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中日货币战争史(1906—1945)
1人今日阅读
本书从关注战时经济背后的货币和金融策略,拓展至整个近代时期商业、贸易和产业政策背后的国际货币金融对抗。通过考察货币金融发展的国际因素和内外部力量的交互影响,期待能够对近代中国货币和金融发展史有所贡献。同时,本研究通过对大量调查资料、档案资料的充分发掘,澄清了近代时期中日货币战争的表现、形式、内容、演变及影响等客观历史事实,有助于人们理解政治和军事战争背后的货币和金融的争夺和对抗。
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1600~1949):基于经济运行与经济近代化的研究
1人今日阅读
本书系统考察了明中叶至新中国建立前300多年间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及其演变过程,主要对1600~1949年间中国的货币制度、货币流通量,各类金融机构的兴衰发展过程、经营业绩及绩效变化,货币金融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路径,金融发展与财政体系的关系,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二元金融结构与农村金融,货币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金融体系发展演进的路径和特点,以及由货币金融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中国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与经济近代化的进程。本书对历史时期的金融体系及其与经济运行内在关系的考察,弥补了经济史领域中关于金融长期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系统研究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经济分析中金融理论的内容,为宏观金融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基础。本书将货币金融与经济近代化联系起来,从经济运行和货币化的角度探讨经济近代化的过程,为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晋商五百年:汇通天下
暂无简介
晋商与现代经济:探寻经济良序运行的制度条件与历史文化基础
《晋商与现代经济:探寻经济良序运行的制度条件与历史文化基础》主要探讨了晋商的制度安排、实施机制、经营管理体系,晋商信用和信用制度的生成、维持机制及其作用,晋商的官商关系与其兴衰关系,山西票号的经营业务、资本、利润与兴衰原因等内容。《晋商与现代经济:探寻经济良序运行的制度条件与历史文化基础》是作者十多年来在晋商学研究领域中所进行的探索,其特点在于试图将晋商研究纳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利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对晋商现象进行阐释;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透过晋商史的研究来反思现代经济发展过程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为现代经济建设提供一些历史借鉴。
世界市场价格变动与近代中国产业结构模式研究
《世界市场价格变动与近代中国产业结构模式研究》的研究视角是以中国近代价格变动的传导机制为起点,即“世界市场价格”变动与中国近代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为切入点,利用可以找到的统计资料,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透过中国近代货币体制变化,深入分析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世界市场对近代中国产业结构模式形成的影响。研究近代历史上世界市场价格的变动与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对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如何选择我国的产业结构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金融史
了解货币金融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是理解金融理论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当今的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本书是在结合经济史学和金融学理论的基础上,为开设中国金融史课程专门配备的经济、金融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经济史学、金融学专业低年级研究生的教材。本书采用专题式的结构安排,分“货币与货币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农村借贷关系”四大篇目和14个章节。在“货币与货币制度”部分,除介绍货币发行和制度演变的整个历史过程外,特别阐述了货币发行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货币与经济运行之间的长期关系。在“金融机构”部分,除介绍各类金融机构的历史演变和结构外,特别增加了经营业务、人事和资本组织,票据、账册、同业组织等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金融信用和经营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在“金融市场”方面,除介绍各层次市场演进和发展的内容外,重点阐述了历史上历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以及金融市场运行的基本机制等内容。
山西大学建校110周年学术文库:明清晋商与徽商之比较研究
明清时期,在国内商界先后兴起了晋商、徽商、陕商、洞庭商、江右商、山东商、广东商、福建商、宁波商、龙游商等十多个商人群体。这些商帮集团的兴起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新因素,而且也代表了当时的商业与市场发展水平。 《明清晋商与徽商之比较研究》一书对明清时期最具特色的两大商帮集团——晋商与徽商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在对盐业、茶业、粮布业、典当业等各个行业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归纳了两大商帮的共同特征、差异及其兴衰过程,进而对两大商帮的制度模式、经营管理机制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 在研究中,《山西大学建校110周年学术文库:明清晋商与徽商之比较研究》主要应用历史的制度分析与比较制度的分析方法,并综合运用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通过引入博弈论的分析工具,并结合中国的文化环境和历史演进特点,对明清晋商与徽商商业活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与综合研究,进而建立一个适宜于商帮集团乃至区域经济体比较研究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模式。 《山西大学建校110周年学术文库:明清晋商与徽商之比较研究》通过明清晋商与徽商的比较研究,探寻现代区域经济体之间不同发展路径的历史归因,从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寻找现实经济中制度安排的多样化问题的原因,及未来的最佳制度安排路径。全书条理分明、结构严密、内容丰富、文笔生动活泼.史料搜集和运用细密精当,特别是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突出,是中国商业史研究领域中的又一部力作。经鉴定,同意该课题结项。
货币、信用与贸易:在东北探寻近代金融(1860-1931)
《货币、信用与贸易:在东北探寻近代金融(1860-1931)》基于近代东北贸易发展和大宗商品交易过程中的货币和信用关系,并主要基于过炉银制度、期粮和交易所市场、区域货币与汇兑市场,探讨贸易、货币和信用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近代中国区域金融市场的发展转型。章主要利用早期的日本调查资料,对营口贸易的发展过程、营口贸易的覆盖区域、市场网络及其运行机制、营口的贸易模式和商业构造的变化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第二章考察在前交易所时代东北豆货贸易发展基础上所形成的豆品期货市场及其信用特点。第三至五章考察支撑商业贸易背后的信用和货币制度即过炉银制度的运行机制与发展兴衰过程。第六章考察了以大连为中心的钱市、汇市与贸易之间的关系。第七章和第八章考察了近代东北交易所的发展兴衰过程、交易所的主要制度安排及运行机制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