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中国监察制度史稿
1人今日阅读
“一马之奔,无一毛而不动;一舟之覆,无一物而不沉”。国家监察法的立法与施行,关乎国家全体国民的福祉。本书从先秦到民国时期,以二十五史等正史及其他历史文献为依据,按照中国古代监察思想及制度萌芽产生、发展而臻于完备与重大流变再造等,在这一历史性制度演进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和趋势,将中国古代监察的法案与制度之变历史分为七个阶段,即先秦、汉、唐、宋、明、清、民国。在每一个阶段,则按照历朝监察思想渊源、监察体系概况、监察机构的设置与职能、监察权的整体运行、监察立法法案、历史评价等细节上均有关照,深层次地分析各个时期中国监察制度的法律成果、个性特点、借鉴价值和历史局限性,其中得失耐人寻味,亦可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监察制度和廉政制度的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
成长中的法律
《成长中的法律》一书,是对青少年权利保护的面面观,是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经的关键阶段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既有历史的凝练和厚度,又有现代性的风姿和质感。全书分为“青春焕法”和“律久弥新”两章。第一章“青春焕法”重点针对童年、少年、青年等不同年龄阶段可能会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第二章“律久弥新”选取富有我国历史特色的法律制度以及古今中外广为流传的法律格言进行介绍。
觉建筑
《觉建筑》是一部有关北京奥运建筑、有关2008建筑、有关北京建筑、有关建筑理念的一本书。《觉建筑》整体风格框架,是后现代建筑的结构——不拒绝任何流派,汲古典之长、取现代之长,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纪实文字学的叙述模式,用不同人物、不同视角、不同侧面的多声部叙述,使作品本身呈现出了某种“建筑”的特征。书内约有三百五十余幅图片,全景展示了北京奥运场馆的修建过程。全书有十一个角色,都是建筑工地的一员,或者说都是建筑需要的材料,如同金木水火土,砖瓦灰沙石。他们发言,他们讲述,他们谈建筑观念,他们表达他们自己。最终体现两个“建筑”,一是物理的,一是精神的。书中文字展示空间较大,是作者对建筑语言的经历、感触、觉悟。在轻松如散步的话语下,经验地完成了一个思考的、想象的童话。
身体里的西部
如同天上有风云雨雪霜雾雷电,地上有山川激流荒漠戈壁,人的心灵深处也有一个西部情绪,充满荒蛮孤寂雄浑和苍凉。于是独自出京闯荡西部,行走漂泊于内蒙、宁夏、甘肃、青海、川藏和滇桂黔少数民族村寨,用双脚体验西部和身心感受西部。才有了荒漠困顿,边城乞讨,与哈熊赛跑,被群狼尾随,与白骨同眠,和死亡对话,寻访野人妖女,让逃犯刺伤绑架,被“戈尔巴乔夫的私生女”纠缠,遭遇走私枪支的黑帮吸贩毒案毒的卖艺江湖客,邂逅爱
墨脱察隅大峡谷
墨脱察隅大峡谷,ISBN:9787222028777,作者:曾哲著
漂泊者之旅
暂无简介
转场,帕米尔高原的消息
转场.帕米尔高原的消息,ISBN:9787807162056,作者:曾哲
尼泊尔旅行笔记
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流淌着一种不安分的血液,它是渴望观看、渴望游走的血液,这种血液,让我们每天都大睁着眼睛看蓝天、看白天、看大海、看高山……这种血液,让我们流着热汗不停地奔走于高山、田野、湖泊、森林……之间,似乎在冥冥之中,我们身体的某一部分并不属于我们自己,它属于这美丽、神秘、芸芸众生的世界。
走进独龙江的日子、寨子和孩子
暂无简介
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研究
《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宪法上的财产权是一国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属于人权障不可或缺的部分。富于人本关怀和实际绩效的财产权制度设计与安排,是现代民主治国家宪法文本和宪政实践的重要内容。公民私人财产权的保护与保障应是国家民生安排和注意义务的法精神法伦理法道德和法逻辑的起点,也是本文的终极关怀。
中国城市化研究的宪政之维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必经的过程。当人类告别了诗意般栖居的田园牧歌时代,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的短缺以及对生活图式憧憬的改变,城市化似乎成了人类不可逾越的生命旅程。本书从宪政之维来解读中国的城市化问题,角度新颖,论述全面,语言敏锐,结构严谨,逻辑缜密,是研究中国宪政建设、宪政文明、宪政文化的抛砖之作,对构建和谐城市乃至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有人说中国两千多年的学术之变最值得注意之有三,一是晚周,二是晚明,三是晚清。说它们都是“天崩地解、社会转型、传统价值发生危机、新思潮汹涌竞变的时代”。笔者以为当下的中国之变不仅仅表见于学术思想的竞变,而更注重整个社会的程序的实体的迁衍,无疑,中国强力推进的现代化城市化民生的深切之变,更是标识了我们这个时代民族独立和谐之精神,自由民主公平正义之思想。
作家镜头
西藏的魅力如果用语言无法叙述得淋漓尽致,那么就应该用镜头和心灵来摄取和感悟。七位作家,扎西达娃、阿来、江浩,等等,他们从七条路线进入西藏,把他们对西藏的认识和感受,以及田野考察的结果等,用文学语言作了精美描述的同时,也把他们一路上的见闻、经历、考察内容等,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于是就有了这本七双慧眼看西藏的《作家镜头》。本书为“走进西藏”丛书之一。
行政许可执法制度研究
任何制度都必须服务于社会、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行政许可执法制度也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寻求变革。笔者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对行政许可执法制度进行研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一种改革的思路。本书共分六章,分别为行政许可执法的实质与许可制度的改革原因、行政许可执法制度改革的程序、行政许可执法制度改革中的问题与矛盾、行政许可执法管理、公众参与行政许可执法制度和行政许可执法制度理论、研究与评价。
