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生于江苏常州,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其短暂的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就义,时年36岁。 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多余的话
6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3.6%
本书是瞿秋白在就义前夕写下的。总标题后引《诗经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作为题记,正文共列7个标题:何必说——代序、“历史的误会”、脆弱的二元人物、我和马克思主义、盲动主义和立三路线、“文人”、告别。瞿秋白把一个共产党人曾经拥有过的浪漫、热情、执着、苦闷、困惑、坚定等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曲折的心路历程,在两万多字的自白中呈现其本来面目。《多余的话》的独特价值就在于他的坦诚与真实,读者从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文中表达的个人际遇和感受,与时代的革命洪流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冲突,给后人留下了不同解读的历史谜题,也曾给他身后造成了诸多误解与政治的余波。
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全八卷)
3人今日阅读
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本套书收集了瞿秋白文章、演讲稿、报告、书信、日记等,全套书分14卷,8卷为政治篇,6卷为文学篇,分别由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1998年出版。 这套书是对政治编进行的重新修订出版。
多余的话(红色经典)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2%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在就义前夕写下的几篇回顾、自省的文章,总标题后引《诗经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作为题记。瞿秋白把一个共产党人曾经拥有过的浪漫、热情、执着、苦闷、困惑、坚定等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曲折的心路历程,都以其本来面目呈现在两万多字的自白中。《多余的话》的独特价值就在于他的坦诚与真实,读者从中看到了一个立体的“人”。一位可敬的革命领袖,可亲的知识分子坦诚的临终告白,坚持说真话,勇于自我剖析,展示纯真诚挚的心灵。此外还收录多篇创作于不同时期的针砭时弊、救亡图存的文论作品。
多余的话
1人今日阅读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就义前夕写就的,不同于方志敏的《狱中纪实》,也不同于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更不同于《革命烈士诗抄》中的诗。那些作品是向敌人宣战的,《多余的话》则是向内深挖自己灵魂的,读来所感受到的不是作者昂扬向上的斗志,而是内心的痛苦、忧郁、厌倦。“文革”期间,《多余的话》被看成“一个叛徒的自白书”、“自首叛变的铁证”,瞿秋白被视为“叛徒”。有人怀疑《多余的话》为国民党伪造,但周恩来说:“我看过《多余的话》的原稿,确是秋白的笔迹。”当时杀害瞿氏的国民党将领宋希濂后来也说:“我们那里就没有这种人有这种水平,而且我们也不了解瞿秋白,他经历的这些事情,无法改动。”。
饿乡纪程
1人今日阅读
《饿乡纪程》拨开了国内外反动派所散布的“重障”,真实地报道了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的苏俄现实。
赤都心史(红色经典)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5%
《赤都心史》特收录瞿秋白的两部代表作《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旨在读者更清晰地了解瞿秋白所记述的那个年代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从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心理记录的底稿”。《饿乡纪程》讲述作者自北京至哈尔滨辗转赴俄过程中的艰辛与曲折,从中也可看出当时中国的处境及知识分子的责任心。《赤都心史》讲述作者以中国新闻记者身份在莫斯科与俄方社会活动家、文学家、诗人等代表交往时的见闻感受。文章中作者表达的个人际遇感受真切,所涉经历丰富,不妨一阅。
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四卷)
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本套书收集了瞿秋白文章、演讲稿、报告、书信、日记等,全套书分14卷,8卷为政治篇,6卷为文学篇,分别由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1998年出版。 这套书是对政治编进行的重新修订出版。
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一卷)
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本套书收集了瞿秋白文章、演讲稿、报告、书信、日记等,全套书分14卷,8卷为政治篇,6卷为文学篇,分别由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1998年出版。 这套书是对政治编进行的重新修订出版。
