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唐律新探(第4版)
2人今日阅读
《唐律新探(第4版)》内容简介:唐律集我国唐前立法之大成,开唐后立法之先河,是我国古代法的缩影本。掌握了它,便可知晓我国古代法之大概。唐律又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对东亚一些国家的立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掌握了它,又可了解这些国家立法的一些侧面。《唐律新探(第4版)》从法律思想、法典结构、具体内容、与唐后及国外法典的比较等各种角度,探索了唐律,给人以一种崭新的视野。它不仅是学习和研究法学,特别是法律史学的常备专著,还是学习‘和研究唐史乃至中国古代史不可多得的参考著作。
中国法制史论要
1人今日阅读
《中国法制史论要》收录了王立民教授有关中国法制史研究的新近成果,共有论文21篇,分为五个专题,即古代法制史、近代法制史、当代法制史、租界法制史、上海法制史。这些研究既有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深入探讨,也有对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中国法制史研究历程、中国民法典编纂历程等的系统考察,更有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社会现实进行互动的尝试。此外还有立足地方现实,以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先驱上海为考察对象,从地方法制史的脉络观察中国近代和当代的法律实践。
上海法制史(第二版)
上海法制史(第二版)》是一本以上海地方法制史为主题的通史类著作。它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上海各时期法制建设的情况,涉及立法、行政执法、司法、法学教育、律师等一些内容,其中也包括上海小刀会起义军的法律制度、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民代表会议政府的法律制度。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上海从古代至解放后接管时期之前各时期法制建设的情况,下编则专论上海现代法制史,并将上海法制史的下限延伸至21世纪。
古代东方法研究(第三版)
本书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全面、深刻地研究古代东方法,具体内容包括:上篇论述古代东方法的一般问题,涉及其起源、种类、法律渊源以及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关系等;中篇论述古代东方法的部门法,涉及身份法、刑法、民法、婚姻法、诉讼法等;下篇论述古代东方法中的重要问题,聚焦于刑法,特别是刑罚,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相较第一、二版,第三版增加了下篇,既是一种专题研究,也是对古代东方法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同时,对前两版的整体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正、增减及润饰,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某些内容作了深度阐述。本书有史有论,把古代东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学联系在一起,确切论述古代东方法的特点及其在近现代的变化,是一部有关古代东方法的权威学术著作,在法律史学界有着极高的声誉,对古代东方史研究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法制史研究70年
《中国法制史研究70年》集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历程与相关的内容,包括中国法制史研究的主要成果、作者、发展阶段、研究机构、学术争鸣等一些关键内容。全书分上下两编,十一章。上编(第一章至第四章)以时间为序,集中反映了这70年中,纵向的中国法制研究产生、发展情况。下编(第五章至第十一章)则是中国法制史研究中专题研究部分。其中的内容由7个专题构成,包括楚简法律文献研究、中国唐律研究等,时间跨度是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
孟子译注评
《孟子译注评》是先秦儒家经典《孟子》一书的评注本。本书以清康熙三年(1664)用唐《开成石经》字样补刻《孟子》为底本,参考赵岐《孟子注疏》、朱熹《孟子集注》注文,以《故训汇纂》和杨伯峻《孟子译注》补正,详尽地对《孟子》一书全文七卷十四章进行翻译、评述,对部分生僻字、容易引起歧义和晦涩难解的字加以注释,并在古注基础上对书中的名物词、历史人物以及成语、俗语加以阐释,力求简明准确,透辟通达。同时,本书比一般的评注本在内容上更丰富,不仅有典籍文本的注译、评述和阐释,还有语言学、历史典故、社会风物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孟子》一书有关的先秦时代的人物关系梳理和介绍等。
法律史与法治建设
本书分为中国法律史专题、上海法律史专题、中国法制史学专题、中国法治建设专题四部分,主要包括了4个专题,27篇论文,内容涵盖中国古代的法律伦理、中国古代的道德建设立法及其启示、中国传统律学研究方法等。
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
本书是为了纪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同志逝世50周年暨《大众哲学》出版80周年而编写的。编者从研究艾思奇哲学思想的数十本专著和几百篇文章中萃取出精华篇目,全面而集中地展现了艾思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方面所做的独特而重大的理论贡献。
