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育群
熊育群,1962年端午生于湖南汨罗,1983年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现任广东省文学院院长,《路上的祖先》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生命打开的窗口》获第二届冰心文学奖。
走不完的西藏:雅鲁藏布大峪谷历险手记
本书是作者熊育群有雅鲁藏布大峡谷历险的一本手记,其记录了作者是如何踏上林芝的土地、走马大峡谷,如何经过千难万阴翻越多雄拉山、穿越原始森林中的,如何躲过山崩地裂等等,作者用独到的写法,轻松的话语告诉了读者他的历险经历,让我们知道西藏这面辽阔的土地是走不完的。
一直在奔跑:艺术大师对话
本书是一部艺术大师间的对话。内容丰富,引人深思,非常值得一观。
西藏的感动:阿里雪山神秘之旅
本书是一本游记,作者以亲身经历向读者介绍了神秘阿里雪山的风土人情,书中附有大量的照片资料,使全书图文并茂,读者捧起此书就仿佛是在作者的引导下进入那神秘的阿里雪山,探寻那不为人所知晓的世界。
奢华的乡土
本书是一部主要以南方、尤其以广东地区的历史文化为切入点而写的散文集。作者将生命的体验融入在场的情景,更融入历史的深处,融入文化的韵味,使笔下的地方、人与事焕发出光彩。语言富有诗意。
罗马的时光游戏
本书是作者的文学性游记作品,对欧洲艺术史做了倾心的关注,文笔流畅,配有200幅图片,图文并茂,更多了一些浪漫和梦幻的情调。
灵地西藏
本书记述了一位内地记者只身游历西藏的所见所感,全面反映了他对这块古老神秘土地上的历史文化的反思。
把你点燃
本书对中国当代作家,美术家、音乐家的生活,生平以及创作思想理念进行剖析,结合作品分析,从全新的视角认识大师。
路上的祖先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散文作品的精品结集。作者从历史的角度,以散文的笔法,写出了作者一向关注的关于中华民族、世界的人文历史等内容。
己卯年雨雪
《己卯年雨雪》是著名作家熊育群的最新作品,也是他的超越之作。作家超越了双方立场,从仇恨中抬起头来,寻找真正的罪恶和根本的缘由。小说以1939年长沙会战、营田屠杀为背景,主人公祝奕典夫妇和日兵武田夫妇在战争之前,他们的生活并无多大区别:真挚的爱情,待人接物的友善,日常生活里的温情。战争来临,这一切急剧变化,两对毫不相干的恋人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祝奕典与千鹤子之间发生了仇恨与宽恕的故事。小说写战争把一个正常人一步步变成杀人魔王。战争扭曲人性,摧毁生命,它一经发动,就像一个机器,谁都无法控制了。但在此之上,仍然存在着人性的善良与质朴。小说突显战争中的爱与恨的矛盾,深思战争对每一个个体的伤害,寻找光的方向。
春天的十二条河流
本书是散文集。作品以独特的视觉,对行走与岭南及西南大地上所见到的风景、物象等进行深层次的人文思考。
探险西藏
本书为西藏游记,记述了作者从藏北无人区的穿越,到阿里三围的漫游,再向珠穆朗玛峰的冲刺,夜宿荒原,与狼周旋;深入茫茫土林,探寻一个古老王国的灭亡;随着朝圣者的队伍,顶着风雪走过神山岗仁波齐下的转山小径;趟过冰河,走到尼泊尔边境的科加村……感悟了生命顽强不屈的伟力,体验了生命在流浪中的浪漫与凄凉。
随花而起:笔尖下的流浪
作者云游四方,以未曾泯灭的真情写成了这本以流浪中的生命为主题的散文集这是一部个人化写作、充满了灵性与智性的作品。
田野上的史记:行走岭南
本书以广东历史文化题材为主体,以个人切身的体验与视角,抒写岭南大地上的历史与现实丰富的牵连。特别注重如下几方面题材的开挖:一是迁徙、民系、土著对于岭南地域人文形成的探究。二是东西方文明在岭南交汇,近代广东发生的巨大变化,从广东现存的文物入手,复活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写出岭南人那个时代闯荡世界的悲壮又辉煌的历程。三是海洋文明,海上丝绸之路,从南海一号写起,与丝绸之路作一个对照来写。四是岭南有历史影响的人物、地方与事件,如自梳女、广州起义、六祖惠能、端砚、小鸟天堂等。此外,与中华民族大历史有关的题材也不排斥。总之,这是一部岭南历史文化为主体的散文集。特色鲜明,风格独异,具有多重价值。
怒江、澜沧江 给我一双目光
本书是当代作者写的旅游散文,以生动流畅的文笔、细腻入微的叙事、大量的实地照片,拉近了读者与云南的距离,可读性与观赏性兼备。
雪域神灵:走进西藏
本书是当代作者写的正面反映西藏风貌的文化游记。非常值得一观。
钟南山:苍生在上(入选2020年全国Ⅲ卷高考语文题实用类阅读材料)
纪实文学《钟南山:苍生在上》记述了医者钟南山的感人故事,以及其身上可贵的脊梁精神。 钟南山是岭南知识分子最典型的代表,以仁心为本心,敢医敢言。17年前,钟南山受命抗击非典,新闻发布会上他如实公布了非典严重的疫情情况。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发现、报告和公布疫情,绝不允许缓报、漏报和瞒报。国务院果断决定将非典型性肺炎列入我国法定的传染病进行依法管理。2020年当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国家又一次面临考验,人民又一次受到瘟疫的威胁时,这位84岁的老人再次站在了抗击病毒第一线。他面对观众说出了病毒传播的真相,提醒政府、医务人员、全社会都要关心,属地领导要担起责任,根据疫情救治工作和病毒研究成果,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进行讨论、优化和修正,为新冠肺炎临床救治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本书带领读者深入到“非典”“新冠肺炎”这两场对国家造成重大影响的历史性“战疫”现场,钟南山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书中同时穿插了钟南山的家学渊源、成长求学经历,他所带领的团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等故事,立体地展现这一位备受敬仰的院士形象。
