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诺
李一诺,女,1977年11月11日生,山东济南人。1996年至2000年就读清华大学生物系本科。2000年至2004年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生物学博士研究生。2005年至2008年在麦肯锡公司洛杉矶办公室工作。2008年起在麦肯锡公司北京办公室工作。2011年起任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2015年6月开始担任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笑得出来的养育:李一诺新书,俞敏洪、樊登推荐!
28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6%
我们上一次和孩子大笑,是什么时候? 我要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 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我们如何在每一次的养育崩溃中峰回路转? 每一个家庭的背景,父母、孩子特点都不一样。所谓的“成功”,背后也有无数看不见、复制不了的机 缘与特色。所以好的养育,不来自于任何专家、道理、方法,而是来自于作为父母的我们,根据自己 的状态,孩子的特点,关系的此时此刻,以及所处的环境与条件,来做的每个当下的“刚刚好,也是 更好”的选择。 如何做出这个合适的选择?来自于我们的内心丰盈自然的状态,对内心障碍、过往伤痛的疗愈,与原 生家庭的链接与和解,对真实自我的接纳与释放。只有当我们能开始看见自己,才能开始懂得孩子。 只有我们能够开始爱自己,才能给孩子真实自然的爱。 所以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养孩子的书,而是一趟邀请父母们与我共渡的自我关爱、觉察、疗愈之旅。 在这里,你能看到我的父母养育、觉察反观、自我成长的经历,既有正向的激励和传承,也有卡点的 反思与突破。以及我后来做高管、做教育、做妈妈过程中,看到的父母辈的成长经历,以及同龄朋友、 年轻人群,父母孩子、教育体系背后等等养育方式的不同,带来的人生变化与影响,再回过头来思考: 到底什么才是好的养育?我要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希望给当下的父母们什么样的分享与启发? 以上汇成了本书,从自我觉察出发的,启迪父母觉醒之书。
力量从哪里来:面对每一个不敢
18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6%
我是李一诺。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怎么可以做成那么多事?”人们只看到光鲜亮丽的标签,其实真实生活都是一地鸡毛。我的起点,和大家一样,是从一个个“不敢”、一个个“不会”开始的:初入职场,不敢开口,不敢成功,不会当领导。职场小成,不敢要孩子,不会教育孩子,生活与工作无法平衡。人到中年,不敢转场,不敢做梦,不敢想“大问题”。生活里琐碎的烦,不会面对;生活的挑战,不敢“臣服”。最终,知道内心的障碍,但不敢面对真实的自我。所以每一件看上去“做成”的事,背后是十件、百件“没做成”的事。面对未知,我会恐惧;面对竞争,我会犹豫;面对孩子,我会焦虑。要想走出来,别无他路,只有从不敢到面对。一旦面对,你就会知道,等待皇冠,并不能等来事业成功;放低自己,并不能启发他人;使自己渺小,并不能改变世界;不敢发光,就没有真正活过。回看我的轨迹,是一次次不得不“面对”每一个“不敢”后,得到力量的旅程。这本书虽然讲的是我的故事,但对你肯定不陌生。希望你也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内心金矿、光和力量。
做不焦虑的年轻人:麦肯锡女神职场答疑录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57.4%
焦虑——仿佛是这时代的一个难解的结。求职面试升职加薪选择跳槽上司下属同事老板…每一件事都让我们着急。如何做一个不焦虑的年轻人?「麦肯锡女神」李一诺在LinkedIn领英上记录了她的工作和生活。有真才实学但不端不装,眼界开阔仍有趣有梦,作为资深职场白骨精成就不凡也会耐心传授职场智慧,敢于追梦勇于试错在折腾中寻找生活的乐趣。3个娃,麦肯锡到盖茨基金会,奴隶社会还有马甲线!她会告诉你,年轻的时候不要瞎着急,你才能慢慢找自己。一路走下去,自会有鲜花开放。LinkedIn(领英)是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其中文站内的「领英洞察」是一个专门面向职场人的内容专栏。自2015年入华以来,有数百位来自各行各业的职场「意见领袖」们在这里挥洒文墨,感谢他们不吝分享,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专业人士。领英「职可言传」电子书就来自这些作家。「职」可意会,亦可言传。
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
在北京,有这样一所很“土”的学校,叫一土学校。创办之初,这所学校只有三间教室,120平米大,却引来了200多个家庭争抢名额。在精英云集、名校林立的北京城里,这个借寄在位于枣营的公立学校一楼的“一土学校”,一心想通过创新的模式让孩子们不再一味地接受填鸭式教育,而是在学习中找回自己的个性。 “教育关注的是生命土地下面看不见的那部分——根。深深地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结果。让生命更深地扎根,就是要点燃每一个生命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内驱力,是让每一个人更深地认识自己,怀着敬畏和臣服的心知道自己可以创造无/限可能。我们希望孩子成为内心充盈的人,爱己及人,乐天行动。”这就是一土学校的办学理念。 在一土,老师扮演着五个角色:学习导师、倾听者、人生教练、环境构建者、成长伙伴。这本书的内容来自于一土学校搭建的家长和老师沟通的社区平台晨曦,在这个平台上有老师们写给家长的一封封信。一土学校的孩子昵称为“小土豆”,而家长就是“大土豆”,这每一封写给大土豆的信,都是老师们在日常授课中的体会和总结,每一封都有一个深刻的教育主题,既能给家长启发,又富有感情,哲理,很多细节令人感动。 这些信让我们看到孩子在学校中展现出来的天赋,平时被家长所忽略掉的那些宝贵的闪光的瞬间,每个孩子在学校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巴学园”中的小豆豆一样。老师们以无比的爱心和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孩子的天性并大程度地保护它,帮助孩子发挥潜能,保留初心。 书中还收录了“小土豆”的诗、作品、项目制学习的成果,还会赠送一本银杏班的孩子们集体创作的小书《二十四节气书》,看到这里,我们这些成年人会忍不住想,孩子才是我们的老师啊。 就像其中一位老师所写的:我们希望培养的是一些内心充盈的孩子,打破成功就是上名校、挣大钱的论调,教育真正的目的是认知自我、认识世界。而孩子真正需要做到的,其实是“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了解世界;知道自己是谁,能做什么,并发挥自己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