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意识的内在性与超越性:关于现象学运动的若干研究
本书收录了作者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30多年间所发表的研究现象学运动的主要论文,体现了作者对现象学运动的一种认识。现象学运动的创始人胡塞尔毕生追求严密科学的哲学,试图以内在建构的纯粹意识作为本体论的基础;而现象学运动的继承者更多坚持纯粹意识的超越性,力图以胡塞尔晚年关于意识与世界关系的思考,重建现象学的价值和意义。这正是现象学运动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对话的基础。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
对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和争论,不仅关系到对这一理论本身的评价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话语阐释和中国史观的理论建构: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和晚年的东方社会思想,中国的历史发展模式和现实发展经验,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启的 “俄国道路”及其社会主义实践的嬗变,这三方面所形成的中国“合题”,就是我们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视角,也是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基本框架。
当代广州学评论(2017年第1期/总第3期)
广州学以学科形态统摄现有广州研究的各个方面,既有横向上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等现实问题的研究,也有纵向上对广州历史文化、传统艺术、文献典籍等领域的研究。本刊将重点研究广州学的学科属性、基础理论、现实关怀及学科分支等不同领域,体现出综合性、务实性、开放性特征。
当代广州学评论(第2辑)
广州学以学科形态统摄现有广州研究的各个方面,既有横向上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等现实问题的研究,也有纵向上对广州历史文化、传统艺术、文献典籍等领域的研究。本刊将重点研究广州学的学科属性、基础理论、现实关怀及学科分支等不同领域。体现出综合性、务实性、开放性特征。
城市创新的国际经验:第一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研究
“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旨在交流城市创新发展的先进经验,表彰全球城市和地方政府创新发展的成功实践,倡导城市创新发展的科学理念,进而推动全球城市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本书是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关于第一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的评选情况、案例分析以及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汇编。
会展:现代城市发展的杠杆-会展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效应研究(新)
暂无简介
现象学运动的历史使命
在我国,现象学影响不大,研究也不多。尽管在建国前有人曾介绍过现象学,但没有形成气候。建国后,研究也很少,特别是在“文革”中,西方哲学统统被戴上资产阶级的帽子,而被排除在科学之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学术界加强了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但就总体而言,研究的广度不宽,深度不够,特别是对现象学的研究,在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的文献中还没有获得应有的说明和系统的成果,也没有对它作出符合其本来面貌的评说,因此,涂成林同志《现象学的使命——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萨特》一书的出版,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不能说不是一项重大的成果,这样系统深刻研究现象学的专著在我国还见之不多。 涂成林同志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具体分析,有新的创见。 第一,思路新。胡塞尔是现象学的创始人,而海德格尔、萨特则属于现象学中的存在主义,从广泛的意义上说,现象学包括了存在主义,但它们又不是一回事。它们两者有联系又有区别。涂成林同志抓住它们相互联系的方面进行了研究,理出一条发展线索,并将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作为现象学的统一体进行了研究,这是一条研究现象学的新思路,过去在这方面研究得较少,更没有形成这样系统的专门著作。 第二,观点新。过去研究现象学很少从本体论方面着手。涂成林同志着眼于本体论,并以本体论为中心,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方面展开。在历时性方面以本体论为主线,具体考察了现象学发生发展过程,特别是:考察了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萨特的发展过程。在共时性方面,以本体论为中心,对同本体论有关的其他现象学观点进行了分析研究,既有历史发展的纵向分析,又有横断切面的横向研究,纵横交错,提出了许多有创见的新观点。 第三,材料新。旧的材料经过新的重构也可以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涂成林同志没有停留和满足于旧的材料上,他既运用了旧的材料,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挖掘和运用了大量的新材料,因而给人一种面目一新的感觉。
当代文化发展新趋势研究
暂无简介
现象学的使命--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萨特
暂无简介
新西兰头条新闻
新西兰 头条新闻 本书剪辑了作者在担任奥克兰华人报纸《新华商报》新闻主笔期间所著的部分新闻评论。作者以记者和学者的双重视野,对新闻事件进行了真实报道和深度剖析。全书共分7章,内容覆盖政治、经济、民生、移民、留学和国际等诸领域。从一个侧面挑开了这个“世外桃源”的美丽面纱,为你呈现了一个真实的新西兰。 政坛风云 “最廉洁国度”笼罩腐败阴影……3 当朝红人“阴沟”里翻船……10 “边缘政客”导演“排外”闹剧……10 政府移民政策突然“变脸”……26 移民课题令政客群起“做秀”……34 部长丈夫新编“傲慢与偏见”……41 政论:仅有愤怒是不够的(外二篇)……47 姻缘丑闻催生华裔政治新星……53 经济观察 新西兰经济能否一枝独秀?……63 房地产市道过热敲警钟……71 房屋“漏水”引发“集团诉讼”……80 华资梅开三度再掀投资热潮……88 中国在新最大投资遭遇“滑铁卢”……95 奥克兰华文报业“火爆”现象探秘……102 新移民演绎“巨大成功故事”……110 “精品陶瓷展”折戟奥克兰……118 社会聚焦 ACC“暗箱操作”内幕揭秘……127 娼妓法案使“性产业”合法化……134 社会治安“牛皮癣”见证录……141 匪夷所思的“强盗逻辑”……148 医界丑闻使医生经受道德拷问……152 聚焦青少年恶性犯罪现象……160 脱衣舞星“生产秀”引发道德论争……166 恶狗伤人考验“狗道主义”……174 海外游客为何成“马路杀手”?!……182 他乡悲欢 新移民不断上演家庭伦常惨剧……191 跨国婚姻背后的“浪漫”故事……200 “摧花色狼”瞄准亚裔女性……206 赌场演绎的悲情故事……213 华社口水战折射“另类文化”……223 “留学垃圾”肆虐新西兰?!……231 留学生政策或进入“配额时代”?……238 中国在新留学生安全状况调查手记……246 小留学生“同居”现象揭秘……256 全球连线 伊拉克危机考验新西兰……267 恐怖袭击来到家门口……275 克隆人打开“潘多拉”盒子?……281 “安乐死”令人类左右为难……291 帆船赛背后的“爱国”情结……299 海外华人到底惹了谁?……312 代跛:坐井观天……321
