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
王叔和,古代医家名。晋代医学家。名熙,以字行,高平(今属山西)人。生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他学识渊博,为人诚实,做了当时的太医令。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王叔和性格沉静,博好经方,且熟悉修身养性之术,尤擅长于脉学之理。著有《脉经》,总结汉以前有关脉学之成就,系现存我国最早脉学专书,书中总结脉象24种,又论述三部九候,寸口脉等,对古代的脉学影响甚大。另对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进行整理,该书因战乱而散佚零乱,几至失传。王氏重新加以编次,将《伤寒杂病论》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始于王氏,使之不可湮没。后世虽有人对他的整理加以非议,但多数人认为其功不可没,张仲景之学借王氏之编修整理才得以保存下来。另著有《论病》六卷,未见传世。
伤寒论重排本
1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0%
以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年1月影印的赵开美《仲景全书》中的《翻刻宋版伤寒论全文》十卷本为底本重新排列条文顺序。重新排序后还原仲景本意,对于理解条文含义,掌握条文,前后连贯的病机变化利于学习《伤寒论》的人掌握学习。此书稿的出版将在《伤寒论》研究的学术界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因为排序版的珍贵再版的可能性巨大。作者简介:韩世明,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从医四十余年为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的博士生弟子;内蒙古著名中医学家、内蒙古医学院张斌教授的硕士生弟子。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高深的理论修养、独特的中医方圆辨证思想。善于运用《伤寒论》气化学说、开阖枢等理论指导疑难病证的治疗,作为优秀中医学者,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主要学术著作有《再传伤寒论》、《中医古经奥义彰明》等。为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会员,中医杂志社特邀审稿专家
脉经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5%
脉学是中国医学的卓越成就之一。魏晋以前,脉学史料已经相当丰富。《脉经》编纂了从《黄帝内经》以来,直到华佗,有关脉学的经典理论和重要方法,各按类别递相依次排列,对中国公元3世纪以前脉学进行总结,并作了发挥。
脉经
2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脉经
1人今日阅读
《脉经》为晋•王叔和撰,成书于公元210-259年之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脉学专著。王叔和,名熙,“性度沉靖,尤好著述,博通经方,精意诊处,洞识修养之道(宋•林亿等进呈劄子语)”,他利用做太医令时搜求的各种脉学文献,先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脉学方面的论述,旁征博引,采摭群论,然后根据自己的临床体验,按照“百病根源,各以类相从”的方法,若网在纲,依类编排,精心梳理,终于完成了《脉经》这部伟大著作。全书共十卷,九十八篇。卷一论三部九候,寸口脉及二十四脉;卷二、卷三则以脉合脏腑经络,举其阴阳之虚实,形证之异同,作为治疗依据;卷四诊四时、百病死生之分,并论脉法;卷五述仲景、扁鹊脉法;卷六列述诸经病证;卷七至卷九讨论脉证治疗,其中卷七以伤寒、热病为主,卷八为杂病,卷九为妇产科、小儿病证;卷十论奇经八脉及右侧上下肢诸脉。原有“手检图三十一部”,今已亡佚。本次出版以元天历庚午(1330)叶氏广勤书堂刻本为底本,进行校勘。
《脉经》注释
1人今日阅读
“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学界公认的中医成才之路。名师难觅,临床难做,但书人人可读。经典永远是中医临床的理论指导,初学中医者读,具有临床经验者读,国医名师、国医大师依然在读,不同层次的阅读者对经典领悟的程度不同。对经典,尤其是对无解释的经典原文的阅读,可使读者想象的空间更大,理解更加深刻,这就是阅读经典原文的意义。中医经典注释丛书,旨在向读者提供较好版本,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使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宋本《伤寒论》汇校
1人今日阅读
中医有十大经典,《伤寒论》是其中的一部。本书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文献教研室校注。本次点校即以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明赵开美翻刻宋本《伤寒论》缩微胶卷本为底本。加入历朝历代、不同流派中医大家、名家对《伤寒论》的不同理解,包括近现代的一些新研究,是中医院校学生、中医基础和临床研究《伤寒论》人员的参考书。
脉经
1人今日阅读
中医有十大经典,《脉经》是其中的一部。本书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文献教研室校注。本次点校以日本庆安三年庚寅翻刻明袁表类消、沈际飞重订本等为底本,加入历朝历代的各种校本及新近研究,是中医院校学生、中医基础和临床研究《脉经》人员的参考书。
脉经
《脉经》是中医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全书共分十卷、九十八篇。
脉经
本书系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之一。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所选医籍均为精善底本,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脉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流传于世的脉学经典著作,对后世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全书共10卷,98篇,成书于公元3世纪中叶。由西晋著名中医学家王叔和精选《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汉魏著名医家有关脉论精华,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以及当代临证经验编撰而成。本次整理以叶氏广勤堂影元刻本为底本,参照其他刻本以及《灵枢》、《素问》、《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重新整理,书前撰有导读,便于读者学习。 温馨提示:本产品为电子书,非实体纸质图书。为保护图书著作权,电子书不提供原文件,不支持导出和打印,仅支持人卫社相关软件中阅读,可下载至软件中离线查看。除因质量问题,虚拟商品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人元脉影归指图说
《人元脉影归指图说》旧题晋·王叔和编,明·沈际飞重订;亦有题为明·缪希雍订刊者。实际作者不详,大致成书于明代。《人元脉影归指图说》学术上宗《脉诀》,论七表(浮、芤、滑、实、弦、紧、洪)、八里(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九道(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之脉,并补充其他诊病方法;表达方法上则以承许叔微、施发等宋人之脉图法、并逐条附以自撰七言歌诀,二者相结合,既直观而方便理解,又便于记忆。这在普及脉学知识方面是有益的尝试。《人元脉影归指图说》一书的整理以缪希雍本为底本。
校正图注难经脉诀
《校正图注难经脉诀》特点在于以较通俗的歌诀形式阐述脉理,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书中不少内容是根据王叔和《脉经》重新编撰的,详细论述二十四脉,并立七表一浮、芤、滑、实、弦、紧、洪一、八里一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一、九道一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一之名目。由于易于讲习,流传甚广,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