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丁丁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
1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5.7%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第2版)是汪丁丁在北京大学讲授“经济学思想史”课程的讲义。这本讲义超越了经济学的专业化视角,结合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来对经济学进行反思,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和研究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如价值、价格、均衡、货币等。作者的思想并未满足于停留在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基本问题”,而是将这些问题与我们每个人以及全社会的生存状态一起讨论:“善与幸福”、“情感与心灵”、“社会正义”都是作者的关注所在。
行为经济学讲义:演化论的视角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5%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教授2010年在北京大学讲授“行为经济学”课程的课堂讲义。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迅猛发展的新兴学科,它的两个分支——以脑科学研究方法为基础的神经经济学,以及以实验室研究方法为基础的实验经济学,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却也将这一前沿学科引向了不同的方向。本书写作的主旨,在于通过演化论视角的提出,为“行为经济学”的学科基础建构提供一套在演化论视角下的整合框架,“将三匹马的不同方向归而为一”,促成学术共同体内对于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议题达成共识。作为北京大学的课堂讲义,全书洋溢着作者随笔式的写作风格、清新的课堂交流氛围和丰富的学科前沿新知,堪称作者继《制度分析基础讲义》《经济学思想史讲义》之后的力作。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3人今日阅读
《情理与正义》内容出自汪丁丁教授近年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开设的EMBA课程。作者认为,要理解任何中国现象,首先要将中国现象置于三重转型期的理解框架之内,关注转型期社会的伦理行为,其中涌现的问题,激发了作者在几十年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原理”。本书共分四讲,先后探讨了稳态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转型期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以及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伦理学,最广义的,最大适用范围的伦理学,用一句话概括,是关于社会生活的智慧。中国社会处于三重转型期,于是才有中国当代独有的人生问题与企业问题。短期行为不能产生稳定的行为预期,于是也没有正常的企业文化。这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人人理性预期人人行为短期化。不如此预期的人,反而不理性。我们该如何求解社会生活的智慧?该如何达致人与人之间深层的情感交流?
行为经济学要义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1.0%
《行为经济学要义》主旨在于表达汪丁丁教授最近四五年在这一领域寻求更具简单性、统一性和可证伪性的分析框架的思想成果。书中着重探讨了一个极为艰难的主题——模型与现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基于这种关系的经济学解释,尤其是在行为主体墨守的各类成规当中,吸引汪丁丁教授长期关注并认为最有希望被纳入行为经济学基本模型的人格/气质模型。而返回生活常识以及批判性思考,则是汪丁丁教授心目中行为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原则,如此方可限制理性,警惕官僚化倾向,更好地保持对生活的敏感性,求解中国问题。
制度经济学三人谈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0.8%
这部著作记录了我国三位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韦森、姚洋的思想对话。对话的话题范围,不仅广泛涉及当代中国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意义、现状和未来发展,而且深入控及经济学制度分析的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及其意义、语言和信仰基础。对话起始于对制度概念的把握,接着进入了对制度的生成路径及其道德基础的讨论。围绕着制度是制定的还是自发生成的,对话的话题延伸到行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们之间共享的“意义均衡”。在“秩序”与“均衡”两个概念及其在制度分析中的作用问题上的激烈争论,又把对话引向对哈耶克和诺斯的理论的评论。沿着“情景理性”概念,话题又转移到制度生成中的个人与社会选择的基本问题。围绕着制度评价问题,对话逐渐深入到了交易费用的可用性,效率衡量上的困境以及社会福利、自由和平等问题。
经济学思想史进阶讲义 : 逻辑与历史的冲突和统一
2人今日阅读
40年来,中国经济所经历的变化包含了太多引人入胜的故事,不胜枚举。本书作者以一位经济学家的视角,回顾了40年来为推动改革做出贡献的主要人物,以及诸多影响深远的事件,在改革经历40年后的今天,有助于读者更深入理解中国改革的未来。20世纪80年代初,正是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学家参与改革过程中最为精彩纷呈的岁月,现在已是中国经济学领军人物之一的张军教授,当年正就读于复旦大学经济系,他将自己始于此时的观察、当年亲临火热一线的回忆,融于《改变中国:经济学家的改革记述》一书。40年来,两代经济学家积极传播思想、参与政策讨论、走进真实世界、推进经济研究,即便内部仍有分歧,但他们一直在跟着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脉搏而进步。作者选取了改革进程中的几个关键时间点,将视线投向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改革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以回顾和研究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未曾被清晰揭示过的改革内幕。
