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海岳名言
1人今日阅读
《海岳名言》皆作者平时论书之语,反映出作者的书学美学思想。
米芾词全集
本词集为《全宋词》中的一部分内容。词,始于南梁,形成于唐,而盛极于宋。唐诗、宋词,历来并称双绝,都是一个大历史阶段的文学代表。据统计,两宋时代有词作传世之人,有一千三百余位,而他们的作品总量则是将近两万首了!由此数字,便可想见当时创作的盛况。这些宋词,主要可分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风格,各极其美,各臻其盛,丰富多彩。
宝章待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宝晋英光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海岳名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砚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新概念字帖·集字楹联:米芾行书墨迹
初学书法必始于临摹古人碑帖,点划结构风格务求酷似。临摹初成必思自行创作,然这种创作激情大凡以失败而告终。从临摹到创作不易跨越,有人可能一辈子都跨不过或者没有跨好而误人歧途。从所临碑帖中选字汇成作品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然而作品中的文字并非在临摹碑帖中都能找到,即使找到拼凑在一起也不能在大小重轻倾侧等方面达到上下贯通左右呼应。为此,我们决定邀请资深书家编辑出版一套从历代著名碑帖集字而成的楹联与诗帖。
古刻新韵辑3:宝晋斋法帖
《宝晋斋法帖》十卷,北宋米芾原辑,南宋曹之格增补。崇宁四年(一一〇五)左右,米芾将所藏王羲之、王献之墨迹刊石,旋即毁于兵火。后葛祐之又据「火前善本」重刻。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曹之格将重刻残石及火前、火后拓本,加上所藏晋人法书和米氏父子书迹等,增补成十卷,重新摹勒上石。全帖保存了不少珍贵书法资料,「学者赖此得见晋唐仿佛」,故而该丛帖至今仍有重要价值。本次以宋拓本影印出版,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
蜀素帖
《蜀素帖》是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蜀素帖》为三十八岁盛年期代表作。于乌丝栏上书自咏诗八首,用笔精妙,体势遒美。卷后有沈周、祝允明、颅从义、董其昌等明代名家题跋。《蜀素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房四谱
本書所收三十二種五十二卷中,包含:宋米芾撰《評紙帖》、元費著撰《蜀牋譜》、清張燕昌撰《金粟箋說》、宋晁貫之撰《墨經》、宋何薳撰《墨記》、元陸友撰《墨史》、明沈繼孫撰《墨法集要》、清梁同書撰《筆史》、清朱彝尊撰《說硯》、清計楠撰《端溪硯坑考》、《石隱硯談》、《墨餘贅稿》等,書中另附有論墨拓及裝潢書三種,是難得一見收錄全備的。
书史
《博雅经典:书史》主要是分析原文的主旨,强化对原文的理解,具体操作上既有对注释、译文的补充解释,也有在此基础上的发挥,并尽力做到旁征博引,多方搜集材料、考证书中所列事典,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米芾《博雅经典:书史》的内容,并认识其价值。
中国经典书画丛书--米芾草书千字文
暂无简介
中国历代名家墨宝米芾墨迹选1
暂无简介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米芾集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米芾集》是宋代书法家米芾的诗文集、附录补遗、历代书目著录、作者论证资料、历代集评和翁方纲所撰米芾全谱。《中国艺术文献丛刊:米芾集》框架结构合理,文字质量优秀,点校者参考了米芾集主要刻本作了汇校,是一部质量上佳的古籍整理著作。
行书德行帖等六种
