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尾芭蕉
松尾芭蕉(1644年-1694年11月28日),出生于三重县伊贺国上野市,江户时代的俳句大师。 他的功绩是把俳句形式推向顶峰,被尊为日本俳圣,是三大古典俳人之首,代表著作有《奥之细道》《更科纪行》等。
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松尾芭蕉俳句300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46.0%
俳句是一种极具日本特色、极为重要的文学类型,而松尾芭蕉则被誉为“俳圣”。他是古典俳句的第一位大师,也是将俳句艺术推至最高峰的俳人。芭蕉之于俳句,正如杜甫之于唐诗。芭蕉的俳句,既承袭了汉诗、日本和歌的古典传统,又毫不避讳掺杂日常俗语,深得滑稽精髓,极富自由创作的精神。芭蕉擅长捕捉日常中的绝对孤独、寂静时刻中的声香之色,如晨昏树叶被照得灼热时的香气,又如蛙跃进古池时的幽冷水声。诗人借此展示在永恒流动的时间中对自然的热烈一瞥。后世日式文学的物哀精神,对自然万物的灵敏感性,多受其影响。在其笔下,俳句的雅与俗的调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书从芭蕉一生创作的俳句中遴选三百余句,按年代先后编排并附上原文、读音及简注,以助鉴赏。
奥州小道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6%
日本文坛一代宗师、“俳圣”松尾芭蕉的散文与俳句集,收录芭蕉的主要代表作品。本书共有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纪行·日记”,后一部分是“俳文”。“纪行·日记”包括松尾芭蕉著名的《奥州小道》及《野曝纪行》《鹿岛纪行》《笈之小文》《更科纪行》《嵯峨日记》六篇著作,“俳文”约占全书一半,共一百一十八篇。松尾芭蕉之思想、情感、经历、观感皆在其中。
奥之细道(果麦经典)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4%
1689年,松尾芭蕉与弟子河合曾良,从东京出发,一路向北,游行了两千四百公里。沿途蔚为壮观的风景,激发了二人无限诗情和感悟。当年走过的路,也成了鼎鼎大名的“奥之细道”。三百多年前徒步行旅,路途艰险,缺少代步工具,餐风宿露更是家常便饭。芭蕉这个怪老头却乐此不疲,拄着拐杖去远方,不失为一种文化苦旅。这种性格从芭蕉给自己取的名字中就可见一斑。芭蕉移居新居,内植芭蕉一株,是以别人称呼这草庵为芭蕉庵,而庵中主人,自然就叫“芭蕉”。为何独爱芭蕉呢?先生自有自己的说法:“……怀素走笔蕉叶,张横渠见新叶立志勤学。此二者余皆不取,惟于其阴翳悠闲自在,爱其易破之身。”至此,日本史上公认最伟大的、空前绝后的俳谐诗人——松尾芭蕉,横空出世。
芭蕉·芜村·一茶:俳句三圣新译300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57.7%
日本三大俳句诗人中,松尾芭蕉被誉为“俳圣”,与谢芜村和小林一茶居至圣左右,以“亚圣”之姿并为三圣,三者地位类似唐诗中的杜甫、李白 和王维,至今仍是诗歌星空中最为闪亮夺目的星辰。 芭蕉以风雅为生命,独创蕉门蕉风,将俳句提升至“道”之境界。芜村则为中兴健将,将俳句的入诗题材延伸至天地万物,达到“自他无差别”的境界,表现手法也更趋细致、艺术化。一茶效仿前人,继承闲寂、幽玄美学的同时,又发展出独特的变奏,为俳句加上诙谐的个人印记,直白表现出对生活的感受。 本书是先前“日本三大俳人经典套装三册”之外,另外加选出來、新翻译的三百多首全新俳句,內容与前三本完全沒有重复。俳句按年代先后编排并附上原文、读音及简注,以助鉴赏。
蕉村饮茶无?
