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焚书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5%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华严经合论简要
1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净土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记事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仙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李温陵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又与焦弱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杂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李贽全集注(共二十六册)
《李贽全集注(套装共26册)》包括:《李贽全集注(1册)》、《李贽全集注(2册)》、《李贽全集注(3册)》、《李贽全集注(4册)》、《李贽全集注(5册)》、《李贽全集注(6册)》、《李贽全集注(7册)》、《李贽全集注(8册)》、《李贽全集注(9册)》、《李贽全集注(10册)》、《李贽全集注(11册)》、《李贽全集注(12册)》、《李贽全集注(13册)》、《李贽全集注(14册)》、《李贽全集注(15册)》、《李贽全集注(16册)》、《李贽全集注(17册)》、《李贽全集注(18册)》、《李贽全集注(19册)》、《李贽全集注(20册)》、《李贽全集注(21册)》、《李贽全集注(22册)》、《李贽全集注(23册)》、《李贽全集注(24册)》、《李贽全集注(25册)》和《李贽全集注(26册)》。 《李贽全集注》为国家“九五”“十五”重点科研项目,全书共一千二百万字,每册五十万字,分二十册出版,出版后将成为我国古籍整理中个人专著巨大的著作。李贽著作极为丰富,其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专著类,二是集评、批选类,三是小说戏曲批点类。第一类能代表李贽的学术思想,《李贽全集注(套装共26册)》全部收入。第二类多为他人著述,李贽只是在序跋和“评”、“批”中阐发其思想,因此,可把序跋及较完整的“评”、“批”辑录。第三类由于小说戏曲著作本身篇幅过大,只辑录李贽有关的批语、评语。
藏书(泉州文库)
《藏书》六十八卷,明代李贽编著。卷首有焦竑序、刘东星序、梅国桢序、祝世禄序、耿定力序、李贽《后论》。正文分为世纪和传记两大类,其中卷一至卷八为世纪,卷九至卷六十八为传记。世纪共八卷,包括了历史上著名帝王、列国诸侯、起义首创者等,收录了秦始皇(附秦二世)、陈胜、项羽、齐王田横、汉高祖(附惠帝)等。传记共六十卷,分为大臣、名臣、儒臣、武臣、贼臣、亲臣、近臣、外臣等八类,每一类又有更细致的子目。《藏书》对明以前的帝王、圣贤、文人、士大夫、武臣、草莽英雄、乱世枭雄等历史人物的评判,大多不同于明以前各王朝的官方定论或儒家(尤其是理学家)的主流看法,甚至有些提法完全对立,尤其是对对秦始皇、项羽、隋炀帝、武则天、冯道等的评判,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后世对古代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藏书》及其姊妹篇《续藏书》汇聚了李贽最重要的史观,也进一步激活了晚明新思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初潭集(繁体竖排版)
《初潭集(繁体竖排版)》是李贽与道学家展开激烈斗争的产物,他将《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著)和《焦氏类林》(明焦竑著)两书的材料,重新分类编辑,通过批点、评论来阐发目己的思想。《初潭集(繁体竖排版)》以北京图书馆藏明刻30卷本为底本,据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明刻30卷本两种及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明刻12卷本作了校补。
史纲评要
《史纲评要》是明代评点史学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属编年体史评。其内容分为“史纲”与“史评”两大部分。“史纲”以编年体的形式简略地记载了从“唐尧至元计共三千七百二十四年”的中国历史,按王朝帝系顺序排列,每一朝代列一“纪”,再按王朝先后和时间顺序记载重大历史事件。“评要”以“批”“评”的形式,通过眉批、夹批、断后评和对史文的圈、点、抹等,表达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看法,抒写作者的读史心得和感受。全书的评语文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而且将不少俗语引入评论中,使史学的评论更口语化,也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主要表现出四大特点:思想的自由性,情感的审美性,形式的散点化和评语的口语化。无论在史学思想上还是史学审美兴趣上,都表现出比较强烈的个性特征。
续藏书(上下)
暂无简介
四书评
簡體豎排
焚书·下(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焚书》又称《李氏焚书》,共六卷,为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贽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64岁高龄时所著。收录了书答、杂述、读史等文章及诗作,体现了李贽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是我们研究李贽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在该书中,李贽对儒家经典和假道学家进行了猛烈批评,表现出反封建压迫、反传统思想的斗争精神。其中也有一些在佛教思想影响下写出的谈佛论道之文,表现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该书出版后,历遭封建统治者的查禁焚毁。但禁者自禁,传者自传,《焚书》仍有多种版本传世。此次出版的《焚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的一种,是面向广大读者的经典普及版本。注释精准,译文简明。