《宋·米芾法书选:行书德行帖等六种》是历代法书真迹萃编系列之一。行书简言之是在楷书的基础加以小的变化,书写起来很简便的书体,故而与楷书相间流行开来。行书是介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不象草书那样难写难认,又不象楷书那样严谨端庄。所以古人说它“非真非草”。它的特点是运用了一定草法,部分地简化了楷书的笔画,改变了楷书笔形,草化了楷书的结构。总之它比楷书流动、率意、潇洒,又比草书易认好写。
说砚:《四库全书》砚书七种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36000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说砚》辑录《四库全书》关于砚题材的七个品种组成,分别是《砚史》《歙州砚谱》《歙砚说》《辨歙砚说》《端溪砚谱》《砚谱》《砚笺》,并从《西清砚谱》中选刊二百二十八幅手绘插图相配。全书以龚鹏程手书前言开篇,简述砚谱之形成与历史沿革及古砚之缘起。 《砚史》一卷,作者米芾是宋代书画大家,所以石砚之优劣,皆出亲试。该书论述能独得砚理,所论历代制作之变,考据尤极精确。是书首冠以用品一条,论石之当以发墨为高。后附性品一条,论石质之坚软。样品一条,则备列晋砚、唐砚以迄宋代形势之不同。中记诸砚,自玉砚至蔡州白砚,凡二十六种,而于端、歙二石辨之尤详。 《歙州砚谱》一卷,不着撰人名氏。中分采发、石坑、攻取、品目、修斵、名状、石病、道路、匠手、攻器十门,详细记述了歙砚的开凿成造之法。 《歙砚说》一卷,不着撰人名氏。专论歙砚的纹理、星晕,凡二十七种,辨别颇为详细。 《辨歙砚说》一卷,不着撰人名氏。 《端溪砚谱》一卷,不着撰人名氏。主要论述了砚石的产地、石质、石眼,次论价次和形制,终以石病。此谱所载,于地产之优劣,石品之高下,皆剖晰微至,可以依据。 《砚谱》为杂记体例,不着撰人名氏。全书分李后主砚、右军风字砚、红丝石、凤咮石、端砚、鸲鹤眼、子石、端溪、活眼死眼、龙尾石等,凡三十二条。 《砚笺》四卷,宋高似孙撰。是书*卷专论端砚,分子目十九。中砚图一类,列四十二式,注曰歙石亦如之,然图已不具,意传写佚之也。第二卷专论歙砚,分子目二十。第三卷杂述诸品砚,凡六十五种。第四卷则汇录前人有关砚之诗。该书撰于南宋嘉定年间,成书较晚,得以遍采诸家之说,故叙述颇为详核。 除汇编上述文本插图外,还精选历代书法珍品作为插页,图文并茂,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和收藏价值。
中国法帖粹编:米芾卷
编者从历代有名,极具代表性的丛帖《淳化阁帖》《澄清堂帖》《宝晋斋法帖》《大观帖》《群玉堂帖》《绛帖》《忠义堂帖》《郁孤台法帖》《三希堂法帖》等中精选出有名望的书法大师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名家的法帖。原色精印,装帧典雅,巨擘释文,是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的经典范本。
写字课 与米芾一起写《离骚》
本书收录米芾行楷《离骚经》,原墨迹为纸本册页。凡二十六开,每开二幅,每幅五行,每行字数不一。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乾隆于册末盛赞其为米芾书法精品:“昔之评芾书者,曰超迈入神,曰沉着痛快,此册殆兼有其美,余固以端流丽目之。《石渠宝笈》藏米书多矣,无出此右者,即以米书论亦当推为后来居上。” 本书的文学性与书法艺术两相结合,背面为描红帖,另有导读和原文,兼顾欣赏和临摹的实用性,便于读者使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米襄阳志林五种(套装共2册)/历代全集丛刊
“历代全集丛刊”选取唐以来在各个方面、各个时期有价值的个人着作全集,其来源有三类。一类是以往刊刻的全集,一类是通往丛书中已经全部汇集刊刻但未命名的全集,一类是我们据已刊散本汇编的个人全集。 “历代全集丛刊”这些全集均以影印方式出版。除了尽量选取好的、全的版本,如有近人辑录的逸文、逸作,也尽量以附录的形式补入。 个人全集不仅是研究某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的重要、原始的资料,更是某一个历史时期、某一种学术领域的代表性载体,其中往往记载了原始的细节过程,若取一个时期众人的记载,就能够还原一段岁月,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造就是一段历史,而且是无比具象化、能领人们身临其中的一段历史。 新中国以前的全集都是以个人、家族、地区性人物着作集形式小规模刊刻,尚未有大规模集成出版者。 “历代全集丛刊”也算是顺应当下学术研究和社会的需求而生,或能于国学的勃兴、学术的繁荣贡献一臂之力。
