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
林毅夫(1952年10月15日-),经济学家,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毕业于耶鲁大学,现任中国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北大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国务院参事、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林毅夫植根于改革开放实际,自主创立并实践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体系,丰富完善农业经济学理论,重新构建发展中国家制度安排和宏观经济学理论,为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读中国经济(增订版)
10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4%
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展示了中国经济实力两千多年来的跌宕起伏和戏剧性复兴,解读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头以及未来增长的前景。对任何想要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来说,这都是一部必读的著作,一部早就应该出现的重要著作!新版新增了对最新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并就“资本账户”和“林张之争”等热点问题做出了重要评论。
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与内在逻辑
5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8.4%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升级新阶段,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新”与“质”,把握其理论内涵与实践外延?新质生产力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有哪些关联?政策及金融服务又该如何支撑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本书收录了林毅夫、黄奇帆、郑永年、刘世锦、黄益平、姚洋等国内一线学者、专家对中国经济的观察与思考,结合外部形势及内部特征,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与内涵,从战略支撑、产业支撑、金融支撑、基础支撑、目标引领等角度,对新质生产力这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进行解读,对经济回升向好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对数字经济、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等热点领域进行研判,并为如何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在稳增长的同时促进经济转型提出参考路径。
解读中国经济
2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2%
本书是解读中国经济最权威著作,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书中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新版针对近年来此起彼伏的“唱衰中国”论调,专辟一章“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予以驳斥,对最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我国未来改革发展前景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与预测。
解读中国经济
1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0%
本书首版(《中国经济专题》)在2008年一经出版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曾荣获多个畅销奖项和优秀图书奖,并作为解读中国经济问题的权威读本,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其中英文、德文、泰文、日文版还入选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有效地推动了西方读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清楚认识。本书是在2008年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新版结合最新的国际与国内经济形势全面更新了相关数据和分析内容,并新增一篇关于“全球失衡、储备货币与全球治理”的附录。书中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本书的最大特色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重点阐述了自生能力理论和比较优势战略。
新结构经济学(典藏版)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1%
新结构经济学作为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侧重于政府作用的结构主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侧重于市场作用的新自由主义之后的第三版发展经济学,为研究一个经济体经济结构和转型的决定因素和作用提供了一个新古典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经济运行和发展政策的新见解,并为改革的实践者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新结构经济学自林毅夫教授应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邀请,在2011年度的库兹涅茨讲座中正式提出以来,得到了以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迈克尔·斯宾塞等十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代表的国际经济学界的高度评价,以及发展中国家政策界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本书由林毅夫教授精选包括其库兹涅茨讲座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文章而成,涵盖了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政策建议、应用案例,作者与十余位顶尖学者关于新结构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及政策问题的辩论,以及作者对有志于新结构经济学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的青年学者的建议和期许。
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对话(与林老师对话)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4%
