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威尔逊
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 Wilson,1929年6月10日-2021年12月26日),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伯明翰,毕业于哈佛大学,美国生物学家、博物学家,社会生物学的主要开创者,哈佛大学原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被誉为“现代达尔文”。 他长期致力于研究蚂蚁和其他群居性昆虫,曾两度获得普利策奖。196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5年,出版《社会生物学》论述了人类行为中的遗传因素,引起不少争论。1996年,被《时代》杂志评为“25位最具影响力的美国人”之一。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26日下午,爱德华·威尔逊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去世,享年92岁。
蚂蚁的故事:一个社会的诞生
1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2%
本书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全方位普及了蚂蚁的各种特性。作者从蚂蚁的生存优势出发,讲述了蚂蚁成功的原因。然后逐渐展开并深入讲解蚂蚁的进化历程,包括蚂蚁的起源、物种特性、生活方式和通信系统。作者还通过蚂蚁社会反观人类社会,引出环境保护的大问题,呼吁人类反思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同时提醒人类要尊重大自然。最后为研究蚂蚁的个人和群体简要介绍了科学研究蚂蚁的步骤和程序。
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自传
1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6%
爱德华·威尔逊爱德华·威尔逊,当今世界蚂蚁研究翘楚,“生物学多样性”之父,两届普利策奖得主,被誉为“达尔文之后博物学家的绝响”。他用优美动人、热情雄辩的文笔,将他半个多世纪跌宕多彩的人生经历、成为世界级科学家的成长之路娓娓道来。威尔逊在大自然的冒险和辗转中度过了童年,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与亲近感与日俱增;青年时期确定学术志向,将蚂蚁作为毕生的研究对象;与生物学同人一道探访西印度群岛,将岛屿上蚂蚁的生态分布尽数掌握;在哈佛任教期间,创立“社会生物学”学科,完成生物学的又一次进化……威尔逊始终保持对科学的崇敬,以及对地球所有生命的深切关怀。他带领我们畅游缤纷的自然世界,教给我们观察生物的知识和技巧,繁忙的家蚁、凶猛的毒蛇、斑斓的热带飞鸟,都与威尔逊有着迷人互动。20世纪是科学大爆炸时期,威尔逊在强势的分子生物学夹缝中闯出一条新路,推动进化生物学和社会生物学的发展。从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到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再到人类学之母玛格丽特·米德、科普作家理查德·道金斯,威尔逊用风趣达观的笔调,回忆恩师挚友和学术劲敌,呈现生物学大论战的细节,不断夯实科学和人性的信仰。
社会性征服地球
1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8%
探索真社会性的起源,揭示人类成为地球主要力量的化逻辑。 对于人类处境的探索和追问一直是很多学术大家关注的主题,每次探讨都会引发社会各个层面的热议。本书英文版在出版后引发了学术界的巨大震荡,它颠覆了在学界广受认同的亲缘选择理论,重新讲述了人类的化故事,证明群体选择才是人类化的首要推动力。威尔逊用他广博的博物学视角,融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带领我们深人类社会的核心区域,给出了jue无仅有的解释。可以说,除了爱德华·威尔逊,没有人能够给出如此宏大、深刻的阐释。 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个问题给出有史以来蕞为清晰的解释! 作者借用“高更三问”做骨架,勾勒出人类演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我们是谁三个问题的大画面,将群体选择、真社会性、基因-文化协同演化等关键概念悉数囊括在内,让人沉浸其间。威尔逊用“逾层凌域”的“变焦思维”向我们展示了道德、宗教及创造性艺术的生物性起源,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个问题,提供了有史以来蕞为清晰的解释。