经纬滇书
经纬是秩序是条理,也是线索。作者在云南从5-8月份的奔波采访,线索变成了经纬,经纬形成连接。连接为每个脱贫攻坚的故事,精准地注册了坐标。怒江傈僳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北纬N28°4'47.30",东经E98°19'31.99"昭通市大关县上高桥乡团结村。北纬N27°38'51.42"东经E103°46'25.20"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西洒镇岩头村。北纬N23°26'24.23"东经E104°40'48.14"临沧市沧源县戛多村岛里自然村。北纬N23°06'33.68"东经E99°24'52.99"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牛街乡福和村。北纬N26°22'51.79"东经E100°02'44.57"丽江市宁蒗县永宁乡泥鳅沟村。北纬N27°46'57.12"东经E100°42'25.16",等等。故事的延续和发展,2020年贫困将不在。
中国检察权论略
国家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各项权力都是具体的诉讼程序权力,与所谓的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权在理论应然上并不存在内在的必然的关联性,但在实然的运行上,按照当下检察机关就是国家的公诉机关实然状貌或者思路去探求司法改革的路径,或可建立理性而科学的以公诉权和法律监督权为双核的主导权力职能体系,同时兼及和主导审判前程序的公正和相关侦查权程序与实体的正当性,在对检察权的实然考量中,探求更为科学、更为中道、更为合于理性的法治智慧。《中国检察权论略》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检察制度与检察权的合理性、必然性与动态发展性。特别是基于检察监督权的实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力授予与权力制约条件下,检察机关不能简单地视为政府的行政机关,行使的是某种特别独立的权力,更不能看成是立法机关或者是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根本不具备立法功能和审判职能,它是特立独行且具有存在价值的法律监督机关。其制度设计的目标,旨在卫护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防止行政权、审判权的误用和滥用。再则,在行使国家公权的过程中,通过检察权的“缓冲”可以使得行政权、审判权以及公安部门的侦查权在程序上有一个制衡的地带和不可克减的机制安排。通过对我国宪政构架中检察权配置或权力重置的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检察权配置。实然的中国检察权法律规范上的空间不是太小而是过大。虽然在某种虚拟的层面,来自各种权力和权利的量子对检察权的行使试图碰撞或对抗,但远远还不足以挤压国家检察权正常行使的空间,即使翻越法律许可的边界扩张到私权的田野,中国的百姓也只能是“望权兴叹”。在国家公权行使的高速路上,救济往往要比肇事滞后得多,晚来得多。检察权之法律监督权还远不能撑起行政权与审判权这两把“太阳伞”。因此,必须科学认知检察权,审视检察权,对新时期检察权的进行大胆重构,为全社会公平正义搭建起一道最后的防线,对国民基本权利建树起一道较为牢固的保障屏障。
应用型高级法律人才系列教材:行政诉讼案例实务教程
《应用型高级法律人才系列教材:行政诉讼案例实务教程》选取百余个中外(主要是中国的)典型的行政诉讼案例加以阐释。《应用型高级法律人才系列教材:行政诉讼案例实务教程》的体例安排是分为4章,即行政法本论、行政主体论、行政行为论、行政救济论,在每章的撰写中作者先给出问题提示,然后通过案情介绍、准备知识、案情透析及课堂讨论四个栏目对案例做出评析,各部分内容叙述深入浅出,实用性强,非常适合作为案例教学教材使用。
老叔西大街的把角儿
这是一部形似游记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老叔”是一个在边境、边疆游历、冒险的小说家。和城市环境不同,与主流文化习俗迥异,同现代文明疏离的蛮荒之地,保存着自己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生活习俗。作者作为一个外来人,携带着现代文明的因子,内心里却抱有对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的这种少数民族色彩、原始气息浓厚的文化的尊重、理解和喜爱。于是,他在所到之地备受欢迎,交到了真心的朋友,收获了真挚的爱恋,窥见了当地文明和文化的特质与真谛。
中华法系寻根:中华法学名篇选读/法科学生读本
《中华法系寻根:中华法学名篇选读/法科学生读本》由作者根据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学科发展,优选了几十篇影响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经典名著,并加以现代解读,让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吸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点。本书不仅适合法学专业学生学习法制史知识,对于非法学专业甚至普通大众了解古代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全书分为五大部分,每篇文章的体例统一,先引用原文,然后做出解析。在解析中,作者大都对原文写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写作背景首先予以介绍,然后大概讲解原文意思和写作意义。
藏北草原·我的羊皮袄
曾哲是当代文坛著名作家。1989年至今,他断续独自一人游荡,走访了西北西南边境2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他的小说多以他所见所闻为题材,《藏北草原·我的羊皮袄》是他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苗岭的夏天》、《黑水潋滟》、《寂寞的雪》、《巴颜喀拉的月亮》等二十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