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伯陵
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
63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1%
一个杨贵妃,在李白眼里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在杜牧眼里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而在罗隐眼里,则是“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美女、宠妃、败家娘们儿以及背锅女侠,哪一个才是真的杨贵妃?一座长安城,在汉唐,是无可取代的帝国中枢,是王维笔下的“万国衣冠拜冕旒”;在宋朝,却成了边境军镇;而在明朝末年,又沦为饥荒遍地、易子而食的人间地狱。温伯陵的文章,既有细节故事,又有历史大局观,惊险刺激,一读就上瘾。在温伯陵笔下,历史不再是按时间码放的记事簿,而是贯通时间、看清脉络的时代演变过程。用他的方法来读历史,你将发现历史背后的那只手,彻底看懂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套装共2册)
5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8%
《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套装共2册)包括《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和《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2》。美女、宠妃、败家娘们儿以及背锅女侠,哪一个才是真的杨贵妃?无可取代的帝国中枢、边境军镇、饥荒遍地、易子而食的人间地狱,哪一个才是真的长安?有人苟且偷生,有人视死如归;有人看到黑暗,有人看到光明;有人守护荣誉,有人丢掉节操。在温伯陵笔下,历史不再是按时间码放的记事簿,而是贯通时间、看清脉络的时代演变过程。用他的方法来读历史,你将发现历史背后的那只手,彻底看懂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不要故步自封,永远不要畏难避世,英雄们用一生讲述的故事,其实只有三个字:走出去。
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2
4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6%
这是一个大变革时代,国家与个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有人苟且偷生,有人视死如归;有人看到黑暗,有人看到光明;有人守护荣誉,有人丢掉节操。《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2》总结了历史中的大变局:张骞出使西域,李世民一统寰宇成为天可汗,郑和七下南洋,郑成功收复台湾……永远不要故步自封,永远不要畏难避世,英雄们用一生讲述的故事,其实只有三个字:走出去。
唐诗里的烟火人间
5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5.1%
微信知乎历史大神温伯陵,击碎对唐朝诗人的刻板印象,带你全面了解唐朝诗人,讲述隐藏在唐诗背后的故事。很多人认为,诗词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和情感就代表了作者本人,但实际上这种认识并不准确。比如我们印象中豪放洒脱的“诗仙”李白,实际上一身都为功名所累;“诗圣”杜甫年轻时曾是一纨绔子弟,后来屡遭挫折才渐渐接了地气;号称“诗佛”的谦谦君子王维,也曾写过歌功颂德给皇帝拍马屁的诗;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实际上也热衷于功名,只是由于自己情商不够一直碰壁而已;都说高适是诗人,实际上带兵打仗、建功立业、治理地方才是高适的主业,写诗不过随手而已;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种千古名句的多情种子元稹,也曾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抛弃过多位相恋过的女子;出身寒门才华横溢的宋之问,为了往上爬,居然不择手段,有奶便是娘……唐诗就是唐朝人的微博,它承载了唐朝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狂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闲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唐诗是唐朝人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工具,而读唐诗则是了解唐朝诗人,甚至是了解唐朝的方便法门。
一看就懂的史记
3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8.7%
