乡野闾巷文体进行了剖析与申说,凸现出蕴蓄其中的下层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根本面貌。同时,器官的公共管理学、眼耳辩证法、耳朵按摩术、阅读交通学等术语的机智挪用、拼接、重构,显示了对于中西政治文化理论的娴熟理解,虽有游戏的一面、快乐的一面,但何尝又不是锥心泣血之论,浸透了悲哀与绝望。有识者或可付之一笑,亦可陪同作者一起深入思考。
中国学术批评书系:灵魂在下边
《中国学术批评书系:灵魂在下边》主要内容包括:快感杂俎,空间纪事,晨起记梦,历史、叙述及其他等。
中国新锐批评家文丛:用文字抵抗现实
《用文字抵抗现实》围绕诗歌、小说和知识分子等话题展开一系列论述,有强烈的现场感,提供了当下中国文学和知识生态的鲜活样本。作者敬文东行文轻快,文字富有弹性,让读者在识见其精辟观点的同时,也享受到文字的美感。
守夜人呓语
《守夜人呓语》是作者十多年来的学术自选集,涉及文学批评、思想史研究和哲学研究。作者思维敏捷,目光如炬,总能在看似无问题的地方看出问题:小说起始于野史、历史具有摇头丸规律、诗歌和力比多捆绑在一起、从肉身角度解读鲁迅、将孔子和老子当作被后人背叛的灵魂医生、对百余年来盛行于西方的话语拜物教展开猛烈批判,皆多有洞见,发人所未发。作者文风犀利,善于经营一种独特、爽朗、明快和幽默的学术文体,在读者获取洞见的过程中,也能激起阅读快感。
梦境以北
暂无简介
艺术与垃圾
垃圾已经成为当代生产机制的一个环节,垃圾的意义也不再是简单的“废弃物”“无用物”,垃圾的大量复制、更新、生产,正在成为日益严重的现象与问题,而在垃圾包围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微妙的、难以更改的影响。非常严重的是,文学艺术中的灵晕越来越受到垃圾的耗蚀。什么是垃圾,什么是艺术?成为了一个不得不辨析的问题。 敬文东以几位诗人、艺术家为例,论及垃圾、轻蔑、叹息、知音四个当代关键词,写成了一部别具一格、别开生面而而又充满意趣的评论集,技法是纯然的大随笔,某种程度上更像是围绕其关键词形成的特殊知识的集萃,细读则能分辨出种种精细微妙的识见。
感叹诗学
一本极具价值的当代诗歌批评、研究专著。作者以感叹来切入当代诗歌,但感叹并不仅仅是感叹或咏叹,而是上溯至孔子的“诗可以兴观群怨”的“兴”。在此基础上,全书论及了当代诗歌的抒情、经验与形式、现代性等关键性题目,讨论了诸多诗歌个案,为当代诗歌的新路向,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行为宏阔,语词丰赡,因而全书又是一篇洋洋洒洒的大随笔。
网上别墅
在我认识的博士朋友中,大多非常有个性,除了孔庆东博士外。还有李建军博士,我们合写了《与魔鬼下棋——五佟家批翔书》一书,对莫吉、贾平凹,王安忆,池莉,二月河等人重拳戳击;第二个是中央民族大学尉教授敬文东博士,不搞金庸批翔,还弹将推幽默小说《网上别璧》,和孔庆东一样有趣;第三个是朱大可博士,他的专著《话语的闪电》一书,赢得中国文坛一片掌声;第四个是中国邮也大学许志承博士,他不仅参与7“三博士上书全国人大”废除中国的收容遣送制度,还为孙大午辩护,并参加了海淀区人大代表的竞选。和孔庆东博士一块以高票当选。成为一代大学生的精神“偶像”。
中国当代诗歌的精神分析
向下看一就是把头伸向时代在阳光中留下的阴影里阴影是任何一件事物都无法掩藏的根本屠性,有如孙大圣那根仓皇之中竖在庙宇后边的尾巴,阴影也为诗人们提供了认识时代生活的另一个特殊角度。 在一个忙碌、快速、高效、人情淡薄如纸和崇尚可以而且必须以金钱来标价成功的时代,当普遍的耳光不仅仅打向诗人,而是扇向几乎所有一深度一或者带有一深度一意味的东西时,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要求这个时代对诗人和诗歌另眼相看。
写在学术边上