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八卷)
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本套书收集了瞿秋白文章、演讲稿、报告、书信、日记等,全套书分14卷,8卷为政治篇,6卷为文学篇,分别由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1998年出版。 这套书是对政治编进行的重新修订出版。
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三卷)
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本套书收集了瞿秋白文章、演讲稿、报告、书信、日记等,全套书分14卷,8卷为政治篇,6卷为文学篇,分别由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1998年出版。 这套书是对政治编进行的重新修订出版。
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二卷)
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本套书收集了瞿秋白文章、演讲稿、报告、书信、日记等,全套书分14卷,8卷为政治篇,6卷为文学篇,分别由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1998年出版。 这套书是对政治编进行的重新修订出版。
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七卷)
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本套书收集了瞿秋白文章、演讲稿、报告、书信、日记等,全套书分14卷,8卷为政治篇,6卷为文学篇,分别由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1998年出版。 这套书是对政治编进行的重新修订出版。
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五卷)
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本套书收集了瞿秋白文章、演讲稿、报告、书信、日记等,全套书分14卷,8卷为政治篇,6卷为文学篇,分别由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1998年出版。 这套书是对政治编进行的重新修订出版。
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六卷)
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本套书收集了瞿秋白文章、演讲稿、报告、书信、日记等,全套书分14卷,8卷为政治篇,6卷为文学篇,分别由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1998年出版。 这套书是对政治编进行的重新修订出版。
红色文学(套装共2册)(影响几代人成长的红色经典散文)
本套装包含《可爱的中国》和《多余的话》两本红色文学经典。其中《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的散文,也是他的遗著。1935年写于狱中。作者以亲身经历概括了中国从“五四”运动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的悲惨历史,愤怒地控诉了帝国主义肆意欺侮中国人民的种种罪行。他满怀爱国主义激情,象征性地把祖国比喻为“生育我们的母亲”,坚信中华民族必能从战斗中获救。
多余的话
本书阐述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对内部斗争的痛心自己不做叛徒的决心,值得我们深思。
饿乡纪程
《饿乡纪程》,亦名《新俄国游记》。瞿秋白的著名散文集,写于1920年10月至1921年10月,1922年出版。当时作者以<晨报>记者身份赴苏,本书即为自哈尔滨至莫斯科的游记。它拨开了国内外反动派所散布的“重障”,真实地报道了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的苏俄现实。无产阶级革命所引起的深刻变化,俄国劳动者以主人公的姿态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创造性劳动,以及革命后的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反映。苏俄的现实深深地触动了作者,促使他向共产主义战士的高度迈进,因而,这部游记是一个伟大的心灵为了探索真理与祖国的光明未来而经过的一段艰苦历程的实路录,有着巨大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是"五四"运动时期优秀散文之一。 瞿秋白(1899—1935),号熊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生于江苏常州,1917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35年就义于福建长汀中山公园。临就义之时,他独坐八角亭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酒喝到一半,瞿秋白说:“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酒喝完,他缓步走出中山公园,手执香烟,神色自若,自己找了块空地面北盘足坐下,回头看了看行刑者说:“此地甚好。”从容就义。瞿秋白的杂文锐利而有才气,俄语水平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他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是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的人。瞿秋白与鲁迅有着很深的交往。瞿秋自被捕后鲁迅曾想方设法委托人营救。瞿就义后,鲁迅叹息良久,说过“瞿若不死,译这种书(指《死魂灵》)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是判杀人者为罪大恶极”,并带病编校了瞿的遗著《海上述林》。另著有《赤都心史》、《饿乡纪程》等。