知识大融通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1.2%
《知识大融通:21世纪的科学与人文》是“当代达尔文”“知识的巨人”“社会生物学之父”爱德华·威尔逊颠覆常识、打破认知壁垒、超越时代思维的巨著!他生动推演人类知识谱系的进化历程,展现融通为各学科带来的革命性突破,描绘了一幅激动人心的未来知识蓝图。继承牛顿、爱因斯坦和理查德·费曼以来的开创性道路,威尔逊带领我们踏上了一段跨越科学与人文的非凡旅程,以寻求所有人类知识的融通。这是一场浩大的知识历险。从大脑中的化学反应,到文化的基因基础,从颜色语言受到的遗传学限制,到《洛丽塔》中蕴含的生物学原则……威尔逊轻松跨越科学与人文的鸿沟,自如穿梭于物理学、人类学、心理学、哲学、宗教、伦理与艺术等各领域间。这位殿堂级的科学大师用清晰、雄辩的文字,将人类知识的新进展巧妙地编织到了一起,完成了这部博大精深又妙趣横生的著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登上知识的巅峰,将今日破碎的知识风景尽收眼底。读过此书,我们将以全新的方式理解知识。融通,关乎人类历史,更关乎人类未来。今天的文化积累已让人类拥有可以改变自身生物本性的力量,以科学探究人性奥秘的新时代已到来。在一个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下,人性与文化、自我与社会都将被重新定义。威尔逊以无与伦比的雄心壮志提出融通计划,坚信它将赋予未来人类一种分析和预测的强大力量,让我们有能力应对即将到来的巨变。这是一部我们时代里程碑式的著作,融通的构想也必将成为人类认识自身与世界的一个新起点。威尔逊对未来世代知识图景的大胆想象,凝聚了他毕生对人类、知识和社会进化的深刻思考,极具独创性和启发性。每一位善于思考、关心未来的读者都应该认真聆听。
蚂蚁的世界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9%
蚂蚁,是这个星球上最有魅力的生物类群之一。全世界有超过1.5万种蚂蚁,遍布陆地各个角落,而我们知之甚少。国际蚂蚁研究翘楚、社会生物学之父爱德华·威尔逊,一生痴迷蚂蚁,他将带领我们开启这场持续80余年的蚂蚁探险之旅。从童年时期在亚拉巴马州森林中第Yi次与蚂蚁相遇,到前往西印度群岛、莫桑比克、新几内亚、多芬岛等遥远之地的旅程,威尔逊对蚂蚁的观察和研究步步深入。他选取25种典型蚂蚁作为重点,不仅介绍了它们的种类、形态和社会体系,还介绍了它们如何通过信息素“说话”和认路,如何协作和战争,如何进化和改变历史,让我们认识到蚂蚁作为社会性昆虫的代表,如何“统治”了这颗星球。威尔逊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蚂蚁世界。在研究“雄蚁不过是会飞的精子导弹”和“蚂蚁让老太太参加战斗”时,威尔逊雄辩地用火蚁、行军蚁和切叶蚁等来考察论证。许多鲜为人知的蚂蚁跃然纸上:“白蚁克星”马塔贝勒蚁,非洲最凶猛的蚂蚁战士;哥斯达黎加的角窝蚁,世界上节奏最慢的蚂蚁;新喀里多尼亚曾被认为灭绝的黄尾犬蚁,威尔逊在2011年发现了它。书中含有克里斯滕·奥尔细致入微的蚂蚁插图,以及威尔逊在世界各地探险的罕见照片。
人类存在的意义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2.2%
“社会生物学之父”、两届普利策奖得主、进化生物学先驱、殿堂级的科学巨星爱德华·威尔逊重磅新书,跨越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鸿沟,追索社会进化的源动力!在《人类存在的意义》中,威尔逊从个体选择和群体选择的角度,解释了人性本身包含的自私和利他共生的特点,这种内在有冲突性的进化过程还在继续。唯一不同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进化已经从自然选择转变为意向选择,也就是人类已经意识到了进化选择过程,并开始通过科技的发展创造性地塑造自身的进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人类存在的意义这个终极命题进行思考,探寻社会进化的源动力。
