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 其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广师博学,一生作诗两万多首,被誉为一代诗宗,诗歌作品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的“诚斋体”,著有《诚斋集》等。1206年6月15日,杨万里逝世。
万历野获编(全三册)
11人今日阅读
《万历野获编(全三册)》,本书明朝沈德符撰,杨万里校点。此书三十卷、《补遗》一卷,举凡典章制度之沿革、政教礼仪之兴替,以及朝廷政事、后宫秘闻、文人交游、灾异祥瑞、仙释鬼怪、民间风俗、异族大略等等,无不记之,堪称有明一朝百科大全,向为治史者所倚重。本书以台湾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所藏钞本之影印件点校。
花庵词选
2人今日阅读
黄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南宋建安人,一说建阳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与南宋中后期的宁宗、理宗二朝。杨万里,湖南岳阳人。1972年8月出生,1994年毕业于湘潭师范学院(今湖南科技大学)中文系,本科;1997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2009—2011年南开大学博士后。上海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古代文学研究和古籍整理。现为中华史料学会会员,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会员。
宋诗钞:江西道院集钞
1人今日阅读
宋诗继唐诗而来,又别具特色,是宋词之外,宋代文化的另一高峰。明清之际,诗人有尊唐、宗宋两大派,其中黄宗羲、吕留良、吴之振等人都提倡宋诗。黄宗羲曾说:“天下皆知宗唐诗,余以为善学唐者唯宋。”吕留良和吴之振,则编纂《宋诗钞初集》这一部总集,按作者整理,收诗一万两千余首。本作品即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并且附录了后人所作《宋诗钞补》的相关内容。
诚斋诗话
1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南宋理学家的书画理论与诗学思想
南宋时期精于书画、诗文的理学家逐渐增多,如胡寅、张栻、朱熹、陆九渊、杨简、袁燮、真德秀、魏了翁等皆是德艺双馨之人。他们有意识地将理学观物思想、格物致知精神与心性修养功夫贯彻于“游艺”之学,力求做到致性理之广大而尽艺术之精微,从而提出了大量别具一格的书画、诗文理论。他们的书画观念与诗学理论构成了具有理学底蕴和共同审美取向的文艺思想。本书主要运用跨学科研究和文艺思想史的方法理念,对南宋理学家的书画理论与诗学思想作了系统深入的会通研究,同时注意探讨中国思想文化中“道”与“艺”的关系演变以及古代士人“游于艺”的精神传统等问题,以期为中国文艺理论建设提供具有民族特色的思想资源。
诚斋诗话
《诚斋诗话》主要论诗,亦涉及书法、古文、四六文、箴、祭文、对等。
宋诗钞:江湖诗钞
宋诗继唐诗而来,又别具特色,是宋词之外,宋代文化的另一高峰。明清之际,诗人有尊唐、宗宋两大派,其中黄宗羲、吕留良、吴之振等人都提倡宋诗。黄宗羲曾说:“天下皆知宗唐诗,余以为善学唐者唯宋。”吕留良和吴之振,则编纂《宋诗钞初集》这一部总集,按作者整理,收诗一万两千余首。本作品即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并且附录了后人所作《宋诗钞补》的相关内容。
宋诗钞:江东集钞
宋诗继唐诗而来,又别具特色,是宋词之外,宋代文化的另一高峰。明清之际,诗人有尊唐、宗宋两大派,其中黄宗羲、吕留良、吴之振等人都提倡宋诗。黄宗羲曾说:“天下皆知宗唐诗,余以为善学唐者唯宋。”吕留良和吴之振,则编纂《宋诗钞初集》这一部总集,按作者整理,收诗一万两千余首。本作品即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并且附录了后人所作《宋诗钞补》的相关内容。
笔补造化:中唐至宋末诗歌叙事传统研究
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研究丛书”之一种,即中唐至宋末段的研究成果。厘清“叙事者”“叙事视角”概念,总述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的发生,以及在各个朝代的演变发展。九章正文内容,以人物(杜甫、李贺)专题兼诗体(元和体)专章探讨唐诗中的叙事成分;又论及唐宋的词体叙事;再以宋代传记性诗歌、纪游纪行诗、记梦诗、纪事诗等类型诗歌,阐释宋诗的叙事特点;最后进行了唐宋诗中诗题、诗序、诗注的叙事性研究。
