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新价值论
2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作者学术代表作《价值论》的另一较通俗化的写作版本,注重结合现实生活的体验来讲述一套创新的哲学理论。曾先后在中国青年出版社(《价值新论》1991)、云南人民出版社(《新价值论》2004)出版,二十几年来反响尚好。已被一些大学选为价值观教学参考用书。本次修订将根据新的素材加以调整。李德顺,男,汉族,1945年9月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祖籍河北省丰润县,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是哲学原理改革和发展研究、价值论和价值观念研究、当代文化研究等。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人文学院名誉院长。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价值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哲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走进哲学:练就批判的头脑
本书是一项独特的哲学课堂教学实录。课程的名称是“哲学方法论”。课程主持人(本书主编)按照哲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世界观本身就是方法论”的理解,对课程的设计独辟蹊径,不是重复哲学史和哲学原理的某些教学内容,也不是抽象地讲授哲学方法的一般理论,而是通过师生合作的多种形式,结合实际问题和体验进入哲学情境,并以“学会把事情看清楚,把问题想透彻,把道理讲明白”为课程目标,进行切实的哲学思考和思维能力训练。课程分为“实地观察训练”“文本观察训练”“案例分析训练”和总结应用式的“综合训练”等环节,每个环节都以生动精彩的现实素材为对象,师生一起采取分析讨论乃至相互辩难的方式,体验哲学的境界和魅力,收到培训思想方法的实效。
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第3版)
哲学价值论是正式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存在论、意识论相并列的哲学基础知识理论分支,一向由西方哲学家特别是新康德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等所探讨,长期缺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阐述。本书属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自主创新的一项成果。 本书运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于学科的高度,就价值现象的本质、发生和存在的基础,价值意识表现形式和显示实践形态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探讨,并经过分析论证,对价值的本质和特性、价值分类及其方法、各种具体的价值类型、价值意识与价值观念、评价与评价标准、社会评价科学化的可能性与方法论原则、价值与真理的关系等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当代价值观念变革和文明冲突等重大问题,做出了自己的理论表述,使之具有较清晰的面貌和逻辑,从而确立了一个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哲学研究框架。
哲学概论
传统的哲学概论,往往以某种(如西方)哲学史为主线,或以某一家学说的体系为主线来讲述。《哲学概论》一改此种惯例,本着“依史立论,以论辨史,史论结合”原则,从区分“学科”与“学说”入手,首先将哲学作为人类共有的一个思想文化平台(学科)来加以考察,阐明其公共性的本质和特征;然后以“西、中、马”三大传统体系为主,通过对现实中各大(学说)体系源流的简要考察,进一步展现哲学所特有的博大深邃、生动活泼的历史面貌。《哲学概论》力求给读者描绘一幅反映哲学这门学科“历史地理面貌”的理论“地图”,既方便初学者和非专业者从宏观上了解哲学的面目,体味哲学的精神,也方便专家和深究者辨识哲学发展与反思中的问题,获得进一步批判研究的线索。
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第3版)
2人今日阅读
哲学价值论是正式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存在论、意识论相并列的哲学基础理论分支,一向由西方哲学家特别是新康德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等所探讨,长期缺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阐述。本书属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自主创新的一项成果。本书运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于学科的高度,就价值现象的本质、发生和存在的基础,价值意识表现形式和现实实践形态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探讨,并经过分析论证,对价值的本质和特性、价值分类及其方法、各种具体的价值类型、价值意识与价值观念、评价与评价标准、社会评价科学化的可能性与方法论原则、价值与真理的关系等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当代价值观念变革和文明冲突等重大问题,做出了自己的理论表述,使之具有较清晰的面貌和逻辑,从而确立了一个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哲学研究框架。
如何制作完美应聘作品集
李德顺[韩]多媒体艺术设计师 1992.2 获弘益大学[首尔]工业设计系美术硕士学位 2001.9~2002.1 在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进修影视广告专业 2002.9~20D3.1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学者 2005~2008 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攻读艺术设计博士学位 2007~现在 任北京科技大学客座副教授
选择的自我
暂无简介
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我们时代的人文精神: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的建构及其意义
《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我们时代的人文精神: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的建构及其意义》既凸现了作者关于哲学研究的基本心路历程,反映了作者思想、观点的发展变化,而由于他们的代表性、典型性,也反映了我国的哲学研究及其水平的过去与现在,深刻地体现了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变革与社会现实的发展。文库出版以后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法治文化系列丛书:法治文化论:创造理性文明的生活方式
《法治文化论:创造理性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基本要义,是以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 本书着重阐释了从国家治理体系到全体公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都持有并遵循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理念和共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其内容重在考察如何让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成为一种规范性、引导性的新型文化,进而助力理性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
邓小平人民主体价值观思想研究
《邓小平人民主体价值观思想研究》主要是就邓小平价值观思想的核心——人民主体论展开研究,并力求展现从这一视角所能窥见的大体内容和思路,以及我们可以合乎逻辑地得到一些精神启示。因此,《邓小平人民主体价值观思想研究》并不是邓小平理论的全面阐述,也不可能就具体的政策和策略做出设计与评述,而主要是从价值观方面做一些理论整理。这也许刚好是《邓小平人民主体价值观思想研究》不同于其他研究邓小平理论著作之处,是笔者身为一个学者而不是政治实践家或宣传家的角色所及。
思变集:关于我们时代的生活与思考
中华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视野集中于世事人生、伦理政治等价值内容,有一条人本主义的主线;西方文化则偏重于探求知识、科学及其应用,有一条科学主义的主线。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可以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角度入手。其中,“通变”就是一个着眼点。自古以来,我国的有识之士就不怕改变自己,而是处变不惊,对内对外都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兼容并蓄以成就自己。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的文化,才呈现出“马、中、西”汇通的新面貌。无论其中有多少得失曲折、有哪些未尽通达之处,事实都在于,“马、中、西” 汇通正是近代以来中国从被动变主动地面向世界、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正常状态,也是弘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进入新时代的应有表现。只有如实承认并理解了这种现实,才能真正从实际出发,追求与国情相一致的文化目标,进入一种健康、积极、富有建设性的思考和探索情境。因为,我们的经验和目标,是要使它们融合得更好。
北航印象
《北航印象》名信片版式、插画的形式展现北航景色及形态!值得收藏!
