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医案类聚(中册)
2人今日阅读
医案是中医百花园中的奇葩,国学大师章太炎对此有极高的评价:"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本书荟萃了我国古代著名医家医案百余种,采取类书"以类相聚"的编纂方法,以病名症名为纲,书名为目,将有关内容分别编入相应篇章,并对难认难读难解的字、词和中医术语、成语、典故等予以注释。全书分内、外(含骨伤科)、妇、儿、五官、眼、皮肤和肛肠八大科目,分为上中下三册,具有文献搜罗广博,编排体例清晰,内容丰富多彩和检索查阅方便等特点,堪称是一部集古代名家医案精粹于一体的大型类书和工具书,对医疗、教学和科研有重要的参考和应用价值,特别是对临床医案的书写和名中医的培养极有指导意义。适合于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和中医院校学生阅读,也是中医爱好者的良好读物。
医案类聚(上册)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4.8%
本书对清末以前的医案专著和部分有载录医案的其他医籍,采取类书的编写方式,以病名为纲,以书名为目,将有关内容分别编入相应的篇章。本书内容丰富,检索方便,具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丹溪学派
2人今日阅读
丹溪学派是浙江省最大、最有名望的学术流派,影响十分深远。本书共九章,即学派创始人朱丹溪生平事迹及著作、学派形成背景及学术渊源、学派创始人朱丹溪主要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阐发、学派主要传人梳理、学派代表著作撷菁、学派名论阐释、丹溪名方选评、丹溪医案选按和学派对中医学海外发展的影响等,注重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着力,具有资料发掘充分、内容丰富多彩、学术研讨深透和切合临床实用等特点,体现出传承中有发扬,整理中见提高,是一部学术和应用价值较高的专著,从而为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读物,很适合广大中医药人员、西医学习中医人员和中医院校师生阅读。
医案类聚(下册)
1人今日阅读
本书对清末以前的医案专著和部分有载录医案的其他医籍,采取类书的编写方式,以病名为纲,以书名为目,将有关内容分别编入相应的篇章。本书内容丰富,检索方便,具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朱丹溪医药文化研究
1人今日阅读
朱丹溪是金元时期浙籍著名医家,为“养阴学派”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他的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被后世医家推崇备至,且远播海外,影响极其深远。本书包括丹溪医学文化渊源探讨、学术思想研究、诊治经验阐发、各种著作分析、学术流派概说、名方应用例释、海外影响述略等项,主要从研究广度和深度上着力,具有学术研讨深刻、中医特色鲜明、继承弘扬并举、整理提高结合和内容切合实用等特点。作者简介:盛增秀(1940年~),男,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用力最劲,成绩显著,曾编著出版了专著36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次,厅局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批准建立盛增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温病学理论与临证
1人今日阅读
温病学作为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古往今来,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和研究,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文献资料,弥足珍贵。本书作者有鉴于当今一些传染病有“死灰复燃”的现象和新的传染病有抬头之趋势,特广泛搜集古今文献,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践经验,熔古冶今,编写了《融汇古今论温病》一书。本书具有内容丰富多彩、学术研讨深刻、切合临床实用等特点,充分体现出“传承中有发扬,整理中见提高”,从而为中医医疗、教学和科研,特别是新药开发提供了一部富有价值的精品之作,很适合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阅读,也是自学中医和中医业余爱好者的良好读物。
中医湿热病学
1人今日阅读
