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汉语字词关系与汉字职用学
1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一本文集,主要研究汉字的职能和实际使用情况,包括个体字符的职能变化、个体语符的用字变化、类别材料的用字现象、不同类别用字现象的比较、不同时代的用字习惯与特点、汉字的超语符职用、字词关系和字际关系的描写、汉字职用变化的原因等,所收录文章与上述研究主题相关。其中字词关系的研究是热点,也是基础,因此将书名定为《汉语字词关系与汉字职用学》。 本书分为理论研究和现象研究两部分。文集编排上理论性(总体性、规律性、普遍性)的在前,共14篇文章;材料考察(某种材料、某批或某篇材料、某组相关字词)类的在后,共12篇文章。
汉字之光:照亮中华文明
本书以中原的文字资料和文化事项为主,通过展示汉字产生、发展、传播的轨迹,分析汉字的内涵和功用,阐述其对中华文明进程和对世界文明互鉴的贡献。 全书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讲述远古的神秘符号及有关汉字由来的美丽传说;二是讲述甲骨文惊艳“现身”的故事,让读者认识甲骨文,进而欣赏商代社会的生活画卷;三是汉字“全家福”,展现汉字成员的不同面貌和共性特征;四是汉字的构造与使用,解析构形,认知古人的思维智慧,描述职用,体验汉字承载的文明;五是生活中的汉字话题,希望汉字传承能与现实接轨,解答汉字在繁简、网络、姓名方面的应用困惑;六是汉字传播,分别展现汉字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到周边国家、传播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过程及其影响。最后的结语概括揭示汉字文明的本质特征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光照之功。
跨文化视野与汉字研究(第二辑)
本书是首届跨文化汉字国际研讨会的部分论文集,论文主要包括跨文化背景下日韩古辞书、碑铭汉字的整理考释,中国碑铭汉字及文献研究,也有出土与传世文献字词考释、汉字理论、西方汉字学史等方面的研究内容。跨文化汉字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参与,既有将“跨文化汉字”当作研究对象,即研究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中汉字的;也有将“跨文化”当作研究方式和视角,即联系外部文化因素研究本文化汉字的。
汉字学新论
《汉字学新论》之“新”,主要在于区分了汉字学的“三个平面”,从汉字的“形体、结构、职能”三个维度建立汉字学系统,将汉字学的各种具体问题放到相应的系统中分别讨论,从而避免不同质问题的纠缠不清。《汉字学新论》之“新”,还在于既有发展的眼光又具辩证的思维,既能看到不同时代、不同材料的各种不同现象,又能用统一的理论和方法把它们串联沟通,从而避免支离破碎和顾此失彼。例如对史前文字的论述和史后文字的论述、对形体来源的分析和形体结构的分析、对构形关系的描写和字用关系的描写、对汉字演变的本体阐释和文化阐释,等等,相互之间都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整体。另外,笔者曾经提出汉字学应该建立一个分支学科,叫“汉字语用学”,受这种思想影响,本书特别重视汉字的语用职能,几乎在每个问题的论述中,都会有职能系统的独立分析,这也应该算是不同于常见汉字学书籍的一个特色吧。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论文选集(第三集)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论文集(第三集)》收入“汉字研究”论文十一篇、“训诂与词汇研究”论文五篇、“现代汉语研究”论文三篇、“民俗与民间文学研究”论文九篇、“文献研究”论文三篇。
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丛刊)
暂无简介
汉字职用研究·理论与应用
从汉字的本体属性出发,研究汉字的形体、结构和职用,形成汉字形体系统、汉字结构系统和汉字职用系统,共同构成汉字学三维体系,这是新近提出的“汉字学三平面理论”。其中的汉字职用研究以前处于潜意识无系统状态,“汉字学三平面理论”提出后,汉字职用的研究才走向理性发展。《汉字职用研究》论文集收录的就是在该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批相关成果,根据论文性质分为两个专集。本册是“理论与应用”专集,主要是对汉字职用的理论性认识和讨论,涉及汉字学三平面理论、汉字发展史理论、汉字职用理论、字词关系和字际关系论述,以及对前人有关汉字职用的研究和认识(汉字职用学术史)的总结评述等。同时,也有部分论文属于学界对汉字学三平面理论、汉字职用学理论的评述,以及对这些理论的有意识运用。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中文系古代汉语基础课教材,对古代汉语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为“高等院校中文学科创新性学习系列教材”中的一本。
古代汉语教程
本书针对艺术类院校学生的特点,在文选与通论(常识)内容的安排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除一般教材所选的古代散文、韵文外,还增选了古代文论、乐论、书论、画论等有关内容,既有一定的理论性、系统性,又有一定的针对性、实用性。 本适用于艺术类院校各专业和其他院校学生以及对古代的语言、文化、艺术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汉字汉语论稿续编
本论文集为《汉字汉语论稿续编》,主要收编李运富教授2008年至2017年之间的论文及文稿,也补收了部分2007年之前原来《论稿》未收录而作者认为有一定纪念意义因而希望集中保存的文稿。集中收录的论文,就内容而言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汉字理论与应用。二是词汇语义学。三是语言学史。
训诂学与词汇语义学论集
《训诂学与词汇语义学论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基于训诂学的汉语词汇语义学的理论构建;另一部分则是中西方语义学的比较。具体内容包括:古代训诂与汉语词汇语义研究,言内语境下的《毛传》不等值训释分析,宋代墓志复音词来源考察,语与闽语词汇语义比较语料库的建立,从应用语言学视角看俄罗斯语义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