项羽败北乌江,人人为之叹惋,后世连大诗人杜牧也为他作诗感叹。如果项羽当年过了乌江,就能战胜刘邦改写历史吗?富强如秦国,在强国林立的战国时期能一统天下,但却坐不住自己亲手打下的江山,为何短命到二世就灭亡了?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应是大功一件,但商鞅本人却落了个悲惨的下场,这到底是为什么?好多人说这是古代中国是农业大国,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实行重农抑商,这么说确实不错,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以上问题,作者温伯陵将在本书中一一为你解读,这一次给你讲透史学经典《史记》。在作者温伯陵笔下,《史记》不再是你平时看到的说滥了的泛泛解读,“刘邦能成事是因为会用人”“秦朝灭亡是因为秦二世昏庸残暴”,也不是按时间推砌的“流水账”,而是用主题的方式连通时间、贯通史料、捋清脉络,帮你看清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从多个维度看历史,给历史不同的打开方式。再加上作者“历史段子手”式的搞笑文风,让你边笑边涨知识,轻轻松松读懂《史记》。
有意思的唐朝历史系列(全2册)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56.3%
《时尚大唐》从饮食、服饰、婚恋、居住、宗教、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出行购物等几个方面,重现了唐朝宫廷与百姓的实际生活状态,展现了一幅唐朝人日常生活的立体场景图。《李白那年三十整》为你还原一个被误读了千年,诗仙光环下,那个真实得你不太想承认的李白。
西南联大文学课(诸子百家之后,又一场思想文化的盛宴!爆款历史大号温乎 @温伯陵 重磅推荐!)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丛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3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文学、历史、哲学三个方面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本书主题是“文学课”。书中收录了朱自清、游国恩、罗庸、萧涤非、闻一多、浦江清等六位先生的文章,涵盖朝代更替与文学古今之变的关系、《红楼梦》的创作动机等重要的文学话题,并按历史顺序分为五个部分,将先秦到清朝期间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作者及其思想层层罗列、细细分析,通过文学来展现西南联大包容、高质量、重基础的通识教育,进而展现西南联大卓越的学术风采,以及各位先生新颖、全面、前沿性十足的学术成果。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全42卷)
31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9%
本套书的四大亮点:1)便于阅读和理解《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如雷贯耳,能读下来的人很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资治通鉴是编年体,一件事隔着好几卷,故事线一多,读着读着就乱了。这样的写法,对非历史专业的人来说,阅读负担太大。但是如果你就是对它感兴趣,想知道写了什么。怎么办?你需要一部书,把散在《资治通鉴》里的事件帮你整合,一事一题,首尾完整的为你讲述。而完成这个工作的,就是这套书。2)版本权威:市场上现有的《通鉴纪事本末》,通行版本是台湾作家柏杨版本,不是对原著的整理,很多地方有删改和任意发挥。这一版本的《通鉴纪事本末》,是迄今为止第一次进行完整、全面、严谨的注、译、释。以中华书局1964年版的《通鉴纪事本末》为底本,对原文的纠错、勘误总计250余处,注释极其详尽,对人名、地名、典故、职官等均作详解,降低阅读的难度。3)联合攻关的成果:本书采用联合攻关的形式,组织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西大学等十余所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形成集团优势。本书的其他几位主编王永平、宁欣、李鸿宾都是史学界的著名学者,他们的加入,成了本书得以完成的最重要的助推器。并结合原文和新的考古发现,邀请专业历史地理专家绘制了200多幅具有专业水准区域、战争、形势、宫城等示意图。4)感人的出版故事:推动这套书出版的出资人魏超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经营实业近三十年。他喜爱读书,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情有独钟,在阅读《资治通鉴》的过程中,他也遇到了历史事件首尾相隔而难以把握的问题,从而开始以《通鉴纪事本末》来辅助对《通鉴》的阅读。与此同时,他又想到,或许还有更多的历史爱好者也有着与他同样的感受。所以,他聘请有关专家和学者,投入资金,开始了对此书的校勘和详注全译工作。本书还是一份同学情谊的见证。浙江人民出版社编辑潘邦顺和北京日报出版社的司景辉都是魏超的大学同班同学,他们对魏超的出版计划,都表示高度赞赏并给予了最大支持。司景辉对本书的贡献也颇多,从发凡起例到排版印刷,他自始至终参与其中。作为同学,他们三人也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协作,来纪念那美好的青春岁月。
中国史学要籍丛刊(全十三册)