给年轻科学家的信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4%
在投身科学的道路上,你需要这样一本科学家生涯指南:当你对科学训练的艰难枯燥心生惧意,它会告诉你探究的热情比埋头苦读更重要。当你在五花八门的理科专业面前变成选择困难户,它会反常地建议你避开人群和炮火,朝着冷门的方向前进。如果你担心科学专业的思维太狭窄,它骄傲地宣布:人文学科,道德,艺术创作都源自科学观念。假如你数学成绩不足,也不必担心,它会说只有少数学科才需要高超的数学能力。哪怕你对“科学是什么”都一窍不通,它也能用身边的例子解释科学思维的基本原理。这都来自美国生物学巨星爱德华·威尔逊的真诚建议。在20封书信中,他完整地呈现了对科学观念的洞见,超过半个世纪的科学家生涯中的心得与反思。无论你是从上一秒才立志进入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生,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一代研究者,他都可以成为科学生涯这段“圣杯之旅”上的引路人,让你看看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挑战与荣耀在等待。
大自然的猎人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4%
爱德华·威尔逊(EdwardO.Wilson)1929年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成长于当地小镇莫比尔。他在一次钓鱼的事故中失去了右眼的视力,但健全的左眼更让他专注于细小事物。1947年进入阿拉巴马大学生物学系,专攻昆虫学。后转入哈佛,探访西太平洋群岛等地,掌握完整的蚂蚁生态分布图谱。他以杰出的科学成就,引发了20世纪生物学的数次革命:他与麦克阿瑟共同提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奠定现代物种保护的理论基础;创建“社会生物学”这一新学科,让美国生物学界和普通大众为之震动;“生物多样性”概念由他倡导,成为影响全球的环保理念。威尔逊退休后致力于人文科学写作,从科学中寻找哲学写作的养料。《自然》杂志评价他“既是世界的科学家,也是伟大的写作者”,他的《蚂蚁》和《论人性》曾两度获普利策奖。
亲生命性
2人今日阅读
人类时常忘记自己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而又时常想要亲近更加自然的环境,被其他缤纷的生命所深深吸引。 威尔逊认为,我们对生命的天然亲近感是人性的本质,正是这种亲近生命的倾向,支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编织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威尔逊从切身经历出发,记录了他对自然的核心探索。从游荡在亚拉巴马州的森林,到深入苏里南和新几内亚的热带雨林,从儿时对巨蛇的幻想到确立研究蚂蚁和其他社会性昆虫,这些奇妙的经历和知识积累极 大丰富了他对自然的领悟,也激发了人们对一个正在迅速消失的自然世界的惊奇和热爱。 这本富有诗意、发人深省的关于“亲近生命”的著作,不仅是一位野外生物学家对自然的深切回应,也是对保护伦理的雄辩陈述。威尔逊指出,我们对其他有机体的理解越深刻,就越重视它们的价值。人类与其他生命的特殊关系,让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有理由去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世界,而这也等同于对人类心灵和人类自身的保护。
创造的本源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56.6%
社会生物学鼻祖爱德华·威尔逊在《创造的本源》一书中,以恢弘的视野、跨学科的功力,提出了一个宏伟的命题:重振哲学。书中有着更多的跨学科交叉,不局限于人类自身的历史观,个性鲜明的立论足以从不同角度启发读者。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向我们阐释了创造的本质,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创造如何产生、如何繁盛这一问题,把对科学的理解融入了人文之中。