随花而起--笔尖下的流浪
暂无简介
走不完的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历险手记
编辑推荐:本书是作者熊育群有雅鲁藏布大峡谷历险的一本手记,其记录了作者是如何踏上林芝的土地、走马大峡谷,如何经过千难万阴翻越多雄拉山、穿越原始森林中的,如何躲过山崩地裂等等,作者用独到的写法,轻松的话语告诉了读者他的历险经历,让我们知道西藏这面辽阔的土地是走不完的。
灵魂依偎的雪山草原(收获文丛)
暂无简介
沉默的风马旗
《沉默的风马旗》是一部长篇纪实体散文,描写了作者熊育群在西藏的行走经历。1998年夏天作者熊育群只身去青藏高原游历。三个月里他从西藏北面的羌塘草原,到西部的阿里,再沿着冈底斯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东行,数千公里,一直走到两大山脉与横断山脉的交错地。他攀爬珠峰,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翻越横断山脉,旅程最后再泸沽湖结束。20年前的西藏,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很差,虽然行程艰苦,但一路上原始的自然风光、神秘的民族文化,还有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都让这趟旅行充满吸引力。作者不仅用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记录下了一路的所见所闻,而且融入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西藏是许许多多人向往的神秘高原,不论是已经到过西藏,还是暂未成行的,阅读本书都会跟随作者的细腻笔触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对西藏也会有另一番理解。本书按作者当时的行走路线编排,更注重文字之优美、故事之奇趣,以及作者熊育群内心的感受。这不是一本旅游指南,而是一部质量上乘的文学作品。
一寄河山——大地上的迁徙
《一寄河山——大地上的迁徙》是熊育群的文化散文集。在这些游记文字里,熊育群通过书写今天中国的民风、民俗,遥想历史的变动与人口的迁徙,古今交织,极具文化色彩,能提供新鲜的阅读经验。在这本散文集里,熊育群将此时此地与历史结合起来,有纵深与文化反思,他的文字鲜活,以迁徙串联起当今中国与历史中国的脉络,书写此时与彼时的民风民俗与当地建筑群,富有感染力。
我的一生在我之外
本书收录了诗人创作的近百首诗歌和四首赋,素材从自身生活的岭南到西部、再远至欧洲和非洲,诗作把笔触伸入历史和生活深处,将别处人生体验融合个人体悟,以鲜活、优美的抒情语言向读者展示别具一格的诗歌世界。 书内分为九个篇章,分别是“我的一生在我之外”“在春天旅行”“分手”“西部阵风”“南方木棉”“欧洲的钟声”“非洲的眺望”“长歌”“赋”,以各处的人文历史、自然地理为创作线索,结合自身的文学体验和思考,提笔赋诗,在青山绿水、古物故居、异国风景里向读者展现一页页深厚的,动人的地方人文篇章。
第76天
《第76天》是作家熊育群创作的一部抗疫题材长篇报告文学作品。2020年的中国抗疫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伟大的时代需要也应该产生与其相匹配的伟大的文学。本书以时间为轴线,全景式记录了2020年武汉、湖北及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抗击新冠疫情的时代画卷。作者追根溯源,回顾病毒暴发的时间线,梳理人们的认识阶段和采取的相应措施;着力刻画武汉封城至解禁76天里的世情人心,面对疫情中国人民不屈的力量,各地人民众志成城援助湖北的国家大义、同胞之情;写出了2020年中国抗疫这一国家伟大复兴道路上的艰难时段,以及这个时段里一幕幕洪波涌起的历史大风云。为创作《第76天》,作者进行了艰巨的采访工作,对素材严格甄别,力求每一细节都真实可靠、有据可考,重要的事件和细节坚持查找旁证材料,有的甚至通过三方印证,较大限度地逼近真实,既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又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客观、严谨、饱含深情,且及时、有*效、迅速地记录了这段特殊的历史、重大的历史,同时写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保卫呼吸,保护人民,在中国这个英雄的国度里,有一群英雄的人民,有人向阳而生,有人向死而生,莫不是对于生活与生命的热爱与敬畏,莫不是对于国家与民族的坚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