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彪
游彪,男,1965 年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
宋朝那些事:十八帝王的家国天下(套装3册)
6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5.4%
本书为知名学者游彪“宋史三部曲”。《赵宋》以史实为依据,从人性的角度,细致还原了身兼“一国之君”和“一家之主”的两宋十八位皇帝的真实生命历程。《追宋》主要从国家顶层制度设计和宋代文明成就两个维度进行专题式阐述,前者围绕宋代传统国策,以及一系列关键制度设计展开叙述;后者则聚焦社会和文化领域的文明成就。《问宋》是宋史研究专家游彪集30年研究思考功力,为大众读者倾心写作的宋代政治史通俗读物。作者试图由此深入浅出地阐发各时期内政与外交的得与失,把握两宋政治演变的内在逻辑。
庙堂之上与江湖之间
1人今日阅读
《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宋代若干议题的透视》是作者近年来有关宋代研究的部分文稿汇编,分为上、中、下三篇进行专题式的论述。上篇为“庙堂之上的‘文字’”,这“文字”既包含各种类型的官方文书,又囊括反映朝廷一举一动的邸报,以这些“文字”为中介,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庙堂与江湖之间的起起伏伏;中篇为“礼制与民俗”,详细地阐述了盛行于宋代的丰富多样的民风民俗,宛如一幅《清明上河图》于我们眼前徐徐展开;下篇为“家与国的认同”,积贫积弱的宋代,士大夫们用自己怀揣天下、心系万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来表达对家和国的深情挚爱。尽管那份沉重的道义已沉寂,但那些面容依然鲜活……
追宋:细说古典中国的黄金时代
1人今日阅读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演进中的巅峰时期,曾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大宋文明。在政治上,为矫正唐末五代武人乱政之失,宋朝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推崇文治,甚至一度形成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开明局面;在经济上,民间市场发达,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改变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描绘出了都市市井生活之繁盛;此外,宋朝学术文化自由而发达,民间私学盛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程朱理学在此时形成,正如史学大师陈寅恪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载之演进,赵极于赵宋之世”。 本书主要从国家顶层制度设计和宋代文明成就两个维度进行专题式阐述,前者围绕宋代传统国策,以及一系列关键制度设计展开叙述,包括“重文轻武”的价值取向,政治制度的演进,教育和科举制度的建立,法制体系和经济制度的完整等;后者则聚焦社会和文化领域的文明成就,如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宋学的形成演进,两宋文学的大放异彩,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宋代史学,以及灿烂辉煌的艺术成就等。
赵宋:十八帝王的家国天下与真实人生
1人今日阅读
这是一部面向大众读者的宋史通俗读物。作者以宋朝从开国到灭亡的十八位皇帝的生平及其经历的历史大事件为线索,串联起从陈桥兵变到崖山之战的宋朝三百年历史风云:北宋建政初期的“祖宗之法”如何影响整个宋朝的政治走向,形成重文轻武的传统?王安石变法及围绕对变法的态度形成的持续数朝的新旧党争是怎样发展的?面对北方军事强敌辽国、西夏和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的不同的和战策略,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南迁后的南宋朝廷怎样巩固偏安一隅的格局…… 本书以史实为依据,从人性的角度,细致还原了身兼“一国之君”和“一家之主”的两宋十八位皇帝的真实生命历程,以及在关键历史事件面前的命运抉择,以此描绘出两宋时期独特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史,呈现三百年赵宋王朝的兴衰嬗变。
问宋:赵宋王朝内政外交的得与失