广州蓝皮书:2019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19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由广州大学与广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广州市统计局联合主编,作为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列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国家皮书系列”并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本报告由总论篇、经济发展篇、转型升级篇、产业发展篇等部分组成,汇集了广州科研团体、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诸多经济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工作者的*新研究成果,是关于广州经济运行情况和相关专题分析、预测的重要参考资料。 2018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广州市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局面。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分化趋势更为突出,国内经济领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正在逐步凸显,广州市将通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投资增长、深入挖掘消费潜力、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等政策措施,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报告(2020)
如何通过创新驱动与融合发展,加快将粤港澳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城市群,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这是党和国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大专家学者的时代使命和重大命题。本书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主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问题意识与目标导向,注重综合研究和案例分析,着眼于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凸显专家观点和学术视角,集合专家学者智慧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对稳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书由广州市粤港澳(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会同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等共同主持研创。本书总报告分为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形势分析、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展望和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等三大部分。总报告认为,在中美贸易摩擦、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地缘政治复杂多变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经济总量突破11万亿人民币。投资、消费、外贸、地产、金融形势也整体稳健。但经济增速较2018年整体放缓,香港与澳门出现衰退,粤九市在大湾区中的经济作用越发明显。展望2020年,总报告认为大湾区仍将面临多重机遇与挑战,随着《规划纲要》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大湾区将在基建互联互通、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协同合作等方面迎来广阔空间,区域金融合作与开放将继续推进。不过,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下一轮中美贸易谈判都将给大湾区经济走向带来不确定性。其中预计新冠疫情对大湾区全年GDP的负面影响约在0.5-1个百分点。作为外向型经济的粤港澳湾区,预计2020年对美出口将逐渐修复,外贸进出口整体将以回升为主。总报告建议:促进各市发挥特色,进一步推进大湾区向“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区域布局方向发展;疫情结束后加大基建投资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快构建海、陆、空国际大通道;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探索金融互联互通与开放创新,共建国际金融枢纽;以三大自贸区为支点深化粤港澳经贸合作,携手开拓国际市场,引领新一轮对外开放。除上述总报告外,本书还有基础建设篇、产业发展篇、区域协同篇、融合创新篇以及专题研究篇等六个部分。
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8)
《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8)》由广州大学与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主编,作为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列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国家皮书系列”并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本报告由总报告、文化产业、文化遗产、文化素养、专题研究等五大部分组成,汇集了广州科研团体、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诸多文化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工作者的新研究成果,是关于广州文化运行情况和相关专题分析与预测的重要参考资料。展望2017年,广州市正面临市民文化需求稳步上升,文化消费持续增长,“文化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文化公共服务向基层下沉、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度不断提升的发展态势。 2018年广州应继续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盘活文化市场;整合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公共服务互联网公共平台的建设;加大对本土文化人才和产品的支持力度;制定扶持政策,加强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支持力度,以此促进广州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广州蓝皮书:2020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本书属广州蓝皮书,由广州大学、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与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联合编写,分为总报告、社会治理篇、民生保障篇、教育发展篇、法制建设篇、社会调查篇等部分,对2019年广州社会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对2020年的社会发展情况作了预测分析。报告认为,2019年,广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大力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方向,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合格率,人民群众基本生存发展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居民福祉稳中有升。