叶昌炽集(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
叶昌炽(1849-1917),字鞠裳,晚号缘督,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光绪十五年进士,官至甘肃学政。晚年归隐乡里。叶昌炽是清末民初著名文献学家,长于目录版本之学,尤擅金石,嗜收藏。著有《藏书纪事诗》《语石》《邠州石室录》《奇觚廎文集》《奇觚廎诗集》等,所撰《缘督庐日记》被誉为“晚清四大日记”之一。 本书收录整理叶昌炽诗文集三种:《辛臼簃诗讔》《奇觚廎诗集》《奇觚廎文集》。其中《辛臼簃诗讔》三卷,共收诗258首;《奇觚廎诗集》三卷附《前集》《补遗》各一卷,共收诗千余首;《奇觚廎文集》三卷《外集》一卷,共收文127篇。 《辛臼簃诗讔》是感慨晚清光绪间政坛动荡、时局危殆的一部“诗史”,美刺对象多有实指,而又用词隐晦,引得朱祖谋、夏孙桐、刘成幹等纷纷笺注,为其解谜。奇觚廎为叶氏堂号,诗集中友朋交往、学问研讨类占半数以上,文集收录有著作序跋、寿序、赠答诗、墓志铭及考据文字等,晚清学者圈的日常交游和个人际遇均蕴藏其间,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中国法制史学的演进与思考
本书体现的是一个中国法制史学史通史的主题,从古代至当代,全都包含在内。其内容分为古代、近代和当代三部分,每一部分都由中国法制史学的成果、史学家的贡献、典型事件等构成。这是一种把中国法制史学史以时代为线索和相关重要问题结合起来的结构,基本能反映中国法制史学史的演进过程,并从中体现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法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法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法文化的基本范畴人手,进行法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法文化的基本范畴包含法律意识、法制建设、法律实施、法律设施以及法学教育与研究五方面。《法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编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与阐述;第二编至第六编沿着这五方面,分别从历史考察、现状分析及建设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叶昌炽《缘督庐日记》研究
葉昌熾為晚清至民國初著名金石學家、目錄版本學家,所著《語石》、《邠州石室錄》及《藏書紀事詩》等,夙稱近世金石學、目錄版本學領域之不朽名著。葉氏《緣督廬日記》時間跨度長達四十八年,包含全面翔實之個人生活記錄及豐富多彩之社會歷史及目錄版本學、金石學资料,文獻史料價值極高,因而被學術界推為“晚清四大日記”之一。本文利用近年影印出版之葉氏《日記》全本,由文本研究入手,首先詳細描述葉氏《日記》諸傳本形態,充分揭示其文本原貌及流變;以此為基礎,全面梳理《日記》中有關葉氏生平出處、仕宦交遊、治學原委、著述撰作及刊佈等記錄,為葉氏研究提供可信史料;又利用文獻整理方法,輯錄葉氏《日記》、《文集》及圖書館藏本中所載之目錄、版本學題跋及考證文字,提供反映葉氏目錄版本學研究成果之最新輯本。 本論文結構分為五章。第一章《<緣督廬日記>的流傳及版本》,第一次詳細描述了《日記》稿本的外觀及其形制,重點將稿本所夾散篇零頁上的文字及隨手記錄在稿本空白處而出版物上漏略的文字,以及為日記的抄錄者塗抹的文字一一抄錄出來,力圖為學界展示《日記》稿本的真實面貌。依據《日記》抄錄而成的《緣督廬日記鈔》,向來引用者將鈔本當成全本來使用、評價,實則兩者有很大差異,本文分專節對兩者的差異做了對比,希望能為使用鈔本者提供有益幫助。第二章《<緣督廬日記>中所見葉氏傳記資料》,主要依據《日記》及相關文獻,對葉氏生卒年進行考證,意在矯正學術界流行的葉氏的錯誤生卒年的記錄,為有關葉氏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一個準確的尺度。此外,收集各類文獻中記載的葉昌熾字號及藏書印,為今後查找與葉氏有關的著述提供參考。第三章《<緣督廬日記>中所見葉氏交遊資料》,重點介紹與葉昌熾關係密切的四類人,揭示葉氏的重要成長經歷與其著述之間的關係。其中與書商的交往以及京城為主的書肆的記錄,或可為中國近代出版事業的研究提供部分可靠的材料。第四章《<緣督廬日記>中所見葉氏著述資料》,概括介紹該《日記》記載的葉氏主要著述的編纂過程及由此體現的葉氏編輯校勘主張,對其在文獻學理論方面的貢獻及價值做出評價。第五章《<緣督廬日記>中所見珍稀資料》,將《日記》中大量的目錄版本學資料分類輯錄,以此見出葉氏當年治學之勤,考證之詳,並為《日記》的使用者提供大量第一手資料,省去翻檢之勞。第六章《<緣督廬日記>中所見葉氏藏書資料》,葉氏的購藏書目錄及相關考證,即為寶貴的目錄版本學資料庫。本部分對葉氏藏書目錄加以輯錄,以此見出葉氏保存前人及同時代學人的著述信息之貢獻,亦為從事相關研究之同道提供易於檢索之文獻資料。 《緣督廬日記》是古籍文獻的淵藪,除包含上述資料外,涉及的重大歷史事件、朝政更迭、時局變化、各地地理及風俗等资料極其豐富。限於時間及專業特點,本論文側重於對《日記》中含有的葉氏搜集的目錄版本學资料的輯錄,為從事晚清學術研究者提供可靠的文獻资料,並力圖通過對其著述編纂過程的分析,歸納總結出葉氏在文獻學領域的理論貢獻及實績。對《日記》其他方面的貢獻及價值則暫不涉及,留待以後時間充裕時再慢慢展開,慢慢咀嚼、體味。
中国法学经典解读
本书选择了中国历史上较为著名的近50位法学家所著的70余本著作或篇章的有关文选,供飨读者,期望能使大家从中受益。在选择法学家时,既考虑到他们的知名度及其贡献程度,又顾及到各个朝代和他们所代表的学派,因此本书所选择法学家及其作品都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又不失系统性。时间跨度从西周到民国时期,前后共三千多年,这正是中国法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能够较为全面地放映中国历史上法学的状况。 本书在体例和内容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它把法学经典作品的原文和必要的注释结合在一起,作者的简况和每个作品的介绍联系在一起,作品的原文和评析融合在一起。这样的安排与以往同类著作都有所不同,更能体现出它的完整性,便于读者对中国历史上法学作品中的内容和相关问题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真正把专业化与通俗化结合起来了。本书既可以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非专业人员收藏的阅读之书。