本书为《论经济学方法》(“与林老师对话”系列)的第二版,收录了林毅夫教授在经济学方法问题上与学生的对话记录。作者强调经济学家必须以“常无”的心态,从现代经济学的“本体”,即理性人基本假设出发,研究新出现的经济现象。通过问答式的交流,作者深入浅出地教导有志于经济学研究的青年学子,应如何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善于运用理论、进行理论创新的经济学家,体现了作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第二版增加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教授对本书英文版的评论、学生的感悟以及林毅夫教授论述经济学方法论的文章。
解读中国经济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3%
本书首版(《中国经济专题》)在2008年一经出版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曾荣获多个畅销奖项和优秀图书奖,并作为解读中国经济问题的权威读本,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其中英文、德文、泰文、日文版还入选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有效地推动了西方读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清楚认识。本书是在2008年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新版结合最新的国际与国内经济形势全面更新了相关数据和分析内容,并新增一篇关于“全球失衡、储备货币与全球治理”的附录。书中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本书的最大特色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重点阐述了自生能力理论和比较优势战略。
中国经济专题(第二版)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9%
中国经济专题是林毅夫教授在北大面向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课程。课程以其理论的前沿性和内容的本土化深受广大学生的好评,并在2007年当选为北大年度精品课程。新版在2008年第一版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新变化更新了部分数据和分析内容,新加一篇“全球失衡、储备货币与全球治理”的附录,并配合教材内容新增了思考题和配套课件,更适合各高校教学使用。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与发展路径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6.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因此,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发展路径,不仅有助于充分发现中国社会与经济的韧性和潜力,也有助于组织及个人规划未来的奋斗目标与发展方向。 本书由林毅夫等著名经济学家领衔,汇集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经济视角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对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市场体系构建、双碳目标、人口趋势、现代企业治理等重要概念与现实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和科学洞察,为读者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路径,把握发展大势提供参考。
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4%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各国都在探索并尝试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方法。这些方案通常是来自于想象而非实践,实际上也是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作者通过借鉴历史和实践经验,结合经济学分析,为我们深入解析了那些成功发展自己经济的国家具体实施了哪些措施。并提出,经济发展是一个持续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的过程,这取决于国家如何利用和整合他们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本和基础设施。国家需要识别并扶持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即能够最有效地生产产品的产业),并且将这些产业作为发展的基础。同时,国家需要认识到市场自我调节的能力,削弱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以促进企业繁荣发展,引领产业升级。通过阐述“新结构经济学”的框架和理念,作者为我们展现了甚至最贫穷的国家也能够以至少8%的经济增长率持续发展几十年,通过一至两代人的努力,大幅度地减少贫困,并成为中等收入甚至高收入国家。通过穿插作者对经济发展的深刻见解,以及在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期间到各地出访的故事和所见所闻,本书为那些在求索繁荣中的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并寄予了期望。
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增订版)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8.4%
经济发展是一个技术革新和结构转型的动态过程。经济发展思想则是内生于探索稳定增长策略的过程。本书为研究经济结构转型的决定因素提供了一个新古典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了经济发展政策的新见解。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市场都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机制,然而经济发展作为一个动态过程需要经历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升级、多元化及配套的软硬件设施的改进。这一升级和改进的过程需要与巨大的公司交易成本外部性及资本投资回报相协调。所以,除了有效的市场机制,政府应该在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书为支持以上理论提供了实证经验,并为改革的实践者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
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
1人今日阅读
经济发展是一个技术革新和结构转型的动态过程。经济发展思想则是内生于探索稳定增长策略的过程。本书为研究经济结构转型的决定因素提供了一个新古典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了经济发展政策的新见解。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市场都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机制,然而经济发展作为一个动态过程需要经历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升级、多元化及配套的软硬件设施的改进。这一升级和改进的过程需要与巨大的公司交易成本外部性及资本投资回报相协调。所以,除了有效的市场机制,政府应该在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书为支持以上理论提供了实证经验,并为改革的实践者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