创世记:从细胞到文明,社会的深层起源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56.0%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几千年来,宗教和政治教条都未能彻底解答这些关于我们自身的根本问题。本书是社会生物学的开创者、当代伟大的科普作家爱德华·威尔逊新作,以演化生物学的视角向我们揭示社会和文明的深层起源。真实的“创世记”不是上帝用六天完成,而是通过演化史的六次大转变实现。本书综合古生物学、动物行为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学科新成果,演绎了这一伟大的演化过程,对生物学和社会科学都能带来全新的启发。自达尔文以来,生物学界一直相信以个体为单位的自然选择主导了演化的剧本,自利的生物个体时时都在相互竞争。然而,在生物中为何会出现众多的合作乃至自我牺牲的行为?这个问题自达尔文时代就困扰着生物学家。威尔逊指出,是利他行为促成了演化史上的重大转变,使生命从原核生物逐渐演化成今天纷繁复杂的形态。在38亿年的演化史中,群体选择与个体选择发挥了同样重要的作用,真社会性并不来自“自私的基因”理论中的亲缘选择,群体选择产生的利他主义才是塑造真社会性的关键。在群体选择的基础上,人类逐渐演化出复杂的社会和灿烂的文化。
爱德华·威尔逊文集(套装共6册)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3.4%
套装包括《给年轻科学家的信》《创世记:从细胞到文明,社会的深层起源》 《知识大融通》《大自然的猎人》《生命的未来》《缤纷的生命》共6册。
生命的未来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1.4%
“伊甸园由人进驻后,就变成了一座屠宰场。”在《生命的未来》一书中,极会讲故事、极具文采的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将用真挚动人的文笔,讲述悄无声息在全球各角落上演的物种灭绝故事,生命的多样性虽然富丽却骤然陨落,而我们人类正径直奔向一个孤独的时代。美国南部海岸平原,象牙喙啄木鸟日渐凋零,归于静寂无声;哥斯达黎加的金蟾蜍,原是两栖类动物界的传奇,如今已消失了生存的踪迹;天性害羞、最难繁育的苏门答腊犀牛,不知不觉在骤然衰减……甚至,许多珍稀动植物距离灭绝仅需100个心跳。种种令人难过的细节,各式各样的物种消灭模式,无不说明正是人类的贪欲、无知与不经意,迫使着全球生物踏上最后的毁灭之路。被灭绝的本是可被拯救的,威尔逊对生命的未来并未绝望。他坚信人类对自然的生命之爱,列举大量政府、民间组织与科技通力合作的成功案例,勾勒出一个可持续的未来。他以对生命的真挚热爱与极大敬意,完成这部面向大众的科普名作,出版后赢得公众与学术界的一片赞誉,《自然》(NATURE)杂志更是辟专栏倾情推荐,国际影响深远。
半个地球:人类家园的生存之战
“社会生物学之父”、两届普利策奖得主、进化生物学先驱、殿堂级的科学巨星爱德华·威尔逊,深情讲述全球的物种灭绝故事,探索生物多样性的未来出路与方法。阅读《半个地球》,就如同威尔逊在带领我们领略地球多种多样的生物多样性。整个地球生命的进化史,也是一部精彩绝伦的生物多样性发展史。但随着人类足迹的扩展,我们也逐渐将众多物种带向了濒危与灭绝的不归路。只有将半个地球交还给大自然,我们才能保护地球上众多的生命形式,拯救现存的有生力量,实现人类生存所需的稳定与发展。
蚁丘
这是存在于同一时空的三个平行世界的故事,它们一同崛起、交相兴替,荣辱与共、生死相依。 Di一个世界属于蚂蚁,它们在泥土里建立文明,在我们野餐的地方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史诗。 Di二个是人类社会,如果说蚁丘就像一个微缩的人类社会,那么人类社会也相当于一座宏伟的蚁丘。 第三个世界是生物圈,它是所有生命的总和,是充满无限知识与奥秘的生境,是万千物种的共同家园。 ******** 在《蚁丘》中,威尔逊讲述了一个美国男孩拉夫·科迪的成长故事。小科迪为躲避父母之间的矛盾,常常逃往家附近的诺科比湖区,在那里观察和研究各种动物和植物,逐渐成长为一名小小的博物学家。