新政治经济学讲义:在中国思索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5.0%
在无神的社会里,正义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性质——它如此重要,以致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每一个人或绝大多数人是否感觉幸福。我这部讲义,不仅是“新政治经济学”讲义,而且是关于中国人怎样可以生活得更美好的讲义。也因此,这部讲义是我关于“中国社会基本问题”的长期探讨的最近一次总结。——汪丁丁《新政治经济学讲义:在中国思索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以汪丁丁教授于北京大学开设“新政治经济学”课程的讲义为基础,汇集多年来从经济学视角出发求解中国社会基本问题及制度改革前景的思想成果。在本书中,作者首先界定了新政治经济学及其基本问题,进而深入探讨其核心议题——正义,具体包括正义理论中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的纠缠、正义观念的发展史与社会实践,以及社会正义与公共理性、政治民主的关系等主题,并重点关注艾智仁、奈特与布坎南等经济学家的作品和贡献。同时,作者以跨学科的视域、思想史的方法,梳理了“正义”的实践智慧,最终将全部的理论探讨应用于对中国社会现状的剖析与未来变革方向的探索之中。
经济学家带你看懂中国股市
暂无简介
跨学科教育文集
《跨学科教育文集》内容包括:这本书是百年来中国社会在“物竞天择”及“弱肉强食”法则冲击下“救亡一启蒙”交替演化至2l世纪,由当代学者撰写的第一本关于跨学科教育之书,也是当代中国乃至当代人类的教育由知道(学习知识)而“知”“道”的跨学科教育之书。作为当代中国主张跨学科教育的第一人,作为以讲究道德著名的经济学家,作者以《文字的代价》一文振聋发聩地指出当今人类教育最严重同时也是最被忽略的问题:智慧被知识取代,人格被物欲置换。在给中国第一家试图践行跨学科教育理念的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校领导的信中,作者说明:跨学科教育,其实就是早期儒家与当代西方的教育的和合,只不过为凸显当代大学的分科制度对人类心性自由的极大限制与摧残,我们将教育之道特别表述为“跨学科”的教育。跨学科教育,开宗明义,以“道德情操”为首要问题,以“社会问题”为首要问题。这两大问题,前者涉及个性修养,后者涉及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及公共政策,相辅相成,互为激励,不舍众生,不蔽良知,诚所谓“修道之谓教”。
青年对话录:人与经济
《青年对话录:人与经济》是汪丁丁关于市场和经济的思考,其实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对中国特色之下的市场经济(即政府或出于善意或因为无知而对市场的过度干预)的批判,比如“善意的恶法”,二是对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之后的结果的冷静、客观认识,即必然会出现“我们都不喜欢的结果”,三是即使实现了充分的市场,又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所出现的问题。所以,本书重点在于前两点,在市场的方向之下,国家和政府如何解决发展的难题。
串接的叙事
大教授的“小文章”结集。作者所说的自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自由”的落实依赖于“秩序”,同时“知识”是与“自由”密切相关。讨论“法”、“公民”、“知识”、“教育”、“理性”、“生命”和“幸福”诸如此类的一些基本观念,从而深入探讨中国现实政治、中国人的公共选择和中国人的精神诉求等问题。
思想史基本问题 罗振宇2020跨年演讲推荐
学问的开端,是这一学问的思想史。学术与学术思想史是相辅相成的。思想史相当于一幢装满“心智地图”的大厦,在那里,有遗存在传统里的各种思考。只要我们承认我们不是历史上出现过的Z聪明Z智慧的人,我们就要认真浏览这些心智地图,并很容易就注意到那些公认Z聪明Z智慧的人和他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以及更重要的是,注意到他们认为重要却尚未澄清的问题。本书记录了作者对思想史关键问题的理解与思考过程,对思想史当中核心的“理解”“表达”“情境”“重要性”“个体与整全”“思维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讨论。
盘旋的思想
本书的副标题与作者的上一本文集《串接的叙事》的副标题略有不同,上一本书是“自由、秩序、知识”,本书是“”。两本文集构成分别由两端开始的一段叙事,由不同的文章串接起来,主旨不变。
串接的叙事:自由、秩序、知识
论政治家的品格,什么是“精英意识”,历史责任感其实是敬思感,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当教育普遍失败之后,在有智慧的地方没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什么市场可能选择市场参与者们都不喜欢的结果
制度分析基础讲义1:自然与制度
授课的过程也是深入阅读和思考的过程。对自然演化的理解,让我逐渐确认了这样一种看法:意识、符号交往、社会制度,当然不能被简约成为“自然”现象,不过,它们既然是自然演化的产物,就应当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这样,随着社会制度能够包容的精神力量的日益强大,意识与制度从一般的社会性动物形态,到当代的人类社会形态,应当呈现出不同的“动力学”结构。
盘旋的思想:知识、秩序、自由