从西潮到东风
1人今日阅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持续多年的国际贸易不均衡被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普遍认为是这场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国际贸易不均衡则被认为主要源于人民币汇率的严重低估,但在《从西潮到东风:我在世行四年对世界重大经济问题的思考和见解》一书中,享有国际声誉的经济学家林毅夫却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危机发生的根源绝不在中国的汇率政策。 在这本书中,林毅夫还认为,发展中国家广为接受的现代化理论源于西方社会的经验,这样的理论经常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相背离,简单照搬西方的理论,容易产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甚至是“好心干坏事”的结果。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有必要根据自己的社会现实创造性地提出理论来指导其现代化的实践。 作者还对解决欧洲债务危机、恢复全球经济增长、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 可以说,这部作品是引导发展中国家或中国学者独立思考全球经济问题的开拓性作品。阅读此书的读者也一 定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受――“西潮”并非皆是真理,“东风”亦可贡献于西方的发展。
论中国经济:挑战、底气与后劲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6.4%
林毅夫纵论中国经济,阐述“十四五”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关键点,中国经济如何突破瓶颈与障碍,打通淤点堵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已进入第二个一百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应当在哪些方面发力?作者认为,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有年均8%的增长潜力。这个判断的背后,是作者对当下中国面对的巨大挑战和机遇、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底气的认知。中国如何继续后发优势?新工业革命中国又应当如何参与并引领?如何理解双循环和新发展格局?如何通过经济结构的转型,促进“十四五”期间各地的高质量发展?面对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疫情突发等一系列新形势下的新变化,林毅夫教授从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落脚,分析了中国的发展经验及其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启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金融如何推动增长、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方向、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前景等,都做了深度解读,让企业、政府、个人,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未来趋势。
中国经济的前景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0.3%
中国为什么会成为领跑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应当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发展潜力如何?中国经济的飞速稳定发展对世界经济究竟有哪些积极影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下,林毅夫教授从新结构经济学出发,对脱贫攻坚、医疗改革、绿色经济、双循环战略和共同富裕等经济政策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国际形势、读懂中国经济,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书中还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做出了回应,分析了中国经济未来的挑战,并预测了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潜力,剖析了中国的发展优势,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给出了解决思路。对于想要知道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想要了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想要洞察新结构经济学理论魅力的读者而言,这本书值得再三阅读。
林毅夫:论中国经济系列(套装共5册)
1人今日阅读
本套装包括《论中国经济:挑战、底气与后劲》、《中国经济的前景》、《论中国经济的发展》、《从西潮到东风》、《经济学第一课》五本。
中国经济专题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1%
本书总结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了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了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改变世界经济地理的“一带一路”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9.9%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本书基于《光明日报》“光明讲坛”有关一带一路系列讲座内容整理而成,林毅夫、汤敏、胡鞍钢等国内知名的十几位学者和专家共同编撰,从国家战略、经济、文化、历史、外交、安全等角度,全面解读“一带一路”战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以期为有兴趣了解该战略的广大读者有所参考和启发。
朗润园观点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55.6%
《朗润园观点》以国家发展为中心议题,系统总结一年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专家、学者对国家发展的重大议题和进展的观点与看法,前瞻性展望与国家未来发展休戚相关的全球格局演变、重大战略、制度与政策。
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在场的每一位都跟我一样,非常关心中国的前途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冠军文化。(2)中国的每个知识分子应该不断地思索:中华文化,这个曾经是冠军的文化是不是能够再度辉煌起来,又变成一个冠军的文化?(3)一个强势文化指的是什么?强势文化指的无非就是经济基础好。所以,我们必须努力,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我们的社会、政治、经济、组织现代化。即使这样,我们还要努力,争取自己文化的核心价值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到那时,我们今天的讲坛所追求的冠军这个奖杯就会有机会回到我们的手中。
台湾经济的奇迹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新结构经济学新在何处:第一届新结构经济学冬令营头脑风暴集