大学毕业时,科迪以蚁丘为研究对象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 在得知诺科比湖区有可能被房地产开发企业破坏时,科迪选择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深造,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运用法律武器成功保卫了湖区的生态环境。 整个小说可以分为三条主线,分别是蚁丘、人类社会与整个生态系统。威尔逊对蚁群兴衰与部落战争的描绘堪比《荷马史诗》,而他用分析蚁丘的方式对人类家族及社会的刻画,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铺就了一条绝丨无仅有、近似奇观的独特路径。
寻觅自然:从野性到人性,一位博物学家的沉思集
《寻觅自然》收录了爱德华·威尔逊富有开创性的12个短篇文章,阐述了他一生中一直在积极探索的主题。涉及生物学和社会生物学领域,以及荒野和人性的紧密相连。 “动物天性,人类天性”讲述了从蛇到鲨鱼再到蚂蚁的社会性,探问了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对蛇普遍厌恶的情绪是如何以及因何进化出来的。“自然的模式”探究了社会生物学的基础,拷问社会行为具有什么基本的遗传基础,以及这对人类物种未来意味着什么。“自然的丰裕”赞美了生物多样性,并解释其对人类持续存在的至关重要性。 《寻觅自然》是对20世纪至为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一生研究主题的综述式介绍。艺术家劳拉·索思沃思为这本书献上了富有想象力的插图,这将是值得挚爱自然的人品读的书。
探索生命系列:缤纷的生命+生命的未来(全集)
探索生命系列收录了“当代达尔文”、殿堂级科学大师、两届普利策奖得主爱德华·威尔逊的经典代表作《缤纷的生命》《生命的未来》。阅读《缤纷的生命》,仿佛经历一场生命的大冒险。威尔逊带领我们从洪荒一路走来,攀上热带雨林的浓密树冠,潜入神秘深邃的海底世界,看蚂蚁、蝴蝶、飞鸟、浮游生物等纷纷登场,上演一部辉煌伟大、异彩纷呈的地球生命演进史诗。从基因到物种再到生态系统,威尔逊以生物学家的博学多识、孩童般对自然之美的热情追逐,以及优美典雅的文字,勾勒出地球生命变迁的脉络,细致描绘了地球生命图景中教人屏息的绚丽景观。而在《生命的未来》中,擅长讲故事、极具文采的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将用真挚动人的文笔,讲述悄无声息在全球各角落上演的物种灭绝故事,生命的多样性虽然富丽却骤然陨落,而我们人类正径直奔向一个孤独的时代。美国南部海岸平原,象牙喙啄木鸟日渐凋零,归于静寂无声;哥斯达黎加的金蟾蜍,原是两栖类动物界的传奇,如今已消失了生存的踪迹;天性害羞、难繁育的苏门答腊犀牛,不知不觉在骤然衰减……甚至,许多珍稀动植物距离灭绝仅需100个心跳。种种令人难过的细节,各式各样的物种消灭模式,无不说明正是人类的贪欲、无知与不经意,迫使着全球生物踏上最后的毁灭之路。
缤纷的生命
我不想就拯救地球对人们进行说教,只想与众人分享自然世界的趣味。它是我们的归属之地。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最后的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阅读本书,仿佛经历一场生命的大冒险。威尔逊带领我们从洪荒一路走来,攀上热带雨林的浓密树冠,潜入神秘深邃的海底世界,看蚂蚁、蝴蝶、飞鸟、浮游生物等纷纷登场,上演一部辉煌伟大、异彩纷呈的地球生命演进史诗。从基因到物种再到生态系统,威尔逊以生物学家的博学多识、孩童般对自然之美的热情追逐,以及优美典雅的文字,勾勒出地球生命变迁的脉络,细致描绘了地球生命图景中教人屏息的绚丽景观。地球上的物种古老、独特而珍贵,每一个都是千百万年进化的杰作。地球生命既坚强又脆弱,历经五次大灭绝,从绝境中新生、繁衍、变异,才成就了自然界的丰富瑰丽。如今,它们却在人类的手中迅速凋零。威尔逊提醒我们,生物的多样性是维系世界之钥,更是驱动着生物进化的活力。人类应当回归为自然的一份子,珍视生命多样性这个宝藏。这是一部只有博物学家才能写就的精彩之作,被媒体赞誉为“自《寂静的春天》以来最重要的环保著作”。翻开这本书,它将以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的真诚,撼动你的心灵。
造物:拯救地球生灵的呼吁