知识产权法研究(第6卷)
《知识产权法研究(第6卷)》是一本学术丛刊,文章的内容反映出近期中国在知识产权法研究领域中的一些基本情况,有助于相关学术与实务方面的研究与交流。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知识产权法研究》在各位编委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在知识产权理论和实务界各位同仁的关心与支持下,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我校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在过去的几年里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我校2004年获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2007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批获得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中国法制史自学辅导
进入21世纪以后,法律专业自学考试仍受许多考生的欢迎,有些地方的考生还有增无减。中国法制史仍然是这些考生的必考科目。根据广大考生的意见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法学类专业委员会的决定,段秋关教授和我主编了2004年版的《中国法制史》自学考试用书。依据这一用书,我与同事和学生又编写了这本自学辅导书。
生活中的法
暂无简介
21世纪法律教育互动教材·继续教育系列: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一门专门研究中国历史上法律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其他规律的学科。它客观、科学地揭示了中国历史上各种法律思想产生、发展和演变的真实情况,从中可体现其发展规律。从这些真实的情况和规律中,又可寻找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天的法治建设所用。 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法学与思想史学义叉在一起,其内容既与法学有关,又与思想史学相关。因此,既可以从法学的角度去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史,也可以从思想史的侧面去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史。可是要成功地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史,必须把法学理论与思想史的知识结合起来;否则,就会出现偏颇,以致不能真实地再现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历史,与这一学科的任务背道而驰了。
法律史研究(第3辑)
《法律史研究(第3辑)》继承前两辑的风格,全书仍分为“中国法律史研究”、“外国法律史研究”、“法学著作选评”及“资料库”四部分。其中,“中国法律史研究专题”刊发中国法制史以及中国法律思想史领域的专业论文,还原法律的历史,评析历史的法律,探索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模式和特征;“外国法律史研究专题”刊发以外国法制史及西方法律思想史为主题的专业论文,以中国的视角看世界,以世界的视角看中国,展现世界其他法系的特色与魅力。
中国法制史(第2版)
《中国法制史(第2版)》按照年代顺序,介绍了自夏、商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主要历史时期的基本法律制度,包括各历史时期法制的指导思想、立法概况、法律内容及司法制度等。《中国法制史(第2版)》的编写过程参考了司法考试对中国法制史考察的要求,同时采用通俗易懂的风格对重点学习内容有所突出,在兼顾应试需求的基础上便于学习者学习,以好地掌握中国法制史的内容,增强学习效果。 《中国法制史(第2版)》还配有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图片,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 《中国法制史(第2版)》适用于普通高等教育法学专业本科生、专科生及法律硕士研究生,同时也可供参加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及其他对中国法制史感兴趣的人士参考阅读。
中国传统侦查和审判文化研究
课题进行得很艰苦,期间也曾变换过一些课题组成员,但经过三年半时间的努力奋斗,最后终于顺利地完成了课题,我们的内心非常高兴,尝到了胜利之后的愉悦。
中国法律与社会
中国的法律文明源远流长,在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法律精神品格和制度特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的变革,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变化,以顺应时势。本书即考察中国法制的变迁,细数从春秋直于新中国的法制进程,重点介绍和分析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法律文献,如《法经》、《唐律疏议》等,同时对有代表性的重要法律制度及相关理论的产生作了系统研究。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分析,描绘出法律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诊所法律教育的理论与实务