新结构经济学是林毅夫教授及其团队过去二十多年来研究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转型成败经验而总结出来,并逐步充实完善的一个新的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体系。2015年12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的首届新结构经济学专题研讨会上,近百名来自海内外的优秀华人经济学家和青年学子分别就“回顾与反思”“立意与重构”“议程与思路”“突破与革命”四个主题深入探讨了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构建、相关研究议程和研究思路,以及未来发展前景。本书选取其中的精彩发言整理成册,旨在向对发展问题感兴趣的一般读者及经济学人展示新结构经济学这一最有潜力的发展理论的全貌,并鼓励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进来,共同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超越发展援助:在一个多极世界中重构发展合作新理念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推动结构转型就像攀登一座“大山”,发展中国家都处在攀登这座大山的不同阶段。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各个发展中国家只有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才能够更好、更快地问顶那座山峰。本书以新结构经济学为分析框架,重点探讨可持续和包容性的结构转型,以及在一个多极世界中超越传统的发展援助的需要。结构转型是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引擎。传统的北南发展援助未致力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结构转型的瓶颈问题,因而未能实现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目标。本书超越传统的北南发展援助来研究南南发展合作,将援助、贸易与投资相结合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结构转型和更加广泛的发展目标,包括创造就业和可持续的福利改进。通过展现来自巴西、中国、印度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观点和不同视角,本书引入了新的理念来拓宽后2015发展援助与合作的定义和融资工具,以实现互利共赢。
世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报告:新结构经济学之路
本书应用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当今世界经济结构格局的历史性变迁,归纳了主导世界发展思潮的历史性变革,追踪了全世界所有国家和经济体的经济结构变迁历史轨迹,总结了成功者和失败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经验教训,并以此作为标杆测评了每个经济体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编制了结构转型升级的达标指数。并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规律,估算了世界每个经济体制造业就业的缺口和剩余情况,以及制约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设施缺口,据此分析了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以及“一带一路”的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之后在世界经济结构变迁趋势中分析了中国的方位,总结了中国带给世界以及世界带给中国的机会。最后,提出了一套把握世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机遇的新结构转型升级方法与政策指南。
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新结构经济学方法与应用
为了让更多新结构经济学爱好者了解与学习新结构经济学理论,编者特意从期刊杂志中挑选以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或者以新结构经济学方法论为指导的文章出版。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已经在经济学相关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辑首先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进行详细阐述与说明,同时挑选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在中国区域转型升级、少数民族地区与扶贫地区、资源型地区以及其他特定地区中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应用与分析,深化大家对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解,同时再次强调产业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研究清楚产业政策成功与失败的道理。
全球变局:经济新格局下的长期主义
变局之下,机遇何在? 大变局时代,世界的经济重心已悄然转移,传统的政治格局也濒临崩解。人们在感受脆弱、易变与不确定性的同时,也在逐渐成形的新秩序中寻找新机遇。 面对剧变与噪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国内知名管理学者展开深度探讨,透视变局背后的底层逻辑,发现中国社会的坚韧定力,解读经济发展的关键战略。 本书不仅回答了全球政经变局、企业发展与转型、银发经济、中年职业发展等一系列从宏观到微观的现实议题的成因与现状,也给出分辨短期动荡与长远趋势的重要原则,并对百年变局背后潜藏的机遇给出提示,帮助读者建立理性认知框架,坚守长期主义。
解惑集:中国经济专题答疑录
林毅夫教授自1996年起在北京大学为本科生开设“中国经济专题”课程。该课程不仅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的兴衰,近代以来所取得的成就、遭遇的挫折,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而且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该课程的具体内容收录于《解读中国经济》一书中)。本书是与其配套的答疑解惑集。全书以问答交流的方式收录了林毅夫教授在讲授“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期间,对学生提出的近两百个问题的详细解答,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一以贯之的逻辑,对众说纷纭的观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辩驳。本书可以作为“中国经济专题”课程及《解读中国经济》一书的补充阅读材料,也适合所有关心中国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普通读者阅读。
战胜命运:跨越贫困陷阱,创造经济奇迹