甲子园1
暂无简介
李贽文集(共七卷)
《李贽文集(1-7卷)》集总字数约310万字,分为七册。《李贽文集(1-7卷)》由著名李贽研究家、中国李贽研究会会长张建业先生领衔主编,为近年来出版的李贽文集中收录最全的点校本,其中《九正易因》、《孙子参同》 等9种为首次编纂出版,所有编纂、整理、点校工作均由研究明清思想史的专 家进行操作,质量上乘,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李贽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提出了“不以孔子 之是非为是非”的理论命题,是一位反传统、反迷信偶像的斗士。
名家选集卷(李贽集(修订版)
暂无简介
阳明先生道学钞
本套丛书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倾力打造,制作精良,文本价值高,比较完整地还原了古籍原貌,通过重新点校,便于读者阅读,是研究李贽思想的重要文献。
焚书(全二册)--拾瑶丛书
《焚书》是最能体现李贽思想和主张的著作。作者自知“所言颇切近世学者膏肓”,世所不容,成书之时便言“当焚而弃之,不可留也”,书名也由此而来。此书于明清二代多次遭焚毁,但书中批判传统教条的理念和重个性倡平等的思想,都顺应历史潮流,反映市民阶层的要求与特点,故其书虽屡遭禁毁而不绝,在民间广为流传,有多部版本传世,多不存,此本影印为通行本明刊本,卷首有陈证圣序一篇,正文六卷,包含“书答”二卷,“杂述”二卷,“读史”一卷,“诗汇”一卷。
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李贽集(修订版)
李贽(1527—1602),中国明代后期思想家。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原姓林,名载贽,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中举后,改姓李,嘉靖三十五年为避穆宗载垕(同“厚”)讳,取名贽。其家是世代巨商,至祖父辈家境渐衰。嘉靖三十五年任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教谕,三十九年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三年复任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五年任礼部司务,隆庆四年(1570年)任南京刑部员外郎,万历五年(1577年)任云南姚安知府,万历八年辞官归隐。他为官期间,目睹朝廷及官员们腐败无能,常与上司发生争执。他经受过倭寇侵掠、灾荒贫困的痛苦,看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艰难,在新兴的市民运动推动下,希望能找到与宋明理学不同的“道”。他曾接触过王守仁学说,并研究佛学。归隐后,主要从事研究、讲学和著述。 1588年和1590年先后有《初潭集》和《焚书》问世。书中尖锐地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和自私,受到耿定向等人的攻击和迫害。1599年《藏书》问世,受到进一步迫害。1602年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下狱,李贽76岁在狱中受到严重迫害,不堪忍受,于是请一位剃头师傅为他剃头,其间乘人不备夺过剃刀自杀身亡。他的著作,曾多次遭到禁止和焚毁,但仍继续流传于世。 《名家选集卷(李贽集(修订版)》择其诗、文、小说之精者加以解评。
李卓吾批评阳明先生道学钞
本书是李卓吾选编王阳明政论类文章,并加以评点而成。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是王阳明本人的文章,其二是李卓吾所编的年谱。前两卷为论学书、杂著书,主要收入王阳明早年在北京做官时与朋友往还的书信。三至七卷为龙场书、庐陵书、南赣书、平濠书、思田书等。第二部分年谱部分。李卓吾主要根据王门弟子所编的旧谱进行改编,同时增加了大量时人的评论、笔记,有选择性地突出王阳明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实践家的形象。《阳明先生道学钞》的编成,大大提升了阳明著作的可读性。李卓吾的评点使王阳明的政治思想和实践的精华得到突出的表现,突出了王阳明政治哲学中的亲民思想、法治精神、权力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体系建构及发展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体系建构及发展创新》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民族国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时代化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被60多年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实践证明了的关于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深入系统地研究这一理论,对于我们从容应对当代世界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各种影响,对于我们不断与时俱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研究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对于我们做好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的民族工作,团结和带领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四书评李贽著四书释义评注儒学经典解读珍藏佳品国学经典全套善品堂藏书宣纸线装书一函五册
李贽,号卓吾,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合称,是封建时代科考的必读教科书,也是世代传承的国学经典。《四书评》是李卓吾的名著,从新的角度对儒学经典作出振聋发聩的评释,成一家之言,堪称经典。此书以清代康熙刻本为底本,影印线装宣纸装帧,是珍藏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