3人今日阅读
《中国史学要籍丛刊》(全十三册)收录《史记》《三国志》《左传》《国语》《战国策》《史通》《文史通义》七种史部重要著作。丛刊所选之书,均为我国传统史学的优秀代表作品,可视为了解华夏历史的“必读教材”。
廖平全集(全十六册)
本书作者全面搜集整理廖氏全部著作,计140余,凡百数十卷,施以新式标点,并加校勘及每书提要,再配以人名、书名索引,附录廖平传记、年谱、评论、目录、研究等各类资料。
唐诗学书系(全十七册)
5人今日阅读
《唐诗学书系》包括《唐诗学引论(增订本)》、《唐诗书目总录(全二册)》、《唐诗总集纂要(全二册)》、《唐诗论评类编(全二册)》、《唐诗学文献集粹(全二册)》、《唐诗汇评(全六册)》、《意象艺术与唐诗》、《唐诗学史稿》8种共17册。
中国医籍补考
2人今日阅读
全书分为:医经、本草、食治、养生、藏象病机、诊法、明堂经脉、伤寒、金匮、温病、临床综合、方书、内科、外科、骨伤科、妇产科、儿科、喉科、眼科、法医附兽医、医案、医话医论、丛书类书、史传书目、运气、其他,共26门,搜集载录古医籍3374种,现存2937种,辑佚52种,残阙73种,未见312种,亡佚7种,较《中国医籍考》新增2260种,涉及撰作、编撰、校勘、出版者1263人。书籍名用通用名,并标明医籍卷数和作者对书籍的工作,内容精简扼要,多采取节录的方式,书后附书名索引和著者索引,以便读者查阅。
宋人轶事彙编
1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6%
本书堪称宋代人物轶事的翰海,是对宋代感兴趣的读者不可错过的好书。其姐妹篇《唐人轶事汇编》曾获第二届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一等奖,学术价值受到普遍认可。全书收录人物二千多人,上起五代十国入宋而主要事迹在入宋以后者,下至入元而主要事迹在入元以前者。较近人丁传靖所编旧著,篇幅倍增,且网罗更为齐备。全书人物编排仿正史例,首列宋代诸帝及后妃、宗室、王子、公主,次列宋代各朝人物,大致以人物身份及其活动时代先后为序;末列不易确定具体时代者,则以所出资料之年代为序。全书以人为目,主要事迹依时间先后为序排列,年代不详者则大体按类编排。对所收资料,一事而涉及数人者,悉列于主要人物名下,其它人物处则酌情以参见法提示。
张燮集(第一册)
张燮,字绍和,自号海滨逸史。二十岁中举,后无心仕途,不再进京考进士,遂定居镇江。万历四十五年写成《东西洋考》。天启年间,何乔远荐入朝编修《神宗实录》,力辞不就。一生著述丰富,除《东西洋考》外,另有《霏云居集》五十四卷、《续集》六十六卷、《北海稿》一卷等。黄宗羲称他为“万历间作手”。由陈正统主编的《张燮集》,即是将其传世著作全部汇集整理,为学术界提供一套完整的文献资料。
左传集评
2人今日阅读
《左传》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之一,评点之作众多,学术价值甚高。本书将传世《左传》评点文献汇于一书,所录评论至迟从宋开始,主要为明清人的评论,引书多达70余家,为《左传》学和评点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以期使研究者充分认识到《左传》评点之作的重要价值,引起学界研究之重视,开辟《左传》学研究的新领域。同时,将众多资料汇于一书,既可省去研究者搜集之劳,也有利于研究者通过比较鉴别,得出可信之结论。
左传(全二册)
6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9%
《春秋左氏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4年),比《春秋》增多27年,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亦有很高的成就。
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词、诗和文,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廊中,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位置。《李清照集校注》对其作品做了认真全面的整理,细致注释,附录翔实的资料和年谱。自我社出版以来,得到了读者广泛的肯定和推崇,曾重印数次。今列入“中国古代名家集”丛书。
左传
《春秋左氏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4年),比《春秋》增多27年,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亦有很高的成就。
革新与守固:林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人今日阅读
一场未曾发生的文白论争——林纾一则晚年佚文的发现与释读文学革命时期“林纾败北”问题新探——兼论共和话语与新文学合法性的建立文化交流中“二三流者”的非凡意义——略说林译小说中的通俗作品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第十一卷)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是《萃编》的后续配套产品,是一部史志目录汇集与整理的大型丛书,对所收之书,每种都精选底本,加以标点校勘,旨在为学界提供质量上乘、便于阅读的版本。
春秋左传
