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葵
杨葵,男,1968年生于江苏淮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编辑、出版人、作家。著有散文集《在黑夜抽筋成长》、《过得去》等。
不经意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57.4%
立春,抄一页小楷《入菩萨行论》;芒种,冲一碗二十年的茶饼;夏至,深夜在胡同里拍电影;立秋,回忆那年成都的菊花香味;处暑,听老先生弹奏古琴曲《忆故人》;白露,跟随虞山吴派余老师学琴;大雪,闭户读日本古典文学《徒然草》;至若清明扫墓,立夏观雨,寒露听风,霜降看琴……生活中的这些柴米油盐、风花雪月,构成了读书、写作两大主题的底色,它们更接近“不经意”的本来意思。恰如作者所言:“过日子,流水一样,一泻千里,得失成败都是不经意。”读书、品茶、写字、弹琴,跨出“界”,跨入“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不经意间的动人时刻;在嘈杂浮躁的现代社会里,保持一份冲淡随和的心境,无所住而生其心。
过得去
“回忆”是《过得去》的主题与基调,增订版新增《苏北笔记》《新街口外大街十九号》两篇文章,回忆童年与青年时光。杨葵说,好文章的标准是“不做作”,所以只老老实实写点回忆,真人真事,都是自己经历的,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过影响的。杨葵出身文艺世家,1968年生于苏北,1979年随父母落实政策迁回北京,住在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文联的干部宿舍,与路翎、舒群、李准等老一辈高级文艺干部比邻而居;八十年代后期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九十年代在作家出版社做图书编辑,十几年编辑生涯中与冰心、阿城、王安忆等数百名作者打过交道。丰富的个人经历让杨葵的写作不乏素材,但他谦虚节制,不作宣泄式写作,只追求文字之美、之力量、之我手写我心;选择记录的故事既非其人名声大小,亦非与之私交深浅,只看故事有没有意思。
杨葵自选全集(123全3册)
枝条载荣(《杨葵自选集》卷一) 此为《杨葵自选集》之一种。书名“枝条载荣”是枝繁叶茂的意思,这一卷的文章都是讲过日子的点点滴滴,日常生活在作者看来,极其丰富多彩、枝繁叶茂。比如按二十四节气写自己的日常功课,或抄经,或饮茶,或锻炼,或慢读……提炼出底蕴的滋味。又比如写北京的冬天,写一座寺庙的前世今生,生发出世事的感慨。按作者自己的说法,过日子不能“作”,好文章的标准也是“不做作”,平淡中带着人间烟火的悠长意味,供读者静下心来慢慢读。 静寄东轩(《杨葵自选集》卷二) 此为《杨葵自选集》之一种,以读书笔记为主。有与阅读经验有关的泛泛而论,也会从具体一本书说起,讨论读写等问题。作者的阅读不在量而在质,读得精也读得深。且能称得上经典的著作,讲的世间道理往往相通,便于互相勾连印证。因此作者的文字浅入深出,几有点悟之效。 愿言怀人(《杨葵自选集》卷三) 此为《杨葵自选集》之一种,用干净规矩的句子,老老实实回忆一些人、一些事。作者出身文学家庭,耳濡目染,都是这个圈子里的人和事。自己又做了多年编辑,接触了大大小小的作家和作者。因此这本书里颇多文坛掌故、文人行状,轻松通透的文字间,形神毕肖。也有一些记叙普通人的文章,或长期交往情深意重,或寥寥数面交浅言深。不论是名人还是凡人,他既不仰视也不俯视,用平平常常的态度,写形形色色的人。
枝条载荣(杨葵自选集1,日常琐记皆有闲情与思悟)
此为《杨葵自选集》之一种。书名“枝条载荣”是枝繁叶茂的意思,这一卷的文章都是讲过日子的点点滴滴,日常生活在作者看来,极其丰富多彩、枝繁叶茂。比如按二十四节气写自己的日常功课,或抄经,或饮茶,或锻炼,或慢读……提炼出底蕴的滋味。又比如写北京的冬天,写一座寺庙的前世今生,生发出世事的感慨。按作者自己的说法,过日子不能“作”,好文章的标准也是“不做作”,平淡中带着人间烟火的悠长意味,供读者静下心来慢慢读。
东榔头
《东榔头》中作者用趣味平实的笔触讲述了一段段生活趣事,同样平凡的衣食住行,却有着不平凡的情调和感悟。
百家姓
作者说,活了四十多年,与多少人相遇。有的仅一面之缘,即成陌路;有的定期交集,却从未用心留意;有的以为相知甚深,细想却不尽然。某日一念及此,开始素描其中一二,不想一发不可收拾。 全书收录五十篇短文,速写貌似陌生的熟人,以及貌似熟悉的陌生人。只勾勒大模样,重神似,不强求齐备。其中或另有含义——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曾有这样一些人来过。
生命之轻与瓦罐之重
本书收入《生命之轻与瓦罐之重》、《大学二年级》、《张老师》等18篇作品。
在黑夜抽筋成长
《在黑夜抽筋成长》。集子里的文章都曾单篇发表在京城大小的报刊上,是断断续续地写,陆陆续续地积累起来汇编成书的。 书中文章或是对一些人或社会现象的批评,或是作者平日里的一些所见所闻的感悟,有点风花雪月,还有点闲情逸致。还有关于作家或作品,其中包括点评作品的文章。有一些文章,题目都带个“夜”字,令人回味无穷。另外一些则把标题都叫“××与××”,别有意味。 《在黑夜抽筋成长》中的文章没有高谈阔论,没有大道理,更谈不上荡气回肠,有的只是生活常态之感悟,是作者本人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真我风采。
风险投资的筹资研究
美国的制度创新是否适合于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主题。本著作以风险投资的筹资作为研究主题,从风险投资的资本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出发,围绕风险投资的资本供给、风险投资的有限合伙制度和养老金制度尤其是投资制度的核心内容展开研究。研究后发现,研究养老金投资及风险投资有限合伙制之间的内在和本质的联系及其共生关系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以此为主题的研究在国内非常之少。
预算和预测:电子表格的应用
《预算和预测:电子表格的应用》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预算和预测基本内容。第二部分电子表格基本知识,第三部分从头至尾的完整预测。第四部分运用预算。第五部分增值税的处理。作为一个完整的课程,这本书可以从头读到底。也可以这样使用本书,每个部分可以选择独立阅读,或者作为一本参考书。目录里提供了标题纲要,有助于找到需要的章节;索引里有关键词和主题的综合清单,以供便详尽的搜索。除了必须使用,会计、计算机和其他术语尽量避免使用。所有专业词汇都在文中或附录词汇表中解释。
愿言怀人(杨葵自选集3,记录当代名士与凡人)
此为《杨葵自选集》之一种,用干净规矩的句子,老老实实回忆一些人、一些事。作者出身文学家庭,耳濡目染,都是这个圈子里的人和事。自己又做了多年编辑,接触了大大小小的作家和作者。因此这本书里颇多文坛掌故、文人行状,轻松通透的文字间,形神毕肖。也有一些记叙普通人的文章,或长期交往情深意重,或寥寥数面交浅言深。不论是名人还是凡人,他既不仰视也不俯视,用平平常常的态度,写形形色色的人。
静寄东轩(杨葵自选集2,读书笔记发散奇思妙想)
此为《杨葵自选集》之一种,以读书笔记为主。有与阅读经验有关的泛泛而论,也会从具体一本书说起,讨论读写等问题。作者的阅读不在量而在质,读得精也读得深。且能称得上经典的著作,讲的世间道理往往相通,便于互相勾连印证。因此作者的文字浅入深出,几有点悟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