如书名所示,这本文集与另一文集《串接的叙事——自由、秩序、知识》构成分别由两端开始的一套叙事,由不同的文章串接起来,主旨不变。随着时光的流逝,我越来越同意黑格尔的看法:真正的科学体系不可能从一套公理出发逻辑地从而线性地推演出来,因为,这些最初的公理只能基于常识或称为“自明之理”。然而,尽管基于常识,它们却未必总是自明的。知识演化的结果,往往否定以前的自明之理。故而,黑格尔倡导的科学叙事(此处“科学”是德文涵义而不是英文涵义),是循环展开,围绕一个根本问题或核心观念,一环一环地阐释相关的理论,渐行渐远,将最终的看法留给读者自己去拓展。我认为,这就是他所谓的“核心概念的展开就是全部理论”的意思。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11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中国改革的新思路,会首质量、互助会的倒会风险、得会价格折价与规模——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等,可供广大读者欣赏。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10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10》共分五个栏目:“思想随笔”、“论文”、“学习与批评”、“书评”、“稿约”,收录当下一些专家新的政治经济学相关评论,供读者参考。其中,“思想随笔”栏目为新增设,旨在强调这份刊物的思想性质。《新政治经济学评论10》为该刊物的第3卷,总第7期。
经济的限度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汪丁丁2017年新作品。本书中,汪丁丁教授将“中国奇迹”分为三个维度: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其中,中国经济近四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举世瞩目,完成了“中国奇迹”的一个维度。但在经济奇迹的背后,却是整个社会正义与道德感的缺失,腐败横行。要想让经济奇迹延续,必须同步社会改革,提高中国人的道德水平。三者并驾齐驱,才可能赢来真正的“中国奇迹”。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17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17》是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汪丁丁教授任主编的《新政治经济学评论》,是一份综合性的经济学理论刊物,刊登经济学各个领域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论文。《新政治经济学评论》设“论文”、“译文”、“读书笔记”三个栏目。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12
寿命不确定下的消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历史演变、决策过程和形成因素、跨越认知的鸿沟——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的认知进化基础等内容。
青年对话录:人与知识
《青年对话录:人与知识》是汪丁丁从知识经济的视角,根据“有知的无知,即有限理性”—“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问题”—“精英意识与精英身份的矛盾冲突”这三个层面论述人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包括对未来知识、教育与学术的发展的深刻思考。因此,本书的侧重点是在物欲横流的浮躁年代,知识精英如何应对思想和哲学的匮乏。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9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9》是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学术论文集,旨在介绍国外新政治经济学的动态发展,并将之引入到中国的背景之中,针对当下的政治经济问题,进行具体的评论与研究。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14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14》是关于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专著,书中具体收录了《基于GARCH模型对上证50ETF价值与价格关系的实证分析》《多维信息招投标或采购拍卖中的纵向串谋与有限腐败》《政党组织与战后美国大选周期》《主流观念的发生机制与政策目标优先序确定》等文章。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14》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青年对话录:人与制度
制度是人际关系的总和,《青年对话录:人与制度》基本观点是,权力、财富、情感是人和人交往的三个维度,所有的制度只不过是以这三个维度为核心的关系总合。本书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论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复杂的社会秩序,而落脚点则是个体如何思考、如何生活,才能产生的。因为个体的价值和意义正是个体性。因此,本书的侧重点是复杂的社会秩序之下,个体如何追求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人类交往活动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规模与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网络经济所导致人类交往成本迅速降低,正在使组织的横向革命从生产领域扩展到人类社会的其他领域中去,并迟早会把我们每一个人大脑内部的思维网络并入那个无比扩展了的外部信息网络,从而彻底改变人类传统的“主体一客体”认知模式。“我思故我在”的时代就要结束了。 互联网使人类在互相不熟悉的前提下共同生产新知识成为可能,同时也对人类的“道德”构成了考验和挑战。互联网提供了实现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的最终技术条件,但只有在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所需要的道德条件同样实现的情况下,马克思一百多年前的理想才可能成为现实。本随想集主要论述这些内容。
文景(2013年4月·总第96期)