赤都心史
记述作者在考察莫斯科时的见闻,描绘了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俄社会生活中新的生机,介绍了不少著名人物的活动,并记录了自己的思想演变过程。 瞿秋白(1899—1935),号熊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生于江苏常州,1917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35年就义于福建长汀中山公园。临就义之时,他独坐八角亭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酒喝到一半,瞿秋白说:“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酒喝完,他缓步走出中山公园,手执香烟,神色自若,自己找了块空地面北盘足坐下,回头看了看行刑者说:“此地甚好。”从容就义。瞿秋白的杂文锐利而有才气,俄语水平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他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是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的人。瞿秋白与鲁迅有着很深的交往。瞿秋自被捕后鲁迅曾想方设法委托人营救。瞿就义后,鲁迅叹息良久,说过“瞿若不死,译这种书(指《死魂灵》)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是判杀人者为罪大恶极”,并带病编校了瞿的遗著《海上述林》。另著有《赤都心史》、《饿乡纪程》等。
涴漫的狱中日记
瞿秋白(1899—1935),号熊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生于江苏常州,1917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35年就义于福建长汀中山公园。临就义之时,他独坐八角亭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酒喝到一半,瞿秋白说:“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酒喝完,他缓步走出中山公园,手执香烟,神色自若,自己找了块空地面北盘足坐下,回头看了看行刑者说:“此地甚好。”从容就义。瞿秋白的杂文锐利而有才气,俄语水平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他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是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的人。瞿秋白与鲁迅有着很深的交往。瞿秋自被捕后鲁迅曾想方设法委托人营救。瞿就义后,鲁迅叹息良久,说过“瞿若不死,译这种书(指《死魂灵》)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是判杀人者为罪大恶极”,并带病编校了瞿的遗著《海上述林》。另著有《赤都心史》、《饿乡纪程》等。
迎头经
瞿秋白(1899—1935),号熊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生于江苏常州,1917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35年就义于福建长汀中山公园。临就义之时,他独坐八角亭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酒喝到一半,瞿秋白说:“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酒喝完,他缓步走出中山公园,手执香烟,神色自若,自己找了块空地面北盘足坐下,回头看了看行刑者说:“此地甚好。”从容就义。瞿秋白的杂文锐利而有才气,俄语水平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他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是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的人。瞿秋白与鲁迅有着很深的交往。瞿秋自被捕后鲁迅曾想方设法委托人营救。瞿就义后,鲁迅叹息良久,说过“瞿若不死,译这种书(指《死魂灵》)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是判杀人者为罪大恶极”,并带病编校了瞿的遗著《海上述林》。另著有《赤都心史》、《饿乡纪程》等。
多余的话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在就义前夕写下的自传体文章,以其坦诚与真实展现了共产党人复杂而曲折的心路历程。书中,瞿秋白以其浪漫、热情、执着而又苦闷、困惑的内心世界,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的“人”的形象。这部作品不仅是瞿秋白的临终告白,更是他坚持说真话、勇于自我剖析的真诚体现,读来令人动容,极具历史与人文价值。