中医学术的发展,需要新学说、新学科的不断建立。本书作者有鉴于湿热为患十分广泛,古今文献资料丰盈,有关理论特色鲜明,早在20年前就在报刊上提出“应建立中医湿热病学”,经过10余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编撰成《中医湿热病学》一书。全书分绪论、病证各论、常用方剂三篇,还设有附篇,内容包括湿热病的定义、范围、学术源流等精述;39个与湿热相关的临床常见病种古今辨治经验;33首治疗湿热有效方剂临床应用验案举例;历代名论名著名案的选释以及现代实验研究进展概况。具有编写体例新颖、学术研讨深刻、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和切合临床实用等特点,体现出“继承中有发扬,整理中见提高”,很适合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参考,也是中医院校学生和自学中医者的良好读物。
古代名医真假疑似病案赏析
医案是中医百花园中的奇葩,章太炎曾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的确,医案是历代医家活生生的临证记录,最能反映各家的学术特长和临床经验,特别是古代名医诊治真假疑似病证的案例,对临床辨惑释疑,提高鉴别诊断的能力,更有重要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温病学说传承与创新: 浙江温病学家经验集萃
在温病学说传承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浙江籍医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章楠、王士雄、雷丰更是其中佼佼者,尤其是王士雄,后世将其与温病学说代表人物叶桂、薛生白、吴瑭相提并论,誉称为“温病学派四大家”。其他如吴坤安、娄杰、金有恒、陈士楷、何廉臣、胡安邦、曹炳章等,贡献亦很突出。这里值得一提是,现代浙籍医家如叶熙春、潘澄濂等,融古冶今,对温病学说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不同凡响的发挥。本书收选浙江著名温病学家13位,将每位医家分为生平简介、学术观点与诊治经验、原文选释、方剂选录和医案选按等对浙江籍医家在温病学说传承与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作深入的整理探讨。既有理论阐发,也有临床经验介绍,颇为实用。作者简介:主编盛增秀,为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用力最劲,成绩显著,曾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次,厅局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批准建立盛增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中医体质学说十论
《中医体质学说十论》收选了作者对中医体质理论研究与临床研究论文10篇。作者是全国著名中医专家,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研究与科研工作50余年,对中医体质学说研究颇有心得。书中上溯《黄帝内经》体质之源,对中医体质形成、体质与疾病相关理论、体质与脉、体质转化、体质与临床、体质与养生防病等进行了深入阐发,并对中医体质学说发展进行了探讨和展望。全书对中医体质文献梳理的同时,结合自己长期临床实践典型例子,揭示了中医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转归预后,对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颇有参考价值。作者简介:盛增秀(1940年~),男,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用力最劲,成绩显著,曾编著出版了专著36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次,厅局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批准建立盛增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中风医案专辑
本书系常见病症古代名家医案选评丛书之一。本书以中风病为纲,先对中风病症作简要概述,继将名家医案分类归纳,并注明出处,末加"评议"。评议内容客观准确,且融以作者的心得体会和临床经验,着力阐发辨证施治要点,辨异同,明常变,有分析,有归纳,使人一目了然,从中得到启发。本书体例新颖、内容丰富、评议精当、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诊疗能力和学术水平。
咳嗽医案专辑
本书系常见病症古代名家医案选评丛书之一。本书以咳嗽为纲,先对咳嗽作简要概述,继将名家医案分类归纳,并注明出处,末加"评议"。评议内容客观准确,且融以作者的心得体会和临床经验,着力阐发辨证施治要点,辨异同,明常变,有分析,有归纳,使人一目了然,从中得到启发。本书体例新颖、内容丰富、评议精当、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诊疗能力和学术水平。
瘟疫医案专辑
本书系常见病症古代名家医案选评丛书之一。本书以瘟疫为纲,先对瘟疫作简要概述,继将名家医案分类归纳,并注明出处,末加"评议"。评议内容客观准确,且融以作者的心得体会和临床经验,着力阐发辨证施治要点,辨异同,明常变,有分析,有归纳,使人一目了然,从中得到启发。本书体例新颖、内容丰富、评议精当、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诊疗能力和学术水平。
