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欧阳修集
此书为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诗词文选集,收录了欧阳修诗、词、文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章,通过此书可以一览欧阳修创作的成就。每一首诗词、每一篇文章都有精到的导读、疑难字词 的注释、通篇的翻译,扫除了读者阅读的障碍,能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是一本适应普通读者的大众读物。
东坡书传笺译(上下册)
《东坡书传笺译》是目前国内第一部为《东坡书传》进行整理、诠释的创新之作。它在学术思想及学术观点上的一大特点是充分揭示东坡的民本思想。从历代《尚书》学中,可以看出最能真正体现“以民为本”意识的,惟独东坡此书。纵观历来的各家《书传》可以发现,朝代愈往后,崇尚德政、仁政的观念愈加淡漠,而尊崇皇权、以帝王为中心的诠解意识愈加浓烈。忽略民众的利益、忽略民众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以帝王为中心、以民众为被动的从属的治理对象,成为普遍的经解宗旨。这种观点与《东坡书传》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也成为《东坡书传笺译》一书的创新之处。在诠解方法上,本书采取了“省略注解,着重译述”的新方式。一般经解多以注解为重点,但《尚书》的成文,原以古文字为载体,并且流传年代达数千年,是一个动态的成书过程,可谓“真伪”错杂,难于达诂。故本书省略注解,采取“以意逆志”的经解办法,以正确理解经文原意为主,以现代词语完整地表述经文原意,以便今人理解。这一“以意逆志”的读经法影响甚大,也可以说是经解方法上的一种创新。
玉帛干戈
位處中原西陲的吐蕃 崛起過程中,建構吐蕃天下體系 整合青康藏高原之部族 促使各部族於文化、語言、宗教、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均吐蕃化 使得中原西陲原本為分裂割據,且相互盜抄的人文生態 為之一轉而統合於吐蕃化的浪潮之中。 今天包括西藏、青海、西康、甘肅、雲南、四川等地之2500公尺以上地區,即地理上所謂青康藏高原的區域,大部屬信奉藏傳佛教,飼養犛牛,種植青稞,以糌粑為主食的特色文化區,凸顯中國之多元文化特徵,就是吐蕃以其建構之天下體系,將其所控弦之地,予以吐蕃化所打下的基礎。更因吐蕃於唐代所展現強盛輝煌的武功,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史實,永垂於中國史,令後代子孫印象鮮明,而於民間留傳中國西部的藏傳佛教世界,永遠是一個武功高深且神秘不可測的世界。君不見金庸小說中吐蕃高僧的龍象神功,武林第一,且性格詭譎難測。民間所有涉及宋、蒙元時期以還的武俠電影,凡是來自西方的喇嘛,個個武功高強等等,凡此,均為唐代吐蕃於中國歷史上所留下雪泥鴻爪的結果。 《玉帛干戈:唐蕃關係史研究》係林冠群教授以其所習得閱讀藏文史籍的能力,遍覽敦煌古藏文卷子、吐蕃時期的碑刻、吐蕃簡牘等唐代吐蕃第一手史料,以及歷代藏人所撰寫的史籍等為基礎,從中理解吐蕃本身對唐朝的概念、立場與策略,以及歷代藏人對唐蕃關係的見解,以之與中原王朝所書寫的吐蕃史與唐蕃關係等記載,作比較研究。林教授經年累月地就唐蕃關係,反覆思量、考索,並詳參中外學界相關的論著,經三十年的積累,終破解世所難詳的唐蕃關係,完成一本三十六萬字之專著,貢獻一家之言。
唐代吐蕃史研究
吐蕃即為今日之西藏 剽悍好戰,李唐滿朝文武聞風喪胆 本書抽絲剝繭 掀開吐蕃神秘的面紗 讓世人一睹廬山真面目 唐代時期的西藏稱為吐蕃,為當時亞洲一等一的強國,剽悍好戰,對外採擴張政策,打遍天下無敵手,連號稱天可汗的唐朝皇帝都聞風喪胆,於西元763年10月7日逃出京師,狼狽不堪。吐蕃順勢在長安成立傀儡政權,雖僅歷時十三天,但在國史已首開紀錄,大放異彩。但由於外族對吐蕃之載記,失之簡略且多所誤解外,古藏文史料亦大多佚失或殘缺,再加上後人為各種目的撰史,造成吐蕃史領域中之偽史、假史、錯史充斥的現象。本書本於「以藏還藏」的方式,抽絲剝繭,利用藏文原典史料與各種史料之間的比較研究,試圖掀開吐蕃神秘的蓋頭,讓世人一睹其廬山真面目。
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
暂无简介
吐蕃赞普墀松德赞研究
墀松得贊(Khri-srong-lde-btsan,742~797),吐蕃三大賢君之ㄧ。約與唐肅、代、德宗同時期。在位期間,對內行「崇佛抑蕃」政策,進行政治改革,根絕臣下勢凌君上之現象,貶抑蕃教徒,禁止蕃法,提升佛教徒地位,免除佛教僧侶之賦稅、軍役,以政府財稅供給僧伽制度,並詔命佛教為國教,凡此均為吐蕃歷史上劃時代之大事。對外實施擴張政策,曾進佔李唐京師長安,並佔據天山南路,控制東西交通要道,在當時亞洲政治舞台上,佔有舉足輕重之地位,儼然以亞洲霸主自居,其武功之盛,對西藏而言,誠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對於當時亞洲列國,尤其是唐朝,影響至深。 留法學者吳其昱博士認為,本文為少數漢文吐蕃史論著之合乎國際水準者。本文為國內第一本研究西藏史之博士論文。
