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宋诗钞:断肠集钞
1人今日阅读
宋诗继唐诗而来,又别具特色,是宋词之外,宋代文化的另一高峰。明清之际,诗人有尊唐、宗宋两大派,其中黄宗羲、吕留良、吴之振等人都提倡宋诗。黄宗羲曾说:“天下皆知宗唐诗,余以为善学唐者唯宋。”吕留良和吴之振,则编纂《宋诗钞初集》这一部总集,按作者整理,收诗一万两千余首。本作品即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并且附录了后人所作《宋诗钞补》的相关内容。
断肠诗
1人今日阅读
朱淑真,南宋时钱塘女子,号幽栖居士。其生平不详,据说和丈夫不睦,抑郁早逝,作品文稿更是被父母焚毁,直到几年后才有魏仲恭收集整理,辑成《断肠集》流传人间。据魏氏序云:“比往武陵,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诵朱淑真词,每窃听之,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可想见其作品受欢迎的程度之甚。她的作品,情感率性、开放,因此后世论者称她是红艳诗人,但又认为她的才情足以和李清照相提并论。
冰心在玉壶:朱淑真、沈宜修
本书收录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断肠诗词集》与明代才女沈宜修的《鹂吹集》,独家附录朱淑真和沈宜修小传。二人皆家境优裕,聪颖警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不同的是朱淑真婚后生活并不如意,抑郁而终,而沈宜修则家庭美满幸福,更有丈夫叶绍袁将她和子女的作品编成《午梦堂集》,流芳后世。二人境遇对比看来不觉让人唏嘘。在词作风格上,朱淑真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被称为“红艳诗人”,而沈宜修词风老练典雅,成为午梦堂词人群的中坚与领袖。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南宋初年时在世。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素有才女之称。相传因父母作主,嫁予一文法小吏,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而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沈宜修,明代才女。字宛君。出生书香世家,著名文学家沈璟侄女,文学家叶绍袁之妻。她聪颖好学,才智过人,工画山水,能诗善词,著有诗集《鹂吹》。其五女八男均有文采。沈宜修老练典雅的词风得益于其性灵天赋与书卷学力。有评宜修作品言:“格调近古,取法乎上,词采清丽,气韵不俗。”
断肠词
共三十二首。作者朱淑真,南宋时钱塘女子,号幽栖居士,因自伤身世,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以“断肠”名其词。
断肠诗后集
朱淑真,南宋时钱塘女子,号幽栖居士。其生平不详,据说和丈夫不睦,抑郁早逝,作品文稿更是被父母焚毁,直到几年后才有魏仲恭收集整理,辑成《断肠集》流传人间。据魏氏序云:“比往武陵,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诵朱淑真词,每窃听之,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可想见其作品受欢迎的程度之甚。她的作品,情感率性、开放,因此后世论者称她是红艳诗人,但又认为她的才情足以和李清照相提并论。魏仲恭辑成《断肠集》后,又有钱塘的郑元佐继续搜集朱淑真诗词作品,辑成《断肠诗词后集》问世。
朱淑真诗全集
朱淑真,南宋时钱塘女子,号幽栖居士。其生平不详,据说和丈夫不睦,抑郁早逝,作品文稿更是被父母焚毁,直到几年后才有魏仲恭收集整理,辑成《断肠集》流传人间。据魏氏序云:“比往武陵,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诵朱淑真词,每窃听之,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可想见其作品受欢迎的程度之甚。她的作品,情感率性、开放,因此后世论者称她是红艳诗人,但又认为她的才情足以和李清照相提并论。魏仲恭辑成《断肠集》后,又有钱塘的郑元佐继续搜集朱淑真诗词作品,辑成《断肠诗词后集》问世。
断肠词
断肠词:词集名。南宋朱淑真作。一卷。朱淑真为钱塘(今浙江杭州)女子,因自伤身世,故以“断肠”名其词。有明毛晋汲古阁课《诗词杂俎》本、清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等。
断肠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此情无计可消除
李清照和朱淑真,是宋代杰出的女作家,她们多愁善感,才思敏捷,以词著称,堪称宋代词坛双璧。二人时代相接,气质相类,词风相似,且有师承,历代词论家都喜将两人相提并论。本书合编李清照《漱玉词》和朱淑真《断肠词》为一书,尽收两位词人佳作,由著名宋词研究专家注解,博采当今诸家注本之长,并辑录历代词评,且对每首词的词牌名来历也加以注解,以备读者观览。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朱淑真集注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朱淑真集注》收录朱淑真现存的全部作品,主要为《断肠诗集前集》十卷和《断肠诗集后集》八卷,并将汲古阁毛晋刊印的《断肠词》一卷及本人辑绿的《补遗》一卷作为外编合编于后。诗集部分,以清汪氏艺芸书舍影元钞本为底本,校以民国南陵徐氏影印元刻本、明初刻递修本、明潘是仁《宋元诗·断肠集》自刻本、武林往哲遗着本、清钞本、清刘履芬钞本,还参校了《后村千家诗》、《诗渊》等。
野上芙蓉三分人生(朱淑真诗词点评)
暂无简介
朱淑真集注(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典藏本)
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约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二——三年(一〇七九——一〇八〇),约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初年间(一一三一——一一三三),大约活了五十一、二岁。她是我国明代以前女作家中写作诗词数量*多的人。 朱淑真的一生十分不幸,徒有优越的物质生活,感情生活的孤寂给她带来不少苦恼,但也为她发枢多方面的才能提供了条件。她不仅善于填词赋诗,弹琴绘画,还写得一手“银钩精楷”是一位才貌出众的女子。她的悲剧是她的觉醒与时代的矛盾造成的。在她死后约半个世纪内,宛陵(今安徽宣城)人魏仲恭(字端礼),曾因听到旅人传说朱淑真诗词,感其「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同情她一生的遭遇,遂辑集朱淑真的诗作,名曰《断肠诗集》,后由郑元佐作注,刊行于世。
漱玉词断肠词女红馀志
《漱玉词》一卷,宋朝李清照撰、宋朝朱淑真和元朝龙辅所合*。由济南李清照故居前的漱玉泉得名。此本仅词十七阕,附以《金石录序》一篇,盖后人裒辑为之,已非其旧。 《断肠词》一卷,朱淑真撰。因自伤身世,故以“断肠”名其词。此本《漱玉词断肠词女红餘志(精)》为毛晋《汲古阁》所刊。后有晋跋,其词止二十七阕,则必非原本。 《女红余志》,元龙辅撰,二卷,上卷为杂纂、下卷为诗。
朱淑真集校注
朱淑真《断肠诗集》由南宋郑元佐为之作注,全称《新注朱淑真断肠诗集》,分为前集十卷、后集八卷,前有淳熙九年(1182)魏端礼序。其中后集书名题为《新注朱淑真断肠诗词后集》。 此次整理,诗集以国家图书馆所藏明初刻递修本为底本(前集有陈清华藏印、后集有袁克文跋语),参校黄丕烈跋明刻递修本、艺芸书舍抄本、铁琴铜剑楼藏抄本、丁丙刊本。在保留郑元佐夹注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校勘与补注、辑评。 词集以《紫芝漫抄》本为底本,据明人戴冠《和断肠词》还原旧本编次,校以诗词杂俎本、汲古阁未刻词本、胡慕椿辑本、四印斋本,详加考辨,剔除伪作,首次恢复《断肠词》原貌。全书之末,附存目文、戴冠和词、题咏、评论、序跋、书目题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