深思浅喻
《深思浅喻——李德顺哲理比喻小集》是“哲人哲思书系”中的一本。全书从思辨、人生、治政、为学四个方面展开,以一系列生动而形象的比喻,把一些深奥难懂或陌生偏僻的道理,变成浅显生动的现实形象,便于人们联系生活中的切实体验,去理解和思考,进而引发读者阅读和思考的兴趣,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获得系统的哲学知识。
航空兵与空战
《航空兵与空战》以编年划分历史阶段,以航空兵的使命任务、兵种建设思想、编制体制(规模)、作战思想、主要武器装备和作战应用(典型战例)为主要方面,详细描绘和剖析了世界主要国家航空兵与空中作战的发展历程,为读者全面系统而又真实的再现了世界航空兵发展的风风雨雨和百年空中作战的生死搏杀。书中引用的资料丰富翔实,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和可读性,可供部队、院校军事工作者参考借鉴,也适合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
与改革同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路之思
《与改革同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路之思》正是通过把30年来存在于实践的经验之中的思想理论成果进行整理,以达到清晰地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的目的,同时书中内容还包括哲学层面的回顾和提炼。哲学的本性,是最关注现实、最关注人的命运的。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走向振兴的中华民族,也正在走向这个时代的前列。如今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不仅已经选择一条道路,而且有了一套理论、一个旗帜,它们的名称就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对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无疑是一件继往开来、决定前途命运的大事。 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而且改变了我们的头脑。从哲学层面上看,重要的不是对问题的回答本身,而是对问题把握和回答的方式,才更能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所以这更应该成为哲学思考的问题。
走向民主法治: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价值体系初探
《走向民主法治: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价值体系初探》文集的问世,原本与庆祝中国政法大学建校60周年有关。虽然我来到法大仅仅6年,还不到1/10,但有一条无形的纽带,久已把我与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这条纽带就是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关注。作为一名哲学研究者,我是从自己的专业理论中,逐渐认识了法治之于中国的意义。记得1986年夏的一天,当我的博士论文《价值论》通过了答辩之后,有一位记者来问我:“你的这套哲学理论好像很深奥。如果把它应用于中国现实,能够得出什么政治启示或政治结论呢?”我当时的回答是两个字:“民主”。意思是说,政治是最典型的价值领域,依我对人类价值现象、价值关系及其规律的理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合理结构和未来前景,应该是走向社会主义民主。
精神家园:新文化论纲
《精神家园:新文化论纲》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文化概论;中篇中华文化论:下篇文化建设论。 上篇在前人已把文化理解为人的“生活样式”基础上,进一步将文化的本质规定为“人化”,包括对人自己的人化即“化人”,从哲学层面较系统地阐述了大文化观的基本内容和观点,可谓是一种探索文化学原理体系的尝试。其中突出强调了文化的主体性以及人的文化权利和责任。 中篇以当代中华文化主体的视角,并结合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境遇,对中华传统文化中若干基本理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和反思,以负责任的态度,着重就其实践效果和情理得失作出了自己的分析和评述,表达了对于中华文化的一种当代自我认识。 下篇着眼于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建设,探讨了中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文化领域走向现代化所面临的机遇、条件、问题和挑战,对于如何避免转型中的失误,以实现中华文化的现代化和真正复兴,坦率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人的家园:新文化论
《人的家园:新文化论》是一本简明的文化导论,它立足于文化发展与传承的规律,以及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把中国的未来寄托在文化发展之上。全书分三个部分:从学理的角度阐释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从文化发展历程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和批判;面向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未来,提出向前看的发展理念。在短短二十几万言的篇幅里,作者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精当的见解,为读者献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文化课。
锡电解精炼用绿色添加剂的设计与开发
《锡电解精炼用绿色添加剂的设计与开发》主要介绍了三种锡电解精炼用添加剂的设计与开发路线,包括基于经验法从传统有色金属电沉积/电镀用添加剂中筛选适于锡电解精炼过程的绿色添加剂:通过解析传统锡电解精炼用苯酚磺酸的构效关系,设计理想添加剂结构特征,进而指导从大宗化工产品中挑选绿色添加剂;从生物提取物中寻找锡电解精炼用绿色添加剂。 《锡电解精炼用绿色添加剂的设计与开发》可供有色金属电沉积或电镀领域的研究生、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参考。
生命的价值
《心灵小料理:生命的价值》主要内容简介:迷茫苦海,飘摇情天;纷纭世事,扰攘红尘。“心灵小料理”与你风雨同舟……生命本是无价的,可人们都想掂他个价码出来。怎么掂呢?思想家是这样说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研究》着重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发展与时代特征和实践发展之间的联系,充分揭示其科学根据和历史意义,给予每个不同时期哲学范畴重心的转移以深入的理解和说明,力求从中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发展的脉络和总体趋势,特别着眼于当代凸显的新范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