本书两位作者都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杰出经济学家。他们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国际发展机构任职经历,以及为整个发展中世界求索繁荣之路的迫切愿望。在书中他们以充满诗意的语言和富有寓意的故事回顾了近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历史,并通过扎实的研究得出结论:即使在物质和人力资本匮乏、制度基础薄弱的条件下,经济增长与转型也有可能发生。这一结论颠覆了认为成功发展总是基于一定先决条件的传统经济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他们为整个发展中世界提供了一幅可以在任何地方创造共同繁荣的实用路线图。经济发展从无万事俱备之时,立足当下,繁荣之路就在眼前!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新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和改革红利对旧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和改革红利的替代,毫无疑问,都是依靠人们的努力而出现的。历史上找不到“天上掉下红利”的例子,现实生活中更没有“天下掉下红利”的好事。古今中外,所有的红利都来自创造。”——厉以宁“如果不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中国的发展将无法持续,社会稳定将会遇到空前严峻的挑战。能否实现改革再出发,是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尽快制定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吴敬琏“只要了解如何根据本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技术创新和结构转型方面的后发优势,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有机会加速经济增长,中国也有可能实现十八大所提出的宏伟目标。”——林毅夫
经济学第一课
经济学是什么?怎么学经济学?为什么要学经济学?什么是有意义的学问?我们为什么会信任没见过面的厂商?教育也是一门经济课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成立以来,首次招收本科生后,特地为新生举办了多场讲座,多位教授借此机会,严肃、细致、真诚、幽默地回答了这些从学问、社会到人生的各色疑问。林毅夫、姚洋、张维迎等教授侃侃而谈:经济学方法论、理论与战略,便于深入理解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理论支撑经济学细分领域及相关现象,学到如何成体系地剖析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自身求学经历,传递自己对学问、学习的理解,对社会、对国家的关怀与责任感每一位学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和演讲风格都能对你有所启发。这一切都将帮助你进一步理解中国现实、世界局势,在认知自己、认识世界的路上走稳。林毅夫强调:“北京大学的学生和广大的经济学爱好者、研究者……不仅要思考个人的职业发展问题,更要考虑自己未来对社会的最大价值所在。”这本书将帮助你进一步理解中国现实、世界局势,在认知自己、认识世界的道路上走稳。
论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后疫情时代,新形势下如何发展?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应如何变动?各地区可如何借助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发展?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连同学术副院长王勇、研究员赵秋运,以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多方面分析中国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更回归经济学本质,分析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中国与西方:当前经济、政策与应对
国家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什么?人口是制约创新的重要因素吗?怎么正确理解贸易全球化?面对金融危机,不同国家的政策有何差异?世界秩序不断变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数字经济对当前的全球经济政策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北京大学新结构研究院教授林毅夫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扬·什维纳尔,共同邀约埃蒂沙姆·艾哈迈德、白重恩、陈平、罗伯特·库普曼、雅各布·卢、梁建章、卢锋、埃里克·马斯金、埃德蒙·菲尔普斯、宋敏等中西方知名学者和专家,从当前政策、贸易、局势和分工、创新、数字化和领导力等多个方面,共论全球经济与政策,以提供应对与思辨,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本书不仅希望提供各位作者的权威分析和观点,而且希望激发关于中国和西方共同未来的进一步思考和辩论。在如今受新冠疫情影响的世界中,这种思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共分10章,讨论了赶超战略与传统经济体制的形成,经济绩效与发展战略,比较优势战略,经济改革的历程与成就,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和难点,经济改革与持续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以及中国改革的道路与经验。作者林毅夫、蔡昉、李周在目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进展以及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中发生的诸多大事并参与中国经济学界的争论后,进行了修改和增删,对《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中的一些理论和政策问题作了更深入的阐述,从而使《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的理论更臻完善和具有针对性。
读懂中国改革(1-4册)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2%
深入解读中国改革和经济新常态!中纪委推荐必读书籍!读懂中国改革(1-4册)内容简介:十八大之后,尤其是三中全会以来,人人热议改革、争论热点,却未必明确这些改革热点包含着什么样的内涵与变局。而我们的前途,却取决于时下和未来的这些改革举措。为了更好地出发,我们有必要回望、梳理和预测。汇聚国内一流经济学家和精英学者,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周其仁、张维迎、郑永年、华生、陈志武、孙立平……聚焦中国目前的改革开放和新一轮的路径与战略,对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改革这一宏大话题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全面解读当下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深入剖析未来走向,阐述未来的增长点和发展空间,从供给侧改革、创新、新科技革命、人口红利、共享经济等不同的领域,指出未来投资决策的正确方向。
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7%
《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纵向关注中国改革进程,评判改革成败得失;全面厘清中国改革逻辑,解读未来中国道路。十八大之后,尤其是三中全会以来,人人热议改革、争论热点,却未必明确这些改革热点包含着什么样的内涵与变局。而我们的前途,却取决于时下和未来的这些改革举措。为了更好地出发,我们有必要回望、梳理和预测。《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汇聚国内一流经济学家和精英学者,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周其仁、张维迎、郑永年、华生、陈志武、孙立平……聚焦中国目前的改革开放和新一轮的路径与战略,对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改革这一宏大话题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产业政策 总结、反思与展望