瞿秋白作品集
《瞿秋白作品集》收录了瞿秋白众多文学精品,包括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这些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笔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瞿秋白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的多重魅力。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读者不仅能领略到瞿秋白的文学才华,更能感受到他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和伟大变迁。
俄乡纪程
《饿乡纪程》,又名《新俄国游记》,是瞿秋白的著名散文集。该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线索,真实描绘了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现实,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深刻变化和俄国劳动者的艰苦斗争。作品情感真挚,思想深刻,是“五四”运动时期优秀散文之一,对于了解瞿秋白的思想及苏俄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
赤都心史
《赤都心史》是瞿秋白所著的游记体散文集,记录了他在1921至1922年初考察莫斯科时的见闻与感悟。书中描绘了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社会的新生机,介绍了诸多著名人物的活动,并深刻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演变。这部作品不仅是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也是展现跨文化交流的文学佳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吸引着读者。
瞿秋白经典作品集
《瞿秋白经典作品集》是一部汇集了中国现代革命家、文学家瞿秋白一生重要著作的权威性文献集。瞿秋白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同时也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和文学家,其著作内容广泛而深刻。 全书收录了瞿秋白在政治、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的作品,包括他的政论文章、演讲稿、报告、书信、日记以及文学散文、诗歌等。其中《赤都心史》和《饿乡纪程》是他考察苏联期间的见闻记录,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瞿秋白还创作了诸多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激情的文学作品,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瞿秋白经典作品集》不仅是研究瞿秋白思想、生平和贡献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中国现代革命史和文学史不可或缺的经典文献。
可爱的中国+多余的话(套装共2册)
本套装包含《可爱的中国》和《多余的话》两本红色文学经典。其中《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的散文,也是他的遗著。1935年写于狱中。作者以亲身经历概括了中国从“五四”运动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的悲惨历史,愤怒地控诉了帝国主义肆意欺侮中国人民的种种罪行。他满怀爱国主义激情,象征性地把祖国比喻为“生育我们的母亲”,坚信中华民族必能从战斗中获救。
最温柔的刀锋:瞿秋白励志文选
本书收录了瞿秋白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游记、杂文以及散文。大知识分子悲悯的情怀和人文反思在瞿秋白的文字中得以体现,同时也让人了解到学会真实地面对自我需要智慧、勇气和胸怀。瞿秋白曾幻想:“我愿意到随便一个小市镇上去当一个教员,并不是为着发展什么教育,只不过求得一口饱饭罢了,在余的时候,读读自己所爱读的书,文艺、小说、诗词、歌曲之类,这不是很逍遥的吗?”但世界是现实的,人是活着的,时间不会给你在梦里继续做梦的机会,瞿秋白在现实与理想的生活之间痛苦挣扎,却毫无结果。
海上述林
《海上述林》是民国时代著名革命家、翻译家瞿秋白的译文集,由鲁迅先生亲自编成。此书分上下两卷,上卷系文艺论文,下卷包含诗歌、小说、戏剧等翻译作品。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遇害,鲁迅先生非常愤慨,决定编订瞿秋白的译文集以资纪念。无论在编辑上,还是此书的装帧设计上,鲁迅先生均投入极大的心力,使此书呈现出无与伦比的考究。 《海上述林》以“诸夏怀霜社”名义出版,用重磅道林纸印成,配有玻璃版插图。当时仅印制了500部,其中一百部为亚麻布封面,以皮革镶书脊,书名烫金,书口刷金,美轮美奂;另外四百部为蓝色天鹅绒封面,书口刷靛蓝,书名烫金。由于瞿秋白是革命者,不便直接署名,仅署“STR”,这是瞿秋白的笔名“史铁儿”的字母谐音。 鲁迅编好《海上述林》上卷,交开明书店的美成印刷厂打好纸型,然后托友人内山完造寄往日本东京印制。此书上卷面世后不久,鲁迅先生去世,此书成为“新文学”史上善本。 此次影印所用的底本是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的版本,系蓝色天鹅绒封面之一种。影印本以原大、原版式、原样原封面为原则,力求再现这一珍本的风貌,以飨读者与收藏者。
