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工程学——无尽的前沿
4人今日阅读
我们生活在一个工程的世界里,科学和工程、技术和研究之间的根本差别正在快速消泯之中。本书展示的是:随着21世纪的曙光降临,自然科学家的目标——发现未知的,工程师的目标——创造未有的,两者正在经历一种前所未有的一体化趋同过程。 作者广泛地论证了:当今的工程学不仅是科学的合作者,而且两者同等重要。通过简略地提及工业实验室、化学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出现,机床工业和汽车工业旋风般的历史进程,以及核能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兴起,她的著作展现了现代工程学的壮阔图景:它的历史、结构、技术成就和社会责任性,它同自然科学、工商管理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作者擅长利用案例进行研究,例如F-117A“夜鹰”隐形战斗机、波音777客机的开发,以及亥维赛等工程师兼科学家型、福特和比尔·盖茨等工程师兼企业家型、斯隆和韦尔奇等工程师兼经理型等杰出人物的实践,给广大读者一种清晰的感悟:工程学必将在未来科学研究中发挥基本作用。
龙与鹰的帝国
故事开始时,中国仍在青铜时代,与进入铁器时代的地中海一带相比,犹如十九世纪的中国和西方。战国时期中国迎头赶上,其后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并驾齐驱,各自创下四百年的辉煌。其时,人类社会大概有一半人处在两大帝国的控制之下。世事难全美,称雄东西方的帝国,最终都败亡于来自北疆的蕞尔小敌。它们抵御外侮的能力,被内部的压制、腐败和治理不善消耗殆尽。后来,中华帝国反复重生和扩张,而罗马帝国则不可挽回地分裂了。然而,欧洲再次统一的梦想从未磨灭:它彰显于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宣言;它被拿破仑的雄鹰承载;它成为欧盟的内在抱负——当今难民潮汹涌,欧盟各国将何去何从?欧阳莹之教授以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兴衰为线索,全面探讨两大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思想与习俗等诸多方面的异同,尤其强调双方相异处对东西方世界面貌所造成的重大影响,总结其间的历史教训与大国治理之道。全书文字平实,逻辑缜密,兼顾叙述与评论;衡量东西方帝国的相对优劣,重新检视传统历史旧说,指出被忽略的因素以解释历史疑案。龙是中国传统四灵之一,后成为皇权的专属符号;鹰是罗马军团的标志,后成为罗马霸权的象征。龙与鹰象征秦汉与罗马帝国运权统治的风格,历久弥新。当正在崛起的新中国,面临有“新罗马”之誉的美帝国,传统作风犹自可见于当今世局。今天的中国人,应如何理解中美之间的合作与冲突?
复杂系统理论基础
本书的相当大部分致力于对科学理论和模型的表述,从而为进行哲学分析提供素材。由于多体系统的复杂性,诸学科基本上依赖于理想化和近似,各学科部分成了许多强调系统不同假面的模型。我将尽力展开模型。背扣的假设和预设,便于读者评价它们那些通常是有文化影响的声称。除了对一般概念进行澄清,我希望本书可以激起不同领域科学家之间的相互对话,不仅关于他们正在研究什么,还关于他们正在如何进行。因此,我努力使本书的内容易于一般读者理解,把诸学科的概念结构(conceptual struc-tures)尽可能解释清楚,尽量少引用行话,并在每一专业术语第一次出现时予以解释。由于本书的覆盖面很广,我将力求简明,使主要思想凸现出来,而不拘泥于细节。 科学主义过分炫耀科学且背离科学精神,这激起了让许多科学家吃惊的对科学的敌意。祸起萧墙。我们不要仅仅抱怨公众不愿意支持科学研究,或许我们应当检查自己,看看是不是我们做得太过分了,而成了科学主义。 ——欧阳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