四库全书艺术类:书画史
《四库全书艺术类:书画史》作者米芾是宋代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但行为怪异,不谐于俗,人称『米癫』。他的故作癫狂有与世俗对抗的意味,也有部分哗众取宠的意味。《宋史》本传载其『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妙于翰墨,沉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精于鉴裁,遇古器物书画则极力求取,必得乃已。』『冠服效唐人,风神潇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观之。而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所为谲异,时有可传笑者。无为州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日:「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这些行为,完全是其天性使然,而时人未之汲。
历代名帖宣纸高清大图:宋米芾岁丰帖
《岁丰帖》 行书,纸本。纵31.7厘米,横33厘米。 米芾在元祐八年(1093),曾经写信给宰相范纯仁,向他呈报雍丘县(河南雍丘)秋天“丰收”的事。信中米芾也以基层父母官的身份,向宰相陈述为政亲民之道。米芾虽然个性狂傲,但是一样具备了北宋士大夫忧国忧民的胸怀与使命感。不过,这封信后来也成为米芾丢官的导火线。从艺术角度来看,此帖似乎有些拘谨,和米芾之前游山玩水、抒发己志的书风截然不同。不难想象米芾书写之状是紧握着笔,心有挂念,心情沉重。
历代名帖宣纸高清大图:宋米芾箧中帖
《箧中帖》又称《致景文隰公阁下尺牍》《天机笔妙帖》。行草书,纸本。约书于宋元祐六年(1091)。纵28.4厘米,横39.5厘米。 此帖正值米芾书艺的巅峰时期。整幅墨色湿润,飞白穿插,更加丰富了作品的生命力。笔锋运行潇洒、灵动,结体倾仰、敧侧不拘一格,行笔速度由缓而急,气势愈来愈雄强。尤其末尾两行,先用急速使转的连笔一气呵成,再用点画分明之笔触,顿挫至终,真是沉着痛快。如此洒脱豪放的用笔是米书中少见的。
历代名帖宣纸高清大图:宋米芾淡墨秋山诗帖
《淡墨秋山诗帖》 行书,纸本。纵29.1厘米,横31.9厘米。 此帖书自作七绝一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使转灵动,结字端妍,结态造势宽展肥美,精神饱满,无款印。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
历代名帖宣纸高清大图:宋米芾李太师帖
《李太师帖》 行书,纸本。纵25.8厘米,横31.3厘米。约书于宋元祐二年(1087)。 米芾《三帖卷》计《叔晦帖》《李太师帖》《张季明帖》,《三帖》合装一卷,笔法俊逸妍妙,为米芾行书中的精品。项元汴认为米芾此帖书风与王羲之相近。米芾的书法的确得力“二王”最多。但与“二王”父子书法又有不同,王羲之法度紧敛古质蕴藉内涵;而王献之的笔致则是散朗妍妙,俊逸姿媚。米芾的天资个性与王献之较为相近,所以,米芾的结体、用笔中多可以见王献之的风骨。
历代名帖宣纸高清大图:宋米芾面谕帖
《面谕帖》又名《来戏帖》《求致翟画王帖书》《职思堂帖》《浙干帖》。行书,纸本。纵26.2厘米,横46.5厘米。 此帖为宋崇宁元年(1102)底米芾写给友人陈师锡的信,内容主要是商议购藏书画的事情,记录了米芾收藏的过程及心态转变,这给北宋书画鉴藏活动提供了具体而生动的例证。通篇似随意挥洒开来,但流畅硬挺的线条搭配厚重的笔触,字字饱满不单薄,从中可以透出米芾书法的整体风貌。
中国经典书画丛书:米芾蜀素帖、研山铭
