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本芬
我本芬芳(从80岁开始的女性主义)
25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9%
《我本芬芳》讲述了20世纪六十七年代一个普通女人的婚姻故事。品学兼优的年轻姑娘惠才由于就读的中专停办而辗转至江西求学,毕业前夕,她又因出身问题即将被下放农村。走投无路的惠才在好友的劝说下,与相识不久的吕医生结了婚,婚后她勤俭持家、卖力工作。不过个性喜好、为人处世的差异,令惠才与丈夫摩擦不断,而生儿育女又彻底中断了她的求学之路。热情敏感的惠才无论如何也无法打动一颗冷漠的心,屡屡受挫的她不肯沉溺于伤痛,仍旧生机勃勃地学习、工作、教养孩子——哪怕无人欣赏,也要竭尽全力地绽放芬芳。 ——坦陈婚姻之痛。杨本芬奶奶讲述了母亲(《秋园》)和乡亲(《浮木》)的故事后,又将目光转向婚姻,细致描绘了一个女人在婚姻里不被看见的孤独、不被欣赏的失落、不被尊重的委屈,袒露女性在亲密关系当中的困惑与痛楚、不甘与重生。那份真情实感弥足珍贵。 ——慰藉与勇气之书。《我本芬芳》是一位八旬老人对亲密关系真挚的呼喊与追问,将为身陷困顿中的你我她带来慰藉与启发:未来的人生是委屈求全还是勇敢前行?是忍辱负重还是活出自我? ——装帧令人过目难忘。沉静的墨绿底色与明净的红色花朵彼此映衬,充分展现了女性的生机、力量与美好。
杨本芬女性三部曲(我本芬芳+浮木+秋园)
166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7%
1.坦陈婚姻之痛。杨本芬奶奶讲述了母亲(《秋园》)和乡亲(《浮木》)的故事后,又将目光转向婚姻,细致描绘了一个女人在婚姻里不被看见的孤独、不被欣赏的失落、不被尊重的委屈,袒露女性在亲密关系当中的困惑与痛楚、不甘与重生。那份真情实感弥足珍贵。 2.慰藉与勇气之书。《我本芬芳》是一位八旬老人对亲密关系真挚的呼喊与追问,将为身陷困顿中的你我她带来慰藉与启发:未来的人生是委屈求全还是勇敢前行?是忍辱负重还是活出自我? 3.装帧与文字相辅相成,沉静的墨绿底色与明净的红色花朵彼此映衬,充分展现了女性的生机、力量与美好,令人过目难忘。
秋园
82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4%
1914年,秋园出生在洛阳一户行医人家。长大后的秋园嫁给了驻扎当地的一位国民党文职官员。秋园先是跟随丈夫从洛阳搬到了南京。抗战爆发后,一家人又迁往重庆,中途脱离部队回到湖南乡下。在湘阴,秋园生下五个孩子,活下三个,女儿之骅排行老二。贫穷、饥饿、歧视日日侵蚀着这个家庭,之骅自小便目睹母亲为生存所做的苦苦挣扎。丈夫去世后,秋园带着两个幼子流落湖北,艰难求生。16岁时,之骅逃离了乡村,到一个偏远小城求学、扎根。秋园和之骅母女被命运抛掷底层,两代女性为活下去付出了最大努力。当晚年的之骅拿起笔回首一生,真正的救赎方才开始。
浮木
38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9%
《浮木》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写的作品,是《秋园》的续集。一位八旬奶奶讲述她和妈妈,以及中南腹地那些家人、亲戚、乡亲们的故事,在那样的年代里,人们像水中的浮木般起起伏伏、随波逐流、挣扎求生,他们的命运在大时代中载浮载沉、漂泊无向,有的从此破碎,有的尚有一线生机。文字中涉及的人物,其生命多数不复存在,恰如泡影破灭于水面,闪电消失于天空。本文通过回忆,讲述了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坚韧与美好,这一生,像是一颗露珠的记忆,微小,短暂。但在露珠破灭之前,那也是闪耀着晶亮光芒的,是一个完整的宇宙。
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基础
本书是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求及高校专业设置调整和合并而提出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在总结近些年来的教学探索、改革和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书以金属材料的成分、结构、组织与性能的关系及其成型技术为主线进行论述和分析,系统地论述了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了常用工程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工艺方法、性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本书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力求理论正确、概念清晰,同时又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材料类、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用书。
世纪守望:徐楚光烈士传
徐楚光(1909-1948),又名徐祖芳,湖北浠水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五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后从事国民党军的策反工作。1941年任延安抗大一分校参谋教官。1942年打入汪伪政府任军委会政治部情报局上校秘书。1946年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第三工作委员会主任。1947年9月在武汉被捕,解来南京,1948年10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