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华
林耀华(1910年3月27日—2000年11月27日),福建古田人,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1935年在北平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4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以文学体裁撰写的《金翼》一书(伦敦,英文版)成功地表现了中国南方汉族农村宗族与家族生活的传统及其变迁。1941年回国后,深入凉山地区,对凉山彝族社会结构与诸文化现象作了缜密的考察,写出《凉山彝家》一书。
金翼:一个中国家族的史记
5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5%
增印11次的小说体人类学经典,哈佛大学博士林耀华先生恢宏之作
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第一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处于巨变时代。本文库选取的都是我国学者对改革开放以来巨变中国经验的理论研究成果,有助于向国内外学术界集中展示中国社会学成就,显示了我国社会学界的理论自信,也是中国模式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表现。 从作者看,既包括费孝通、林耀华等老一辈社会学家,又包括以庄孔韶等为代表的社会学重建的主力军,还囊括了李强、翟学伟等学者。从题材看,涵盖了社会民生、村落文化、组织结构、城镇化、乡村治理、人口问题、婚姻家庭、社会分层与流动等各个方面。本文库作为全面、系统展示中国社会学成果的品牌,适合社会学研习者、相关理论工作者、关心当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大众读者阅读。
凉山彝家
本书是我国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林耀华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我国早期人类学民族志的代表作,也是凉山彝族研究的经典作品。本书是作者1947年对凉山彝族社会进行三个月实地考察后的田野考察报告,并于1947年以《凉山夷家》之名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1961年出版英译本。书中分专项描述了彝族社会的地理历史、亲属关系、经济状况、社会组织及信仰仪式等方面的情况,梳理了彝族的社会结构与诸文化现象,并采用比较视角做了分析论述。本书还增补了林耀华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凉山彝家进行后续考察写的两篇文章《凉山彝族今昔》和《三上凉山》。书后附有导读文章和林耀华先生学术年表。自本书写作之始,林耀华先生对于凉山彝族的研究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提出了以家支和奴隶制为核心的传统凉山彝族社会结构,并持续关注新中国成立后其社会发展和转型,见证了凉山彝族地区的社会变迁和喜人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世界学术界所重视。
义序的宗族研究
福建义序乡是一个典型的宗族村落,近万人中有98.4%的人中为黄氏族人,宗族制度发育得非常充分。该书是中国人类学学者以参考观察法研究中国汉族的家族、宗族而写的第一部人类学专著。全书建立在深入全面的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描述准确细致;同时,在叙述过程中,一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功能学派的影响,一方面又大量引证中国的典籍,而且结合得较为平顺,显示了老一代学者深厚的功
凉山彝家的巨变
本书是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林耀华先生的代表作,曾于199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编是作者于20世纪40年代初对凉山彝族地区进行田野考察的成果《凉山彝家》,曾于194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二编至第四编分别是“凉山彝族今昔”“三上凉山”“半个世纪以来凉山彝家的巨变”,均是后来在新中国成立后作者多次再访凉山后根据新情况所写,展现出新中国成立后彝族地区发生的种种喜人变化。本书将林耀华先生有关凉山彝族研究的成果编排在一起,展现了林耀华先生从事民族研究的长期持续性、严谨性,是中国民族志研究的经典之作。
原始社会史
暂无简介
在大学与田野间
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读者能对一个走过大半个世纪的中国民族学、人类学者的学术生涯了解一个轮廓,存下一份回忆。也许它能勾起人们对本世纪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发展历程的一些思索,并对这门学科在不同社会场景下与时局的磨合有个评说。
20世纪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
本文集收集了包括李济、凌纯声、吴文藻等一批著名学者的论文。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西方学术体系中经受过系统的学院化人类学及相关学科学术训练,颇为关注研究方法;针对当时国内学术界所亟需,从调查者与调查对象的关系、田野工作的作用和意义等方法论问题到各种不同的调查方法和技巧、调查提纲、田野笔记等研究方法的具体问题,均有论述。希望读者能够由此更好地体会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特别是对中国场景下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有所认识。
社会人类学讲义
暂无简介
凉山夷家/旧版书系
《凉山夷家/旧版书系》是一部实地考察的报告,第一章区域标明考察的地理范围。第二章到第五章叙述社会团体从大到小的机构,因氏族、亲属、家族与婚姻乃系夷家一连串的组织。第六章到第九章描写夷家几方面主要的生活枢纽,经济、阶级、冤家与巫术,都有特点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