诚斋挥麈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诚斋诗话
本书是南宋杨万里撰诗话,共一卷。《诚斋诗话》虽以“诗话”称名,实则论文及四六之语,不在少数,又往往载录谐谑杂事,当是诚斋晚年之笔。
诚斋易传
《诚斋易传》二十卷,分条罗列经文,于每条之下引三代至唐朝史实证之,然后释以已意。其书以“中正立而万变通”为《易》之指归,大旨本程氏,而多引史传证之,为人事之说。初名《易外传》,后乃改定今名。自草创自脱稿,阅十有七年而后成,亦可谓尽平生之精力矣。宋理宗嘉熙元年,朝廷产供给纸张,令杨家抄写《诚斋易传》,将其书藏于皇宫秘阁。宋代书肆曾与《程传》并刊以行,谓之《程杨易传》。
杨万里诗文集(套装全3册)
杨万里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山水诗人,同时又深受宋代理学的影响。他以艺术家的眼光审视万物的同时,又以理学中人的思维来关照和体悟;他的诗作在描绘自然界活泼生机的同时,又表现出静观万象的体会和主观感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杨万里刻意于鸿篇巨制的写作。其文章纵横捭阖,引古证今,反复辩驳,逻辑严密,既有不容人不折服的论辩气势,又有很强的文学性。以精细的叙述、典重的文笔,极力表现人物的丰采,以鸿文大册的气势,来突出人物的功业、地位,以及自己对他们的敬重。这些作品,追忆往事,缅怀亲旧,感情真挚,文辞简洁,与那些刻意制作的大册鸿文相比,显示出完全不同的风貌,文字也更生动自然。
诚斋集(2册)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160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历时7年,共征集图书12237种;然后由四库馆臣对内府藏书以及从各地征集的图书进行校订,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其中,应抄、应刻之书被认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而应存之书则不能收入《四库全书》,仅仅是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存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入图书3457种,凡79070卷,装订成36000余册,6752函。成为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多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抄写历时10余年,共抄出7部,全书底本藏于翰林院,第一部抄本藏于文渊阁,其他六部分别藏于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热河文津阁,是为北四阁;镇江金山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西湖文澜阁,是为南三阁。 当乾隆帝下诏开馆征书时,他已是63岁高龄的老皇帝了,这项浩大的工程能否在他有生之年完成,他自己也没有把握。用他自己的话说 “朕临御已三十馀年,亦望望岁矣,斯事体大物博,时略嫌迟”,于是乾隆帝便有了依照全书体例,另编一套卷帙较少的丛书的想法。同年五月初一,乾隆帝颁下谕旨,以全书卷帙浩如烟海,不易检索为由,命在《四库全书》中“撷其菁华,缮为荟要,其篇式一如全书之例。”随后,便另外设立了《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修书处。至乾隆四十三年,《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第一部缮写完毕,保存在坤宁宫后御花园内的摛藻堂。两年以后又缮出第二部,存于长春园味腴书屋。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焚圆明园,味腴书屋所藏《荟要》被焚毁。藏于摛藻堂的《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则成为世间孤本。庚子事变,八国联军进北京,京城再遭劫掠,《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或存或亡竟至毫无消息。 1924年,北洋政府组织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接收清点清廷文物图书,清点过程中,在故宫内发现了与其他字画杂物放置在一起的《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所幸该书不仅完整无缺,而且触手如新。