在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上持续加大,不断优化与升级,在民生建设、社会治理等重要社会建设与发展领域,稳中创新,稳中趋好,好中趋优,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由于广州超强的人口吸引力,促使每年人口流入量持续保持高位,常住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为广州保持合理的公共服务供给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在教育、养老、医疗服务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仍然存在着基层治理能力薄弱,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教育、养老等服务体系滞后,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引进与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2020年,广州将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补齐民生领域的短板,尤其是将优质教育、医疗事业、住房保障作为主攻方向,加快优质公共资源配置向基层下层的速度,公共资源均等化和优质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做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财政收入增长保持同步,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持续为人民群众所共享。此外,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背景下,广州市将继续探索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
《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为“科技与制度创新研究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共分十二章,主要介绍了自主创新与制度安排的一般理论,自主创新的制度结构,创新主体在制度安排中的功能定位,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经验,集成创新的制度安排,引进消化再创新的制度安排,自主创新孵化阶段的制度安排等内容。
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城市建设与管理发展报告(2018)
《中国广州城市建设与管理发展报告(2018)》作为“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被列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国家皮书系列”,由广州大学、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广州国土资源与规划委员会、广州市建设委员会联合编撰,在全国公开发行。本书由总报告、规划研究篇、交通建设管理篇、城市综合治理篇、公共交通篇、社情民意篇组成,是关于广州城市建设与管理及相关专题分析与预测的重要参考资料。 2017年是广州贯彻落实党的政策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之年。广州在城市规划、建设、交通与国土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为健全法规政策体系,优化空间布局,推进重大平台建设,推进民生项目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和完善住房供应管理,完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2018年,广州将紧扣国家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大数据等重大战略,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构建“三中心一体系”,重点建设“三大战略枢纽”、“一江两岸三带”,形成多点支撑、联动发展格局,加速推进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建设,巩固和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地位,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广州将深入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城市交通、规划、生态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努力建设有文化底蕴、有岭南特色、有开放魅力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广州。
2020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0版)/广州蓝皮书
《2020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0版)/广州蓝皮书》由广州大学、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与广州市统计局、中共广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广州市政府研究室等联合编写。《2020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0版)/广州蓝皮书》由总报告、改革创新篇、行业发展篇、企业发展篇、热点篇和附录等六个部分组成,汇集了广州市科研团体、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诸多经济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工作者的新研究成果,是关于广州经济运行情况和相关专题分析、预测的重要参考资料。 2019年,广州市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主动调结构促转型,扎实推进“六稳”工作,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活力不断增强,广州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2020年,广州传统增长动能明显弱化,新兴动能的支撑仍不强劲,生产消费提速的基础仍不牢固,外贸出口增长乏力,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另外,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广州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广州应当深入挖掘和培育数字经济、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精准扶持、刺激消费等,以努力实现“以稳求进、以进固稳”的发展。
广州蓝皮书:2022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本书由广州大学、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与广州市统计局、中共广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广州市政府研究室等共同主持研创。全书分为总报告、行业发展篇、现代产业篇、消费市场篇、投资建设篇、财税金融篇、民营经济篇、专题研究篇和附录9个部分,汇集了广州市科研团体、高等院校、政府部门诸多经济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工作者的新研究成果,是关于广州经济运行情况和相关专题分析、预测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