萧伯纳在上海
本书辑录上海中外人士关于英国现代戏剧家萧伯纳(1856—1950)于1933年访问上海的文章和评论等。卷首有鲁迅的序和辑者的《写在前面》
美人之声
暂无简介
多馀的话
暂无简介
红色光环下的鲁迅
暂无简介
中学图书馆文库:论中国文学革命
《中学图书馆文库:论中国文学革命》系一本文艺评论集,收录了瞿秋白写于1930年代的七篇文章,由冯乃超先生从作者生前亲自编辑的《乱弹》一书中选编而成。篇首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视角评价鲁迅的杂文,揭示鲁迅思想的现实性与战斗性。其余各篇着重分析、梳理中国文学革命的进程,对其中存在的片面性与不足表达自己的见解。
中华散文百家:瞿秋白散文
《中华散文百家:瞿秋白散文》收录了《俄乡纪程》、《赤都心史》、《心的声音》、《多余的话》、《致郭沫若》、《一种云》、《王道诗话》等作品。
俄国文学史及其他
《俄国文学史及其他》收入他1921—1922年旅俄期间所写的《俄国文学史》,1927年曾作为蒋光慈著的《俄罗斯文学》之下篇由创造社印行,后以《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文学》为题单独收入《瞿秋白文集》。本书为研究俄罗斯文学及其对五四一代中国文学影响的极其有价值的资料。全书共分19章,从俄罗斯的民间文学、古代文学讲起,遍及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大家,直到十月革命前为止,是一部较为完整的俄罗斯文学史纲。除此之外,本书还收入作者评论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的文章多篇,大多为上世纪三十年代作者指导左翼文艺运动时所写的文艺随笔,有着极强的史料价值。
瞿秋白游记
离开北京,体弱多病的秋白不顾亲友劝阻“苦命”去“饿乡”,是为了找寻心中的“故乡”。历尽千辛与万苦,他找到了没有泥?他看到那里“种种丑恶的社会现实和困苦景象”,那不是“故乡”应有的,但真的“故乡”却有更多的“丑恶”与更重的“困苦”。
红色经典初版本影印文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作家协会策划并推出了这套“红色经典初版本影印文库”。“文库”系统梳理百年中国文学的艰难历程和巨大成就,精选60部兼具时代性、文学性与现场感的红色革命文学经典,以独特的视角向党的伟大历史致敬,向老一代的经典作家致敬。“文库”以初版本影印的方式出版,既是为了重回文学现场,再现经典原貌,也是对很多稀缺初版本的抢救性重现,具有珍贵的文献、史料及版本价值。 “文库”既是对红色文学史的总结、呈现和致敬,也是鲜活的党史学习教育教材。60部红色经典以文学的方式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彰显了一代代进步作家与党同心、与党同行、以笔为旗的革命情怀,是文学中的党史和党史中的文学的完美结合,对于当代人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以及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都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启示价值。
瞿秋白作品精编
本书收入瞿秋白诗歌、散文等代表性作品。其中《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是他的作表作,首次向国内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的社会生活。文笔清丽,写景记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挚的感情,从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品,代表了散文新的风格,具有时代性、文艺性、议论性的特征,为中国以后的报告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瞿秋白散文名篇
《瞿秋白散文名篇》收集了《心的声音》、《流漫的狱中日记》、《致杨之华信四封》、《财神还是反财神》、《苦闷的答复》和《出卖灵魂的秘诀》等多篇瞿秋白先生的散文,其中《心的声音》更是作家在五四运动和社会主义在俄国首先取得成功之后对于来自世界的各种声音,在内心深处激荡出的“心响”和“回音”,是躁动的时代刻在作家心灵上的鲜明印痕。
坦荡人生
瞿秋白的散文专集,杂糅兼顾了他具有革命性和文学性两方面的文字,既充满革命理想、具有战斗情怀,又难掩其不凡的文学才情,表现了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 【编辑推荐】 瞿秋白在《多余的话》形容自己是“一只羸弱的马拖着几千斤的辎重车,走上了险峻的山坡”,承认自己具有“二元化”人格。观其为人为文,无不赤诚天真,坦坦荡荡。 【内容简介】 《坦荡人生》收录了革命家、文学家瞿秋白先生的散文和杂文,书稿分为《雪的憧憬》《火的呼啸》《海的情怀》《光的礼赞》四部分。《雪的憧憬》主要收录了散文集《饿乡纪程》与《赤都心史》的节选,是作者在苏联生活期间的生活记录与心得感悟;《火的呼啸》更多是作者表达观点和立场的杂文;《海的情怀》收录了代表性散文《心的声音》的节选,以及《弟弟的信》《“儿时”》等篇幅,是作者感情真挚的作品;《光的礼赞》则收录了《多余的话》等重要文章,表达了作者的哲学观、政治观,对革命事业光明未来的憧憬。瞿秋白的散文富有激情,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调,才情扬洒;他的杂文则继承了鲁迅先生的尖锐文字和讽刺态度,是对杂文这一体裁的再一次淋漓尽致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