10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8%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春秋左传(套装共2册)》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鼓山曹洞宗文献研究
明清时期鼓山禅宗文献,以永觉元贤、为霖道霈为代表的鼓山法系,在明清佛教史上极具研究价值。由于鼓山涌泉寺从明清以来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未遭受严重破坏,从而保存了很多明末清初刊刻的曹洞宗文献及其他佛教文献,有的文献未被传世大藏经收录,本身即可归入善本之列,不少文献在国内外图书馆也未收藏,属于孤本。本书即是对刊刻于明清时期的鼓山佛经目录、经版和现存文献情况进行的调查和研究。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全72册)
97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8%
以史为鉴,知兴替,明得失。柏杨耗时十年,将《资治通鉴》译成现代语言,让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飞入寻常百姓家。全书超过1500张地图及宫城图,让读者从图上读懂历史。柏杨查阅史书,增补历朝历代历史名家对相关事件的点评,又以现代人的观点独立撰述“柏杨曰”,使古今对话,思辨激撞,多方面、多角度解读历史事件。随文夹注历史典故、文化常识,标注今地名,帮助读者零基础读懂浩瀚巨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诚意推荐。
浙江医人考
本书为我社《浙江医籍考》的姊妹篇,收载与考证研究至民国末年的浙江医学人物。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介绍宋室南渡前浙江医学人物;中编介绍永嘉医派、丹溪学派、钱塘医派等6个浙江医学学派人物;下编按历史地域分浙中、浙北、浙东、浙西、浙南5部,介绍宋室南渡后浙江医学人物。三编合计共载录浙江医学人物3673人。本书的研究资料包括医学人物的传记、墓志,医学著作的序、跋、题辞,地方志、宗谱、史传等有关医学人物的载录和历代笔记、小说的有关资料。
全评新注世说新语(全2册)
4人今日阅读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了魏晋士人风流的名著。其所记载的人物,形象生动,语言隽永,时常妙语如珠,风趣横生,智慧哲理独具特色,人生慨叹深沉隽永,深受历代读者的追捧和喜爱。本书根据流传至日本的珍贵的宋代董弅刻本整理,并且加以精当简约的注释和具有现代视野的评注,很适合当今读者研究和阅读本书。
文选
10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王铎年谱长编(全三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王铎在艺术史、文化史与政治史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年谱即以王铎一生行迹、交往与诗文书画活动为中心,起自王铎出生(明万历二十年),讫王铎去世(清顺治九年),以年、月、日编次,详细完整地展现了王铎的一生。
中医养生大辞典
4人今日阅读
本辞典收词27000余条,内容涵盖中医养生常用名词术语、思维方法、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中医养生常用中药、方剂和穴位,以及古今中医养生历史人物、养生文献、养生格言等。首次对我国中医药文献宝库中的养生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整理与研究,是一部集大成的养生专科辞书。
陈寅恪文集
1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4%
本套书收录陈先生著作七书:《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
明伦汇编氏族典卷氏族总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文选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文选
2人今日阅读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汉族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原有30卷,今通行本分为60卷,内容包括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等类别。《文选》所选作家上起先秦,下至梁初(以“不录存者”的原则没有收入当时尚健在的作家),作品则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原则,没有收入经、史、子书。
左氏春秋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6%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全评新注世说新语
1人今日阅读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了魏晋士人风流的名著。其所记载的人物,形象生动,语言隽永,时常妙语如珠,风趣横生,智慧哲理独具特色,人生慨叹深沉隽永,深受历代读者的追捧和喜爱。本书根据流传至日本的珍贵的宋代董弅刻本整理,并且加以精当简约的注释和具有现代视野的评注,很适合当今读者研究和阅读本书。