古代名家湿热病证医案选评
在浩瀚的中医古籍中,对湿热病证的论述堪称丰盈,尤其在古代名家医案中,有关湿热病证的医案不可胜计,其中蕴藏着大量诊治湿热病证的宝贵经验,很值得传承和弘扬。本书的内容是从古代名家众多医案中,选择典型湿热病证案例170余则,结合编者的学习心得和临床体会,精心予以评议,旨在阐发其精华,吸取其理法方药运用的经验,为当今医疗、教学和科研提供一部富有学术和应用价值的精品之作。其主要特点是中医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多彩,学术研讨深透和切合临床实用,体现出继承与发扬并举,整理与提高结合的原则,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作者简介:主编盛增秀,为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用力最劲,成绩显著,曾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次,厅局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批准建立盛增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温病学派
温病学派是中国医药学中一个重要学术流派,影响极其深远。在温病学派传承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浙籍医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收选浙籍著名温病学家14位,即吴坤安、章楠、张千里、王士雄、雷丰、娄杰、金有恒、陈士楷、何廉臣、姚梦兰、胡安邦、曹炳章、叶熙春、潘澄濂等,按年龄排序,介绍他们的生平、学术观点与诊治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斟酌选录他们著作中的原文、方剂或医案。本书不仅将他们在温病学说传承与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等做深入的研究整理,还有理论阐发及临床经验介绍,颇为实用。
脉学类聚(上下册)
《脉学类聚(套装全2册)》分上、下两册,内容涉及诊脉大法、诸脉形象、诸脉主病主治等方面,具有文献资料丰厚、编排体例清晰、内容切合实用等特点,是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不可或缺的大型工具书,适用于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阅读和查考,也是中医院校学生和中医爱好者良好读物。 脉学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它源远流长,特色鲜明,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瑰宝,也是世界医学领域中特有的诊断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中医学文献中,有关脉学的论著十分丰富,异彩纷呈,惜乎古今未能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更缺乏一部集脉学之大成的专著。有鉴于此,《脉学类聚(套装全2册)》作者在搜集自秦汉至清末近一百种有关脉学论著的基础上,采取“以类相聚”的类书编写方法,编成一部鸿篇巨制——《脉学类聚》。
王孟英医学全书
内容提要 王孟英(公元1808~1868年),浙江钱塘人,清代著名医家,尤 精于温热病学。王氏学验俱丰,著作等身。本全书收集了王氏本人及 其整理参注他人的著述凡20种,依次为《温热经纬》(5卷)、《随息 居重订霍乱论》(不分卷)、《随息居饮食谱》(不分卷)、《王氏医案》 (2卷)、《王氏医案续编》(8卷)、《王氏医案三编》(3卷)、《归砚 录》(4卷)、《乘桴医影》(不分卷)、《潜斋简效方(附医话)》(不分 卷)、《四科简效方》(不分卷)、《鸡鸣录》(不分卷)、《重庆堂随笔》 (2卷)、《女科辑要按》(2卷)、《古今医案按选》(4卷)、《医砭》 (不分卷)、《言医选评》(不分卷)、《校订愿体医话良方》(不分卷)、 《柳洲医话良方》(不分卷)、《洄溪医案按》(不分卷)、《叶案批谬》 (不分卷)(原辑入《潜斋简效方》中)。在上述诸书中,即使是属王 氏整理参注他人的著作,同样贯串着王氏的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是 王氏学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全书一并予以收集。 鉴于上述诸书成书年代较久,各书版本互异,其间文字费解和 错、漏、衍、倒等现象难免有之,为了使古代文献更好地发挥作用, 对入编的医籍,均作了校勘和注释,同时还撰写了“王孟英医学学术 思想研究”一文,详尽地介绍和研讨了王氏的生平、著述、学术思 想、诊治经验以及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等;又附“论文题录”,全 面摘录了建国以来公开发表的现代学者对王氏著述及学术思想、诊治 经验等研究的论著题目,以利读者查阅。 本全书集古籍整理与现代研究于一体,完整、准确地反映了王孟 英的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是一部颇有学术价值的医籍,可供广大中 医、西医学习中医人员参考,也是中医院校学生和自学中医者的良好 读物。
