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诒和
章诒和(1942年9月6日—)安徽桐城(今枞阳)人,出生于重庆,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毕业。作家、戏曲研究学者、中国民主同盟成员。 1979年起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其兄长师明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名誉副主席。出版的作品有: 《中国戏曲》《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往事并不如烟》等。
刘氏女
章诒和一次正式写出的小说作品!继“再度出山”出版《四手联弹》之后,受国人瞩目的人文作家章诒和,终于将十年狱中亲历往事,潜心撰成小说系列,共享写给不看小说的人看。 坐牢十年,和女囚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二十六岁到三十六岁,作者说,比某些夫妻的婚龄长,比很多小两口还亲。那里,外表平静如镜,其实,终日翻江倒海。每个犯人都有经历,而经历就是故事。情·罪小说系列《刘氏女》是其中之一则,杀夫、肢解、装坛、入狱、赎罪…… 三十年后,真的刘氏女也许已经走了,作者把她落在纸上,不写政治,不说制度,沒有直接刻意描写那个年代的丑陋,甚至连愤慨也沒有,笔墨集中表达女囚的命运,窥探她们的內心。 这是作者一次正式写出的小说作品。
章诒和小说集典藏书盒 (4册合售)
三十多年了,我所熟悉的女囚大多離開了塵世, 其實,他們的幽靈仍然活著,並以更加囂張的氣勢, 更加世俗的手段殘酷地引誘與被引誘。 她們是犯罪,罪不可赦。但我喜歡她們,我也是犯罪。 章詒和女囚系列小說──劉氏女、楊氏女、鄒氏女、錢氏女,寫的是勞改營裡四名女囚的故事。女囚們所犯之罪雖有不同,然命運對待她們之不公則一也。作者透過自己的化身「張雨荷」之口,闡述一段段交織著血與淚的時代悲歌。 作者自述: 從《劉氏女》到《錢氏女》,四篇小說裡屬於虛構的部分極少,幾乎沒有虛構。理由很簡單──曲折的人生經歷和複雜的社會關係,讓肚子裡裝滿了人與事。這輩子都寫不完,何須挖空心思去杜撰?關鍵僅僅在於如何把生活中的人與事,以文學方式呈現出來。
杨氏女
继《刘氏女》之后,这是章诒和第二部正式出版的情罪小说系列作品。许地山说:“爱,就是惩罚。”这几个字,基本上就是《杨氏女》故事的主题。何无极原本平淡无奇,但是因为一场鲜血飞溅的情爱,使短短的一生过得像夜晚的焰火,“嗖”地飞升到天空,瞬间金光四射,很快坠地,归于沉寂。杨芬芳与他的相恋,亦如樱花般美艳灿烂。但是因为一夜血雨腥风,洗尽了所有的芳香和甜蜜。杨芬芳一边与邻家青年何无极热恋,身许;一边“嫁”给了陌生强势军人刘庆生。故事就在苦恋和军婚之间,在性爱与强暴、炽热与冷涩之间的激烈冲突中滚动、展,终于,酿成一场通奸情杀之生死血案……可悲可怜的,杨芬芳每次的选择,几乎都是错的,包括甘冒风险受指导员孙志新野合,包括后拒绝赵勇海。无奈啊!《杨氏女》以真实情节作基础,表现出世俗的天性。
钱氏女
《錢氏女》是章詒和女囚系列小說的最後一部,寫的是勞改營裡女囚錢茵茵的故事。錢茵茵入獄服刑前是個護士,人長得標緻不說,對護理工作的精熟、對病患無微不至的照料,讓她簡直就是「白衣天使」的人間化身。只是,在那年遇到一個開朗直爽的大男孩,陷入一發不可收拾的熾熱戀愛,就把她從此絞進了命運的齒輪裡,再也掙脫不開。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个社会的全面进步,决不能忽视文化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不仅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
中国戏曲
戏曲是中华文化传统中历久弥新的艺术品种,以其深刻的故事内容、程式化的舞台表 现、节奏明快的音乐构成、色彩对比强烈的化妆和景物造型,共同构成包容丰厚的民族戏 剧文化。戏曲,拥有着一代代名家和佳作,最本质地传递着中华文化的血脉精神
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
目 錄 自序 一段講述 中國戲曲的藝術品貌、個性及歷史 兩次發言 安於淺近 一齣戲是否優秀,與評獎無關 一段書評 批評的學術性 兩個序 守住民族的根 民間文化利益與人道主義情感的信守 一份劇評 川劇《潘金蓮》的失誤與趨時 兩幅速寫 人生不朽是文章(修訂稿)──張庚 一陣風,留下了千股絕唱──馬連良
花自飘零鸟自呼
這本是章詒和最新的寫作,也是章詒和十年文字(2007—2016)的梳理和歸結。其中十三篇曾在各報刊雜誌發表過,另修訂稿九篇,新寫的未刊稿六篇,計二十八篇。 社會堅固如磐石,章詒和說七十歲以後,覺得自己變成一個真正的老人了,歲月如流水。坐在寫字臺前,望著窗外,遠的是樓,近的是樓,只剩下敲擊鍵盤的「得、得」聲,再也沒有別的什麼東西了。 作者章詒和說她寫得很慢,為許多人和事傷感。這次終於寫了李宗恩先生,從冬寫到夏,從到瑩瑩欲淚到伏案大哭。似乎每個人都在沿途顛僕掙扎,身上千瘡百孔。
总是凄凉调
人在陰影中待久了,便成了陰影的一部分,有些東西靠時間和生命,是無法沖洗和帶走的,即使抹去了,想必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以另一種形式與我們不期而遇。 -- 章詒和 人生向晚,處在動蕩的政治時局與瑣細的日常生活之間的雙重夾擊下,更加重了內心的悲情與恨意。「大江東去響寒潮,總是悽涼調」。這不只描繪了程硯秋唱腔之所以表達這分悲傷,也刻劃了章詒和數十個寒夜裡的驚悸;他們一個用那低迷委婉、延綿起伏的純粹聲腔,一個用那嘔心泣血、如椽之筆,訴說那荒謬時代難以言喻的傷痛與扭曲。 這本書裡因有告密、臥底而顯得沉重,而這些告密者、臥底人,都是章詒和父母的朋友,甚至還聯繫著兩代人的情誼,所以,下筆時她常常淚流不止。這期間章詒和三赴新疆,希望藉由天山腳下的一草一木和浩淼的沙,讓蒙塵的心靈得以修復,還原人心固有的溫軟澄澈。這些殘陽裡的人物,消散了紅塵,因為她知道現世浮華和晚世尊榮都會隨風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