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国际贸易地理(第三版)/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财经类)系列教材
自二〇〇四年编写第一版《国际贸易地理》,迄今已经整整十年。这十年来,无数莘莘学子以此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相关知识,并且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许多同行在使用过程中,也反馈了他们颇为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尽管在二〇〇九年,我们曾经做过相关修订工作,但是上次修订主要是针对《国际贸易地理(第三版)/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财经类)系列教材》的一些书写、表达和数据等显而易见的错误进行的订正,对全书的结构篇章并没有做太大的调整。 此次,在接到再版通知以后,我们并没有急于动手,马上行动。相反,我们在思索该如何完成本次的编写任务。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字“变”。这个变不仅仅是章节名称的改变,或是数据、标点的变化;而重要的是整《国际贸易地理(第三版)/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财经类)系列教材》从立旨、体例到整体布局都进行较大的调整。这个调整在全国同类教材中尚属少见。我们在求“变”的同时还要求“新”。这个“新”不仅是与我国这十年来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相适应,也与国际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带来国际贸易状况日新月异相适应。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摒弃过去以大洲为面,以国家为点,逐洲逐国家、地区的传统编写和排布方式。我们采取以中国为中心,以我国对外贸易关系为线,以国际贸易依存度为髓,从而延展到各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众所周知,国际贸易关系在每个月、每一年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国际贸易关系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多重影响,因而在着重介绍与我国有重要经济关系的国家、地区的同时,也介绍了与我国国际贸易关系具有发展潜力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中地位不断下降的国家,篇幅进行了一定的删节。在这一编写立旨的指导下,我们调整了全书篇章结构,对欧盟、俄罗斯、东盟、非洲等国家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添加,并调整了它们的篇章位置。 在对国家和地区进行调整的同时,《国际贸易地理(第三版)/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财经类)系列教材》也对上篇的理论知识部分进行了重新修正。如果说国际贸易关系变化是受到国家之间的政治、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那么自然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状况就是造成这种变化的隐形手,随之带动相关的交通和运输的变化和分布。即使在这一部分的编写过程中,我们依然把中国作为中心点,强调我国在整个自然环境中的地位、水平,以我国资源现状为基础,以我国经济发展所需为视角,突出“为我所用,为我能用”的特点。可以说,纵贯全书,中国无处不在,但是又无所显在。 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是一门单纯的自然地理科学,也不是纯粹的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性质的科学,我们希望能将这两门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经济的眼光看地理,以地理的存在看经济”。 国际贸易地理是一个动态学科,这个动态变化更显著地体现在数据的实时变化中。为了采用新数据,我们直到付梓前依然在做某些的调整。我们尽可能引用了新的数字、数据、事件和意见。对于大部分案例,我们也进行了撤换,即使有所保留,也增加了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