《诊所法律教育的理论与实务》从理论与实务的视角对诊所法律教育进行深入的剖析,勾勒了我国诊所法律教育的基本体系、基本目标,进而阐明我国诊所法律教育的基本方法,为诊所法律教育的本土化奠定基础。《诊所法律教育的理论与实务》的最大创新在于运用信息学、心理学、管理学,甚至是数学与经济学中的知识,从“信息”、 “对话与对抗”和“合作”这三个维度来解读诊所法律教育的实践活动。《诊所法律教育的理论与实务》还从技术层面与操作层面详细地论述了诊所法律教育从经验、经历中学习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为我国诊所法律教育本土化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指导。
上海租界法制研究
《上海租界法制研究》是作者长期科研与教学中学术心得的凝练,是作者在博士或博士后研究基础之上的再创作。虽然,尚不能说文库中的每一本著作都已是学术精品,但大都对其所属专业领域的学科发展与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我校科学研究院成立于2008年,旨在通过整合人才资源、加强学科交叉、营造科研氛围、促进科研创作而得以造就丰硕的科研成果,以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实力、储备优秀人才,实现我校科研水平新的突破和科研实力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法制与法学教育
《中国法制与法学教育》为了纪念华东政法大学招收法律史专业硕士研究生30周年和博士研究生10周年,同时,为了让本专业团队在法律史研究方面的成果保留下来,为以后的学科发展做一些学术积累,经过商议,我们尝试编辑出版三个系列的著作。 第1系列是出版本学科之奠基人王召棠、徐轶民和陈鹏生三位教授的法学文集。自1981年本学科获准招收硕士研究生后,三位教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法律史专业的研究生,为学科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过程中,他们著书立说,出版和发表了大量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我们将其收集汇编,以三本法学文集的方式予以出版,在彰显他们业绩的同时,方便读者查阅、引用以及研究。
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
《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的内容由三篇组成,即“中国法律思想篇”、“中国法律制度篇”和“古代东方法律制度篇”。
上海法制与城市发展
《上海法制与城市发展》区别租界与华界。上海的法制有租界与华界的区别,故分编进行论述。从时间来看,近代上海法制安排在前,当代上海法制安排在后。这样的内容安排,既照顾到时间上的先后,又顾及到租界与华界的差异。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法学卷
全书概述了在二十世纪这一百年中中国传统法学向近现代法学的转型与发展,介绍了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法律史学、国际法学等近现代法学各学科的主要成就,评析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罪推定原则”等重大争鸣问题,回顾了清朝末年、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法学教育研究机构和社团的演变。是一本涵盖二十世纪中国法学各主干学科的学术性著作。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中国法制史:法律专业本科(2008年版)(附自考大纲)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纪,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希望、困惑、机遇、挑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之中。抓住机遇,寻求发展,迎接挑战,适应变化的制胜法宝就是学习——依靠自己学习、终生学习。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自学考试,其职责就是在高等教育这个水平上倡导自学、鼓励自学、帮助自学、推动自学,为每一个自学者铺就成才之路,组织编写供读者学习的教材就是履行这个职责的重要环节。毫无疑问,这种教材应当适合自学,应当有利于学习者掌握、了解新知识、新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形成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习者学以致用、解决实际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具有如此特点的书,我们虽然沿用了“教材”这个概念,但它与那种仅供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不讲,学生不懂,以“教”为中心的教科书相比,已经在内容安排、形式体例、行文风格等方面都大不相同了。希望读者对此有所了解,以便从一开始就树立起依靠自己学习的坚定信念,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实际工作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学习的目标。
中国法制史参考资料