在战乱频仍的年代,这部世间孤本竟得以保存下来,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幸事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党政府把《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连同故宫文物运至西南,全国解放前夕,又把《荟要》运到台湾。1985年,台湾世界书局将此书影印出版,精装十六开本,共500册由于《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的编纂宗旨不似《四库全书》那样面向民间,而仅供皇帝御览,所以,《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有着《四库全书》无法与之相匹的特点。
负暄集
暂无简介
宋词与宋代的城市生活
本书分宋词与都市、节日、歌妓、市民四个方面加以论述。认为都市建筑的华丽和都市生活的享乐气氛决定了部分宋词的艳丽性和富贵气等特征;宋词中的狂欢精神与宋人节日生活的纵情享乐有内在的联系,可以说宋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烈拥抱与赞美是宋词狂欢精神形成的主要原因;歌妓对宋词的艳情性、女性化的风格、对词的实用功能和词的传播有较大的影响;产生于都市生活的宋词作为市民文学的一部分,其艺术精神与市民艺术趣味之间有着种种联系。这些结论是颇有见地的。
活用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活用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于一体,采用原文、译文、解说、举一反三的编写体系,使读者易懂,能学以致用。《孙子兵法》因其优胜的谋略计策而使中国历史多次被改写;而"三十六计"也因其是注重信息思想的著作而被无数政治家、军事家、商人成名于天下。 孙子生活在齐国的时候,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公元前532年,齐国的田、鲍、栾、高四大家族争权夺利,发生内乱。作为田氏宗族支脉的孙氏,担心田氏宗族一旦失势,会殃及自己,于是便弃家奔吴。孙武就这样在吴国都城姑苏(今苏州)不远的边邑定居了下来。孙武奔吴前后,楚国的伍子胥、伯G87BA也因先父祖被楚王无辜杀害,逃到了吴国,想借助吴国的力量,替父祖报仇。这时候,孙武正在边邑过着种田与研究兵法的隐居生活,伍子胥恰好是他的近邻。孙武身处战争频繁、诸侯间兼并异常激烈的年代,加之他的父祖都是有名的将领,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身世,都为他写作兵书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伍子胥很器重孙武,对他的军事才能和造诣非常钦佩。 公元前515年,吴国发生宫廷政变。吴国公子光与伍子胥密谋,派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光自立为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阖闾。阖闾即位后重用伍子胥,伍子胥向阖闾推荐了孙武。孙武向吴王上兵书十三篇,吴王读后击节赞叹,决定任用孙武整治军队。从此,孙武与伍子胥一起,为吴国的争霸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公元前506年,吴国举全国之兵伐楚,以伍子胥、孙武为将军,千里迂回,深入楚境,大破楚军,攻占了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吴国发动的这次战争,从规模和实际效果来说,都是春秋时最大的,所以有的历史学家称此战是“东周第一大战”。 孙武献给吴王的十三篇兵书,就是后来的《孙子兵法》。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专敌分”(即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兵贵神速”、“出奇制胜”、“避实击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等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至今仍有无比巨大的方法论意义,足以指导今人的生活实践。
唐宋词书录
