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洋务与赈务:盛宣怀的晚清四十年(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1%
对于盛宣怀的生平事业,学界向来重视以洋务建设为代表的实业活动,而甚少关注以赈务为主体的社会救济活动。本书则发现,赈务活动为重新理解盛宣怀事业生涯的整体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线索。本书通过系统揭示洋务与赈务之间的交织与互动,既描绘了盛宣怀在晚清四十余年中的奋斗与挣扎,也展现了其无法脱离的特定局势和条件,从而凸显了历史人物及其时代的耦合性。本书的主旨,不仅在于发掘盛宣怀之所以成为盛宣怀的历史逻辑,即从实践出发来理解历史必然性、偶然性和人的能动性的统一,而且希望借此提出对晚清中国社会新陈代谢进程的再认识。
百年清史研究史·经济史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1人今日阅读
清代是唯一兼跨中国古代经济和近代经济的断代时期,清代经济史在中国经济史领域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清代经济史研究也是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中体量最大的部分之一,清代经济史研究的发展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发展态势。近年来,清代经济史研究虽然在成果数量上依然不断增长,却少有理论、方法和观点上的重要突破。而对清代经济史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其经验教训以展望未来,自属应有之义。 本书的主旨是探讨百余年来清代经济史研究学术脉络的演变,其评述范围以中国学界的研究状况为主。本书立足于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术史分析,通过揭示清代经济史研究中出现的各种范式及其转换脉络,以期较为简明地归纳以往研究的得失,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做出探讨。
取法乎上:历史研究的问题感
本书是一部关注历史学方法论的作品集,共收入21篇文章,围绕“灾害史”“经济史”和“学术史”三个领域展开。其中,灾害史领域分为“灾害史研究的路数”和“从灾害史看地方性”两个主题,经济史领域分为“经济社会史的取向”和“经济史范式的反思”两个主题,学术史领域分为“美国中国史的系谱”和“清史研究的学术史”两个主题。作者力图表明,历史研究在立足实证功夫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还必须拥有充分的理论自觉,这样才能保证自身研究具有足够明确的问题意识,做到学术创新。
石上风华:徐州新见汉代画像石拓片选
选取了近十几年来苏、鲁、豫、皖交界处新发现的汉画像石,特别是在一些民间流传过程中被拓印下来的经典拓片,分神祇、人物故事、灵异、生活、出行、建筑六大类,可补《中国汉画像石全集》的不足。
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套装共2册)
暂无简介
民胞物与:中国近代义赈(1876-1912)
《民胞物与:中国近代义赈(1876-1912)》采取事件史和叙事史相结合的手法,以全景勾勒单次义赈活动为单元,寓结构性论述于历时性叙事之中,最终完整呈现近代义赈的整体发展过程及其演进脉络。
地方性流动及其超越
该书在充分借鉴和反思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晚清义赈的兴起和发展,细致、深入地揭示了中国救荒事业近代化的复杂过程,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中国近代救荒史的研究。作者从晚清社会变局的大背景下,以较为独到的视角深入分析了晚清义赈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特别是与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为探讨“中国近代化落实过程”提出了重要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新思路。作者围绕着传统与现代、内发性动力与外部冲突、国家与社会、地方性与普遍性等诸多层次,展开了颇具说服力的辨析,进而对其背后潜在的研究模式,尤其是“冲击-回应”与“中国中心观”模式之争,作出了自己的判断,为人们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参考。
汉画像胡人图像研究
本书结合汉画像实物图片及历史资料,全面详尽地考察了汉画像中的胡人形象,辨析其出现的源流,考察不同地区汉画像中胡人形象的不同特点,分析了这些图像与佛教的关系,以图证史、图文互释,通过胡人图像这一切入点,展现了汉代艺术的开放性。
东汉佛教入华的图像学研究
《东汉佛教入华的图像学研究》从艺术、宗教、考古等方面对汉代佛教在中国传播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有关佛教初传中国的年代、路线和华化过程,一向是学者们孜孜探求的课题。但由于正史记载有限,佛经记载的求法传说又多不可靠,故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佛教初传中国的脉络并不清晰。从20世纪始,麻浩汉墓、沂南汉墓、摇钱树佛像等一批带有佛教色彩的汉代考古发现问世,近年又发现了“小浮屠里”等简牍材料,为我们勾勒出汉代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原始面貌。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帛画、铜镜等美术材料中,蕴藏了大量反映当时佛道杂糅内容的图像,如何正确认识这些图像的宗教属性,甄别其佛教因素,在汉画像研究与佛教美术研究间搭建一座桥梁,是《东汉佛教入华的图像学研究》关注的核心。
经元善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本书主要收录三部分的内容,一是经元善的著述文集,即《趋庭记述》、《中国女学集议初编》、《居易初集》;二是朋僚函稿,为经元善著述文集中未收的各类信件、电报和禀文等,主要来源于盛宣怀的私家档案;三是文告公启,是《申报》上刊登的与经元善关联密切的论议、告白、公函及公启等文字。书中首次面世的资料有近十万字,对学界进一步研究经元善及晚清洋务运动等不无裨益。
江淮流域的灾害与民生
《江淮流域的灾害与民生》精选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暨“江淮流域灾害与民生”学术研讨会的参会论文编辑而成,分别就灾害史理论、江淮流域等地区灾害与民生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