宋朝终结五代乱世后,建立了延续三百余年的政权统治。随着各时期社会状况的转变,宋朝的政治既有丰富而复杂的变化,也有贯穿始终的内在延续性。总体来说,两宋政治表现出“外患虽不断,但鲜有内忧”的特点,这背后有制度性的成因,但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偶然性因素也不容忽视。 本书是宋史研究专家游彪集30年研究思考功力,为大众读者倾心写作的宋代政治史通俗读物。这不是一本追求面面俱到的综合性宋史作品,而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从宋初“祖宗家法”的确立,到崖山之战南宋灭亡,精心选取最能反映各个时期政治特点的人物和事件,寓论断于叙事,由表及里地勾勒宋朝各时期的时代大势、权力结构和政治主题,此外旁及学术与政治的互动,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等。作者试图由此深入浅出地阐发各时期内政与外交的得与失,把握两宋政治演变的内在逻辑。
新编中国史 套装共6册 (新思文库)
“新编中国史”由代表国内史学界中坚力量的学者联合撰写,旨在帮助当代中国人建立对中国历史的全面认知。各卷著者以扎实的文献工夫、开放的世界眼光、亲切的文笔,展现各个朝代的气象,共同描绘出四千年中华文明的全景图。 •《秦汉史:帝国的成立》讲述帝制中国的开端,呈现中华文化少年时代的闳放气象。这个互通统一的时代激发出极大的创造力,此后中国两千年的历史演进、文明创造由此开启。 •《魏晋南北朝史:分裂与融合的时代》记述秦汉大一统之后,魏晋南北朝将近四百年的动荡分合。这个时代战祸频仍,又异彩纷呈,迸发出文化的蓬勃生机。在这些令人头晕目眩的纷乱变化中,孕育着即将到来的隋唐盛世。 •《隋唐五代史:世界帝国 开明开放》带领我们回到中国历史上那个恢弘璀璨的时代。隋统一南北,唐贞观之治,开创了伟大的世界性帝国。隋唐帝国除旧染,启新机,引万国来朝,别创世局。就连唐亡后战乱不断的五代十国,也为后来帝国重新整合埋下了伏笔。 •《宋史:文治昌盛 武功弱势》呈现宋朝的一体两面。有人说,盛唐之后,尚有隆宋,也有人说,两宋已无汉唐雄风。这个时代矛盾重重,反差强烈。开国时制定的守内虚外、重文轻武的治国之策,使宋朝治文成风,商业繁荣,也令宋朝面对外族侵扰时无力抵抗,节节败退。开放、文明、腐败、弱势、传统、革新,复杂的关键词描绘出矛盾的时代。 •《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展现明朝的多面性格。作为帝制中国后期的一个统一王朝,明朝兼备了循礼与纵乐、禁锢与开放、守旧与变革等特点。明朝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王朝社会历经近一千六百年周流演变的结果。它既呈现此前千百年的问题,也孕育着此后的新变化。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以“古今中西之争”为线索,以“告别帝制”为支撑点,讲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对的危机与改革,展现了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八十年间的激荡历史。 “新编中国史”全套九本,《先秦史》《辽金元史》《清史》预计2018年出版。
宋代寺院经济史稿
本书研究内容包括佛教寺院管理制度,宋代佛教寺院的经济状况,寺院田产的来源,寺院土地的数量及其经营模式,寺院经济的地域差异等方面。
宋代特殊群体研究
《宋代特殊群体研究》讨论研究的对象都是生活在宋代社会的一些特殊群体,如皇族后裔、官员子弟,这些人作为两宋时代具有独特身份的集团,碍于时间和史料等等原因,要宏观而全面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故而本书从他们的仕途状况入手来探讨他们在政治上的某些侧面,通过这种微观解析,希望能加深对他们生存境遇的认知,或许看到的可能是一些片断,甚或是一个点,但将这些点一个个放大,至少可以扩张一些意识空间,进而展现宋代政治运作的某些独特层面。
宋代荫补制度研究
荫补制度源远流长,中国在奴隶制时代便形成了世卿世禄制度,特权阶层的子弟、亲属可以世代享有与庶民百姓完全不同的地位,毫无疑问,荫补制度是从世卿世禄制度衍生出来的。本书就以丰富的史料,科学地分析了这一制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靖康之变:北宋衰亡记(洞悉北宋灭亡的必读著作)
发生在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是历史上一场国破家亡、天崩地裂的大悲剧。那么导致两个同朝在世皇帝被俘的靖康之变是怎样发生的呢?一个繁华而富足的“世界中心”怎么竟被兴起时间不长的女真人如此轻而易举地毁灭了呢?庞大而文明的北宋帝国何以在短时间内就土崩瓦解了呢?岳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士的慷慨悲歌声中,又是带着怎样的遗憾和深痛?……本书通过长时段、多层面的考察,全景再现北宋王朝衰亡的过程,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发人深省的思索和解答。
宋:羽扇纶巾