《文景(2013年4月 总第96期)》专题是水,大多数时候,水是阻碍,少部分时候,水是机遇,更少部分的时候,水才是闲情逸致的风景。中国的城市,有水的比没水的要富足得多,虽然这已经只是个符号,造个巨大的水库与填河一样,丝毫都不困难。这期杂志以水为题,有点伤怀浪漫主义,但讲的是现实的处境。人离开水无法生活,但人,好像曹利群写的,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人与水的关系好像人与一切的关系。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第27卷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是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专业学术论文集。文集本着“新”政治经济学的理念,结合了新政治学与古典经济学理论,研究多重价值的优化组合,挖掘理论对当下问题的解释能力。介绍国外新政治经济学的动态发展,并将之引入到中国的背景之中,针对当下的政治经济问题,进行具体的评论与研究。 本期看点: 曹正汉:“国有经济强国论:历史考察与当代反思”,只要把国有经济做大做强,由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就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吗? 李后健:“官员历练、市场化改革与腐败治理”,研究结果发现,省长边疆工作经历和跨省工作经历显著地降低了地方腐败水平,而中央工作经历和企业工作经历的反腐效果并不明显。
寻路问学
在书的丛林里走了多年,我的体会之一是,寻路与问学,其实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个几乎无法区分的相互纠缠着的方面。
青年对话录:阅读,成为你自己
这是著名的《财经》杂志广受欢迎的“财经荐书”栏目中,汪丁丁先生主持的内容,经过精心策划编辑之后的结集,分为“新经典”“知识与情趣”“书与读书”三个板块。这是一份思想、历史、未来新知、人生、情感、思维、智慧等方面精致而磅礴的地图,对于有动力、有勇气雕塑自己的读者来说,这是一份修炼秘籍,也可成为《理想藏书》那样的珍藏精品。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16
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汪丁丁教授任主编的《新政治经济学评论》,是一份综合性的经济学理论刊物,刊登经济学各个领域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论文。《新政治经济学评论》设“论文”、“译文”、“读书笔记”三个栏目。 本书为该刊物的第12卷。
风的颜色
本文集是作者于2001年2-10月间在杭州讲学内容、对国内热点问题及国际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重大问题评论的再评论,共52篇,以文章的内容取向将其归为蓝、绿、红、黑、白五色,代表作者对大千世界之"风",抱理性、希望、爱、罪、无奈的不同态度。 书中作者力求在理论、观点求大同中留小异,在借鉴中有创新,以实现自身的双重使命-学者和良智的融合。
幽灵自述
本书作者通过自己在西方世界的读书、采访、旅游、生活的直接体验、感受,向中国读者传达西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方面以及在弥合物理世界与精神世界鸿沟的思考;并借此为读者提供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科学精神不可缺少的参照物,沿作者的对比思路进一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经济、文化等问题。 这部作品既有文学性,又有研究笔记的性质。读者可以把它当做一场六幕历史剧来阅读,同时,也可以把它看做是小说体的报告文学。
青年对话录:我的教育生涯
与信孚教育信力建的相识,点亮了汪丁丁心中那盏教育之灯,自此他走出象牙塔,开始了艰难的办学生涯。东财跨学科研究中心的组建过程伴随着汪丁丁无休止、不明原因的呕吐,用丁丁的说法:那是对教育官僚化的生理反应。因此,在东财跨学科研究中心这块辛苦得来的“试验田”里,汪丁丁努力践行着他的教育实验:用“批判性思考—问题导向的知识路径—社会责任感”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培养有“相与之情、向上之心、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的有“灵魂”的专家。这是与当下的应试教育有本质差异的。
身体与生命,西医与中医
《身体与生命,西医与中医》针对类似“中医应该被取消”这类打着所谓“科学”旗号的妄语,深入探讨中医、西医各自的历史起源、现实困境以及未来发展趋向,并且分析中医、西医与东方、西方这两大文化谱系的内在关系,以及这两大文化谱系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个体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影响。《身体与生命,西医与中医》还彰显了启蒙的价值:人,如果在观念上自负,思维的枷锁不打破,脑袋不属于自己,身体和生命就会被自动绑票,人就沦为自己的牺牲品。
理性的追问
《理性的追问:关于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对话》以对话的文本形式对经济学理性主义进行探索,涉及“理性的辨析与危机、理性的效率与演进”等从整体上的把握,且对话后收录论文对观点进行进一步展开。
海的寓言
海的幽灵活得太久,见过许多物种的兴衰,甚至见过我们人类的多次灭绝和再生。这让我们人类今天的种种事务显得格外微不足道。所以记录在这里的关于人类事务的评论和研究,无非是大海时刻在吞吐着的转瞬即逝的无数泡沫当中最微不足道的那种,只是出于语言的方便,被叫做“海的寓言”。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18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是一份综合性的经济学理论连续出版物,刊登经济学各个领域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论文。《新政治经济学评论》设“综述”、“论文”、“评论与回应”、“书评”四个栏目。“综述”栏目发表关于某一领域最新学术动态的综述性文章;“论文”栏目发表原创性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文章;“评论与回应”栏目发表对已发表过的论文的评论和原作者的回应;“书评”发表通俗、可读的中文经济学新书的介绍和评论。
学问中国
整书内容为8位有代表性的著名青年学者分别从各自思想领域表达了他们在建设新一代中国的思想学术时所思考的部分重要问题和各自富有创造性的观点。这些学者所研究的领域不同,思路和思想风格也不同,但他们都试图建设一种有着明显的现代中国特色的新思想,而且是面对着中国现实和未来发展问题的思想。
永远徘徊
本书内容涉及经济理论、"资本主义"实质、制度变迁、金融热、中国国企改革等众多社会及经济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