米芾对书法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米芾的用笔特点,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 “蜀素”乃北宋时四川所造,质地精良的丝绸织物,上有鸟丝栏列,因纹罗较纸粗糙,滞涩难写,且不吃墨、不洇墨,非功力深厚之书家不敢挥毫于上。宋代湖北郡(今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此卷蜀素数年,直至元佑三年(1088年)八月,米芾应林希之邀,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方在这卷蜀素上留下墨迹,即兴写下八首诗,时年三十八。《蜀素帖》内容包括他自作的各体诗八首,全卷依序为五言古诗《拟古》二首、七言绝名《吴江垂虹亭作》二首,七言律诗《入境寄集贤舍人》《重九会郡楼》二首,五言古诗《和林公岘山之作》一首,七言古诗《送王涣之彦舟》一首。《蜀素帖》现藏*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研山铭》是米芾书法精品中的代表作。此帖沉顿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抒发天趣,为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研山铭》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英光堂贴
南宋岳珂辑刻。清徐渭仁翻刻。岳珂(1183~1234)字肃之,号倦翁。岳飞之孙,官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使所藏米芾墨迹很富,著有《宝真斋法书赞》。平生很服膺米书,因以米芾“英光堂”为帖名。清道光间,上海徐渭仁、盐官蒋光煦均有重刻本。
砚台金帖系列·行书:米芾蜀素帖 书法字帖
『蜀素』乃北宋时四川所造、质地精良的丝绸织物,上有鸟丝栏列,因纹罗较纸粗糙,滞涩难写,且不吃墨、不洇墨,非功力深厚之书家不敢挥毫於上,所以宋代湖北郡(今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此卷蜀素数余年,直至元佑三年(1088)八月,米芾应林希之邀,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方在这卷蜀素上留下墨迹,即兴写下八首诗,卷末署『元佑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芾黻记』,并钤有『米姓之印』,时年三十八。
中国古代书家小楷精选:北宋 米芾2
江西美术出版社2011年起推出了“中国古代书家小楷精选系列”,几年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一致好评,成为了书法碑帖市场中异军突起的一套拳头产品。 目前,本系列已拥有35个品种,精选魏晋至清各代名手的小楷书迹,不仅关注名迹,更发掘佳作,系统地进行整合。本系列图书设计典雅,精印呈现,手感颇佳,又不失书卷之气,让读者从中能体味到不同书家小楷结体运笔之丰神,展示了小楷运用灵活、结体空灵、章法有致的书艺效果,是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与临习不可多得的一套小楷字帖。
苕溪帖/墨林珍赏
《苕溪帖/墨林珍赏》为米芾行书自作诗六首。全卷书风真率自然,逸趣横生。落笔迅疾恣肆,结体欹侧险劲,章法错落参差。尤其运笔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无雕琢之痕。为米芾中年经意之作。
蜀素帖/墨林珍赏
《蜀素帖/墨林珍赏》为米芾自作诗八首,故又名《书诸体诗卷》《拟古诗帖》。全卷用笔爽利,如快剑斫阵,方圆兼备,提按分明;结字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章法上时轻时重,虚实相生。通篇激越痛快,神采奕奕,达到了风樯阵马与丰美雍容的完美结合,为米芾行书代表作之一。
米芾《苕溪诗帖》/中国历代碑帖精粹
《中国历代碑帖精粹》的特点是对原作或拓本高度精细还原,使得细节纤毫毕现。无论线条的张力、墨色与叠加,还是纸张的颜色及气息,都毫厘间淋漓尽现。
米芾手札精选