历史很神奇。翻开史书,风云激荡,骇浪惊涛。是什么在主宰着沉浮?当我们看到一个盖世英雄喋血沙场,战局就此扭转,大势就此变幻;当我们看到一个周密的谋划,因为偶然疏漏,功败垂成。在扼腕叹息之余,我们难免会想到,假如……假如那个英雄不死,假如那一次谋划没有疏漏,历史岂不是另一番景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决定历史呢?是那些偶然发生的细节吗? 宋太祖的深谋远虑,石守信等人的忠诚明智,君臣默契终于使得“杯酒释兵权”传为历史美谈,不见刀光剑影,不损一兵一卒,被动的中央集权制大大加强,也为宋朝文化的发达留足了空间。 宋真宗御驾亲征,辽军统帅萧鞑凛中付弩被射杀,这两件始料未及的事件都成为压垮辽军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澶渊之盟由此签订,宋辽得以言和,却给中国留下以钱财换安宁的固陋传统。
中国民俗史:宋辽金元卷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为满足群体生活的需要所创造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主要指民间,与“官”或官方相对;“俗”即风俗,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代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民众人是民族文化的基本形式,民俗传承体现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风貌。 《中国民俗史》丛书是一套普及民俗知识、增添生活趣味、开拓审美视野的大型文化读物。它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中国民俗的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民俗风情画卷。本书为《中国民俗史》之宋辽金元卷。
宋史:文治昌盛與武功弱勢
本書主要涵蓋的時間範圍包括了古代近東兩河文明、古代埃及、波斯、以色列,以及希臘、羅馬。全書基本上以年代順序介紹這些不同的古代文明,除了政治和社會的基本架構之外,本書也設法多談一些文學、藝術、宗教、思想等主題,希望能對這些古文明提供多角度的了解,以及其歷史發展和文明的特色,並且不時提出一些有關其興衰關鍵的討論,提供相關史料,讓讀者能直接聽到這些古代文明中一些人的聲音。
正说宋朝十八帝(图文本)
宋代是一个传奇的时代。它经济富庶,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在中国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然而军事上它却频频败于比它落后得多的外族政权,留给后人无尽的遗憾。汴河繁华、临安遗恨背后牵连着的是宋代十八个帝王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中国有文字的历史长达数千年之久,越是遥远的时代,留下来的谜团就会越多。因此,要发现历史的真相,谈何容易。姑且不说史料记载的缺乏,就算加上流传下来的实物资料和未来不断出土的新材料,似乎也不足以做到这一点。至少我们对很多事实还是不清楚的,或是知之甚少的。正因为如此,才需要下功夫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大宋王朝是一个奇特的时代。它拥有至今令人叹羡的高度物质文明和后人不可企及的文化高峰,却饱受积贫积弱之苦,迭受少数民族政权的强大压力,最终亡于异族之手。大宋王朝的帝王们是如何应付这种局面的?他们有着怎样的性格,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距今八百年前的中国宫廷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这一切且容宋史专家娓娓道来……
宋史十五讲
《宋史十五讲》内容简介:徽宗皇帝作为亡国之君,常被拿来和南唐后主李煜比较,两人都是无可争议的艺术天才。……如果事情仅此而已,北宋也未必会走上灭亡之路,问题在于徽宗用他艺术家的性格来处理政事,他好大喜功,却又厌倦繁杂的行政事务,他爱好艺术,却用举国之力来满足自己需求。次日黎明,厘山的战斗渐渐平息,海面上到处漂浮着尸体。……文天祥亲眼目睹了宋军战败和赵莴蹈海。被囚禁的文天祥写下了一首诗来描绘这个场景,并作诗《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悼念。朱熹在总结北宋亡国的教训时就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主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曰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正因为地方上无兵无钱,无法阻挡金兵的入侵,才使得北宋亡国如此之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