本书的参考资料、参考书目、习题集都与教材《中国法制史》相配套,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与知识面,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中国法制史的有关内容。参考资料由法制史资料选编、参考书目和习题集三部分组成。前两者的内容由立法与司法制度、典型案例和相关论著目录等组成,这些内容的综合,正好把中国法制史的主干部分都包括进去了。习题集部分则由填空、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等题型构成,从不同角度检查学生掌握中国法制史知识的情况。这些题型也与国家和我校组织的考试题型基本一致。本书可以成为本科生学习中国法制史的必备用书,也可以为史学等专业的学生提供参考。
国家级教学团队精品教材·法律史系列:中国法制史
本书按照年代顺序,介绍了自夏、商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主要历史时期的基本法律制度,包括各历史时期法制的指导思想、立法概况及司法制度等内容。本书的编写过程参考了司法考试对中国法制史考察的要求,同时采用通俗易懂的风格,对重点学习内容有所突出,在兼顾应试需求的基础上便于学习者进行学习,更好地掌握中国法制史的内容,增进学习效果。本书配有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图片,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本书适用于普通高等教育法学专业本科生、专科生及法律硕士研究生,同时也可供参加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人士参考阅读
上海法制建设与立法创新
本书主要阐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法制的建设与立法的创新,上海的法制已走过70余年的历程。在这70余年的法制史中,有不少值得回顾、总结之处,并可为上海以后的法制建设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借鉴。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上海的法制建设。下编为上海的立法创新。上编与下编有密切的联系。上编反映的是上海解放以后至21世纪法制的方方面面,下编则聚焦于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的立法。如果说,上编突出的是上海法制建设的面,那么下编则侧重于上海法制建设的点。面凸显的是上海法制建设的一般情况,而点则是深化了上海法制建设中重要的立法状况。面和点结合起来,就可较为全面地反映上海法制建设的整体面貌。
当代中国的法制新理念
该书的文字共有25万字,作者是华东政法学院的一批法学工作者,其中有硕士、博士、博士后,也有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还有兼职律师等等,该书的主要特点是从理论和实践对中国法治进行探索和研究,并以当前依法治国急需解决和值得研究的问题作为专题,逐一论述,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既有理论也有实践,而且许多方面都有新意,例如对加入WTO与完善中国立法专题的研究,对依法行政和市场竞争立法的研究,对新时期社会治安宏观控制的研究,教育立法与依法治校的研究,中国审判方式的改革研究等等,有的研究专题都是国家和省市部委的科研项目。因此,该书的出版发行,对当前中国加快依法治国的进程,早日实现法治国家起到积极作用。
加拿大法律发达史
加拿大被人们称为"枫叶之国",地处北美洲的北部,占地997万平方公里,人口3000多万。它是世界第二大国,也是一个发达国家。加拿大有自己法律发达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大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法国法植入时期,时间从1608年至1763年。1608年来自法国的殖民者在加拿大魁北克站住了脚跟,并逐渐开始引进法国的法制,法国法最终植根于加拿大。 第二个时期是英国法进入时期,时间从1763年至1867年。英国殖民者随着军事上的胜利,渐渐在加拿大取得了控制权,于是在1763年公布了《王室公告》,宣布在加拿大推行英国法制,这一法制又落脚于加拿大。 第三个时期是自治领法制时期,时间从1867年至1982年。1867年加拿大联邦成立,正式成为英国的一个自治领,英国的殖民地时代结束。接着,加拿大进行了大量的立法,它的法制走向另一个阶段。 第四个时期是主权国家法制时期,时间从1982年至今。1982年英国议会终结在加拿大行使权力,加拿大正式成为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它的法制走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加拿大法制的这四个阶段构成一部完整的加拿大法律发达史。从中亦可见,加拿大法律发达史是一部从移植法制走向本土化法制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走向成熟、完善法制的历史。 纵观加拿大法制发达史,它有一些非常突出的方面。 首先,加拿大法律发达史是一种来自两个不同法系的外来法律发达史。加拿大最早的原住民是印地安人和因纽特人,他们没有建立成型的法制。直到17世纪,随着法国法的植入和法制的建立,加拿大的法制出现了曙光。到了18世纪,英国法又登陆加拿大,并迅速扩张,加拿大法制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实际上,加拿大的法制依赖于引进,是一种植入性法制。而且,还移植了两种不同法系的法制,即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这两种法系各成体系,各有特色,在当时还差别很大,但是加拿大却都能接受,先后引入,还开花结果。这种情况在世界上很少见。 其次,加拿大法律发达史是一种两个不同法系长期共存的法律发展史。在加拿大,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植入以后,出现了一种很独特的现象。