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对中 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系的深刻阐述。本书的撰写,就是试图以“修齐治平”价值观念体系 为基础,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深度扫描。在“修身”层面,主要 关注中国古代人对于人生、人性以及个人道德修养等问题的基本态度;在“齐家”层面,主要关注中国古 代人对于理想家庭想象和对人伦温暖的渴望;在“治国”层面,主要关注中国古代人对祖国的情感认同以 及对于美好政治的看法;在“平天下”方面,主要关注中国古代人对于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以及中国人 对于本国与他国、本国文化与他国文化、人类社会与宇宙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问道集 河北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学术沙龙五年文选
《问道集 河北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学术沙龙五年文选》收录了:早期文化与文学、中古文学与批评、近世文献与学术、研究生论坛。
京华学术文库·乐府诗集分类研究:清商曲辞研究
《清商曲辞研究》讲述了首先对清商曲辞在各个阶段的概念进行了辨析,认为郭茂倩在唐人的基础上对“清商”所指范围做出了独特的界定,从而使清商曲辞成为吴歌、西曲的专称。并根据郭茂倩的实际收录标准,从曲题和曲辞两个方面对其做了全面的补遗。其次对清商音乐本身进行了探讨,认为清商西曲的舞曲大多构成联章叙事,并不都是单曲、小调;《神弦歌》是一部结构严整的祭祀组曲,它以明姑作为祭祀主神,其曲辞表现了流畅的祭祀仪式;南朝时其他的娱乐音乐在体制、形式方面都受到了吴歌、西曲的影响,表现出向其靠拢的趋势;在清商乐歌的发展中,不存在所谓的“雅化”问题。第三,该卷集中地论述了清商乐歌与南朝、唐代诗歌之间的关系。认为在南朝时,清商乐歌与当时诗歌之间的区别较为清楚,故而将清商乐歌分为民歌与雅歌两种类型,而到了唐代,清商曲辞更多地作为一种诗体而存在,它对其他形式诗歌的影响并不明显。
京华学术文库·乐府诗音乐形态研究:以曲调考察为中心
《京华学术文库·乐府诗音乐形态研究:以曲调考察为中心》以汉鼓吹曲、相和歌、清商三调以及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曲调考察为中心,从不同层面对乐府诗的音乐形态进行深入考察,如结合《宋书·乐志》的编撰体例重论“汉鼓吹歌十八曲”的性质与功用,结合政治背景揭示《晋鼓吹歌曲二十二篇》、《相和六引》的音乐形态变化及其原因,结合考古发现材料探讨《朱鹭)》、《精列》等曲的主题、形态以及汉魏相和歌十七曲的乐曲结构,结合正史、碑志、诗文、笔记小说考辨大量乐府诗曲调的产生、形态、流传及衍变等,均能在前人基础上有所推进,有一定学术价值。
京华学术文库·乐府诗集分类研究:近代曲辞研究
关于近代曲辞创作方式对唐代诗歌的影响,《近代曲辞研究》的考察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选诗人乐”对唐诗创作的影响。在这一方面,又就小曲和大曲两种情况进行说明。二是近代曲中“定格”的存在及其对唐诗的影响。三是“倚声填词”与词的关系。“选诗人乐”这一创作方式在小曲和大曲中,都对唐诗形成了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对诗歌语言的锤炼、对诗歌的传播以及对诗歌题材的引导等各个方面。“定格”体在近代曲辞创作中的出现,则为唐代曲辞、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写作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唐代曲辞、诗歌创作技巧的提高。另外,“倚声填词”的创作手法是在近代曲辞的创作中发展并成熟起来的,它对词的产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近代曲辞研究》还对近代曲辞中一些具体作家、作品及其相关问题有所探讨。在作品研究中,《近代曲辞研究》考察并认定了隋炀帝的《纪辽东》乐曲实则是纪实性作品,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大业八年(612)隋军征辽东这一事件;考定薛道衡《昔昔盐》辞的创作时间不是如通常所认为的在隋炀帝时期,而应该是隋文帝时期;唐代赵嘏对他的这首曲辞进行了改造,实则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曲辞创作的艺术追求,这种艺术追求与唐代所追求的歌辞创作模式是一致的,代表了唐代曲辞创作的时代特点;另外,《近代曲辞研究》还对《杨柳枝》这一曲题的主题嬗变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作家研究中,《近代曲辞研究》认为张祜的近代曲辞表现出了鲜明的叙事特点,并且善于以细节性的画面来作为曲辞的结尾,使得曲辞具有非常生动的艺术效果,这是张祜的曲辞创作与众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