潘澄濂
潘澄濂先生是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之一,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他在学术上熟谙《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并能博采诸家之长,融会贯通,善治急性热病、肝胆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本书以潘老的临床验案、读书笔记、讲稿和论文为素材,全面反映潘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可供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生和中医院校学生参考学习。
中医药畅销书选粹·名医传薪·温病学派四大家:学术精华、诊治经验
《中医药畅销书选粹·名医传薪·温病学派四大家:学术精华、诊治经验》对温病学派代表人物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四大家的生平、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等作了深入的研讨,并对其原著、医案进行了选释和评述,同时还介绍了现代对四大家学说的研究概况。在探讨和阐释时,融以作者的心得体会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有关资料予以分析,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以切实用。《中医药畅销书选粹·名医传薪·温病学派四大家:学术精华、诊治经验》体例新颖,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文句通顺,是一本学习和研究温病学的不可缺少的书籍,可供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参考,也是中医院校学生和自学中医的良好读物。
病毒性疾病中医验方选粹
病毒性疾病相当广泛,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特色和优势。本书选辑了近20年来临床报道治疗病毒性疾病疗效较好、切合实用的中医单验方 1140余个,涉及病症20余种,每方分组方、功用、加减、疗效、出处、按语等逐项予以介绍和阐发,条分缕析,说理清楚。 全书继承发扬并举,整理研究结合,内容十分丰富,切合临床应用,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和中医院校学生、自学中医者参考,也是广大群众和患者的良好读物。
盛增秀医论选
《盛增秀医论选》分基础理论探讨、名著整理研究、温病瘟疫发挥、医林人物评说、名医经验撷菁与励志书斋杂谈六大部分,虽各自成篇,但互有关联。其特点是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研讨深刻和切合实用。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盛增秀医论选》虽侧重于理论的研讨,但论述时能紧密联系实际,因此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医方类聚(第12分册)(索引)
原《医方类聚》(校点本)曾在日本刊行,当时因该国的需要,编写了《医方类聚。索引》,为单独一册,但国内尚未付梓。为了便于读者检索,进一步提高《医方类聚》编校质量,特对原《医方类聚。索引》作了重编。兹将编写本书方剂、病证和书名索引的体例和方法说明如下: 一、方剂索引 1.本索引所列方剂范围,仅限于本书中所辑之标有方剂名称者。至于只有主治等无方名以及仅标明“又方”、“验方”等难以考证方名或命名者,均不列入。 2.本索引所列方名均与本书正文中之方名一致。 3.本索引按方名首字笔画多少为次序排列,每一方名之后注明本书收载本方分册序码、卷次、分册页码等。同一笔画按笔顺(一丨丿丶乛)排列;首字笔画相同按第二宇笔画多少为序;一、二字笔画相同按第三字笔画多少为序;第三字笔画相同以及第三字以上相同者,以此类推。 4.同一方剂,仅首见者列有方名,余均按本书所见先后顺序列分册序码、卷次、分册页码。 5.同一方名,见于同一分册、同一卷次、不同页码者,每一页码后加逗号分隔;同一方名,见于同一分册,不同卷次者,页码后加分号分隔;同一方名,见于不同分册者,均按分册顺序,另起一行排列。 6.凡书中只列方名,并无组成、剂量等,而原注有“方见××门”者,仍按前例注明本书卷次、分册序码、分册页码。 7.同一方而名称不同者,或一方多名者,或主治、组成、剂量虽同,但因出处不同而方名不同者,或因药名写法不一而致方名有异者(如黄芪汤与黄耆汤,荜拨散与荜茇散等)均作为单独方列入,以利于检索。 附体例: 人参汤 1/10/279,280;11/291,293 3/58/370,372 注释:“1、3”为分册序码;“10、11、58”为卷次;“279、280、291、293、370、372”为分册页码。 二、病证索引 1.本索引所列病证范围,仅限于本书中所辑之见于目录以及正文中列为标题者。至于文中出现之病证名称凡不属于前项者均不列入。 2.为了便于检索,本索引每病证后注明本书收载本病证分册序码、卷次、分册页码等。