威尔逊以书信的方式,以博物学家的宽广胸怀和科学家的坦荡从容,从哲学层面对地球生命和人类的价值观展开了深刻的探讨。通过酣畅的文字、生动的案例和殷实的数据,作者向读者阐述人与自然各自的处境、地球生命存在的价值、导致目前生态困境的主要根源,以及未来的希望与出路。
基因、心灵与文化——协同进化的过程
作为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生物学最刺激、最费神的主要著作之一,《基因、心灵与文化》引入了基因—文化协同进化的概念。拉姆斯登与威尔逊由此令人信服地提出,人性既不是任意的,也不是注定的。他们确认了激发基因向上转译到文化的机制,并评估了心灵在涌现的文化模式中遗传进化的特性。 拉姆斯登与威尔逊探索了发展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丰富而复杂的资料,第一次使这些学科与人类社会生物学结盟。两位作者也运用了种群遗传学、文化人类学以及数理物理学,以此将人类社会生物学置于可预测的基础之上,并由此追踪了从基因出发经由人类意识到文化的主要步骤。 《基因、心灵与文化》在1981年出版时广受赞誉,后绝版多年。本书是《基因、心灵与文化》的25周年纪念版,再现了1981年版的原貌,同时附有一篇对于随后四分之一个世纪中该学科进展的大回顾。
给青年科学家的20封信
在给研究科学的学生和青年专家授课的五十年里,我非常荣幸能为许多有天赋和志向的青年提出我的一些忠告。因此,我深深地知道,要想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你到底需要了解哪些东西,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哲学。我希望你能够从下面一系列信件所讲述的思想和故事中受到一点启发。
古舟子咏
后浪插图经典系列,名家名译名画 收录传世插画,精心打磨译本 当真诚坦率遭遇背叛, 当无心之举招来无情的命运, 当人类面对巨大的未知困境, 作为个体的人将何去何从? 编辑推荐: ◎英国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堪称奇崛的叙事长诗。国内青年翻译家叶紫精心打磨的全新译本。美国插画艺术家爱德华·A·威尔逊为此长诗所画的全彩插图。中英对照、图文并茂,呈现柯勒律治笔下那个内涵丰富而深邃的壮阔世界。 ◎书中特别收录美国著名学者、批评家、柯勒律治研究专家约翰·利文斯顿·洛斯的万字文章作序,详解《古舟子咏》背后的故事。 ◎国内三个“首度”:“首度”超大开本装帧,和老水手一起探索航行;“首度”将单首诗歌以汉英对照的方式结书出版,一窥诗人柯勒律治的伟大之作;“首度”呈现美国插画艺术家爱德华·A·威尔逊为此诗所作的全彩插图。 ◎装帧亮点:大幅面全彩印刷;封面印白硬精装;附赠黑卡印银精美藏书票。 内容简介: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巨匠和奠基人之一,“湖畔派”诗人代表。柯勒律治在诗歌和文评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骚塞、华兹华斯、拜伦、雪莱、济慈等诗人均深受他的影响。他与华兹华斯合著的《抒情歌谣集》出版于1798年,标志着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时代的开端。 ◎《古舟子咏》是作为诗人的柯勒律治在其整个创作生涯中难能可贵的完整长诗,也是后来让他跻身主要英国诗人之列、堪称奇崛的诗歌之一。在创作这首叙事诗时,柯勒律治动用了分量惊人的内在储备,运用大量暗喻,表现出内涵丰富、深邃壮阔的动人世界。诗中的词语和意象凝练隽永,富有乐感,整首诗的结构简洁,充满奇幻色彩。 ◎搭载老水手和其他一众船员的大船,在经历南极地区的荒凉和奇异之美后,进入了一片从未被人探索过的海洋。这时,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信天翁停在他们的船上,老水手无缘无故地将其射杀。惩罚机制自此启动,他遭遇了来自凡人从未体验过的神秘宇宙力量的惩罚。悔过之心也不够他完全洗罪。《古舟子咏》借老水手之口展现了命运那强大而神秘的力量、人类时常面对且身陷其中的生存困境,以及作为个体的人因一时冲动而生的无意识的恶。 ◎书中特别收录了美国著名学者、批评家、柯勒律治研究专家约翰·利文斯顿·洛斯的万字文章作序,为读者详解《古舟子咏》背后的故事。此篇序言出自洛斯的研究著作《上都之路》(The Road to Xanadu,1927),这本书亦被称为“文学研究的一座丰碑”。中译文由国内优秀的青年翻译家叶紫细心打磨,尽可能遵循原诗的节奏和韵式,忠实再现原诗动人的音乐美及存于诗中的那个壮阔世界。