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精神集中体现为反帝救亡,进步精神集中体现为推动社会发展,民主精神集中体现为反对封建专制,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为追求真理。五四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勇敢地探索新的道路、走向新的征程。 本书坚持史论结合,以宽广的历史视野,深刻而系统地阐述了五四精神形成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现实意义。
新时代大党形象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本书充分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大气磅礴、钙质充分、无私为民、好学善学、敢于斗争、民主法治、改革开放、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浩然正气的形象。这10个方面相互关联,有机结合,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在见识、胸襟、气度、力量上的大党形象,共同形塑着中国共产党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并对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阐释。
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 总第3辑)
北京大学作为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阵地,一直走在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正是北京大学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之汇集。本辑特别选取了的《深切缅怀黄枏森先生》、《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30年来中国人眼中的〈国家与革命〉》、《〈幻想世界中的真实世界》等文章。
透视当代中国重大突发事件(上下)
《透视当代中国重大突发事件(1949-2005)(上下)》收集的突发事件几乎每一个都具有标志性意义,其中有不少是属于共和国史上的“第一”:共和国史上第一次农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1956-1957年农村闹社事件;共和国史上死人最多的矿难——山西大同老白洞矿难;共和国史上第一个导致副总理被处分的生产安全事故——“渤海二号”石油沉船事故;共和国史上第一个导致部长被撤职的生产安全事故——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历史经验。
现代化之路
本文全面、系统地研究了1978年之后这20多年间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本文共分七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着重论述了现代化基本理论问题,对目前国内外有关现代化的论述作了认真的辨析,并对现代化的涵义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即现代化特指人类信奉科学至上主义所经历的历史阶段,现代化既非是漫无边的过程,也不是人类已经实现了的或很快就能实现的目标,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现
邓小平的思维世界
谁也无法否认,“邓小平”将会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极其辉煌的字眼。正是邓小平将中国从濒于崩溃的边缘推上了改革开放的健康轨道;正是邓小平,在中国遭受内外交困而彷徨苦闷的危险时刻又一次向中国共产党,也向全国人民指点了迷津,从而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高潮,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踏上了新航程。 邓小平的这两次创举充分展示了他的大智大勇,表现了一位大政治家睿智、灵敏、善思、果断的优秀品质。因此,一切关注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人们,一切关注社会主义发展前途的人们,都十分关注邓小平,都注意研究邓小平。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邓小平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代名词。因此,我们所要研究的邓小平,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而是蕴涵了丰富的内容的文化宝库。面对他,一切有良知的人们不得不陷入深深的沉思:如何全面系统地研究邓小平思想与实践?如何从邓小平的身上汲取更多的营养,以更正确地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本书是“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系”中的一册。该套丛书把邓小平当作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来宏观、系统、全面地加以研究,是所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继承、发展和超越邓小平指导思想的权威研究文献。
中国现代化思想史
《中国现代化思想史》是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成果,其作者是一群一直致力于近现代中国社会思想史领域研究的学者。《中国现代化思想史》以现代化为视角,系统、全面地梳理了1840—1949年这一百多年间中国先进的社会思潮的发展线索,详细地分析了这些社会思潮发展的历史成因和社会价值。《中国现代化思想史》不仅从政治思潮、富国之道、强兵理想、教育观念、精神家园、思维视野等六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现代化思想史的基本内容、发展脉络,而且还对现代化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提出了自己对于现代化的独特理解。综观全书,资料翔实,观点鲜明,见解深刻,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教材。《中国现代化思想史》可以作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通识课教材,也可作为政治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专业课教材。
诠释方法论——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知
本书主要是关于北京市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相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探索的成果,分四大板块,对相关研究及课程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
当代中国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审视-以社会事件治理为视角
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使这种能力既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又符合世界现代化的趋势。本书作者先后赴河南、山东、安徽、山西、四川等地,采访了很多相关的政府官员、事件的亲历者、旁证者,收集了一些第一手材料。在大量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作者还主要参阅了两百本左右相关的书籍、近千篇相关的文章,希望能总结出相关经验,对提高我国的社会治理能力有所裨益。
先锋引领的红色文化
2017年8月,成立了以蔡奇为组长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并全面开展相关工作,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向北京师范大学下达了“首都文化内涵挖掘”的课题项目并出版《首都文化研究丛书》。 《首都文化研究丛书》丛书主编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沈湘平。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研究报告,并得到市委领导的进一步指示。 本书为《首都文化研究丛书》之一种,对北京的红色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五四告诉你如何爱国
本书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回顾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梳理分析了运动中的几大主题:国家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正确革命意识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和先进分子思想的转变,以及青年学生们所展现的激情与理性相统一的爱国精神等。本书亦极富当代价值,达到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的统一。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内容简介:本书由北京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根据工作需要提出的,其目的是要进一步提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教学实效。是北京市高校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的骨干教师们合力研究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系列研究成果,很有现实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相关教学和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