《写在学术边上》充满了偏见、呓语和胡说八道——这是首先要提醒读者注意的。这说明作者本人并不知道什么是真理,更不知道何处有真理,他只相信:真理大于凡人,它不是凡人能够掌握的,真理最多只存在于人间的少数尤物手中,而像他这样渺小的凡夫俗子所能拥有的,不过是些无聊的偏见罢了。在过往的若干年中,他也曾像神话中那个寻找圣杯的可怜人,到处寻找过他的圣杯。不过,在他还未找到时就早已失去了耐心。因此,作者宣布他不知道真理和真理在何处,在少数已经掌握了真理的人们眼中,不过是为懒惰、无能、愚蠢、堕落和不可救药寻找借口罢了。既然如此,读者就不得以真理和正义去要求这些文字排泄物。 这个世界越来越快速,为谋生的步伐越踏越快,也越踏越轻灵,致使每一个人都不得不迅速提高自己的弹跳力。《写在学术边上》的文字早已表明了:作者的弹跳能力很差,他也有志冲进这个时代,试图去分一杯羹,却又屡屡因为先天不足和力不从心而以失败告终。这些文字正是对这个失败性跳跃过程自相矛盾的记录,正如我们每一个人所知,在一个失败者那里,从来就不配拥有真理,他只掌握了一些偏见、呓语和胡说八道。因此,这些文字只能进入同样性质的人眼中,不配摆在公正和掌握了真理的人的桌前。
随“贝格尔号”出游:论动作(action)和话语(discourse)的关系
《随“贝格尔号”出游:论动作(action)和话语(discourse)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序言、写在前边、导言:话语拜物教批判、上卷discurse的协作双重性、下卷discurse的价值和价值量等。
自我诗学
《自我诗学》是批评家敬文东的一部原创性、开拓性的诗学专著。 本书详细阐释了古诗中“自我”和新诗中“自我”的区别,并以臧棣、杨政、西渡这三位汉语新诗诗人的诗歌创作为依据,探讨现代汉语新诗的三种“自我”样态:孤独之境中渴望自我实现的“自我”、荒诞之境中寻找意义的“西西弗自我”、摆脱自我认同危机并以超越为目的的“自我”。 本书以诗的“自我”为中心,全面地论证了汉语新诗中“自我”的自觉性、自足性,具体而细微地论证了“自我意志”是新诗区别于古诗的重要特点,是新诗之所以“新”的根本性原因,亦是百年汉语新诗在现代文学建构上的重要成就,更是新诗进一步发展和走向经典化的重要依据。 本书是新诗研究界第Yi次将新诗的“自我”置于显著地位并进行系统性阐释,拓宽了新诗研究的视阈,对新诗阅读、新诗写作和新诗研究都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库-味觉诗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库-味觉诗学》特别希望“用来论理的概念”和“加以考察的概念”都是中国古人留下来的概念,因为中西交流以来它们无法比附或呼应于西方文明,而被长久遗忘。 事实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库-味觉诗学》的目的,原本就是为了挖掘中国古代文明中某些重要的传统概念以为当下的诗学所用,却与任何型号的文化民族主义无关。写作实在是一个悲欣交集的过程,欣在思之愉悦和痛快,悲在总是达不到事先给出的写作目标。
流氓世界的诞生
流氓世界的诞生:重读金庸,ISBN:9787536040175,作者:敬文东著
记忆诗学:钟鸣研究集(隐匿的汉语之光·中国当代诗人研究集)
独创性永远是文学创作的生命力和风格所在,评论者运用多种评论方法和多重视角,对钟鸣的诗歌、散文诸文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照探究,提出了钟鸣创作中意象的繁复、时空的交错、爱恨的纠错、词物的变形等特点,揭示了钟鸣激情、坚韧、隐晦、不安的生活和心路历程,突显了钟鸣奇异、新颖、散漫、博杂、敏锐犀利和虚实相生的创作风格,阐释了钟鸣创立的一套包蕴了四川方言特色的语汇特征,同时折射出钟鸣文学创作中内具的美学价值,这对丰富现代文学创作手段有积极作用,对提供系统化研究钟鸣作品理论依据有积极贡献。
李洱诗学问题
《李洱诗学问题》一书在书名上有意模仿了米哈伊尔·巴赫金的论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著者认为李洱是一位特别重要的作家,《李洱诗学问题》所谈论的观点具有普遍性。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李洱迄今为止全部作品的专著,李洱的作品深刻揭示了一个反讽时代的反讽主体;但该书主要分析在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李洱经历了何种的语气转向,语气转向在如何帮助小说家处理越来越复杂的现实,及与母语的关系。该书结构清晰,旁征博引,试图打破中西和古今,较之于正统、正宗的学术著作,有很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