一、本书收录唐、五代、宋、辽、金词的总集、合集、别集、词谱、词韵、研究资料以及今人著作的书目,起自唐代,迄于2004年底,一一标明书名、卷数、朝代、编撰者及版本。稀见善本及有批校、题跋者,则标明馆藏。编撰人如属清以后人,不再注出时代。 二、本书限收现有的唐宋词集传本,包括未经刊行的古籍稿本或抄本。今人著作一般只收出版社正式刊行的书籍。散流在国外的古籍善本以及国外出版的著作,据耳目所及采入。单篇论文 不予收录。名家所作词集校记见于杂志者酌收。 三、诗文集之后附有唐宋词者,一般均予收录。诗文集版本较多,且已有他种《叙录》可查,故本书只择其要者著录一二。唐宋词集与其他朝代词集合编者,亦予收录,并注明所属卷数。 四、本书所收书目以类编排,共分总集、合集、别集、词谱词韵、研究资料和今人选析等六编,各编中亦有再分小类者。所列版本大致以成书年代先后为序。别集类以人系书,以年代先后为序。研究资料分词话、论著、作法和词人研究四部分。今人选析类则择其要者列入。 五、本书所收同一编撰者的著作,凡书名、卷数互异者,即另立一目,每一目下再按年代先后列出不同版本。
2019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冲刺180(背诵版 套装全8册)
《2019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冲刺180(背诵版 套装全8册)》特色: 其一,体系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够帮助考生形成清晰的复习思路,显著提高复习效率;其二,复习方法独特,通过图标记忆、数字记忆、比较记忆等方法,使得考点形象化,记忆效果更持久。
草堂诗馀:汇校汇注汇评/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
《草堂诗馀:汇校汇注汇评/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是南宋坊间编选的一部词选,收录了唐五代及两宋时期的词,其中多是名家名作。这些词分类编排,雅俗共赏,每首词都有笺注。此次出版的《草堂诗馀》是以影元本《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诗馀》为底本,并参考其他元、明版本进行整理的。整理者还将历代不同版本《草堂诗馀》中编者对词的点评汇集在一起,附于相应的词之后,以供读者参考。
宋代地域文学研究
本书梳理和描绘了特定地域空间里的作家群像,关注了许多具地方影响力的中小文人,总结他们的创作成果,如永嘉、台州、吉州、临江军等。对这些作家群的地域文化背景之主要特征,如两浙路的清雅词风、江南地区浮家泛宅意识、温州地域文化自觉、永嘉文派的兴起与衰落等。从地域文化视角解读宋代文学史的部分内容。
诚斋诗集笺证(套装1-5册)
薛瑞生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文献整理,于宋代文学及文献尤专其力,成绩良多,贡献是多方面的。《诚斋诗集笺证》的注释,无论“古典”、“今典”,无深赡的功力,面对难点,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杨万里的诗,钱钟书称其语言“新鲜活泼”、“很聪明很省力”,然而杨万里又是学问极其精深博杂者,其诗中用典,经史子集百家杂陈,且用典的方式十分灵活特殊。
杨万里小品/唐宋小品丛书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多次在诗文中自述,称其乃东汉名士杨震后裔。虽谱系之事多有攀附之疑,但杨万里确实处处以杨震的气节学养要求自己。宋代时期江西文风昌盛,杨万里所在的杨家是个典型的读书世家。据《忠节杨氏总谱》记载,杨万里曾祖父杨希开立志振兴杨氏家族,个人出资兴办学堂。杨万里的祖父杨元中同样重教读书,泽厚于后人。父亲杨芾是个教书的下层文人,未曾入仕,“家极贫而事亲能孝”,其道德形象被列入《宋史》“孝义”传。杨芾博学嗜古,诗书画都精通,经济困窘依然购书、藏书,成为当时远近知名的藏书家。周必大评价说:“吉水杨公,诗句典实,可以观学问之富;字画清壮,可以知气节之高。仕不于其身,必利其嗣人。今秘书监廷秀,其子也。辞章压缙绅,忠鲠重朝廷。”可见杨万里所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的杨万里四处拜师求学,先后求教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绍兴二十年(1150)春,二十三岁的杨万里首次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及第,可谓年少得志,意气风发。绍兴二十六年(1156),授赣州司户参军,正式踏入仕途。绍兴二十九年(1159)十月,杨万里调任永州零陵县丞。期间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杨万里三次前往求见而不得。后杨万里的诚意打动张浚,得以登门入室,被勉以“正心诚意”之学。这次拜见对杨万里影响很大,他以“诚斋”命名其书室,并请爱国名将胡铨作《诚斋记》,“一日而并得二师”。
杨万里集
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