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文德勒
海伦·文德勒(Helen Vendler),著名的诗歌评论家,美国政府人文领域最高奖———2004年国家人文基金奖的得主。
花朵与漩涡——细读狄金森诗歌(哈佛大学教授海伦·文德勒手术刀般精准解剖狄金森150首诗歌代表作)
丛书信息 文德勒诗歌课 《打破风格》 [美]海伦.文德勒 / 著?李博婷 / 译 《乔治.赫伯特的诗歌艺术》 [美]海伦.文德勒 / 著?连晗生 / 译 《约翰.济慈的颂歌》 [美]海伦.文德勒 / 著?许淑芳 / 译 《花朵与漩涡——细读狄金森诗歌》 [美]海伦.文德勒 / 著?王柏华?等/ 译 《我们隐秘的法则——叶芝与抒情形式》[美]海伦.;文德勒 / 著?周?丹 / 译 《叶芝的幻象和后期戏剧》 [美]海伦.文德勒 / 著 周 丹 /译 《展开翅膀:斯蒂文斯的长诗》 [美]海伦.文德勒 / 著 周荣胜 易霞 /译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艺术》 [美]海伦.文德勒 / 著 王柏华 等 /译 内容简介 本书是哈佛大学诗歌教授文德勒,“最好的诗歌读者”(希尼语),对美国女诗人狄金森诗歌的细读之作。150首诗歌经文德勒挑选,有深受读者喜爱的代表作,也有鲜为人知的佳作,借助她剥茧抽丝的细读功夫,从封存的诗笺里复活,如花朵,如漩涡,以鲜活有力的形体,跃然纸上。作为一个无与伦比的诗歌向导,文德勒的细读让我们放慢了脚步,小心翼翼地沉入狄金森诗歌独具匠心的形式装置——突兀的词语、不规范的标点、颠倒的句法、古怪的韵律、迅疾的隐喻等,跟随她探测爱情、自然、思想、死亡、宗教的本质。本书以机智而严谨的诠释,立体化展现了狄金森冰火交织的诗歌演变历程,她眼中丰富而深邃的世界,以及她隐秘的内心生活;文德勒向我们证明,狄金森是一位当之无愧的“革命性的诗歌语言大师”,也是一位“栖居于可能性”的古怪精灵的天才。
诗人的成年
四位诗人,四篇诗歌,四段创作之路。本书中,诗歌评论家文德勒从弥尔顿、济慈、艾略特和普拉斯的诗中分别选择了一首具有突破性的诗歌,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其结构、意象和格律,她指出这些诗歌如何标志着每位诗人掌握了一种自成一体的声音。明确和细致地分析四首诗歌会吸引普通读者,而广博的学识和独到的阐述也会吸引富有经验的诗歌读者。全书篇幅不长,但信息丰富,四个篇章各有侧重,引领读者进入伟大诗作的核心,开启了四场引人入胜的诗人风格探索之旅。
看不见的倾听者:抒情的亲密感之赫伯特、惠特曼、阿什伯利
《看不见的倾听者》选择的三位诗人都是作者几十年的研究对象,他们无论在时代文化背景还是语言风格上都有很大差异,文德勒用“抒情的亲密感”把他们联系起来,勾勒出一种独特批评视角下才会出现的诗歌谱系。赫伯特,惠特曼,阿什伯利这些例子告诉我们,一般的生活情境中的倾听者(朋友,爱人,同行的诗人)对抒情诗的领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大诗人对人类之间的关系会有更加乌托邦式的想象。
大海,飞鸟和学者
文德勒教授在哈佛大学开设并教授了多次“诗歌,诗人,诗意”课程。这门课程旨在通过广泛地学习从莎士比亚到目前的英美诗歌,思考诗意。2004年, 人文基金会选择了文德勒教授为杰弗逊讲习教授,这是美国联邦政府在人文科学方面设置的 荣誉。文德勒的演讲题目是“大海,飞鸟和学者”,她引用了华莱士·史蒂文斯的一些诗歌来争论艺术(而不是历史和哲学)在人文研究中的作用。她的这本诗歌研究选集即是以这篇演讲为题。书中,文德勒教授广泛涉及了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的诸多诗人及其作品,其中,狄金森、史蒂文斯、叶芝、济慈、悉尼是文德勒长期研究的诗人,相继有专著问世。她对于毕肖普、阿什贝利等美国诗人的阐述被广为称道并引用。
《打破风格》(文德勒诗歌课)
风格是什么?在美国著名诗歌评论家海伦•文德勒看来,风格是诗歌表达的载体,诗人风格的变化是对自身创作的暴力性突破。在本书中,文德勒通过对三名著名诗人——霍普金斯、希尼、格雷厄姆作品的解读,探讨诗人创作中的“打破风格”。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霍普金斯,她从霍普金斯发明的“跳韵”入手,揭示了诗人作品中感知寓意、审美寓意和道德寓意的内涵;对爱尔兰的诺贝尔奖诗人希尼,文德勒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希尼的诗句在词性构成上的变化,并探讨了这种转变的道德和政治含义;对美国的普利策奖诗人格雷厄姆,文德勒则从宏观层面分析其诗歌句式的变化,并将这种变化与诗人生活的变化联系起来。不同于对风格问题的泛泛而谈,文德勒认为,诗歌的风格必须表现为一种具体的、可以谈论的“物质体”,它通过语音、格律、诗节、语法、意象等要素表现出来。文德勒对诗歌技巧的精湛阐述,为研究诗歌创作中道德、情感和思维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告诉我们诗人如何“打破风格”,获得艺术和表达的新生。
诗人的思考:蒲柏、惠特曼、狄金森、叶芝
本书涉及的四位诗人——亚历山大·蒲柏、沃尔特·惠特曼、艾米莉·狄金森和威廉·巴特勒·叶芝——来自三个世纪和三个国家,他们的思维方式具有独特的特点。针对将抒情诗的思想和可靠的见解相分离的常见做法,本书作者阐述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思考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如何从诗的表层推断出这种思想的演变。还阐述了一个诗人在摸索一个给定的主题时,是如何通过在一首又一首的诗中对这个主题进行重新构建来进行连续思考的,创造一个活跃的思考过程,从而产生这些诗歌所采用的完全不同的内在结构形状。
我们隐秘的法则——叶芝与抒情形式(哈佛大学诗学教授文德勒手术刀般精准解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叶芝的诗歌)
《我们隐秘的法则——叶芝与抒情形式(哈佛大学诗学教授文德勒手术刀般精准解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叶芝的诗歌)》是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海伦·文德勒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关于叶芝诗歌技术(以及最终情感)成就的里程碑式的研究”。文德勒青年时期就与叶芝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文德勒遍读叶芝作品,并将自己想象成叶芝,“追踪他写作时手和思想的动态”,作为“专注的诗歌读者”,她试图为叶芝惊人的幻想的产物、内在的实验找到对应的法则,最后,她落到了叶芝诗歌的重要体现和技术承担——诗歌形式上。在书中,文德勒从读者熟悉的三首抒情诗人手,分析了叶芝的预言、爱情、革命等主题,并以此进阶,分别就民谣创作、十四行诗、三音步诗、四音步诗、素体无韵诗、抒情长诗、八行体诗以及少见的诗歌形式进行了专题分析,在细读中,文德勒像叶芝本人一样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导游,“以慢动作的方式逐帧描述了她对诗人每种选择所产生的影响的理解”,为描绘叶芝诗歌的结构提供了一种新颖且富于启示性的地形图,这也成为任何读者了解叶芝如何将生活中的偶然性转化为“巧妙的诗歌”的必备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