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继文
杜继文,佛教史专家。山东崂山(今青岛)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历任内蒙古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所长、研究员。
佛教史
2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6%
《佛教史》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佛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内容按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南传佛教、北传佛教(包括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展开,广泛涉及各教派和宗派的教义、经籍、人物、僧制、僧职等等,同时兼及佛教的节目、礼俗、典故、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
中国禅宗通史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4.6%
本书是迄今为止中国学者撰写的唯一一部禅宗通史著作,全面叙述从印度禅学到清末禅宗的流变历史,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本书以系统阐述众多禅思潮、派系、典籍和人物为主,深入分析禅学与戒律学、般若学、唯识学、华严学、天台学、净土、密教的多方面交流和整合,记述了禅学与道教、儒教为主体的中国固有思想文化的冲突、融合和互动过程。本书还注重揭示制约禅宗兴衰的政治、经济、民族和文化等因素,考察禅宗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和对外传播中的作用。同时,本书在探讨诸多重要历史和理论问题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新观点。
新版宗教史丛书(4卷本)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5.5%
《佛教史》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佛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内容按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南传佛教、北传佛教(包括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展开,广泛涉及各教派和宗派的教义、经籍、人物、僧制、僧职等等,同时兼及佛教的节目、礼俗、典故、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道教史》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等均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伊斯兰教史》是一部伊斯兰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伊斯兰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伊斯兰教兴起前的阿拉伯社会状况,止于当今伊斯兰教在各国的情况和特点。《基督教史》本书是一部基督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督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基督教产生前的犹太社会状况,止于基督教在近现代中国的流传。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3人今日阅读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佛教小辞典(修订版)
《佛教小辞典(修订版)》共选收佛教条目4203条。包括佛教总论,教派、组织、机构,人物,教义,因明,经籍书文,历史事项,佛、菩萨、鬼神、诸天,教职、教制、称谓,法衣、法器,礼仪、节日,圣地、寺院及其他共十二大类。 本丛书包括《佛教小辞典》、《基督教小辞典》、《伊斯兰教小辞典》、《道教小辞典》等,所收条目选自《宗教大辞典》,并根据宗教学科学发展的情况,增补了必要的内容。此修订版吸收了初版五年来宗教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并增加了一批新条目。各小辞典词目按分类编排,正文后附有词目笔画索引,既可查检,又可阅读。
科学与无神论文集
1人今日阅读
将无神论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构建成型,是我们当前这个国家和这个时代的特殊需要,是必须担当的社会责任。科学研究无禁区,唯真理是从。世界上究竟有鬼神还是无鬼神?我们至少不能误导青年学子。本书内容包括:对邪教的揭露和对人体特异功能的批评,宣扬科学精神;对“文化传教”的审视和“宗教渗透”的关切,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以宗教信仰自由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宗教问题的探讨。
中国佛教的多民族性与诸宗派的个性
本书为我国著名佛教学者杜继文先生的佛学论文集。杜先生是我社的老作者,他参加编写了《中国佛教史》一、二、三等卷的写作,发表、出版了一系列佛学论著,尤其在佛教思想史方面别有建树,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本书稿论述了梁启超、章太炎、吕澂等人的佛学思想,还收录了杜先生近年来为后学写的序言和评论等。本书稿是杜先生的精华之作,有很高学术价值。
中国古代哲学名着全译丛书(2)
暂无简介
中国佛教学者文集:中国佛教与中国文化
《中国佛教学者文集:中国佛教与中国文化》收入论文21篇,编入文集的前两篇文章,都是谈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总是的。佛《毗昙的哲学基础及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大乘大义章析略》以及《和平,生态,与大乘精神》等文,是历次参加在北京和戽都举行的“中日佛教学术会议”的稿件。有关新罗僧与法相宗的两篇文章,则是分别为在北京和杭州举办的《韩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而作。对于弥勒信仰的研究兴趣,直接是由在奉化举办的弥勒信仰学术研讨会触发的。最后两篇文章,是为《大乘起信论》和《安般守意经》的今译和校注作的说明。 收入本文集内的文章,大多数是少见的。如最早的两篇《早期佛教般若学与贵无派玄学的关系》、《略论印度佛教“说一切有部”的哲学特点》,是作者参加《中国佛教史》编写时的笔记,是用一个笔名分别发表在1982年的《中国哲学集刊》和1983年的《外国哲学》上。现在编入文集的前两篇文章,都是谈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的,一篇是1993年海峡两岩有关学者在台北举行的“传统中国文化与未来文化发展学术研究会”上的发言稿。像《毗昙的哲学基础及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大乘大义章〉析略》以及《和平,生态,与大乘精神》等文,是历次参加在北京和京都举行的“中日佛教学会议”的稿件等等。这些文章都是关佛教方面的主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