另配有美国插画艺术家爱德华·A·威尔逊的彩色插图,对应呈现诗文表达的丰富意境,具有相当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名人推荐: 我不认为《古舟子咏》是柯勒律治对现实的逃避;我认为这首诗是现实,我认为他就在船上,亲身经历了航行,感受到也知晓到了一切。 ——托马斯·沃尔夫 《古舟子咏》是柯勒律治最伟大,也是最戏剧化的一首诗。 ——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 沃尔特·杰克逊·贝特 诗歌无法根治社会中有组织的暴力,但它可以疗救自我。我在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中强烈地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文学评论家 哈罗德·布鲁姆
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 The New Synthesis
本书主要从三个部分来介绍生命的社会化原理与进程,从无脊椎动物—直到灵长类动物之间的合作关系,作者尝试解释昆虫、鱼类和灵长类等动物中利他、攻击和养育后代等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基础。《社会生物学》于1975年首次出版,同名学科作为一门新的学科也由此诞生。《社会生物学》曾被国际动物行为学会评选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动物行为学著作,但与此同时,书中关于人类行为的假设与推论也引起了20世纪生物学中的大争论:人的天性究竟有没有生物学基础? 在这本25周年纪念版的导言中,爱德华·O. 威尔逊引用了更新的人类遗传学和神经科学研究,从生物学角度阐述了对人性的理解。人类社会生物学,也就是现在常说的进化心理学,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发展成—门独立的学科,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数据都为这门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书中占主要篇幅的是人类以外的动物,作者图文并茂地描述了这些动物的社会化行为,现在读起来依然新鲜;书中关于人类的内容,也在几十年来的赞誉和争辩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论人的本性
这部著作首次出版后,在美国学术界引起了一场巨大辩论,社会科学的每一个领域都卷入其中。赞同者称赞它是“一部最富刺激性、最具挑战性、最具启迪性的著作”,并荣获普利策奖;抨击者则认为他的观点荒谬之极甚至有滑向种族主义的危险。 作者认为:人的行为由遗传决定,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有限的;我们的基因不但决定了我们的生物形态,还帮助塑造了我们的本能,包括我们的社会性以及很多其他个体特征。根据这个观点,作者进一步探究了人类行为的四个方面:攻击行为、性行为、利他行为和宗教行为。在他看来,攻击行为是人类为了确保自身安全而形成的一种本能,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而来的,给人类带来一定的生物优势;性反应使人类家族成员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带来进化上的优势;利他行为在本质上与蜜蜂、白蚁等社会性昆虫一样,是通过基因的进化和发展而来的,其强度和频率随着亲属关系的疏远而急剧下降;宗教也具有先天的倾向性,是群体选择的进化基础。作者将生物学带入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试图运用生物学原理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开创了一个新的学科。
蚂蚁的社会
推荐值 64.9%
完美的群体组织运作是怎样的?自然通过切叶蚁组成的超个体社会让我们看到了完美的组织运作。当个体进化达到其物种极限时,顽强的生命会转而在社会组织方式上继续进化出生存优势。社会性蚂蚁正是此类进化中的佼佼者。当它们作为一个群落时,蚁群不仅是个体的集合,而是共同组成了一种被称为超个体的集群有机体。本书讲述了社会性蚂蚁中的南美切叶蚁进化出的一种建立在利他主义合作、复杂的交流和劳动分工基础上的超个体集群。在超个体中,个体如同复杂有机体的细胞一样各司其职,实现了单个个体累加不能实现的生存竞争力。