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产业政策在经济增长、转型与升级等方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那么,产业政策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中国过去所执行的产业政策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在既有的产业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未来中国的产业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应该如何着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系统地回答上述问题,对于破解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产业政策:总结、反思与展望》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现升级为研究院)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举办的“产业政策研讨会”内容为基础,同时邀请了在此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对产业政策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在产业政策、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型领域共同探索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结合的有效路径,相信本书对于总结、反思与展望未来的产业政策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读懂中国改革系列(全五册)
纵向关注中国改革进程,评判改革成败得失;全面厘清中国改革逻辑,解读未来中国道路 。 《读懂中国改革》系列汇聚国内一流经济学家和精英学者,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周其仁、郑永年、华生……聚焦中国目前的改革开放和新一轮的路径与战略,对中国改革这一宏大话题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从经济改革到行政体制改革,从改革的路线图到改革的突破点,从人口红利到利益逻辑,从转型期的社会稳定到*职能转变,从新常态到供给侧改革,在《读懂中国改革》系列中,各路学者各自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回顾改革,前瞻国是,对改革动力来自何方、如何克服当前面临的阻碍、如何有效推进等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对未来改革道路进行展望、分析和设计,以期让民众读懂中国改革,成为大众把脉时局、改变命运的引路之作。
站在经济学的高坡上
杨小凯为著名的华裔经济学家,在经济学做出过突出的贡献,曾两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杨小凯著述等身,以其传奇的经历和学术成就享誉海内外。2004年杨小凯不幸英年早逝,去世后,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师友亲朋纷纷撰文追思,对其学术思想、治学态度和成长经历做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本稿汇集追忆文章约五十篇,从各个方面回忆评价杨小凯,全面展现了一位优秀华人经济学家的一生。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
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的《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是中国现代经济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林毅夫、樊纲、易纲、张军等当今中国经济学界的主力和领军人物,都是丛书的早年作者,正是丛书提供了他们最初的学术成长平台。2014年度格致出版社对丛书再作大规模整理和改版工作。林毅夫、蔡昉、李周著的《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即为此次旧籍新版品种之一。《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从探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三位作者提出了他们关于国企改革的看法,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平竞争的市场能够产生关于企业经营绩效的充分信息,从而降低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和责任不对等等问题的发生,使得企业的所有者得以有效地监督经营者行为,并创造出所有者和经营者激励相容的企业管理制度。当国企面临着一系列政策性负担、经营者侵犯所有者权益的现象在所难免时,创造一个公平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国企改革的核心。
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回顾与分析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几乎每天都有关于中国改革开放以及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图书出版。与众多其他图书比较,本书是与众不同且不同凡响的,诸多作者各有经历、各有视角、各有体例,是一本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自由体文集。 撰写本书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是具有国内一流水准、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并且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一批著名经济学家。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走过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有些人还从政策的建言者成了政策的制定者和实践者,这当中有理性的思考,也有激情的辩论。无论是写自己所经历的事,还是评述某一方面30年的变革,我们都会从中感受到每一位经济学人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睿智审慎的学术思考和崇高凝重的历史责任感。经济学家们不仅追溯了肇始改革的安徽小岗村土地联产承包制、巴山轮会议以及莫干山会议等标志性事件,而且着重探讨了改革的历史背景、理论借鉴、三农问题、人口就业、价格机制、财税体制、金融创新、国企改革、社会保障、产权制度、外贸外汇以及宏观调控等全方位的议题,读来引人入胜,百感交集。 各位专家学者希望通过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总结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经验与教训,初步探索中国改革模式的理论解释,为续写中国未来发展的辉煌与奇迹,为推进中国转轨经济和世界转轨经济的研究,为世界经济学的发展贡献一份独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