在中国书法的帖学中,尺牍是一种为常见的书写形式,书家在写翰扎时,往往意不在书,随手挥运,因势生发,天机自动,真趣罄露,虽无意于工,而恰恰能不求工而自工,达到一种自然的境界。米芾学书,行草宗“二王”,篆宗史籍,于书无所不学,深有晋人遗风。《米芾手札精选》选米芾手札四十余种,如《清和帖》《乡石帖》《虹县诗帖》等,仿古籍线装,一函一册,不仅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也能让广大书法爱好者领略到中国古典书法的一种理想境界,初学者也可根据每个字的用笔、结构、布势等去临摹。
宋米芾书离骚经
米芾书《离骚经》系行楷,原墨迹为纸本册页。凡二十六开,每开二幅,每幅五行,每行字数不一。幅纵三十五点五公分,横三十一点二公分。其书正如册末题跋中所云“昔之评芾书者,曰超万入神,曰沉着痛快,此册殆兼有其美,余固以端流丽目之。石渠宝笈藏米书多矣,无出此右者,即以米书论亦当推为后来居上”。实属米书之精品。
中国好书法·大师尺牍精品:米芾(放大版)
《中国好书法·大师尺牍精品:米芾(放大版)》是米芾尺牍作品的高清放大版精选集,旨在通过20幅脍炙人口、市面罕见的经典作品,让读者领略米芾书法作品的精妙。书中图片精美,力求表现原作风貌,并在原作尺寸的基础上加以放大,让读者更清晰地领略到米芾书法作品,运笔用墨的精妙、婉转,填补了市面高清书法作品集的空白。
古代书法米芾(共2册)(精)/中国历代名家名品典藏系列/三希堂藏书书系
该系列是三希堂藏书策划的一套经典艺术藏书,旨在用宣纸彩印工艺真实地还原名家名品的艺术神韵。本大系共分为六个系列:古代书法、古代绘画、近现代书法、近现代绘画、当代书法、当代绘画,以名家专辑形式分别辑录历代绘画大师、书法大师代表作品。
米芾行书
米芾(一0五一——一一0七年),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吴(今江苏苏州)人。官至礼部员外郎。因举止颠狂,人又称“米颠”。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其书取法晋唐,尤得力于王献之,以行书最为著称,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善于翰墨,沉著痛快,深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摹,至乱真不可辨,擅长行书,字体潇逸舒畅,此帖是其行书的代表作品之一。
历代名帖宣纸高清大图:宋米芾论书帖
《论书帖》即《论草书帖》,又称《张颠帖》。草书,纸本。纵24.7厘米,横37厘米。 此帖是米芾一段评论草书的手札。以晋人书风为最高标的,对唐代草书大家张旭、怀素、高闲、(辩)光均有微词,此为崇晋抑唐之论调,常见于米氏书论。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米芾书法颠放舒展的独特风格,人们可以看出米芾在学习古人书法方面所下的工夫,由此反映米芾之理论与实践确系相辅相成。米芾的草书虽不如他的行书那样气势开张,但也不同凡响。
《画史》今读
《画史》是一部绘画鉴评作品,又名《米海岳画史》,是宋代书画家米芾存世的有关绘画创作的论著,是一部以文言笔记体写成的中国绘画史。全书以历代绘画的笔墨法度及传承脉络为主线,淡化了朝代界限。以大家巨擘为界标,深入探索了历代画家的心性修行以及名画内在的精神境界。 米芾擅长书法,兼工绘画,嗜好鉴藏,《画史》是他依据自己的鉴藏见闻而整理出来的一部笔记。写物,叙事,品评,抒怀,语短论高,文简意长。 本书将米芾《画史》重新梳理为一百九十六条,每条加以标题,依据原文译成白话,同时插入注释与评论。另外从画史中提取重要论说六项,附录于后。 本书名为“今读”即将原文逐句译成白话,并加以适当解读。为使读者在阅读时对画作有更深的体会,本书选用了大量的插图,是一部既有史料价值又具阅读乐趣的大众读物。
宋拓孤本米芾方圆庵记(精)/善本碑帖精华
该本原为明沈周家藏,此本散佚后再为石田裔嗣沈俨意外购得,重新装裱并有三题;后经万历时期丹阳籍帖学家孙桢过眼,有跋文为证;之后在京口、丹徒书家之间传递,有笪重光康熙十九年后书札及稍后王文治等跋附焉。嘉庆二年秋,此本由王梦楼孙婿汪诣成递藏;十八年为当时书家成亲王永瑆寓目;道光五年归浙江学政、癖嗜金石文字的江西抚州临川籍善本碑帖鉴藏家李宗瀚弆藏;近代则为海上大鉴藏家周湘云所有,分别有其题跋、印鉴一一佐证。后归入上海博物馆至今。此本米书方圆庵记的为现存版本中之最善者,值得广大书法专业及书法爱好者研究学习。