超个体
由伯特·荷尔多布勒编著的《超个体》是近10年来出版的最重要的科普著作之一。在《蚂蚁》一书出版18年后,这部新的著作将我们的知识扩展到了其他社会性的昆虫(包括蚂蚁、蜜蜂、黄蜂、白蚁),吸收了近20年最重要的研究发现。《超个体》是一个组织严密的集群,建立在利他主义的合作、复杂的沟通和劳动分工的基础之上。它代表了生物组织的一个基本阶段,介于普通组织和整个物种之间。正如作者所说的,对超个体的研究将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各种进化水平之间是如何转换的,以及生命整体是如何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
昆虫的社会
《昆虫的社会》从古生物学到形式遗传学,从动物行为学到生物化学。对全世界的社会学同仁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恰当的基准,而作者恰好具有达成这个基准的勇气和精力。生物学是一门完整的科学,从这部著作就可以看出它非常真实又非常丰富,足以使我们被它们的智慧魅力所折服……
新的综合
本书主要内容是用生物学的理论来研究社会学,即用社会学的观点去”拟人化”地研究自然界中的动物。本书主要材料来源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威尔逊的《社会生物学》1980年缩节本
结构静力与动力分析:强调地震工程学的物理方法(原著第4版)
《结构静力与动力分析:强调地震工程学的物理方法》(原著第4版)(精装)归纳总结了最新版的SAP和ETABS程序中使用到的有限元和数值方法理论进展。程序使用的许多单元和数值方法是全新的,在目前的结构分析教科书里面还尚未提及。除此之外,《结构静力与动力分析:强调地震工程学的物理方法》(原著第4版)(精装)还归纳总结了力学基本方程。对所有从事现代结构工程领域的研究学者和专业人员来说,《结构静力与动力分析:强调地震工程学的物理方法》(原著第4版)(精装)是一本"必读"的专业书籍。
人类的本性
暂无简介
论契合
尽管威尔逊因社会生物学之争而被搞得非常疲惫,但是他的步子并没有停下来,反而是越走越远,直至写成这部《论契合》。在《论契合》中,威尔逊放下任何遮掩,没有丝毫的羞涩,不做任何生物学中的铺垫,直面问题的核心。他明确而大胆地提出,不仅人类一些简单的社会行为,甚至人类的一些所谓“高等”的社会行为,都有其生物特型的基础。威尔逊延续他在《社会生物学》中的思路,只不过从生物学的角度更加全面地解释了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美学、神学、文化人类等社会人文学科所面对的问题,并且给出了全新的解释。为了申明自己的立论,威尔逊不惜为许多自然科学家都不齿的还原论大唱赞歌,他的《论契合》一书的所有推论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还原论的理念之上,这样毫无顾忌地倡导还原论在今天的科学界实在不多见。其实,威尔逊这样做并不令人费解,因为生物决定论与还原论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为了抵抗来自社会科学和人文学者的攻击,威尔逊对于当今流行的后现代主义,如福柯的观点,几近攻击,甚至大加鞭挞,从而试图动摇批评者的知识基础。威尔逊的这种举动搏得了一些生命科学家的赞扬,却招致了很多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反对,他们认为威尔逊的做法是将自然科学简单的外延,缺乏坚实的依据和推理,因此,威尔逊的还原论做法被一些人视为粗鄙甚至粗暴,有人将威尔逊称为“不可救药的还原论者和生物决定论者。”
看得见永恒的窗口
《看得见永恒的窗口:一个非洲国家公园的复苏》以人类摇篮戈龙戈萨生物环境的变迁为线索,以物种的更替为背景,用散记般的语言和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一手图片,介绍了令人眼界大开的诸多生物,展现了戈龙戈萨丰富多变的地貌地质特征和活灵活现的生物奇观。其文风沿袭了达尔文、布封、房龙等世界科学大师的写作风格,融入了大量的人文色彩,不仅具有独到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