针灸学基本概念术语通典(上下册)
3人今日阅读
本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本书是对针灸传统理论概念术语古代相关文献的首次系统整理。共选入术语589个,每个术语条目内容,包括出处、文献精选、析要和释义四项,提供系统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及古今解释。所提供的丰富资料和认识基础,对于针灸概念术语的异同辨析、准确释义、规范运用,以及针灸理论的正确理解和诠释,有重要参考价值,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全书分上下两册,资料丰富,内容全面,表述严谨,体例新颖,兼具工具书和学术著作性质,是中医针灸的文献、理论、学术史、标准化研究,针灸教学及工具书编撰等的重要参考书。
船山遗书(套装共15册)
8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7%
国学绕不开的殿堂级著作。曾国藩、梁启超、胡适、左宗棠、章太炎、钱穆等推崇备至!曾国藩白天打仗晚上校对,并专设“金陵书局”刊刻此书。王夫之逐一释读《四书五经》《资治通鉴》等国学经典。1865年“金陵刻本”仅有的简体横排版,清初三大儒之一王夫之,逐句批读,全新阐释国学经典。增补传记十种、年谱两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天文、地理、训诂、考据等诸多方面。凡500余万言。
中华二千年史(中国通史讲义)
1人今日阅读
著名史学家邓之诚先生的代表作。原为在北大史学系讲授中国通史的讲义,包括“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辽金夏元”四个部分;解放后补纂明清部分,成为五卷九册的煌煌巨制,是一部极具特色的历史著作,揭示了中华民族治乱兴衰的原因。
大辞海·中国古代史卷
1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9%
《大辞海》是国内唯一一部特大型综合性辞典,按学科分38个分卷。本书为《大辞海》中的中国古代史卷。《大辞海》历史学科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等卷。本卷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史学史·史料,共收词目11200余条。本卷选收范围包括名词术语、事件、人物、典章制度、著作等。本卷分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史学史·史料两大类。各大类又分若干层次的小类。每一类词目一般按时代或笔画等编排。所分类别以及排列次序主要从查检方便考虑,并不代表某种学科体系。
《竹书纪年》与出土文献研究之一:《竹书纪年》考(全三册)
1人今日阅读
汲冢所出《竹书纪年》是记载五帝夏商周历史的视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竹书纪年考》是研究《竹书纪年》的出土、整理、考正、版本、流传、真伪、性质与价值等方面的专著。本书为《竹书纪年》的资料库,是研究《竹书纪年》集大成者。作者总结了晋以来《竹书纪年》的研究史,探讨了古本《竹书纪年》的结构与价值,揭示了今本《竹书纪年》的来源与伪缪。
中国上古的帝系构造
1人今日阅读
本书试图厘清中国上古时代的帝系是如何构造完成的,讨论的年代范围从传说中的夏代(公元前1994-前1523年)到三国(220-280),长达2275年,而以汉代以前为主,也就是“中国上古”。本书研究的帝系,包括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帝系,即传说中的远古圣王世系;一种是实际建立过王朝的皇家世系,如夏、商、周、秦、汉。中国上古时代是由部落到国家再到大一统帝国的形成时期,帝系是破解上古史最重要的线索,考辨帝系是重建中国上古史的中心任务。
《华阳国志》系年考校
1人今日阅读
晉常璩《華陽國志》問世以來,或以为史,或以为志,或以为地记。实际上都是因为其中体例较乱。本次整理,书家多次翻刻。宋人刻本今已不见,明清两代刻本、钞本众多,但错、讹、衍、倒之处不少。任乃强、刘琳二先生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重要的工作。但是,对《华阳国志》所记人、事时间的准确性目前既没有专门的梳理,更没有系统编年。本次整理,(1)将《华阳国志》全书史实一事一目,按先后顺序重排,用编年体结构全书。如一事跨越数年,则于该事末尾标明互见。(2)将《华阳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正史所记同年、同人、同地、同族史实,及相关的政治、经济、人物事迹、地理、风俗对勘比较。并以按语呈现文字、史实异同。(3)将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和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及新旧版本对校,对其中的龃龉不合之处,指出并酌情考证。(3)结合野史、地下出土文献、较新研究成果,验证文献考据的意见。(4)通過按語对《华阳国志》进行笺注。注释部分形、音、义兼顾,字、句义兼顾,史实、风俗、民族、地理等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