这两种法系并没有因为对方的存在而完全排斥对方,相反,却是长期共存,各自发展;它们的存在和发展,而且都有各自的生存领域。法国法生存在魁北克省,特别是它的私法,英美法则存在于其他省。这两种法系的法制都在自己的领域中按照自己的规律不断运行,并共同为加拿大的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加拿大的法律发达史又是这两个不同法系共同存在的发展历史。这种情况在世界上也不多见。 最后,加拿大法律发达史还是一个发达的社会立法史。在加拿大,社会立法特别受重视,也比较发达。仅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进行了《劳动法》、《北部内陆水体法》、《北极水污染防治法》、《航行水体保护法》等一系列社会立法,其中的《劳动法》还是西方国家中继法国《劳动法》以外的惟一一鄙劳动法典。这些社会法被制定后,还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加拿大的社会法史也别具一格,非常发达。可见,加拿大法律发达史有其独特的一面,这也是它能自立于世界法律发达史之林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加拿大法律发达史的整体研究还很不够,目前还找不到一邯完整的加拿大法律发达史著作,即使在加拿大本国都如此。为了加深对加拿大的了解,也为了更全面地掌握世界法律发展的状况,我们全体撰稿成员在近2年时间中对加拿大法律发达史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面前的这本发达史就是我们的研究成果。由于没有现存的加拿大法律发达史可作参考,国内有关加拿大法律发达史的资料太少,所以在撰写过程中,困难很大。但是,大家克服了种种困难,利用各种途径,从各个方面寻找材料,然后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大功告成,"业精于勤"从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本书是我院所承担的上海市重点学科中的一个子项目,它的完成将有利于整个项目的按时完成。可以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上海市这一重点学科会有长足的进步,上海的法学也会日新月异,再铸辉煌。
孟子
在中国,“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这位有远见的母亲真是没有白费心思,她的儿子孟轲终于在中国历史上久享盛誉,与儒学始祖孔子一道被称为“孔孟”,孟子本人也被尊为“亚圣。”在这部近三万五千字的著作中,作者构建了完整、庞大的孟学体系。千百年来,无数学者把这一庞大的学说体系条分缕析,或以注疏、章旨形式,或以旁通、体认等名目,指出孟学所蕴含的价值。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孟子学说不可能是毫无缺陷的。其人性善的观点及建立在此观点基础上的许多立论,总的说来都是理想化的,有些在任何社会都难以实现。但是孟子毕竟是第一个高扬了人的特殊本质善性的人,所以他的人学主张具有永恒的价值,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人类继续探索人自身,都具有启发意义,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法律史研究(第一辑)
与民商法、经济法、刑法、和诉讼法等学科相比,法律史研究领域既冷清,又寂寞,其人也稀,其言也寡。这不仅是中国学术界的现状,也是世界各国的大体情况。本书的收稿范围主要是华东政法学院法律史专业教师以及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论著,同时也刊登全国各地学子关于法律史研究最新成果。
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8)
《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8)》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组织编写的年度性研究报告,旨在对2016年第四季度至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运作、金融运行和金融发展的主要情况进行概括和分析,对此期间发生的一些主要金融事件展开研讨和评论,以期弄清中国货币金融运行的内在机理和操作机制。本报告由三部分构成,分别对2017年的“中国宏观金融形势”“中国金融业发展”“中国金融市场运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并对2018年的货币政策、金融运行等进行了简要展望。本报告可为金融监管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各类金融机构等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也有助于国际机构和学界了解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最新进展。
中国租界法制初探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上、下两篇),即中国租界法制与上海租界法制两部分。中国租界法制重点反映中国租界法制的总体状况,体现的是中国租界法制面上的整体情况。上海租界法制则是从一个点深入研究中国租界法制。上海租界法制是中国出现最早、内容最为丰富、延续时间最长的租界法制,在中国租界法制中具有典型性。这两部分结合起来,正好是中国租界法制面和点的结合,更能表现出中国租界法制的全貌。
诊所法律教育研究
本书主要介绍诊所法律教育这一形式的形成、发展及诊所教育的基本理论。全书共有四编14章组成,内容包括:诊所法律教育的理论,诊所法律教育的性质、特征和原理,诊所法律教育关系和专业诊所法律教育及法律诊所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