同一病证见于不同之处者,按所见文献先后顺序连贯排列,中间以分号表示。 3.本索引病证按首字笔画多少以及笔顺排列(与方剂索引同)。 4.同一病证而名称不同者,或一病多名者,均作为单独病证名列入,以利检索。 5.同一病证,仅首见者列有病证名,余均按本书所见先后顺序列分册序码、卷次、分册页码(排列方式与方剂索引同)。 6.原书标题往往病名和证治相连在一起,如“咳嗽证治”、“留饮诸方”等,对此只取“咳嗽”、“留饮”等病证名称而其余文字则不予收录。 附体例: 牙痛4/71/213,215;72/262 注释:所示与方剂索引同。 三、书名索引 1.本索引所列文献范围,仅限于本书中所辑文献内容之见于目录者。至于散见正文及方剂中之文献名称均不列入。 2.本索引按文献名称首字笔画多少为次序排列。 3.同一文献,仅首见者列有文献名。余均按本书所见先后顺序列分册数码、卷次、分册页码(排列方式与方剂索引同)。 附体例: 三因方 1/25/702,708,713,724;26/742,749 注释:所示与方剂索引同。
王好古医学全书
王好古(约公元1200-1264年),元代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为易水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王氏学验俱丰,著述较多。本书收集了王氏现存著述凡5种,依次为《汤液本草》(3卷)、《阴证略例》(不分卷,并附海藏治验录)、《此事难知》(2卷)、《海藏癍论萃英》(1卷)、《医垒元戎》(12卷)。 鉴于上述诸书成书年代较久,各书版本互异,其间文字费解和错、漏、衍、倒等现象难免有之,为了使古代医学文献更好地发挥作用,对入编的医籍,均作了校勘和注释,同时还撰写了“王好古医学学术思想研究”一文,详尽地介绍了研讨了王
阮氏医案评议
《阮氏医案》系浙籍医家阮怀清撰,原书为抄本,唯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珍藏,属海内孤本,弥足珍贵。阮氏将其临证医案,择其精要者录于书中,内容涉及内、外、妇、儿诸科的案例,能真实反映其学术思想和诊治特色。《阮氏医案评议》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结合编者的学习心得和临床经验,对原案逐一予以分析和评议,旨在阐发阮氏的学术特长和理法方药运用上的独到经验,体现出继承中有发扬,整理中见提高,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适合于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和中医院校学生阅读,也是中医业务爱好者的良好读物。
增补温病名著精华
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学文献中,温病学文献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盛行,有关温病学的著述络绎问世,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诊治外感热病的内容,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即致力于温病学文献的整理研究,编写了《温病名著精华》一书,1989年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出版,现早已售罄。鉴于近年某些急性传染病有“死灰复燃”的趋势,因此从中医学中发掘有效方药,实有必要。为此我们特对《温病名著精华》一书做了补充和修订,旨在进一步提高质量,使之更加切合临床实用,书名曰《增补温病名著精华》。 本书选择温病学文献中有代表性的著作15本,本着“继承发扬,整理提高”的精神,对各书学术精华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原书文字予以选释,有些还附录方剂。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尽量融以我们的学习心得和实践体会,并结合现代有关资料予以阐发,希冀推陈出新,使古代医学文献焕发出新的光辉,更好地为当今医疗、教学和科研服务。 全书计量单位,引用古籍仍保持旧制,读者可根据古今度量衡对照表予以换算。古籍中犀角、虎骨、金汁等现已禁用或不用,应用时当灵活化裁。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中医学术往往各家见仁见智,观点有异,立说难同。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不同的学术观点,注意让其并存,不强求统一,但对一些争议较多的问题,我们也提出了看法,仅供参考。
情志病理论与临证
中医学有关情志理论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特别是诊治情志病证的理、法、方、药,临床证明疗效显著,颇具优势
中医治疫名论名方名案
本书从古医籍中选辑有关理论、防治方法和医案,分名论、名方、名案三大部分进行介绍,并在每论、每方、每案下加上按语,旨在阐释其奥义,彰显其精华,重点在于紧密联系现代临床实际,着力予以发挥。全书内容精粹,重点突出,体例新颖,对今天运用中医药防治急性传染病,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