1人今日阅读
此书采用古诗的形式翻译了日本俳句大师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和小林一茶的部分经典俳句,力求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文化解读视角以及中华诗词的古典美感。
山花枝接海花开:俳人笔下的节气与花
1人今日阅读
二十四节气源自古代中国,后传入东邻日本、韩国,二〇一六年申遗成功,是东亚各国共同的文化遗产。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都有很多诗人、俳人在四季轮回中感受无限诗情,留下了众多佳作。本书精心选编松尾芭蕉、与谢芜村、正冈子规等俳人巨匠所写二百余首与节气有关的俳句,每个节气下遴选约十首,每首日文俳句都配以五十音注音,以及由资深翻译家王众一与旅日学者王岩分别以五七五式汉俳和七言两句汉诗形式翻译的两种译文,以供读者开放式品读。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希望这些与不同节气中的景观与风物相呼应的俳句,能令你感受到一阵温馨诗意。
奥州小路
1人今日阅读
元禄二年(1689年),芭蕉在弟子河合曾良的陪同下离开江户,徒步巡游奥羽、北陆各地,历时5个月,行程约2350公里,终抵大垣,并将旅途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用精美的文字记录下来,以散文和俳句的形式结集成册——《奥州小路》。它将松尾芭蕉倡导的“不易流行”之说推向了极致,也是古代日本游记文学的巅峰之作。
奥州小道:松尾芭蕉散文选
俳句诗人、散文家松尾芭蕉是日本文坛一代宗师,被尊为“俳圣”。芭蕉的俳句和散文,上承日本和歌与中国诗文的古典传统,融汇人生行旅、诸行无常的哲学,在其手中,古典俳句艺术被推至最高峰。所创蕉门蕉风,影响深远,不仅在日本历久不衰,而且影响遍及世界。 本书是松尾芭蕉的散文精选集,共有两大部分,分为“纪行·日记”和“俳文”。“纪行·日记”包括松尾芭蕉闻名于世的《奥州小道》等六篇作品,“俳文”则收录一百余篇。
日本俳句精选(名家诗歌典藏·精装彩插版)
俳句是一种极具日本特色的文学类型,本书收录古典俳句三位大师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的大量作品,以及近代俳人正冈子规、夏目漱石、河东碧梧桐、高滨虚子四人的俳句。 选句多具有高度艺术性和鲜明个性,雅俗共赏,有继承汉诗、和歌传统的古典佳句,也有展现浮世生活的庶民诗,还有浪漫、感性而富有独特画意的作品,展现了对万物的灵敏感性。 所辑以作者出生年代为顺序,按日本俳句新年—春—夏—秋—冬四季的体例进行编排,选篇丰富,既有作者的代表作,也有不太为读者熟知的妙笔。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力按原文的语气对其中意蕴进行展现,有的译文偏古雅,有的较为口语化,不拘泥于字数和句型,以展现内涵意蕴为目的。
奥州小道
人生如旅,造化随顺,风雅之诚。既是松尾芭蕉的创作精神,更是他人生哲学之精华。流传后世,与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共鸣!与杜甫齐名的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纪行文、俳文全集,媲美《源氏物语》的日本古典文学瑰宝!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周作人等名家一致推荐!收录全部纪行文和俳文,包括纪行文典范《奥州小道》《更科纪行》《鹿岛纪行》《笈之小文》等五十多篇精美散文。典雅、闲寂、幽玄、枯淡……芭蕉笔下的日本,除了美,还是美。诗文并茂,美景共赏,来一场古典的日本之游。如果你热爱日本的自然风景、风土人情和文化遗产等,你必须读一读松尾芭蕉。三百多年过去,松尾芭蕉《奥州小道》被翻译为多国文字,持续感动着全世界。“奥州小道”也成为日本广受推崇的旅游路线之一。
日本古典俳句诗选
俳句和短歌都是日本传统的诗歌样式。俳句是由五、七、五共三句十七个音组成的短诗。起于十五世纪,流播至今。 译者檀可,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来译。