新编东坡海外集
《海外集》是东坡谪居海南三年期间各体文章的结集。历来认为,海外三年是这位豪放派大师创作上的又一个丰收期。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风格也有新的发展。王文诰认为东坡的诗风“熙宁还朝一变,倅杭守密,正其纵笔时也。及入徐、湖,渐改辙矣。元丰谪黄一变,至元祐召还,又改辙矣。绍圣谪惠州一变,及渡海而全入化境。其意愈隐,不可穷也”。王氏的全入化境论,肯定东坡海外三年诗歌创作的成就,这可以找到一个很有力的佐证。那就是北宋崇宁、大观间,社会上曾掀起过一股“苏诗热”。朱弁《风月堂诗话》称:“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者,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类。”即使这股“苏诗热”当时或许还掺杂着其他的社会因素,但据以说明社会上对东坡晚年诗的赞赏,并不失真。而东坡本人对他这个时期的创作,至少有两点很自信。其一是对他的和陶诗。他认为这是有史以来的“创举”,而且就其质量言,“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本书以编年体编排。编年主要参考清代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简称《总案》),遇须说明或纠正、补充、勘误之处,即于题下加注说明。 《新编东坡海外集》所收文章,主要以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苏轼诗集》(简称《诗集》)与1986年出版的《苏轼文集》(简称《文集》)为底本。二集偶有错失之处,则参考其他书籍资料加以订正,并在注释中加以说明,不另出校记。关于诗歌的注释,主要参考《苏轼诗集》原有注解。书中引用过的前代注家主要有:〔施注〕(南宋施元之,施宿)、〔顾注〕(南宋顾禧)、〔查注〕(清代查慎行)、〔王注〕(南宋王十朋)、〔王注引赵次公语〕(南宋王十朋、赵次公)、〔合注〕(清代冯应榴)等。以上注家在文中不再注明,仅在此说明。另有东坡自注、王文诰的注释(用〔诰案〕或《总案》标明)在注解中别有标志。 《新编东坡海外集》引用前代注家注释大多经过查阅原出处加以订正或改写、补充,不再加说明。另外,论与赋的部分,参考过郎晔《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注释文字尽量做到雅俗并行。所引典实尽量以原文面貌出现,标明出处,以便研究者;也注意联句串讲,以现代汉语解释,以便于读者理解。对须要提出编者个人见解的地方,则另加按语说明。注释以句为单元,但也不拘于此,灵活掌握。此次修订,除校正初版时的错失外,根据最新研究及收集所得,补编书信九首,词一首。而初版本所附录编者研究论文:《苏轼岭南诗作的思想品格》《东坡两首海南”佚诗“质疑》《试论苏轼和陶诗》《苏坡在海南岛一文辨误》,不再收入。而重新补入《东坡”海外论“的特点》《苏轼(西江月)写作的时间和地点》《(汲江煎茶)应为东坡寓惠时作品》《(东坡笠屐图)首创者为琼州人》四篇。 垂暮之年,使命远临,花甲之年的大诗人苏轼遭贬琼州。在这里,一代文豪参禅悟道,服食养性,文风更趋老成,自言“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崖州”。《海外集》为其谪居海南三年期间各体文章之结集,历来评价甚高。本书以编年为序,严格甄别,考订谨严。初版时曾广受好评,本次为修订三版,更加精审。
《西藏通史》专题研究丛刊:唐代吐蕃史论集
《<西藏通史>专题研究丛刊:唐代吐蕃史论集》精选台湾地区著名藏学家林冠群先生有关吐蕃史研究的十二篇论文。作者本着严谨的冶学态度,在对大量的藏、汉文文本研判的基础上,结合外文的研究成果,对吐蕃史研究中的重要制度、人物和事件等,详加梳理和分析,尤其对吐蕃赞普的研究见解深刻而独到,是有关吐蕃史研究的一本重要论集。
唐代吐蕃历史与文化论集
《唐代吐蕃历史与文化论集》精选台湾地区著名藏学家林冠群先生有关吐蕃史研究的多篇论文。作者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对大量的藏、汉文文本研判的基础上,结合外文的研究成果,对唐蕃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是有关吐蕃史研究的又一本重要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