日本俳句双璧(套装共2册)
1.如果你喜欢短小精悍的诗,那你一定要读读这本俳句诗集。 2.俳句是日本代表性的诗体,国际传播度极高,而松尾芭蕉近乎是俳句的代名词,被誉为“俳圣”,芭蕉之于俳句,正如杜甫之于唐诗。 3.松尾芭蕉是日本俳句史上承上启下式的人物,是集大成者,是周作人、芥川龙之介等人盛赞的俳句诗人。 4.本书是日本古典俳坛首位大家松尾芭蕉的首部简体中文俳句集。 5.写给弱者,写给所有热爱生命的人诗集。 6.小林一茶的俳句在继承前人的美学的同时又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文字轻盈而通俗,极具日常之味又不失对生命的思考。 7.一茶一生创作了两万多句俳句。本书从中遴选三百余句,按年代先后编排并附上原文、读音及简注,以助鉴赏。 8.著名诗歌翻译家陈黎、张芬龄倾情献译。 9.精装典藏,名家名译。 俳句是一种极具日本特色、极为重要的文学类型,而松尾芭蕉则被誉为“俳圣”也是古典俳句的首位大师,芭蕉之于俳句,正如杜甫之于唐诗。芭蕉的俳句,既承袭了汉诗、日本和歌的古典传统,又毫不避讳掺杂日常俗语,深得滑稽精髓,极富自由创作的精神。 芭蕉擅长捕捉日常中的绝对孤独、寂静时刻中的风物妙趣,如晨昏树叶被照得灼热时的香气,又如蛙跃进古池时的冷然水声。诗人借此展示在永恒流动的时间中对自然的热烈一瞥。后世日式文学的物哀精神,对自然万物的灵敏感性,多受其影响。在其笔下,俳句的雅与俗的调和达到了之前未有的高度。 本书从芭蕉一生创作的俳句中遴选三百余句,按年代先后编排并附上原文、读音及简注,以助鉴赏。 小林一茶是江户时代最后一位俳句大家,与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并称日本古典俳句三大俳人。一茶早年离乡赴江户谋生,流浪半生后返乡成家。然而儿女均先于他离世,一茶的晚年寂寥又困窘,唯自然万物和俳句可寄情。 一茶的俳风独树一帜,效仿前人的同时又发展出独特的变奏,继承闲寂、幽玄美学的同时,又带上了诙谐的个人标记。他厌恶世俗,反抗强者,而此类激进的情感均在落笔时全然稀释,只剩下安贫乐道、甘于品尝生之苦涩的豁达,对弱小生命的无尽悲悯,以及对世事无常的喟叹。 一茶一生创作了两万多句俳句。本书从中遴选三百余句,按年代先后编排并附上原文、读音及简注,以助鉴赏。
我想为您拭去眼角的珠滴——日本俳句四大家集
本书共收入在日本俳坛具有代表性、在国际上久负盛名的四位俳坛大家的作品,分别是: 松尾芭蕉(1644—1694),其俳句被西方学者誉为“宛如珍珠”,诗风幽玄,有禅意;堪称日本俳句第一人,也是日本文学史及日本文学的读者不可越过的名字; 与谢芜村(1715——1783),诗风唯美的俳句大家,其作品被西方论者誉为“恰似宝石”; 小林一茶(1762-1827)作品充满对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关爱,包括对花鸟鱼虫,他都表现出庇护有责的情怀,同时也对权贵的强势及世态炎凉予以讥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 正冈子规(1867——1902),俳句改革、创新的倡导者,今天所见到的俳句这个名称,就是由子规确立的。他在日本俳坛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 这四个人,以不同的风格,支撑起了日本俳句艺术的天空。读了这四个人,才算接触到了日本俳句的精华。
诗经典·译丛:松尾芭蕉俳句选(日汉对照)
在一千数百年日本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松尾芭蕉是一个闪亮的定律,他超过文学范畴,成为了一个普遍的文化符号,更成为一段清晰可辨的历史和时代记忆。 在世界各国、各民族、各语种的文化、文学和艺术史中,像芭蕉这样里程碑式的时代人物毫无疑问都是寥若星辰的存在。 公元1644年,也就是中国的明末清初时期,松尾芭蕉出生在关西地区三重县一个在当地略有权势的农民家庭。芭蕉在家排行老三,上有一位哥哥和姐姐,下有三位妹妹(也有一位妹妹之说)。1661年,18岁的芭蕉开始在当时名声远播的贞门派俳人北村季吟(1625-1705)的门下学习俳句。1682年,他在出版的俳句集里初次使用“芭蕉”这一俳号,“芭蕉”取自芭蕉隅田川畔的居所“芭蕉庵”。在此之前,他一直使用的俳号是“宗房”和“桃青”。 “宗房”为本名,“桃青”源于诗人李白的名字,一是出于对李白的敬仰,二是由于芭蕉的谦逊。李子对应桃子(据说芭蕉喜欢吃桃),白对应青。意思是李子泛白(成熟),桃子还青(未熟)。言外之意,跟大诗人李白相比,自己还很嫩,是尚未成熟的桃子。芭蕉俳句里的引经据典多源自唐诗,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贾岛、寒山等诗人的诗句和典故常常出现在芭蕉的诗文中。
日本短诗大师套装(套装共三本):和歌与俳句的经典融合
1.日本千年的审美之心、自然体悟,全凝结在短短几行的短歌中。 2.和歌之于日本,正如古诗之于中国。和歌中短歌居多,后世提起和歌多指短歌。 3.短歌是迅疾而悠长的抒情,书写生命之一秒的美学 4.本书精选《万叶集》歌人与小野小町、和泉式部、紫式部、西行法师、与谢野晶子、石川啄木等共三十余位歌人的传世之作,小小一册即可通览千年短歌的结晶。 5.如果你喜欢短小精悍的诗,那你一定要读读这本俳句诗集。 6.俳句是日本代表性的诗体,国际传播度极高,而松尾芭蕉近乎是俳句的代名词,被誉为“俳圣”,芭蕉之于俳句,正如杜甫之于唐诗。 7.松尾芭蕉是日本俳句史上承上启下式的人物,是集大成者,是周作人、芥川龙之介等人盛赞的俳句诗人。 8.本书是日本古典俳坛首位大家松尾芭蕉的首部简体中文俳句集。 9.著名诗歌翻译家陈黎、张芬龄倾情献译。 10.精装典藏,名家名译。 日本的和歌是日本璀璨古典文化的结晶。短歌是和歌的一种,后来逐渐演变成和歌的代名词,和歌中数量zui多且脍炙人口的均为短歌。短歌凝结了刹那间的生命体悟和感觉之心,短小却不单薄,豪迈而不草率,是日本文学的灵魂。 本书从1300年的和歌发展史上遴选400余首风格各异的短歌名作精心翻译,中日双语呈现并佐以作者简介及精辟批注,以助读者了解日本的短歌艺术以及背后的丰饶情感世界、风物人情。 俳句是一种极具日本特色、极为重要的文学类型,而松尾芭蕉则被誉为“俳圣”。他是古典俳句的首位大师,也是将俳句艺术推至顶点的俳人。芭蕉之于俳句,正如杜甫之于唐诗。芭蕉的俳句,既承袭了汉诗、日本和歌的古典传统,又毫不避讳掺杂日常俗语,深得滑稽精髓,极富自由创作的精神。 芭蕉擅长捕捉日常中的绝对孤独、寂静时刻中的风物妙趣,如晨昏树叶被照得灼热时的香气,又如蛙跃进古池时的冷然水声。诗人借此展示在永恒流动的时间中对自然的热烈一瞥。后世日式文学的物哀精神,对自然万物的灵敏感性,多受其影响。在其笔下,俳句的雅与俗的调和达到了未有的高度。 本书从芭蕉一生创作的俳句中遴选三百余句,按年代先后编排并附上原文、读音及简注,以助鉴赏。 小林一茶是江户时代最后一位俳句大家,与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并称日本古典俳句三大俳人。一茶早年离乡赴江户谋生,流浪半生后返乡成家。然而儿女均先于他离世,一茶的晚年寂寥又困窘,唯自然万物和俳句可寄情。 一茶的俳风独树一帜,效仿前人的同时又发展出独特的变奏,继承闲寂、幽玄美学的同时,又带上了诙谐的个人标记。他厌恶世俗,反抗强者,而此类激进的情感均在落笔时全然稀释,只剩下安贫乐道、甘于品尝生之苦涩的豁达,对弱小生命的无尽悲悯,以及对世事无常的喟叹。 一茶一生创作了两万多句俳句。本书从中遴选三百余句,按年代先后编排并附上原文、读音及简注,以助鉴赏。
日本俳句文化:俳句三圣精选(套装四册)
1.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并称日本俳句三圣,本书从三位俳句大师一生创作的俳句中各精选100余首,囊括各种题材、类型佳作,并附上精辟注解与日语原文,以助读者了解日本俳句的诗情世界。2.精装典藏,名家名译。 日本三大俳句诗人中,松尾芭蕉被誉为“俳圣”,与谢芜村和小林一茶居至圣左右,以“亚圣”之姿并为三圣,三者地位类似唐诗中的杜甫、李白和王维,至今仍是诗歌星空中*为闪亮夺目的星辰。芭蕉以风雅为生命,DU创蕉门蕉风,将俳句提升至“道”之境界。芜村则为中兴健将,将俳句的入诗题材延伸至天地万物,达到“自他无差别”的境界,表现手法也更趋细致、艺术化。一茶效仿前人,继承闲寂、幽玄美学的同时,又发展出独特的变奏,为俳句加上诙谐的个人印记,直白表现出对生活的感受。本书从芭蕉、芜村和一茶各自创作的不同题材、类型的俳句中,遴选出300余句,按年代先后编排并附上原文、读音及简注,以助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